■浙江省余姚市蘭江小學 許 憬
在科學發展觀的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必須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等教育理念,順應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并進一步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效率。在以往的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使管理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其中,教師不能充分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分析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對開展小學教學管理工作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啟示。
在開展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時候,教師應該要與時俱進,適應改革發展的趨勢。與此同時,一定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而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中,學生就是主體。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并愿意持之以恒。教學管理工作的實施并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教師應該建立師生共同管理的模式,同時,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管理積極性,使管理工作更好地推進。
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到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是指要全面考慮“人”的需求,在制定教學管理制度時要充分考慮人的各方面,真正讓教學管理制度為人的發展而服務。教師在進行小學教學管理時,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激勵學生、解放學生,充分將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出來,最終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進一步提高教學管理工作水平。除了考慮教師和學生的需求,還要把教師和學生作為管理工作中的主體對象,相互協作進行管理。如此,一方面保證了以人為本理念的貫徹,另一方面能有效調動教師和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讓每一個人都愿意在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作用,成為推動教學管理工作進行的一分子。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支撐下,教師一定要最大限度發揮教學管理體制的優越性,讓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管理潛能都有效激發出來,進一步達到提高教學管理工作質量的目標,教師和學生的能力都能在這一環節中得到提升。
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會深刻地影響新課標改革。在小學教學管理中,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加強以人為本理念的運用,會緊緊圍繞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來實施工作,順應改革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還會創新以人為本理念的應用,革除傳統教育觀念中的缺陷,真正促進小學教學模式的轉變和完善,最終促進教育改革目標的達成。第二,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應用在小學教學管理中,能真正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在教學工作中應用以人為本的理念的好處主要體現在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使師生之間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這是輕松愉悅教學氛圍營造的前提。與此同時,充分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會更便利和順利,能大大促進小學教學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保證小學教學水平能得到提高。
以往在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工作理念時,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導致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無法充分落實,還阻礙了教學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的理念比較落后,采用的管理形式比較單一,不能很好地轉變教育方式,這就與現代化教育模式產生了矛盾和對立性,大大阻礙了學校教學任務的順利推進。比如,傳統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更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學生的升學,而忽略了綜合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學習需求,不能充分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導致學生的各方面素養得不到培養和提升,更沒有參加管理工作的機會和平臺。如果不能參加管理實踐活動,學生的管理意識就無法增強,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自律能力的提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是保證事情有秩序進行的基本保障,就像一把尺子一樣,衡量著人們的行為舉止,同時也告訴人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往部分教師采用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模式比較落后,在管理中所采用的規章制度都是傳統教學管理中流傳下來的,沒有創新的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學生的發展需求,還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需求,都在不斷發生改變,沒有進行創新的管理模式不能滿足當下的需要。在沒有創新的管理模式中,學校和教師采用的獎懲制度也比較落后,在獎勵和懲罰學生方面,缺乏靈活性和先進性。在制定規章制度的時候,大多數決定都是由學校領導者主要負責,忽略了其他人的意見和感受,具有較高的主觀性,這在某種程度上導致規章制度缺乏公信力和客觀性,更加無法彰顯以人為本的理念,極大阻礙了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和發展。由此可見,教學管理工作不能沒有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保駕護航,教師要重視這一問題,并想方設法解決規章制度不全面和不完善的問題。
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由于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很多管理人員在進行管理的時候只考慮相應的管理制度,要求學生和教師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都要嚴格按照制定的規章制度為人處事,一旦超越了規章制度,就被看作是越軌行為,這種管理模式是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創造力提高,也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除此之外,這種僵硬化的教學管理模式,就算教師在工作過程中產生了創意,也不一定能落實到位,而且也沒有明顯的獎勵,甚至創新失敗會受到懲罰。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也往往只能按照規章制度開展教學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體制管理只會越來越僵硬,逐漸背棄素質教育的理念。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沒辦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也是個性發展深受限制的重要原因。部分教師要求學生要循規蹈矩地思考問題,一旦出現違背教學思維的行為就會被批評和制止。學生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忽視了自己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事實上,小學階段可塑性非常強,是學生能力培養和提升的關鍵期,教師要在這一階段樹立正確的理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興趣愛好,從小讓他們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獲得個性化發展。
為了更好地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位,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對學校領導而言,必須以身作則,加強對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重視程度,深入研究以人為本理念的內涵,并靈活地將這一理念運用到教學管理工作中,使民主精神充分發揮出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進而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與此同時,領導在制訂教育計劃和設計相關方案時,要先對教師和學生的訴求進行調查和了解,適當將他們的訴求融入計劃和方案中,這是體現教學管理工作民主性的重要方法。在家校共育的教學理念中,還可以將學校和家庭的力量結合起來,形成合力,進而保證管理工作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第二,對教師來說,教師是教學管理工作中的組織者、實施者、參與者和執行者,只有教師樹立正確的理念,并在工作中投入足夠的熱情和興趣,才能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教學管理工作的質量,所以一定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不僅教師自身要努力,學校也要給予機會和平臺,定期開展培訓活動,進而打造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除此之外,對學校和學生來說,教師就是促進學校和學生交流與互動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只有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興趣愛好、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性,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健康發展,讓他們產生學習熱情,愿意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
目前,部分學校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方法,直接導致學生得不到健康發展。針對這樣的現象,學校管理者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已經制定的規章制度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方法,并根據實際發展情況不斷創新管理模式,使教學管理與當今時代的發展相符合。除此之外,學校管理者在制定教學方法和完善管理策略的時候一定要積極與基層教師聯系和溝通,善于接納教師的意見和想法,適當將他們的想法采納到管理策略中。如此,一方面能提升教師的教學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即使是針對同一件事情或同一個事物,他們也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就意味著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教師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性,通過進行層次化的管理促進每個學生個性化發展,讓他們得以在最近發展區獲得突破和進步,真正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創設趣味性的管理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得到個性化發展。
對學校來說,需要對教師落實健全完善獎懲機制,在以人為本理念的背景下,可以將獎懲制度與崗位競爭、教師工作表現以及薪資待遇等內容結合起來,讓獎懲機制與績效考核等協調統一起來,極大調動教師的工作管理積極性,促進小學教學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提高。
教師必須加強以人為本理念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使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員之間加強溝通和配合,并形成強大的合力,盡量為學生的成長營造積極樂觀的管理環境,讓學生有快樂的童年,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由此可見,教師一定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的需求,而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想他們需要什么,要平等和諧地與學生交流溝通,這樣他們才能打開心扉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愿望,真正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小學教學氛圍,保證小學教學管理工作質量的穩步提高。教師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指導者和引導者,必須充分發揮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真正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當教師也處在良好的環境時,他們的理念才會進一步牢固,以便于為之后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促進小學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目標的實現。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非常強,在學校,教師就是他們的主要模仿對象,但大多數小學生并沒有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所以有時候不良行為也會被他們模仿。針對這一現象,對教師提出了標準,其中的一大標準是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見,教師一定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對學生給予足夠的尊重、信任和理解,獲得大家的信賴,讓學生以教師為驕傲、以教師為榜樣。在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除了教師管理以外,教師還會讓部分學生參加管理工作。一般參加學生管理工作的學生都是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之所以讓他們也加入管理工作中,是因為學生團體可以借助自身在學生中形成的影響力要求自己和他人,讓自己成為良好的楷模,進而發揮榜樣作用,為其他人樹立良好的榜樣,并讓其他學生向他們看齊。眾所周知,榜樣總是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相比單純地說教,榜樣作用更有效,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育,不斷完善自身行為舉止、主動學習、勤奮努力,朝著全面發展的方向努力。慢慢地,每一個學生都會成為自己的管理者,學會以正確的規范要求自己,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總而言之,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教師正確指引,先帶動部分學生,然后帶動全班學生,相互之間不斷促進和進步,進而在學習和生活中都不斷完善自己,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只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落實教學管理工作,教師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學生也才能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提高,最終提升綜合素養。總之,一定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進一步提高工作力度,并保證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