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婷
(大連市第七十六中學,遼寧 大連 116092)
基于主題意義,開展有效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單元中的知識內容,不過若想提高該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則需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以此對英語單元整體教學進行科學的設計。而且教師還應該根據主題意義,對英語單元的教學目標予以合理設計,按照相應的教學目標,有序開展相應的英語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要注重選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教學之中,進而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當前,部分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英語教學時,還在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狀態始終處在比較被動的形勢下,這樣很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也難以達到新課標的實際要求,其中單元整體教學質量更是得不到提升。這時,極易產生兩極分化的英語學習狀況,其中英語基礎相對比較好的學生能夠隨著教師的講課進度學習,但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會在短時間內呈現出自己的短板,并且無法跟上教師的講課進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逐漸下降,其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導致這些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始終得不到提升[1]。
在任何學科教學中,都需要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而目標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保障教學能夠順利開展。但是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對于教學內容的意義缺乏關注,并且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只是在教學中將相關考點全部灌輸給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將很難制定出合理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導致制定出來的教學目標與實際教學情況并不相符,更無法為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指定方向,從而導致教學局面相對比較混亂,影響到單元整體教學的效果[2]。
單純理論性的英語知識本身就比較枯燥,再加上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導致整個教學過程過于乏味,這樣很難調動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會產生厭煩的學習心理。而且很多學生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對英語單詞、短語等知識進行記憶,這樣更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
基于主題意義開展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應該對實際學情以及教學文本予以全面掌握,這兩方面也是探究單元主題意義的基點。在具體的教學中,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對當下的英語單元主思想內涵予以精準解讀,同時還要了解單元內部的主題元素,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對英語單元的主題予以明確。另外,就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對英語單元主題的理解分析角度以及深度,會對學生在單元主題中的情感體驗及認知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在開展英語單元主題教學時,應該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單元主題,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對單元主題進行深入體驗[4]。
初中教師在開展單元主題教學時,還應該立足于整體,對教學目標、情境、任務等多方面進行合理設計,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需要找準意義探究的落腳點,并且還要對英語單元內部的不同語篇進行全面分析,使其體系化、結構化,這樣則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捕捉到英語單元內部不同板塊中有價值的信息。另外,教師在帶領學生探究英語單元主題的意義時,要避免簡單的文本解讀,應該將文本解讀放在人與自我、社會、自然這三種主題語境之中,引導學生對主題意義進行深入分析,使得學生能夠與英語文本進行深度交流,使其能夠產生共鳴,自主構建并生成相應的整體感知,進而加深學生對英語單元主題的理解,促使學生能夠將文本的核心意義內化成為自身的情感認知[5]。
在具體的語言課堂中,需要做到聚焦以及發散。初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時,應該聚焦于單元主題上,再對主題意義進行探究時,應該避免天馬行空,需要將主題作為探究核心,圍繞其進行教學探究,保持單元教學的有序性,以免偏離教學主題。另外,由于不同學生之間具有個體差異性,所以在文本理解方面,也存在較大的不同,因此,教師在對學生講解單元主題意義時,不要將自己對單元主題的解讀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或者是直接灌輸給學生,需要在教學中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解讀單元主題意義[6]。
在英語教學中,教授學生相應的語言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若是能夠引導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意義進行深入探究,則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對于語言形式而言,其本身就是語言意義的主要載體,而學生的思維產出則需要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基礎,但是在呈現語言形式時,應該注意將語言意義融入其中,也就說是,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英語語言形式的過程中,應該避免將其從單元語篇的意義中分隔出來,只對學生講解一些語言細節,或者是分析個別語言知識點,這樣很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單元主題意義。所以在具體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授課。在搭建相應的英語語言支架時,教師應該注重提高重點英語詞匯、句型的重復率,使得學生在理解語言意義的情況下,能夠靈活應用的相關語言形式。
初中教師若想立足于主題意義,開展有效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則需要深入到英語教材之中,對其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并圍繞該單元主題,為學生構建相應的話題框架,同時還要在該單元主題下,設置出多個子話題,確保不同子話題能夠環環相扣,將這些話題作為基礎,對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進行重組,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單元主題意義,進一步提高單元整體教學效果。另外,教師在不同課時中,需要深入教材內容,尋找話題切入口,并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設置一到兩個話題,帶領學生對相關話題進行探討,這樣也有助于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在具體的單元整體教學中,初中教師要從話題將學生逐漸引入到單元主題意義之中,而且教師還應該對不同話題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予以把握,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認知沖突,借此實現對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重塑以及更新[7]。
比如,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對學生講解“My hometown and country”這一單元的英語內容時,其話題為hometown,教師可以將該主題解讀為城市差異,讓學生從地理位置、環境、文化等多個方面描述自己的家鄉,并從學生的描述中選擇兩個比較有意思的城市或者是鄉鎮,為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借此引導學生利用比較級的英語語法,進行問題探討,使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感知到新的語言形式,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家鄉的印象,增強其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
初中教師在開展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時,還需要設立總的教學目標,接著則要結合相應的單元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劃分,使其形成多個不同的板塊,并且要保證每一個板塊都由不同的語篇構成,然后再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將其落實到不同教學板塊及課時之中。就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程度,會受到其自身的思維能力及參與度影響,所以教師若想促使學生能夠對主題意義進行自主深入探究,則需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與鍛煉。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認知發展規律,將不同板塊的主題元素予以充分挖掘,同時還要立足于單元整體,對不同板塊進行從易到難的排序,使不同板塊之間能夠有效銜接。而且教師也要對英語主題教學進行由淺入深的設計中,逐步提升語篇的難度,使其呈螺旋式上升,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也要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予以加強,進一步提升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
比如,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在“Save our world”這一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單元主題劃分不同的學習板塊。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出關于環境問題的圖片,同時也要列出相對應的單詞或者是短句,加深學生對環境問題的印象,并掌握與環境相關的語言形式。其次,教師則要結合生活實際,帶領學生對不同的英語語言形式進行組織,表述生活中的常見環境問題。最后,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并對問題產生原因、造成后果、解決方式進行分析討論,利用英語組織語言制作一份報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會受到一定的鍛煉,其本身也會從易到難地掌握相關英語知識,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師若想改善以往的英語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率,并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就需要改進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引入新型的英語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環境氛圍的活躍性,使其變得更加輕松,進而保障教學效果。基于此,初中教師可以在具體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化教學方式,利用情境將教材與生活實際進行聯系,促使英語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活化、真實化,促使單元整體教學中的不同環節能夠有序進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整個英語單元,結合其中的具體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將教學情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借助情境加深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使其掌握更多的單元語言知識點,也能夠使學生從教學情境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比如,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對學生講解“Spring Festival”這一單元的英語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出中國春節的各種視頻、圖片等,將學生引入到春節情境之中,鼓勵學生利用英語對我國春節進行簡單的介紹,或者是描述其特點,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國外的圣誕節與春節進行對比,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也能在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理解中國春節的文化意義,并掌握關于節日的英語表達方式,提高其英語水平。
教師基于主題意義,對初中生進行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時,還需要設置相應的實踐活動,實現理論聯系實際,這樣也能夠對英語課內知識予以拓展延伸,達到從做中學的目的,使得學生在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對單元主題意義進行探究理解,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對英語單元進行整體感知,加強其對英語單元知識的記憶。在具體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英語教學內容,組織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比如,頭腦風暴、游戲活動、辯論賽等,利用這些教學活動帶領學生進行知識實踐,促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深入了解英語單元主題意義,達到單元整體教學的目的,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以外研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講解“Healthy food”單元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營養餐”設計這一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英文,制作出一份有益于人體健康的餐點食譜,這樣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也能夠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了解到更多的健康食物,樹立其起健康飲食的觀念。
通過上述分析,立足于主題意義的基礎上,對初中生進行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將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對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其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該提高對該英語教學方式的重視,并采用科學的手段,提高整體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