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宜,何依文,盧靜妍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 201209)
近年來,全國大范圍開展新農村建設,農村環境不斷改善,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能夠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提高人民總體生活幸福水平。在此過程中,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新農村的建設應運而生,尤其是電商經濟的發展貫穿新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往來經濟。我國農村人口占據人口總數的較大比例,農村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經濟的發展能夠大幅提升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農村電商的數量逐年遞增[1]。但是,基于農村建設的不完備性與電商平臺的不完善性,傳統電商經濟已無法滿足水果生鮮等短期內大量銷售的需求。因此,如何解決短期內水果生鮮類產品的銷售,需相關電商技術人員提出對應的改進策略,減少鮮活農產品滯銷產生的損失,促進電商助農長期發展。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眾多產品從線下銷售轉至線上銷售,尤其是水果生鮮等需要短時間大量售賣的產品,線上銷售為其提供了便利的新型銷售方式。從新時代未來發展的趨勢分析,水果生鮮類產品銷售的互聯網化將逐漸成為主流[2]。
農產品的發展需要線上經濟推動,僅依靠農村向外輸出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線上銷售能讓商家與消費者互相促進,從而加快農產品的銷售與新農村經濟的發展。
現階段出現越來越多的水果生鮮類電商平臺,平臺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消費者被分散至各個平臺,消費潛力逐漸降低,平臺相繼涌現又相繼消失。新農村背景下的水果生鮮平臺同樣面臨著巨大挑戰,同類型的競爭平臺不斷增多、農村經濟建設不完善、電商普及度不高等阻礙著水果生鮮類農產品的發展。因此,新農村背景下,水果生鮮類產品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提升與新技術的應用。
農村經濟建設在不斷發展中,仍有部分農村經濟發展不完善,基礎設施無法滿足消費者與供給者的需求。農村信息基礎建設方面,大多數村民對于網絡發展仍處于未知狀態,對于近年來興起的電商經濟持有懷疑態度[3],相對于新時代的科技平臺,更傾向于傳統的線下銷售方式。對于村民來說,新時代的線上銷售方式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無法實地監控銷售狀況,不能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售賣產品。
隨著時代的發展,僅依靠線下銷售水果生鮮類產品已無法滿足銷售者與購買者的需求,巨大的線上消費競爭對線下銷售形成了極大的壓力,縮減了線下銷售量,吸引大量消費者從線下消費轉向線上消費。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無法滿足互聯網的發展需求,無法同步加入電商行業的銷售方式中?;谏鲜霈F狀,農村的信息基礎建設需加快建設速度,提高信息技術的普及度,從線下銷售轉向線上銷售,創新銷售模式的改革與發展,真正進入新農村時代。
水果生鮮類產品的物流體系與常規產品的物流體系不同,其采用了冷鏈物流技術。相比于傳統物流技術,冷鏈物流技術對技術的要求更高,需要采用高技術設施與人員進行物流維護與運輸。我國冷鏈物流技術依舊存在較多問題。首先,專業性人才的缺失,我國缺少大量物流技術人才。其次,物流體系的監管不到位,水果生鮮類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會遭受不必要的損壞和腐壞,打破了消費者的期望,降低了消費者的重購率。再次,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不完善,偏遠農村缺少完善的物流體系,產品運輸受阻,造成產業鏈斷層。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國需要開展專業人員的培訓,同時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有效利用大數據技術完善冷鏈物流技術[4]。冷鏈物流體系不成熟會增加邊際成本,對商家和消費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完善冷鏈物流體系迫在眉睫。
傳統的電商平臺技術建設大多基于“人找貨”而非“貨找人”,無法準確匹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這一問題在水果生鮮類農產品上尤為明顯。水果生鮮類產品是時效性極強的產品,若無法在短時間內大量銷售,則會增加銷售成本。
傳統的“人找貨”形式是以消費者為基礎,通過消費者主導的形式尋找適合自己的商品。該方式大大降低了電商平臺的搜索效率,減少了消費者與商家的交互,延長了銷售時間。即使如今電商平臺已提供了眾多水果生鮮類農產品選擇平臺,但是依舊無法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銷售?!叭苏邑洝毙问降碾娚唐脚_需充分發揮消費者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所需的產品具有極大的延遲性。因此,需轉變傳統的“人找貨”形式,通過構建“貨找人”的新型銷售推廣方式改變現有的平臺銷售模式。
“貨找人”的形式類似于構建基于消費者個人的大型推薦系統,能夠通過社交裂變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大量集中相同需求的消費者,挖掘巨大的消費潛能,快速銷售滯銷的水果生鮮類產品。提高電商平臺的技術性建設是銷售水果生鮮產品的關鍵性因素,運用新型消費推廣模式能夠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新農村建設中,需構建城鄉一體的基礎建設平臺[5]。城鄉一體指城市與農村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城市的發展將會正向促進農村等周邊地區的發展。因此,城市與農村都不是獨立的個體,其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城市的發展影響了農村的發展,信息基礎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農村發展向城市周邊地區延伸開,呈現區域中心化趨勢。
在新農村建設中,僅加速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遠遠不夠的,農民同樣需要進步性發展。因此,應提高農民認識、統一思想,在意識層面加快前進步伐是當前的首要追求方向。只有提高農民群眾的認識和電商普及度,才能促進城鄉建設快速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是共同建設的目標。在未來,可以通過下層基礎建設與人民意識提升相結合的方式加速農村整體信息基礎建設,從而加快互聯網的推進進程,實現新農村的前沿建設。
3.1.1 城市趨向農村中心化建設
城市具有先進性,互聯網的發展由城市蔓延開,大范圍傳遞至周邊地區?;ヂ摼W能夠解決遠距離問題,將不同地區的人們聯系起來,提供遠距離交流方式。當前互聯網的應用還沒有完全普及到偏遠農村地區,新農村建設需從城市周圍的農村開始,逐漸傳播到遠距離的農村地區。
當城市周邊的農村變成新時代意義的新農村,偏遠農村將會快速步入新時代的發展中。農村之間具有相互傳播的效應,一個農村發展起來能為周邊農村提供更合適的發展意見,進而加快農村建設。
農村建設是群體性建設,而非單個的獨有性建設,應依靠群體性建設擴大農村建設范圍,同時利用新農村建設的傳播效應,將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傳播至農村地區。
3.1.2 提高居民時代意識
相較于城市,農村地區擁有區域性個體文化,農村居民的意識更依賴于現有的知識體系,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含有大量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性,這是農村居民不愿意面對的。因此,需打破農村居民的固有偏見,加大互聯網的傳播力度,將電商行業加入到農民的知識體系中。
新時代是機遇與風險并存的,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機遇將遠遠大過于風險。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在于農村居民的時代意識,應將新時代的技術發展納入新農村建設中,改變農村居民的意識。從農村居民自身體系來說,新時代能夠創造更好的生活與條件;從宏觀角度來說,農村的建設是提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決定性條件。農村居民的意識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極大提升,需長時間改變與渲染。
冷鏈物流體系需保障水果生鮮類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不受嚴重損壞,保持產品的原生性。然而,許多水果生鮮類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會出現部分腐壞與破損的現象,致使消費者退款與投訴。因此,需更新與改進現有冷藏技術,加快新型冷藏設備的開發與研究。
相較于普通物流體系,冷鏈物流需要更高的技術作為支撐,因此需通過教育機構培養大量技術型人才,加大冷鏈物流技術普及力度,將現有的冷藏技術更新換代,提出有效的物流運輸方式,以此完善冷鏈物流體系[6]。除了技術層面,實體層面的改善與研究也不能忽視。需對產品的進出口設置提供嚴格的保護措施,設立多個產品物流鏈,進行階段性抽查,保證產品進出口的一致性與完善性,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產品的長期發展建立在消費者信任的基礎上,保證水果生鮮類產品的完善性能吸引更多客戶再次消費。
3.2.1 培育技術型人才
培育技術型人才需要多方面努力。首先,增加教育資源,提高冷鏈物流專業性技術比例,擴大技術性人才的招募與建設規模。其次,提高對冷鏈物流體系的重視程度,重視程度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受關注性與重要性,提高重視程度能提升事物本身的地位。再次,分部管理冷鏈物流體系,術業有專攻,每個部門的技術點不同,對特定部分提供適宜的解決與改良方案,能夠加快冷鏈物流體系的優化速度。
上述3 方面能夠加快技術型人才的建設速度,明確更加前沿的技術方向,采用新型的技術設施,以全新的模式運輸水果生鮮類產品。技術的更替日新月異,培育技術人才應緊跟時代潮流,以消費者的滿意度為基線,以新農村建設目標為導向,不斷完善水果生鮮物流體系。
3.2.2 改善實體物流鏈
實體物流鏈需投入極大的人力資源,僅指派個人檢查與運輸生產線的產品是不合理的。水果生鮮類產品在運輸途中極易破損,需人工實時監管。人力資源的投入需要輸入大量資金,否則將無法維持,導致商品質量得不到保障,無法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現階段農村物流體系不完善,車輛進入困難,導致物流運輸面臨巨大挑戰。
農村人口密集,但大量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青壯年較少,可通過招募農村勞動力監督水果生鮮類產品輸入吸引青壯年返鄉。
人工智能的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現階段,眾多線上銷售平臺通過收集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構建內部算法與模型,形成較為完備的推薦系統,促進消費者與商家交互。但是,大量人工智能算法并不能完全適用于每個平臺,不同平臺需構建不同的推薦系統。近期,市場上的多個電商平臺僅基于評論和歷史喜好向用戶推薦產品,但由于用戶的喜好是多變的,因此無法一勞永逸。水果生鮮類產品需在短時間內銷售,以防產品出現腐壞或食用感不佳?;谏鲜霰尘?,文章提出使用強化學習算法構建水果生鮮類產品的推薦系統。強化學習算法能夠集成用戶喜好形成推薦系統,短時間內快速銷售水果生鮮類產品。
3.3.1 算法核心理念
強化學習算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收益最大化,可以將用戶點擊同一水果生鮮類產品賦值,點擊次數越多,得分越高。不同產品具有不同的得分,通過得分排名進行不同等級的推薦。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技術依賴于大量數據,因此需在用戶許可下,通過挖掘大數據準確獲取用戶數據信息,使用off-policy 方式實現“貨找人”,將農產品與用戶精準對應,以滿足用戶需求、加快水果生鮮類產品銷售為目標。
3.3.2 算法內部架構
算法的內部架構主要采用神經網絡進行產品的打分與預測,輸入主要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輸入處理過的產品圖像,利用卷積層、池化層對圖像進行處理,提取圖像中的關鍵信息,中間隱藏層可以利用LSTM 層提高神經網絡的記憶性,通過全連接層進行輸出。
第二部分是輸入消費者的瀏覽信息或相關公開信息,處理數據,刪去不必要的信息,進行信息的篩選與缺失值填補,中間隱藏層采用全連接層與LSTM層,選取合適的激勵函數進行預測與打分。
為了提高數據輸入的效率、節省運行時間,可以采取多個批次的數據同時輸入神經網絡,依托梯度下降或相關優化算法,不斷優化網絡參數,得到特定時間、領域內的最優網絡參數,形成水果生鮮類推薦系統,為水果生鮮類農產品的推廣奠定基礎。
3.3.3 算法實施方式
整體算法設計完成后,將會上線至各水果生鮮類電商平臺。在試運營階段,算法還不夠成熟,積累的數據并不全面,此時算法輸入更多的是用戶瀏覽過的圖像畫面,以此調整參數,為后續大量數據的輸入奠定良好的基礎。正式運營時,算法能夠發揮最大效用。算法并非一成不變,其本身體現了水果生鮮類購買者的共同特性,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消費者選擇的改變,算法也會發生變化。
算法的最優構建是消費者與商家的雙贏策略,沒有算法支撐的平臺無法長久生存下去。在算法的支持下,消費者能夠獲得更好的消費體驗,商家能更快地銷售水果生鮮類商品,極大地降低水果生鮮類產品的腐壞率[7]。
新農村背景下水果生鮮產品的經濟發展需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人民精神意識的提升力度,完善現有的冷鏈物流體系,提高冷鏈保存的技術水平,利用強化學習等前沿人工智能算法建設線上水果生鮮類產品平臺,設計有針對性的推薦系統,以智能化推薦為核心導向,推動消費者選擇與消費。水果生鮮類農產品的經濟發展還需構建長期發展策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而長期在農村地區發展。隨著新農村的不斷建設與發展,相信水果生鮮類農產品的經濟發展將會邁入嶄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