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福如,鄧正艷,楊 莎
(1.遵義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貴州 遵義 563006;2.遵義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貴州 遵義 563006)
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學術聲譽和地理位置不佳,導致在生源競爭中處于劣勢,錄取的學生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學習主動性和習慣較差,而且相對于一些“985”高校的學生,自信心普遍較低。因此,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較為困難。另一方面,地方院校普遍是應用型本科定位,需要培育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還要求具有實踐創新能力。遵義師范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開設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雖然不是必修課程,但對專業綜合素質的培養也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知識點較多,課時較少,加上傳統思維的影響,學生普遍對該課程不太重視,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充分利用在線資源以及面授優勢的混合式教學模式[1],非常適合“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素養。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簡單的線上資源和線下面授的雜糅,而是一種對傳統課堂的重構,是教學空間和時間的拓展。因此,對于學時有限和實驗條件較差的課程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一般包括三個部分:課前、課中和課后。
課前,安排學生完成自學任務書,教師根據自學任務書的完成情況,確定講課內容。部分內容學生自學已經完成,就沒有必要再進行授課,而是需要在此基礎上再次升華。
課中,根據課前的數據分析,備好課后就可以開展課堂教學。一般開始的時候需要情景導入,這個環境最好是真實的情景或者學生感觸較深的事跡,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簡要回顧知識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對項目的分析討論、頭腦風暴,完成解決方案,實現知識的內化與遷移。
課后,與傳統課堂相比,混合式學習的課后反饋不僅僅是對知識點的簡單鞏固。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軌跡進行分析,對學習效果進行剖析,以便完成下一步的教學計劃。而學生則還需要完成一些評價反饋,個人困惑的反饋以及知識點的拓展應用。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步驟,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下面,就以第二章“電路的分析方法”為例,闡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施的過程。
安排學生自學,觀看第二章的視頻,并完成一些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進行互動交流,提出疑問。一些知識點,比如基爾霍夫定律、等效電路的基本概念等,深入理解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就需要留待課堂掌握(見圖1)。
課中主要為課堂教學,針對等效電路這一知識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拋出問題:“電壓源和電流源的等效,為什么可以等效?其原理是什么?”小組同學在討論中完成知識點的掌握。學生討論完成后,安排學生進行戴維南等效習題解答,并安排學生進行解題展示。考慮到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電學基礎較差,我們設置的等效電路題目較為簡單,如圖2所示。
課堂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師者,傳道授業解惑[2]。課堂中教師既要通過例題和辨析鞏固學生的知識,又要教會學生辯證看待問題、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在這里,筆者舉個例子,集成運放中的密勒電容等效,雖然電容一旦制備就不會改變,但是在運放中其等效的電容作用確是放大很多倍,使得運放工作更穩定。這是在集成電路中的應用。現實生活中,等效的妙用也有很多。比如,最早參觀動物園,都是把動物關在籠子里,而人在外面參觀。這一方法在野生動物園參觀的時候不適應了。野生動物園太大,野生動物較為迅猛,近距離則危險不安全,遠距離又看不清楚。有人想到,籠子內外,可以等效為兩個不同大小的籠子,人和動物放在了不同的空間。因此發明了觀光車,人們可以方便地參觀野生動物。可見,生活中有很多等效的事物,只要巧妙應用等效思維,很多事情可以迎刃而解。所以,等效原理不僅僅是電阻等效、電路解題的方法,更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
課后,則是師生在線交流和分享的自由空間,師生相互交流探討課中的知識以及分享一些優質資源,供后期的學習和研究[3]。通過線上交流的環節增加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拓寬和延長學習和交流的時間,便于更好地營造新型的師生關系。課后首先需要完成一個練習題,練習題從題庫中選取,每個同學做不一樣的題,從而基本可以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即使部分同學網上查找答案完成,那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完成的,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應用條件,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電工電子技術課堂中的應用,證明其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更是應對少學時課程的有效方法。盡管如此,這種教學模式還是需要一定的教學技巧和課堂掌控能力。
需要遵循“溫故而知新”的古訓,遵循認知的一般規律,即能力的螺旋式、波浪式上升模式。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需要前后呼應,不斷對知識點進行強化升華。如果知識點太散,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也會打折扣。
根據維果斯基的建構主義理論,設立的問題必須是通過教師或同學的幫助能解決的問題,即所謂的“最近發展區”。這樣,學生不會因為挫敗感而失去信心。如何設計這一問題,就需要更多地了解學生。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課前測試和師生交流,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
在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現在網絡資源太多太雜,需要老師進行甄別、遴選,讓同學可以快速有效地進行學習,少走彎路。另一方面,需要教師不斷挖掘課程資源,開發更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者學生感受深刻的案例,使得學生有親近感,易于產生共鳴,從而取得更好的課程教學效果。
教師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構建了“電工電子學”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拓展了課程教學的空間和時間,豐富了教學手段。教師通過教學平臺的數據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制訂計劃,完成自主學習,逐漸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實踐表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被大多數學生所認可,促進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對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電工電子學”課程的興趣有著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