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同時強調“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即新課標強化了育人的呈現方式,強調學習任務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打破了日常教學以時間順序線性組織為主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將教材內容統整為具有真實學習情境的多維度的學習任務群,并將其分解到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中,是落實新課標的關鍵。在統編語文教材中,單元教學資源存在內在的“邏輯關聯”。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教材編排特點,依據新課標“教學提示”相關內容,挖掘整合教學資源,構建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語文實踐活動。本文以五下第七單元的教學為例。
統編教材精心安排各種主題、各種體裁的課文,以多種形式設計了單元導語、課后習題、學習提示等內容。因此,教師進行某一單元教學時,應善于發現并挖掘單篇課文的獨特性和其在整個單元中的關聯性,以此達到教學資源的整合,最終融合于整個單元教學中。如五下第七單元編排了三篇課文,分別是《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和《金字塔》。課文后安排了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并由“講一講”銜接至習作表達。由于單元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要求學生有目的地搜集相關資料,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名家名篇閱讀或整本書閱讀,選擇感興趣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以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表達對世界的認知,并據此重構如下單元學習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完成閱讀任務,了解作品中景物的特點,體會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2)通過對有關“異域風情”主題中外名篇的比較,鑒賞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人文風情差異。
(3)通過閱讀《荷塘月色》《草原》和整本書《孩子不可不知的世界遺產》,梳理并探究不同作品中描寫景物的表現手法,以文本或視頻等多種形式完成《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秒懂中國世遺”的創見。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單元實踐活動應注重學習任務的設計和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例如,對于第七單元的學習目標中的“體會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完成秒懂中國世遺’的創見”,教師需要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生于華夏,長于斯,祖國在心中,祖國的未來需要我們開發和建設,但首先需要我們去了解,請你以未來制片人的身份完成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500 字的解說。基于此,對單元學習任務群可做如下設計:
【鋪墊環節】明確介紹對象
鑒于學生對關鍵詞“世界遺產”比較陌生,教師應引導其提前搜集資料,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逐漸明確此次學習任務是針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明確介紹對象),帶著目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學習任務一】閱讀與梳理
(1)自主閱讀《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夕照》,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并梳理不認識的字詞,通過查字典掌握其基本大意。(2課時)
(2)結合已學課文《四季之美》《鳥的天堂》,圍繞景物的描寫方法學習《威尼斯的小艇》,填寫KWL表,形成小組共同的問題清單。(1課時)
(3)根據問題清單和分析框架分析文章,根據線索讀懂文章《威尼斯的小艇》。(1課時)
(4)借助《牧場之國》,通過“提取已知的信息”“羅列提取的信息”“整合概括提取的信息”梳理出介紹方法;自主發現《威尼斯的小艇》所運用的描寫方法;明確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能恰當地體現景物獨特的魅力。(2課時)
【學習任務二】比較與交流
(1)小組合作探究,以表格的形式分別列出《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夕照》及閱讀鏈接作者背景、作品結構、作品風格、運用的描寫方法,討論有何不同效果。(1課時)
(2)小組代表匯報探究學習的發現,并從課文中列舉具體例子來佐證自己的觀點。(1課時)
【學習任務三】拓展與創見
(1)自主閱讀整本書《孩子不可不知的世界遺產》,名篇《荷塘月色》《草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并探究不同作品描寫景物的手法。(3課時)
(2)小組討論,以未來制片人的身份,學習本單元課文的表現手法,并選擇感興趣的景物,完成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500 字的解說詞。(1課時)
(3)課后,小組合作完成“秒懂中國世遺”的視頻制作,全班合成視頻解說。(1課時)
在語文單元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以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兩種模式進行實踐活動設計。學習過程的評價者不應只由語文教師擔任,還應來自學習同伴、團隊成員和學生自己,甚至有其他學科教師的參與和評判。如本單元從“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這一陌生的概念引入時,部分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但為了完成解說,在創見的最后階段多次修改稿子,最終運用動靜結合等多種描寫方法介紹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探索取代了為了學習而學習的被動接收,他們之間的資料共享、分析交流及合作探究,助力其生成多方面的思維能力。這或許是構建學習任務群更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