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麗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0)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偉大成就的精神支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旗幟。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有利于引導大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認識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其成長為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首次科學概括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的4個方面內容是相互聯系的,其中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指明根本方向,明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奮斗;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明確中國共產黨如何奮斗;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強大的道德優勢。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為堅守共產主義共同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初心和使命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體現,因而要求共產黨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是相互統一的,對黨忠誠要求不負人民,不負人民體現對黨忠誠。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宗旨的集中表達,是黨取得百年輝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是黨和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偉大建黨精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踐行和豐富偉大建黨精神,從而形成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如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紅巖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這些精神,是偉大建黨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動體現,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的關鍵所在?!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陣地作用,引導大學生學習偉大建黨精神,深刻認識黨領導國家建設輝煌成就的過程,弘揚傳承偉大建黨精神是高校思政課教師肩負的育人使命和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1-2]。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不僅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途徑,而且也是完善高校思政課課程建設的關鍵環節。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豐富育人元素,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對于豐富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筑牢大學生理想信念之基以及塑造為民服務品格具有現實意義。
國家越來越重視高校思政課建設,教育部出臺一系列措施使得高校思政課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高校思政課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喜愛。高校思政課的顯著特征是凸顯時代性,為了滿足社會需要,思政課教師應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能夠彰顯其時代性,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思政課教學,使理論學習與大學生情感需要相結合并發揮巨大作用。比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中講授愛國主義時,如果只是從教材中講授其內涵和作用,必定不能吸引大學生,不能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而焦裕祿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偉大建黨精神的生動體現,在講授過程中結合焦裕祿的先進事跡,體現他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如當蘭考遭遇嚴重的災荒時,焦裕祿親自帶領干部和群眾進行了封閉沙丘試驗、翻淤壓沙、壓堿,從小面積實驗到全面鋪開,總結出了整治三害的具體方法,蘭考三害得到有效治理;又如,焦裕祿還探索出了大規模種植泡桐以防風固沙的辦法,帶領蘭考人民大規模種植泡桐。通過焦裕祿的事例,引發大學生對模范人物的認同與崇拜,讓大學生深入領悟愛國主義的內涵和時代要求,促使大學生明白肩負的時代使命,堅定理想信念,把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聯系起來,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結合典型的事例展開教學可以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實現教學和育人目標,完善高校思政課教學。
理想信念不僅與大學生自身發展息息相關,而且關系著青年學生是否能肩負起時代使命。面對新時期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交鋒,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上下功夫,引導大學生做堅定的、絕對忠誠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核所在,是新時代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鮮活教材。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中奪取偉大勝利和將來繼續成功的秘訣和法寶。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理想信念必將鼓舞廣大青年奮發圖強,將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內化為主動擔當的精神動力之源。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充分發揮其顯性和隱性教育作用,有利于大學生抵制各種不良錯誤思潮,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自覺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始終與人民緊密相連,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除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自成立伊始,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焦裕祿把自己定位為人民的兒子,把群眾的切身利益牢記于心。援助西藏干部孔繁森將“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視為座右銘,在高原上無私奉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是黨員我先上”,這些擲地有聲的誓言和典型事例都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的最好詮釋。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凸顯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人民性,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品德高尚、情系人民的體現。人民性是始終貫穿于偉大建黨精神的一條紅線,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時可以結合“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無產階級政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容;講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時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等內容,引導學生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對黨忠誠是黨章對黨員的規定,學生黨員要做到對黨組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理論保持絕對忠誠,進而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
高校思政課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主要渠道,應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深入挖掘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豐富內容,精準把握融入的內容和目標。從“傳授者”“受教育者”“化”3個角度入手融入偉大建黨精神,提升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和完善思政課教學,讓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頭腦。
首先,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提升自身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深入研究偉大建黨精神形成的理論邏輯、科學內涵以及彰顯的時代意義,根據思政課各門課程的特點融入偉大建黨精神。教師要全面收集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的影像資料、圖片、英雄人物的事跡等教學資料,并融入教學案例中。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關鍵還在于教師,學校要為思政課教師提供培訓機會,邀請著名專家學者到校開展專題講座和專題研討,把偉大建黨精神講透,強化教師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識。同時鼓勵思政課教師進行科學研究,以科研成果厚植教學內容,促進科研成果向教學轉化,將偉大建黨精神精準融入高校思政課。其次,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有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缺少社會責任感與擔當等,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將偉大建黨精神、紅色基因融入專題教育中,實現偉大建黨精神與大學生現實需要的有機結合。偉大建黨精神為高校思政課提供了許多的教學案例,思政課教師通過合理安排教學設計,緊扣教學內容設計好教學案例。典型的教學案例能夠吸引學生,使其在課堂學習中深化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自覺向黨組織靠攏,擁護黨的領導。
“受教育者”就是大學生,從“受教育者”入手,就是要遵循大學生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面對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群體,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高校思政課教師落實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重要途徑。在講授偉大建黨精神的教學內容時,除傳統的講授法外,可以將啟發式、沉浸式、參與式等多樣的教學方法相結合以滿足學生的需要[3-5]。(1)思政課教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再現偉大建黨精神。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專題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再現偉大建黨精神,將線上與線下教學相結合,運用網絡資源豐富偉大建黨精神的教學內容。教師選取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短視頻、情景劇以及微課等豐富教學素材,吸引大學生注意力,深化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2)發揮參與式和沉浸式教學作用,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大學生自主探究。思政課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對偉大建黨精神海量資源的篩選和整理,根據大學生喜愛的方式重新編排,形成研究性學習報告,挖掘其蘊含的價值。教師要鼓勵大學生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例如,組織他們拍攝建黨短視頻、微電影等,使其通過角色扮演,演繹歷史人物,提升學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3)在教學評價中融入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指標。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做到發展性評價與最終評價相統一。①要建立思政課教學多元的評價體系。在傳統的思政課教學評價中強調以教研室聽課以及各級領導聽課為主,在傳統教學評價基礎上融入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指標,例如社會實踐活動、表演偉大建黨精神情景劇、參加唱紅歌比賽、采訪榮譽軍人等評價環節。學校各教學單位、宣傳部門、團委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評價職能,多方參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②思政課教師根據教學評價和學生教學反饋進行具體分析,做出適當的調整,增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
從“化”入手就是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頭腦的全過程。偉大建黨精神具有自身完整的系統理論,具有抽象性,要使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就需要將抽象的理論進行轉化。在實踐教學中,大學生可通過實踐活動,將偉大建黨精神牢記于心,并化成強大的精神動力,從而在實踐中自覺弘揚和傳承偉大建黨精神。首先,要依托紅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思政課教師應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帶領學生參觀紅色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等,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進而傳承紅色基地。其次,要實現高校思政課實踐者多元化。發揮好高校思政課育人功能,責任不僅在于思政課教師,也是學校多個部門參與的事情。號召學校輔導員以及大學生管理相關部門配合思政課教師架起與大學生的“知心橋”,共同開展豐富多樣的偉大建黨精神實踐教學活動,這些實踐教學活動是培育好偉大建黨精神的關鍵環節。例如輔導員召開偉大建黨精神主題班會、學校舉辦偉大建黨精神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親身感悟偉大建黨精神。最后,打造思政課實踐教學媒體中心。通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網站、抖音、微博、微信等資源,打造一個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媒體中心,及時發布、分享偉大建黨精神的典型案例、精彩視頻。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以大眾傳媒為載體,優化師生之間學習、分享的渠道,使偉大建黨精神潤物無聲地融入大學生的頭腦。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取得百年成就和將來繼續成功的精神精髓,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的理論知識,而且可以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功能。在激發興趣的同時塑造學生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品格,敦促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成長為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成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