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教師優化體育游戲設計,讓學生在玩中既能增強體質,又能學到知識,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文章針對“減重量,不減質量;減數量,不減智慧”的原則,研究優化體育游戲設計的具體策略,以期讓學生在深入體驗體育游戲的同時增強體質,學到知識。
【關鍵詞】雙減;體育;創意游戲;競爭機制;評價體系
作者簡介:曹誠修(1991—),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先鋒小學。
在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減輕負擔,增強身體素質,有必要優化體育游戲設計,讓學生在玩的基礎上獲得身心的放松和體質的增強。筆者通過長期的實踐、觀察以及研究,發現“體育+游戲+文化”的模式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體育學習體驗,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教師在體育游戲設計時,應該遵循“減重量,不減質量;減數量,不減智慧”的原則,讓學生在深入體驗體育游戲的同時增強體質,學到知識。
一、設計創意游戲,啟迪學生智慧
教師在體育游戲設計時,不但要思考如何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要思考如何啟迪學生的智慧。以下為三種有利于啟迪學生智慧的體育游戲類型。
(一)鍛煉學生空間感的體育游戲
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感不強。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甚至存在經常混淆左右的情況。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有針對性地通過體育游戲鍛煉學生的空間感,以便促進學生的抽象思維發展,啟迪學生的智慧。教師要充分挖掘、利用現有的資源,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小而巧的空間感體育游戲,便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例如,教師組織學生前往學校周邊的游樂場,借助游樂場的迷宮設施讓學生親身體驗鍛煉空間感的體育游戲。首先,教師給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些方便粘貼和取下的標簽,讓學生在走迷宮的過程中做記號。其次,當學生成功走完迷宮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沿著之前的記號重走回來。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畫出自己記憶中的迷宮路線,由此增強學生的空間感與記憶力,啟迪學生的智慧。
又如,教師在教室里開展“貼鼻子”的體育游戲。首先,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個大組,而黑板上的四個缺少鼻子的動漫形象,分別對應四個大組。其次,學生互相合作,一人蒙眼在黑板前貼鼻子,其他組員出聲指揮,哪個大組最先成功貼鼻子,哪個大組就獲勝。最后,“貼鼻子”游戲不占空間,對環境的要求較小,但同樣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啟迪學生的智慧,為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鍛煉學生平衡感的體育游戲
何謂平衡感?通俗地說,就是身體所處的一種姿態以及在運動或者受到外力作用時能夠自動調整并維持身體姿勢的能力。但受性別、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平衡感有著顯著差異。在日常的體育訓練中,學生出現同手同腳、慢半拍等現象就是平衡感不強的主要體現。
例如,“跳房子”是大部分學生都曾參與過的游戲,而且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師在設計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對“跳房子”的游戲規則進行合理的改良。教師要求學生落地時的站姿為單腿獨立的時候,要擺出舞蹈動作,并持續10秒,如果學生失去平衡,則會被判為失敗。所以,學生在參與“跳房子”的時候需要認真思考在單腿獨立的情況下,哪些舞蹈姿勢更容易緩解身體的疲勞,更利于保持身體的平衡。
又如,教師開展走平衡木的體育游戲。首先,教師在比賽之前將平衡木架到合適的高度,然后引導學生分好小組。其次,學生依次排好隊,一個接著一個體驗平衡木。哪個小組先走完,哪個小組就獲勝。最后,走平衡木的體育游戲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質,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啟迪學生的智慧。
(三)鍛煉學生力量的體育游戲
力量訓練是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但部分教師將力量訓練機械地理解成負重訓練甚至超負荷力量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身體負擔。對此,教師需要善于創新,精心設計力量訓練的體育游戲,在幫助學生增強力量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創新思維,讓體育課堂充滿活力。
例如,沙包負重訓練是培養學生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的主要手段,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將“構筑碉堡”的體育游戲融入沙包負重訓練中,要求學生利用沙包來堆砌碉堡(碉堡的高度和厚度決定其防御性)。但是,由于每個學生可以利用的沙包只有20個,因此學生必須思考如何構筑碉堡方能取得更好的防御效果。學生小組合作,一起調動創新思維思考構筑碉堡的方案,并且接力搬運沙包構筑碉堡。如此,能夠達到鍛煉學生力量的效果,更能夠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
此外,還有“推小車”“運石頭”等體育游戲。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游戲,既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又能寓教于樂,讓學生順利地完成負重訓練。同時,游戲形式的負重訓練,更能推動學生的思維創新,啟迪學生的智慧。當然,在實際開展體育游戲時,教師要選擇最適合學生操作的游戲項目,保證體育游戲取得最佳的實踐效果。
二、融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好勝心
相比其他類型的游戲,體育游戲具有明顯的競爭性,雖然它是以游戲的方式存在的,但在本質上卻是與體育競技一致的。可以說,體育游戲既能實現體育訓練的目的,又能突出鮮明的競爭性。學生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既能充分體驗體育的魅力,又能充分享受游戲的樂趣。如果教師機械地將體育游戲與普通游戲混為一談,不僅會讓體育游戲的效果大打折扣,還會阻礙學生思維的有效發展。這一點,是作為教師需要注意的[1]。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勝心,如果教師可以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就有利于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體育游戲。因此,教師在體育游戲的設計過程中,應該進一步融入競爭機制,以此點燃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在拼搏與競爭中鍛煉身心,培養不放棄與不氣餒的優秀品質。
例如,教師圍繞力量訓練開展“構筑碉堡”的游戲時,為了增強游戲氛圍,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獲得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雙重發展,教師有針對性地對游戲規則進行優化,并添加一些有趣的元素,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勝心。
首先,教師將全體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平均每組五人。教師讓學生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協商,為小組取一個響亮的名字,并給每個小組發放小旗子,讓學生分組擺造型拍照。一方面,可以為下一步開展體育游戲營造濃厚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以及內在動力。另一方面,可以順勢讓學生賽前熱身,推動學生順利進入游戲環節。其次,教師重置游戲規則。學生在用沙包構筑好碉堡之后,需要檢測碉堡的防御性。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小組可以邀請其他小組的成員扮演敵人,然后利用投擲沙包的方式攻擊對面的碉堡,直至碉堡被擊垮為止。在這期間,教師需要計時,以便了解哪個小組的碉堡在防御性方面最強。最后,由各小組的組長作為代表發言總結,描述小組碉堡的構筑理念(為何要這樣搭建、為何這樣可以提高碉堡的防御性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小組智慧,互相取長補短,以便能夠進一步增強小組碉堡的防御性。
學生堆砌碉堡和攻擊碉堡時,不但需要付諸體力,而且需要利用合理的技巧來投擲沙包。這樣一來,他們的上肢力量與投擲技巧都會得到相應的鍛煉。同時,在堆砌碉堡的時候,學生需要深入構思,反復模擬,此時他們會獲得思維上的發展。而隨著勝利一方的出現,那些失敗的小組會及時地反思自己的不足。比如:在構筑的過程中哪些方面沒能考慮到位、哪些步驟和細節不夠完善。如此一來,又能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如果時間允許,教師鼓勵各小組吸取經驗教訓,進行第二輪“構筑碉堡”游戲,這樣不僅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體育技能,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同時,教師鼓勵勝利的一方說出自己小組的創意,以此讓其他小組可以從中吸取經驗和智慧,實現共同成長的目的。猛虎隊(冠軍組)的組長表示:“我們在構筑碉堡的時候,利用的是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原理,搭建三角形的碉堡。這樣一來,敵人便無法攻破我們的碉堡了!”教師可以順勢追問學生:“除了這個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可以更進一步提高碉堡的防御性嗎?”教師邊說邊將準備好的游戲道具一一展示給學生,有的學生注意到繩子后,恍然大悟地說:“對了,老師沒有說不可以用繩子,如果我們把沙包綁起來,碉堡就更堅固啦!”
總之,在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教師設計體育游戲,既要減輕學生的壓力,又要保證體育游戲的質量,更要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享受體育游戲的樂趣。
三、創新評價體系,推動學生參與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且及時地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短板,并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教師科學的評價,一方面能夠把握課堂教學的方向,引導課堂教學繼續深入,另一方面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推動課堂教學的健康發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針對體育游戲的評價,教師一定要通過師生、生生多元互動進行,而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思想代替評價。而且,教師的評價體系要與時俱進,有所創新。從當前的體育游戲教學來看,不少教師針對學生的評價方法比較單一,多為“你很棒”“你很好”等空洞枯燥的語言,使得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失去興趣。
首先,教師要完善體育游戲的評價內容,盡可能結合體育游戲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針對“構筑碉堡”的游戲,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在投擲沙包時動作不夠標準,甚至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投擲。因此,教師在評價的時候告訴學生:“之所以要求同學們按照規范的動作進行沙包投擲,是因為那樣可以避免關節扭傷或是肌肉拉傷。如果同學們不按照規范投擲沙包,可能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損傷。”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明白了為何要用規范的動作投擲,并增強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其次,教師要創新體育游戲的評價方式,從單一的語言評價,轉變為貼小紅旗獎勵等方式,關鍵是既要能夠給學生體驗新鮮感,還要能夠有效地激勵學生參與體育游戲。如有可能,教師還可以將體育游戲的評價與學生的體育成績掛鉤,或者與每學期的“三好學生”評比掛鉤。通過這些方式,教師不僅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游戲的積極性,還能夠強調體育學科的重要性。
最后,教師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課堂短期表現與長期表現以及學生的個人表現與小組合作表現。如有可能,教師要主動搭建平臺,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以培養學生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的能力。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事實上,在日常的體育游戲中,學生的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已經無意識地完成了。比如,在競技游戲中,學生互相加油助威,就是一種學生評價;在小組合作中,學生肯定和鼓勵其他的小組成員,也是一種學生評價。作為教師需要做的是通過自己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幫助學生創造自主評價和互相評價的機會,推進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增強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發展意識。
結語
總而言之,在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設計體育游戲,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掌握體育運動的技能,享受體育游戲的樂趣,同時讓學生增強身體素質,得到智慧啟迪,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固生.小學體育課中游戲的重要性[J].小學科學:教師,2012(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