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東山 胡劍宏 徐清磊 李彤
(中南大學體育教研部 湖南 長沙 410003)
隨著國家對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視,體育產業發展宏觀趨勢保持穩定,其經濟貢獻持續增長,為體育消費新業態的孕育與發展提供了豐厚土壤。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印發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促推,進一步促進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繁榮。作為體育產業強大驅動力的體育消費已成為我國現代社會公共服務消費和生活服務消費中的重要部分,不僅體現了國民素質、教育水平、社會文明程度,也對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結構轉變有著重大影響。為進一步明確體育消費的重要性,體育總局聯合發改委發布《2019年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行動計劃》,明確要求提高體育消費總體規模和人均體育消費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國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同年我國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4430萬人。在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宏觀背景下,作為體育消費重要力量的大學生群體逐漸被學術界所關注。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僅事關個體身心健康,更是關系國家儲備人才的綜合質量。國務院辦公廳2022年最新印發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提出,要加強組織與實施各類學校青少年體育活動競賽和專項促進體育運動技能計劃,培育運動項目人口,培養終身運動者。在當前政策向好的背景下,我國體育理論中以人口結構角度為切入點,開展的體育消費領域理論與實證研究仍相對欠缺。本研究是借助CiteSpace可視化研究軟件,采用文獻計量學分析方法對近幾年我國關于大學生體育消費調查研究與相關統計文獻分析進行的梳理。旨為全面審視該領域的研究動態與熱點嬗變,為今后深入探索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基于中國知網(CNKI)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文獻數據檢索范圍,以“大學生體育消費”為檢索主題,時間跨度為1997-2021年進行檢索。通過文章摘要及內容的閱覽剔除無效文獻后,共獲得664條數據。將所有檢索數據導出,并按照Citespace的導入要求將其保存為Refworks格式,即為本研究的數據采集過程。
(1)知識圖譜分析法。
本文借助陳美超教授研發的CiteSpace V軟件,在JAVA環境下對檢索獲得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并生成一個靜態映射,該映射可以顯示每個節點的各個方面的信息。這個映射可以直接用于表示結果,或者可以在一般結構中以表的形式表示內容。該分析方法還能夠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源進行信息快速識別、熱點動態跟蹤聚焦、演進動態趨勢判斷的可視化分析,揭示中國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領域的的熱點和趨勢演變。
(2)文獻計量法。
文獻計量學是由美國學者 LotKa最先提出,是一門對文獻信息進行定量分析的科學,可以更客觀地分析學術研究的影響。文獻計量學被廣泛應用于出版物統計、期刊或研究機構影響力評價、學術熱點跟蹤和未來研究等領域。
對文獻發表數量及時間跨度的分析是判斷某研究領域受關注度的重要依據,也是衡量該領域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文獻樣本的歷史脈絡、趨勢動態進行整體分析,統計1997-2021年各個年份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文獻的發表數量,并繪制年發文量統計圖(圖1),可大致將歷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的發文趨勢劃分為以下3個階段。

圖1 不同年份關于大學生體育消費的論文數量
(1)1997-2005年為初始期,每年文獻發表量總體呈現遞增態勢,但總量維持在較低水平,該時期共發表81篇大學生體育消費文章,其中2005年發表文獻最多,共21篇。文獻樣本的起始時期正處于中國市場經濟的起步發展階段,國民體育消費意識萌芽。與此同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規模在1999年增加42%,且以每年25%左右的增幅至2005年,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初見雛形。進入21世紀后,國家體育總局于2000年印發《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為體育產業領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并助推了體育產業規模的壯大,大學生體育消費概念在這一時期形成;(2)2006-2013年為發展期,該時期共發表文獻383篇,占樣本文獻量的57%,2006-2008年發文量增幅最為顯著,并在2008年達到峰值(76篇)。這一時期,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快速發展,年發文量維持在較高水平。北京奧運會后,大學生體育消費年發文量有所回落,但由于我國體育產業已得到政府重視,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仍保持較高熱度。此時期正逢我國民辦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截至2011年底,全國民辦高校達到1400多所,其中本科院校390所(獨立學院303所、民辦普通高等學校87所),進一步促進了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的發展;(3)2014-2021年為趨穩期,該時期年平均發文量為25篇,顯著低于上一階段。主要原因為各類體育期刊在2013年后由月刊發展為雙月刊,提高了文獻質量的同時減少了文獻發表量。2014年國務院印發 《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當前人們的健身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趨勢,體育產業的布局要逐步向細化完善、種類多元的方向發展。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將體育產業發展為國民支柱型產業。以上文件的出臺再次點燃了我國學者對體育消費研究的熱情,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再次得到學界關注。然而,由于時間較短,這一階段的研究還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綜上所述,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政策環境良好的宏觀背景下,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呈穩健趨勢持續發展,文獻發表數量在各個時期均有所差異。
研究機構在提升科研創新性方面起到關鍵作用,通過對研究機構的知識圖譜分析,可以有效掌握研究成果的分布狀況,把握現階段我國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的整體脈絡,為后續研究和學術合作提供參考。利用CiteSpace V可視化分析軟件對664篇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中出現的機構進行可視化分析,兩節點之間連線表示機構間存在合作關系,線條的粗細直接反映機構間合作頻次。生成共現圖譜如圖2所示,其中節點數424個,連線數59條,網絡密度0.0007,顯示大學生消費研究機構未能形成有廣度、有深度的合作關系。其中,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構建了比較明顯的機構合作網絡,但考慮到幾所院校在該領域發文量較小,該網絡并未形成實質性規模。

圖2 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機構共現圖
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機構分布情況進一步挖掘,列出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高產機構如表1所示,為了更清晰地了解機構的分布,本文選擇了發文量排名前六的機構進行統計。由表1可知,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文獻來源機構中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8篇)排名第一,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學院(7篇)位居第二,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6篇)和新鄉學院體育系(6篇)并列第三,吉林體育學院(5篇)和北京體育大學(5篇)位列其后,之后依次為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延安大學體育學院、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結合圖2研究機構共現網絡可以看出,學術成果主要集中在體育類學科,綜合性大學體育學院是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的高產機構,與專業性體育院校共同匯聚成該領域研究的主體力量。總體而言,現階段我國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研究機構分布較零散,機構之間合作密度較低,沒有形成較大規模的合作網絡。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各機構之間的合作,構建各學科交融平臺,促進該領域更高層次水平研究成果的形成。

表1 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高產機構
關鍵詞是文獻內容的提煉和核心要素的集中,同時也是對文獻主體內容最準確直觀的表達。對某一時間段內相關文獻關鍵詞進行提取,可以從關鍵詞熱度反映該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洞悉該領域發展趨勢。
將664篇文獻樣本數據導入CiteSpace.V.5.8.R3軟件,調整時間區間為1997-2021年,Time Slicing(時間切片)數值為1,選擇“keyword”運行軟件,形成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3所示,共生成節點數427個,連線數571條,關鍵詞以圓形節點形式呈現,節點大小代表關鍵詞的頻次。關鍵詞節點之間的連線說明彼此存在聯系,線條粗細代表節點間關聯的程度大小。

圖3 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圖
圖3集中體現了20多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熱點,“體育消費”和“大學生”頻次顯著高于其他關鍵詞主要是文獻檢索式設置原因,此外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現狀(99)、影響因素(74)、女 大 學 生 (29)、對 策 (26),消 費 行 為 (26)、消 費 結 構 (24)、調 查(24)、消費水平(21)。 中心性較高的關鍵詞有:大學生(0.66)、現狀(0.54)、體育消費(0.49)、體育教育(0.35)、體育經濟(0.35)、遼寧省(0.33)、動機(0.29)、影響因素(0.28)、女大學生(0.24)、休閑體育(0.23)。
突現關鍵詞可以從時間維度上反映研究熱點的演進、呈現研究主題在不同階段的演變情況,通過突現關鍵詞的整理能明晰不同階段中國大學生體育研究趨勢的變化。突現關鍵詞分析包括突現強度、突現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圖4顯示,21世紀前10年,大學生體育消費突現關鍵詞強度較大的主要有體育意識 (2.54),消費意識(1.98),調查(2.01),消費水平(2.5)。 2010 年后,體育用品(2.71),價值取向(2.25),女大學生(2.27),消費行為(1.83),影響因素(4.13)成為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的重點突現關鍵詞。

圖4 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關鍵詞突現圖
本文以知識圖譜量化和文獻計量分析為研究方法,CiteSpace V為分析工具,基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平臺,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進行全面的梳理與分析。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我國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可大致分為3個時期,研究方向在不同時期各有側重,研究議題不斷拓展。
第一階段從1997-2005年,是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的開端,這一時期總發文量較低,進入21世紀后,在體育產業政策支持和大眾健康意識覺醒的驅動下,體育消費年發文量顯著增加,大學生體育消費開始被學界關注。該時期的研究以基礎性問題為主,立足于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分析,研究內容包括對大學生體育消費概念的界定,并開始對體育意識、消費意識和消費動機進行探討,為后續熱點問題研究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從2006-2013年,是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的快速發展時期。2006年國家體育總局頒布《體育事業“十一五”規劃》,指出要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在拉動消費、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就業中的作用,把體育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體育產業迎來發展熱潮,這一時期學界圍繞大學生體育消費進行了大量理論與實證研究,側重關注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水平及對策。同時,各區域(地域)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調查也顯著增加,該領域研究進一步縱深發展;
第三階段從2014-2021年,是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的高質量趨穩時期。以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為分界點,體育消費結構不斷優化。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將體育產業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為促進我國體育產業持續發展,繼續擴大體育消費規模,體育總局聯合發改委發布《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2019-2020年)》。這一時期我國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著重對消費需求的差異性和整體性進行分析和把握,研究對象也涵蓋了更多群體,女性大學生、價值取向、消費行為、影響因素成為該時期研究熱點。同時,立足大學生體育消費與高校體育教育的協同探討,各研究機構開展廣泛而深入的拓展研究。
綜上所述,針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和影響因素的研究是該領域的核心熱點,高校是該領域研究的前沿陣地,成果主要集中在體育學和教育學領域。加強各機構間合作交流,與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開展更深層次的跨學科交叉研究是該領域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歷經3個階段的發展,大學生體育消費研究不斷豐富和完善,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政策環境良好的宏觀背景下,該領域研究將繼續推進,助力體育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