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鵬鵬 夏昊天 嚴婷婷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0)
國務院在2019年1月印發實施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方案中明確指出,要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做法,制訂工作方案和具體管理辦法,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通過推行“1+X”證書制度,一方面能夠深化改革高職院校的辦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方式,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構建出“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
“1+X”證書制度中的“1”代表學歷證書,“X”代表其他各種新型證書。因此,“1+X”證書制度的頒布,除了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需取得基本的學歷證書之外,還可獲取其他各種新型的職業技能相關的等級證書?!?+X”證書制度在本質上就是要求育訓相結合,根據職業技能需求對學生進行培訓和教育,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推行“1+X”證書制度,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并優化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引入職業技能標準,完善專業在教學、課程、教材、實習等各個方面的標準。同時,院校要允許企業加入對學生的培訓,使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質量被社會和行業接受與肯定,讓學生能夠獲益終身,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以“1+X”證書制度為背景,分析了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探討了優化課證融通的策略,具有一定參考作用。
隨著當今社會無人機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行業發展對相關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同樣越來越高,這給高職院校帶來了至少三方面的利好。首先有助于增加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途徑,針對部分存在交集的專業,可以將其與無人機技術相結合,強化人才培養。其次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力,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基于自身的興趣和特長,發揮專業的優勢,掌握了無人機專業的技術,有利于增強自身競爭力。再者便是有助于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熟練掌握無人機應用技術甚至取得了民航局無人機執照,獲得“1+X”證書的學生更加容易申請獲得與無人機行業相關的工作機會。
隨著無人機行業朝向縱深的持續發展,教育部也在“1+X”證書中增加了無人機類證書的試點,現今無人機等級證書已經是“1+X”證書中試點種類最多的一個專業。然而,高職院校在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專業建設過程中最為關鍵的課程體系建設環節有待改進,學生也缺乏系統性的學習,眾多學生通過參加執照培訓與考證才能真正學習和掌握與專業深度融合的知識與技能。
當前高職院校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由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與專業方向限選類課程構成,學生在大一主要學習基礎課程知識,大二開始學習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大三則注重實踐訓練及專業方向限選課,其中實踐訓練分為專業綜合訓練、專業實踐和畢業頂崗實習等。
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相關專業核心課程在大二階段基本完成,但是卻沒有體現出無人機行業核心崗位所對應的課程體系配置,沒有達到逐步提高學生工作適應能力的目的。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技能型的人才,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雖然開設了部分實踐性課程,但與實際工作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學生畢業后較難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
課程體系中的課程安排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目前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招生規模較大的高職院校相對較少,大多數院校因為在校生人數不多,師資隊伍建設也沒有得到改善。部分院校存在與其他專業共用師資的情況,因此在編制人才培養方案時需要同步考慮師資的安排。由此導致課程體系安排和技能點的分布缺乏層次性,不能遞進式的提高學生的實用技能,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此外,無人機專業證書主要基于民航局執照、行業協會證書,短期培訓取證后,鮮少有學生會主動進行后續的職業能力提升培訓,容易導致核心競爭力薄弱。
提高學生的技能專業性是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目標,雖然當下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較多,但不同高校在軟件、硬件設施情況和師資配備方面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因此高職院校對專業技能培養的要求各有差異。自從教育部提出了“1+X”證書制度后,上述缺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彌補。通過統一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并結合無人機行業的崗位需求,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將證書中包含的知識點整合到相關課程中,達到優化現有課程體系的目的,可以促進學生提高專業技能和增強就業能力。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中要求學生獲取基本的職業資格證書,隨著“雙高建設”的推進和無人機產業的發展,社會對無人機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高職院校原有的單一技能培養模式已不再適應社會最前沿的需求,而是更為全面的高技能人才:全面掌握無人機應用技術的知識,精通各種航拍、測繪的后處理,有識別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客戶和服務意識的能力,以及較強的活動策劃能力等。因此,高職院校應從無人機行業的實際崗位需求入手,完善并改進現有課程體系,逐步提高學生就業的可持續發展力。
“1+X”證書制度的關鍵是能力本位課程框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通過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有機結合,可以培養出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性的人才,進一步解決供需錯位的問題,從而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實施“1+X”證書制度是為了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區域行業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分析現有的課程體系,并將“1+X”證書制度融合進現有的課程體系中去。
當下多數高職院校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是在傳統職業結構模式基礎上構建形成的,課程設置以普通教育固定學制的方式進行展開。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課程以5~6門專業基礎課程為主,2~3門專業技能課程為輔,專業限選類課程按照培養方向進行模塊化設置,每學期安排2周左右的專業實踐周。從行業發展趨勢和崗位需求現狀出發,應以“1+X”證書制度為重點,建立合適的課程體系并調整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快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可持續的就業發展力。
當前的各類無人機證書中,基本均涉及“操縱”技能的要求。科技提升引發傳統職業變遷,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成熟,大量無人機的使用使無人機駕駛員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興職業。2019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發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其中就包括了無人機駕駛員。無人機駕駛員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安裝、調試無人機電機、動力設備、漿葉及相應任務設備等;根據任務規劃航線;根據飛行環境和氣象條件校對飛行參數;操控無人機完成既定飛行任務,整理并分析采集數據;評價飛行結果和工作效果;檢查、維護、整理無人機及任務設備。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可知,2019年當年無人機駕駛員的需求增長率就超過了30%,“飛手”在無人機行業的用人需求中穩居第一位。對于高職院校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而言,“操控”無人機是他們進入行業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技能。構建高職院校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需要以無人機“操控”技能為核心,強化校企合作意識,持續引進與開發企業和社會資源,借助于企業、行業協會等平臺,整合優化各類與之相關的專業課程。
隨著科技的發展,無人機的應用范疇不斷拓寬,行業應用范圍愈加廣泛,無人機應用領域的競賽也逐漸增多。根據相關統計調查數據可知,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在校生的創業意愿和參與相關競賽的比例較高。由于無人機行業應用的跨領域性,目前大多數與無人機專業相關的競賽項目均涉及專業融合。例如,在部分無人機技能競賽中,除了要求參賽學生掌握基礎操控技能外,還需要涉獵電子信息、自動化、編程等專業領域的知識。不論是無人機專業的創新創業還是參與學科競賽,都離不開專業團隊的合作,不論是師資團隊還是學生團隊,甚至是各個不同專業人才融合的團隊,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以“項目導向”為引導開展具體的團隊工作,可以構建良好的合作交流機制,進一步完善并發揮具體功效。
無人機領域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現狀給無人機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阻力,從研發、生產到各種行業應用,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專向人才,培養、儲備無人機人才是整個行業的當務之急。對于廣大高等院校而言,人才缺口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培養出行業領域需要的合格人才對于高校自身發展和專業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強化校企合作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同無人機企業進行合作的方式多種多樣,如企業訂單委培制培養等。作為專業本身,除了讓學生了解無人機理論知識以外,無人機組裝、調試、維修、飛行、航拍、測繪等實操性技能亦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更為重要的一部分,于是尋求無人機企業合作變成了很多初創無人機專業的高職院校首選。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更加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并優化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引入職業技能標準,完善專業在教學、課程、教材、實習等各個方面的標準。同時,院校要允許企業加入對學生的培訓,使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質量被社會和行業接受與肯定,讓學生能夠受益終生,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職業教育的評價體系和培養方式中引入“1+X”證書制度,進一步體現了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專業建設思路。依據課證融通的新理念,從理論與實踐兩個維度入手,重新構建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不但有助于將相關等級標準納入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全過程中,進一步推動“三教”改革朝縱深發展,同時也能保證課程設置進一步滿足學生提升職業能力的需求,有助于高職院校按照“1+X”證書制度的要求去深入改革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