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洲軍 陳偉萍
浙江省寧波市第四中學順應教育改革潮流,在教育管理模式上積極探索,打破傳統的班主任制,全面實施全員育人成長導師制,讓每一位教師在與學生的深度互動中得到專業能力的提升,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形成了師生雙向成長共同體。
班主任制在學校運行上百年,已被廣泛接受。要從根本上打破這一制度,絕不能一蹴而就。學校經過反復調研,充分研判,整體謀劃,穩妥推進,讓導師制從觀念走向現實。
2014年,浙江省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與之相配套的新高考改革強調學生全面基礎上的個性發展。這就提出了一些新課題。一方面,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凸顯,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點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另一方面,行政班模式下進行走班教學,勢必遇到教學管理真空,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穩定的導育關系。
導師活動日帶領學生參觀高校
學校反復研究后發現,傳統的班主任制下,教師工作覆蓋面廣,壓力責任集中,工作很難深入。而且,教師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個人家庭狀況和發展需求差異較大,也使得班主任遴選困難。而班主任制與學科導師制雙軌運行使導師的育人功能無法真正落地。因此,學校決定推行教育管理模式的變革,推行全員育人成長導師制,將“傳道”與“授業解惑”統一起來,從“導學”走向“導育”,使教師從學生的“學業導師”變為“人生成長導師”。
教育管理模式進行顛覆性改革,需要充分尊重廣大教師的意愿,達成廣泛共識。學校多次組織骨干教師研討,制訂詳細的實施方案;組織召開教師座談會,分析利弊;組織多批次的教師前往兄弟學校取經,研究班主任制與導師制雙軌運行的得與失。學校集全體教師智慧,科學論證,廣征民意,取得了全體教職工的理解與支持。
導師制分步實施,先由點到面,再全面鋪開的。早在全面實施導師制之前,學校就已經在一些班級試點導師制了,一些經驗豐富、素養突出的導師深度對接十余位學生,全方位關注學生思想品行與學業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后來,又在全校范圍內推行班主任和學科導師雙軌制運行模式,意圖兩者互相促進。2015年,學校在新高一徹底取消了班主任制,全面實施導師制。隨后,后續年級逐年跟進,由點到面,完成了教育管理模式的全面變革。
學校實施導師制,盡力讓每一位科任教師都擔任學生成長導師,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成長導師。學校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培養中學生核心素養為出發點,以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深入化、關愛學生成長全面化為發力點,致力于成就每一名學生的精彩人生。
第一,建學部,選領導。各個年級建立學部,由校長室聘任學部主任,學部主任直接隸屬于以德育處為主的各職能部門。學校在工作中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和能力水平,組建學部核心領導團隊。
第二,小班化,均分組。學校將班額控制在40名學生左右,實行小班化管理。將每班學生平均分為三個小組,每個小組12-15人,并使每一組學生的學業水平、性別等大致均衡分布。
第三,聘導師,全員化。每個學部除個別教師因極特殊原因未擔任導師外,其余教師均被聘為成長導師。每班配備三位導師,每位導師與一個小組學生結對。
第四,立“首導”,重團隊。每三個班級的導師中,由一位協調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導師擔任首席導師,重點負責解決疑難問題、調停班際矛盾、協調重大活動等。
第五,調關系,建體系。學部主任下有四位首席導師,四位首席導師分別為行政首導、教學首導、德育首導、生活首導,他們之間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每個班級三位導師分別為教學導師、德育導師、生活導師,他們緊密合作,同時與學部首席導師無縫對接。
學校實施全員育人成長導師制,第一,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諧師生關系,讓師生互相促進、互相成長;第二,力圖使家校溝通更順暢,更好地體現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第三,盡力提升每位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增強教師的育人責任感和自覺性。
在學部主任的總體負責下,成長導師遵照“思想引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成長向導”的總體要求,主要承擔以下職責:第一,對學生生涯規劃及學業選擇進行指導與監控;第二,參與學生綜合素質評估與測定;第三,管理班級日常事務和組織開展班級活動;第四,設計與實施個性導師活動日;第五,指導學生自我管理;第六,家校溝通交流;第七,本學科教學與輔導;第八,小組成員習慣培養與校正。
學校著眼實效性、制度化和常態化工作要求,加強全員育人導師制建設。第一,完善導師績效工資分配和優秀導師團隊評定制度。第二,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制度,編制導師工作手冊,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第三,建立學情會商制度,定期召開學情分析會,以班級為單位共同會商學生發展。第四,健全家校聯系制度,加強導師與受導學生及其家長之間的溝通。
全面推行導師制,是教育管理的一項重大變革。要鞏固改革成果,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尤為重要。
學校建立了學生成長檔案袋制度,追蹤學生成長軌跡,記錄育人工作過程和實效。每位導師都有一本《導師工作手冊》,內容包括導師制組織架構、導師工作職責、受導學生基本信息、團隊工作記錄、主題班會(導師活動日)記錄 、學生約談記錄、家校聯系記錄等。這個手冊為推進導師制提供了工作規范,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學生每人都有一本《學生成長檔案手冊》,內容包括學生家庭及社會關系、學生個性特征、行為習慣、道德修養、興趣愛好等。導師根據受導對象的不同分別從學業成績及原因、品德問題及原因、興趣愛好及發展潛力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制訂發展方案。導師對學生階段性表現和學業情況進行逐一登記并進行分析。
為了確保導師制全面落實,學校加強對導師工作的過程性管理,構建了導師與學生互動的常態化機制。
談心交流。學生每兩周向導師匯報一次生活、學習情況,導師每月至少與學生親切交談一次。通過交流,導師全面了解學生發展情況,并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挑戰自我、改正不足。
家訪。為對學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導師在一學年內要對受導學生至少實地家訪一次,每月與學生家長交流一次,可以采取電話、面談、家庭通知書、書信等形式進行。
記錄。導師對自身工作要及時記錄,內容包括導師家訪情況、導師與學生談話情況、導師對學生幫助措施,也包括學生的個性特征、行為習慣、道德素養、興趣愛好等。
導師沙龍。學校德育處、學部每月集中組織導師開展導師工作例會,進行個案分析,探索規律,樹立典型,推廣經驗。學校不定期對重點案例、特殊情況進行集體會診,解答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困惑。
由德育處牽頭制定全員育人成長導師制工作具體考評辦法,由德育處、團委、教務處、年級組(學部)等部門具體開展檢查考核,每學年評選出優秀導師團隊。考核一是注重導師團隊的整體合作,關注一個班級三位導師之間的相互配合支持程度,導師團隊運行協調通暢程度;二是關注班級建設的實效,重點考查導師團隊治班成果,包括班級常規工作實效、班級文化建設進展、班級學生精神風貌改觀等;三是注重過程性評價,關注導師團隊在一學年中的表現,動態考量導師工作常規和工作細節;四是注重多元評價,針對不同類型的班級,倡導發揮班級優勢,開展特色班級建設,在學生學業、行為規范、體育藝術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發展特色。
學校全員育人成長導師制實施八年來,成效明顯,學部(年級組)的領導力明顯加強,學生管理更有力,師生關系更融洽,家校聯系也更密切,班際差異大大縮小,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使命感及幸福感也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