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昕
(南華大學 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
金融自由代表著金融發展的效率,在金融自由化發展過程中,中國金融開放的整體水平越來越高,開放越來越深入。但是金融開放對本國銀行的新業務產生了影響,需要對金融開放中本國銀行信貸安排的相關措施進行分析,使本國銀行在金融自由化中獲取經濟利益。
金融開放是與金融管制相對的,是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主要體現之一。金融開放的主要特點是放松金融管制。金融開放背景下,金融制度更加開放,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金融開放的主要內容包括:放寬或者取消銀行支付存款利率的控制工作;減少或者取消對銀行貸款總規模的直接控制;放寬對不同金融機構的經營范圍限制;允許更多的新金融業務發展。除此之外,設立金融市場也屬于金融開放的主要表現之一。在金融開放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放寬國外金融機構在本國開展經營活動的條件是金融開放深化發展的主要體現之一。在這一環節,對本國金融機構進入國際市場的限制也有一定程度的放寬,并且減少了外匯管制,可以實現本幣在經常項目以及資本項目中的可兌換性。在金融開放過程中,利率制度也更加靈活[1]。
現階段,我國金融行業的市場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我國金融市場的活力,促進了金融制度的創新發展。對內的市場化改革、對外的雙向市場開放是當前金融開放的主要體現之一。本土金融政策導向可以為銀行事業發展打造良好的戰略發展環境,但是在金融開放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銀行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尤其是金融組織發展的自主性不斷提升,我國宏觀金融政策必須以市場化發展的經營理念為導向。傳統銀行部門所處的金融環境發生了極大變化,在確定市場化經營戰略過后,中小型銀行組織、互聯網銀行業需要根據市場變化的具體情況擴大市場份額。銀行部門為了占據市場的主體地位,必須以市場導向為核心,實現自主經營、自擔風險。
宏觀調控部門對宏觀政策進行調整時,需要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引導,促進金融機構進行產權結構的市場化改革,鼓勵國內外資質較好的戰略投資人參與銀行的產權改革。尤其是以農村信用社為主體的農村金融部門,需要加強與優質民間資本的合作,促進銀行部門吸收股權投資,從而改變我國銀行部門股權結構單一、分散化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資本的多元化水平,還可為金融市場化改革提供新的動力。現階段,我國金融市場已經實現利率市場化發展,在接下來金融深化開放發展的背景下,金融價格機制的市場化水平會不斷提高,并且對國外利率市場化經驗的借鑒也會越來越多。在具體的金融開放過程中,需要根據我國金融風險防控體系以及宏觀監管體系的具體情況推動價格體系市場化改革長遠發展[2]。
金融開放對本國銀行發展產生的最大影響是國外銀行進入本國的金融行業。關于國外銀行對本國銀行信貸的影響,沒有具體的結論。要明確金融開放背景下外國銀行進入本國金融行業對本國銀行產生的具體影響,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展開研究。
國外銀行進入本國銀行業對本國信貸總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提升本國信貸總量
在金融開放背景下,不同國家的信貸政策自由度越來越高,有利于提高信貸市場的整體效率。國外銀行進入本國金融市場會促進本國金融市場化水平提升,提高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率。外資銀行進入本國金融市場后,會克服地域上的困難,利用技術優勢降低成本,提高信貸業務運營效率,與國內銀行進行競爭。例如,有研究人員分析東歐不同國家數據,發現國外銀行進入本國信貸市場會導致大多數企業的信貸規模增加,并且大企業的獲益水平更高。
2.對本國信貸總量產生的不利影響
外資銀行進入本國信貸市場后,有外資銀行進入的國家中前10%的企業更傾向于從外資銀行獲取利益,而其他銀行的信貸可得性降低了大約7.5%。例如,在外資銀行進入印度后,印度企業獲取信貸的概率及數量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主要因為是外資銀行一般會將信貸安排給跨國公司的子公司,信息不透明的企業會被拒之門外。在這一理念的影響下,本國企業獲取的信貸數量下降[3]。
3.對本國銀行信貸總量的抑制及促進作用
在金融開放背景下,對外國銀行進入本國金融市場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外資銀行一旦進入本國金融市場,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銀行機構進入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發展中國家信貸總量增長,但是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信貸下降情況。尤其是在現有的信貸約束條件下,外資銀行進入本國金融市場會對國家信貸供給產生明顯的影響。其具體影響關系為U型,金融市場作為比較特殊的市場,受政府政策的影響也比較大。
近些年來,在推動我國中小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鼓勵本國銀行向中小型企業提供貸款。為了拓展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鼓勵不同級別的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型企業的信貸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型企業信貸市場供需不平衡的情況。但是從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出發進行分析,在促進中小型企業信貸規模擴大的情況下,我國并沒有設置專門的中小型企業信貸政策性金融機構,國內銀行對信息不透明、抵押物價值不高的中小企業仍然存在信貸配置比較低的情況。再加上國內銀行信貸過程比較復雜、抵押物的抵押價值比較低,導致國內銀行在信貸安排過程中出現問題。外資銀行為中小型企業辦理信貸業務提供了方便,進而影響了本國銀行的信貸業務發展。
目前,在銀行業發展過程中,集中程度是衡量銀行業競爭程度的重要指標。但是在銀行市場化發展過程中,衡量的具體指標并沒有統一。雖然很多學者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但是我國銀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競爭較小,表明我國銀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金融開放背景下,本國銀行受外國銀行的沖擊比較大,尤其是我國金融市場大幅度改革背景下,利率市場化、金融自由化以及民營銀行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促使我國銀行業市場化水平提高。在我國改革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外資銀行深入銀行業,進一步促進了我國銀行業的市場化發展。傳統銀行經營模式和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對我國銀行業發展產生了較大沖擊,必須提高本國銀行的適應能力和抵抗風險能力,加快內資銀行業務學習,才能提升銀行的綜合競爭力。目前,在本國銀行信貸業務安排過程中,更加重視企業充足的資本保障,通過良好的風控系統,可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信貸業務。
除此之外,從凱恩斯的需求決定理論出發進行分析,多數有信貸需求的中小型企業更加傾向于選擇外資銀行。在這種情況下,應加強政策支持和鼓勵,保障中小型企業通過外資銀行辦理信貸業務的合法性及合規性。隨著金融開放程度不斷加深,跨國銀行參與競爭產生的社會效益也會逐漸顯現,可促進本國銀行對中小型企業信貸更為重視。
外資銀行進入我國金融市場后對本國銀行信貸安排的影響包括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其中,直接影響表現為按照客戶跟隨理論,外資銀行進入時主要是為了服務母國的跨國企業,但是大多數外資銀行進入本國市場后,會對本國企業釋放友好信號??鐕y行對我國企業最直接的影響是拓展了信貸渠道,這會對本國銀行的信貸業務開展產生直接影響。并且外資銀行在產品設計方面比本國銀行更具優勢。外資銀行可以根據我國中小型企業以及大型企業發展的具體需求以及信貸需求,設計更有針對性的信貸業務產品,為信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新的增長點。這會增加我國信貸總供給量[4]。
間接影響主要表現為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過程中會將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結合,對原有的信貸業務進行重新調整和安排,這樣可以推動本國銀行改進技術,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本國銀行會根據企業的具體發展需求,創新更多的金融產品,從而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
在分析金融開放背景下本國銀行信貸安排的相關思路時,需要利用信息經濟學框架探討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不同銀行之間的競爭對信貸安排產生的實際影響。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會影響銀行放貸的可能性,其中以下兩個因素的影響比較大:一是借款者的可信度,這會直接影響銀行對資金回收的預期;二是借款人能否將自身資質可信地傳遞給外部出借人,這會對銀行是否通過索要高利率向借款人索取高額壟斷租金產生決定性影響。銀行在面臨削減信貸壓力的情況下,會重新安排信貸業務,使信貸業務流向鎖定程度更高的客戶。而客戶的資質和有效鎖定程度呈負相關,出借人不知情時,競爭會導致之前出借人的貸款組合逐漸惡化[5]。
根據前文的分析,在金融開放背景下,外國銀行進入我國的金融市場會對我國銀行的信貸安排產生極大沖擊,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在本國銀行業面向外資銀行全面開放時,意味著銀行進入壁壘的消除,而與國外金融市場的一體化水平不斷上升,會導致本國銀行體系面臨潛在的風險。主要是隨著占據成本優勢的外國銀行不斷進入,本國銀行會逐漸發展自身貸款組合,風險系數上升,并且貸款業務的流動性降低,使銀行的信貸業務出現惡化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宏觀經濟一旦產生劇烈波動,本國的銀行體系就很容易陷入危機。
但是在金融開放背景下,分析本國銀行信貸安排,并沒有考慮外國銀行進入本國銀行業后產生的間接影響。例如,本國銀行可以學習外國銀行更好的管理模式、技術和市場紀律等,這對促進本國銀行的長遠和創新發展有積極作用。因此,在金融開放背景下,本國銀行信貸安排的關鍵思路是對金融自由化產生的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在明確金融開放背景下本國銀行信貸業務面臨的挑戰和風險后,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加以應對。這是金融開放背景下對本國銀行信貸安排進行調整的重要思路。
目前,在金融開放背景下,本國銀行在開展信貸安排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商業銀行信貸資源優化配置工作,對本國銀行原有的信貸結構進行調整,促進本國銀行信貸資源配置的優化。在資源配置過程中,需要根據國家對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以及銀行業發展的調整要求制定信貸資源配置調整目標和配置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金融開放背景下本國銀行信貸安排的合理性,促進本國銀行信貸業務穩定發展,提高本國銀行應對金融開放背景下信貸風險的整體能力。
在本國銀行對信貸資源配置進行調整時,需根據客戶群體的具體性質、信用等級和客戶群體板塊對本國銀行信貸資源配置結構進行調整。
1.根據客戶群體性質進行信貸安排的調整
本國商業銀行信貸資源配置的客戶群體主要包含國有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個人用戶。
(1)對國有企業信貸資源配置策略進行調整。國有企業在銀行的信貸業務以公有經濟為主,需要本國銀行以國有企業和國家控股的企業以及經濟組織作為基本對象,對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進行分析,掌握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情況的同時,對信貸資源配置策略進行調整。本國銀行在信貸資源配置方面更加支持國有企業朝基礎產業、公共事業、國家壟斷性行業以及新興產業發展。
(2)對三資企業的信貸資源配置進行調整。三資企業主要是指跨國公司。在本國發展的跨國公司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本國銀行在對跨國公司的信貸進行重新調整和安排時,要給予必要的信貸配置支持。
(3)對中小型企業以及個人客戶的信貸資源安排。中小型企業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小型企業在我國經濟領域發展中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已經形成了巨大的信貸市場。本國銀行需要滿足中小型企業的信貸需求,尤其是對經營管理水平高、信譽好、實力強、競爭力強的中小型企業來說,本國銀行需要根據中小型企業的發展特點開發有針對性的信貸業務。
對個人客戶來說,我國經濟水平不斷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也不斷上升,消費觀念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個人客戶信貸規模在不斷擴大。本國銀行在對個人客戶的信貸業務進行調整時,需要對原有的信貸資源配置結構進行優化,分散整體信貸風險。
2.根據客戶群體信用等級開展信貸安排工作
企業信用等級是本國銀行在信貸業務安排過程中考慮的重要指標,A級以上企業是我國銀行信貸資源安排的基本客戶,AA級、AAA級為優質客戶。在未來的客戶評級過程中,可以將優質客戶作為本國銀行信貸業務安排的重點對象。針對一些經營效益較差、償債能力差、污染環境的客戶或者其他企業,在信貸業務安排中需要堅持退出的原則。目前,本國銀行的信貸業務增量絕大多數是以AA級和AAA級優質客戶為主。而A級客戶作為本國銀行的基本客戶,是本國銀行信貸業務安排過程中難以控制的客戶。這些企業的貸款在形式上大多數屬于正常貸款,但是潛在風險比較大,是導致新不良貸款的主要風險源。因此,需要加強貸款管理工作,重視日常監測分析和貸款后的檢查,掌握企業生產經營變化情況和未來發展態勢,才能夠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一般在對A級企業的信貸業務進行重新安排時,其信貸資源的增量配置要控制在30%以內。而BB級、B級客戶作為劣質客戶,信貸資源要實現負增長,對BBB級客戶的信貸資源還要進行嚴格控制,貸款增量要控制在5%以內。
3.根據客戶的群體板塊對信貸資源進行調整
本國銀行的主要客戶群體一般是少數國家保持控股經營的具有國有經濟控制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以及重點醫院、科研單位等。這一板塊的企業作為本國銀行的重要客戶,是本國銀行在信貸業務重新安排過程中重點考慮的對象。本國銀行在開展信貸安排工作時,需要盡可能增加這一客戶群體板塊的信貸資源配置份額。第二個客戶群體板塊是在競爭性領域中具有較高技術和管理水平、以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為主的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這一客戶群體板塊是本國銀行潛在客戶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開展信貸業務安排工作時,需要從中選擇一批企業作為本國銀行優質客戶,增加信貸投入總量。尤其要支持行業中的排頭兵企業,提高本國銀行信貸安排水平。第三個客戶群體板塊是其他類型企業,以數量比較多、情況比較復雜的中小型企業為主。針對這一客戶群體板塊的信貸資源配置總量要盡可能進行有效控制,并且要對信貸業務進行合理調整,增加對機制健全、管理規范的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的信貸支持。
在金融開放背景下,本國銀行主要是根據行業結構的具體發展情況開展信貸業務安排工作。現階段,本國銀行在信貸安排過程中,更加傾向的行業主要包括高附加值產業,例如石油、醫藥、精細化工行業;高技術產業,包含生物技術、電子信息、環境保護、機床、新能源、新材料等;基礎產業,以電力、交通、通信、城市基礎設施等為主。此外,民航、石油、天然氣、自來水、煤氣、煙草、黃金等行業也屬于本國銀行在信貸安排過程中重點考慮的對象。
本國銀行在面臨金融開放背景下的挑戰時,根據具體的地區情況對信貸進行合理安排也是提高自身風險抵御能力的主要措施。目前,本國銀行在信貸安排過程中更加傾向于經濟發達地區,尤其關注經濟上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大中型城市。此外,根據國家加快老工業基地技術改造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本國銀行對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地區的信貸安排總額也在上升。尤其是對老工業基地投入的信貸安排,更加傾向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對中西部地區的信貸安排,主要考慮國家規劃的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尤其是經濟效益相對較好的通信、能源項目。對市場前景較為廣闊的礦產資源開發以及旅游項目的支持力度也相對較大。
本國銀行在開展信貸安排工作時,信貸資源質量結構調整主要是在增量和存量上制定具體的調整策略。增量方面,需要嚴格控制新增貸款中不良貸款的比例,確保不良貸款占比在1%以內甚至更低。在存量上,需要對不良貸款進行鎖定,同時要對新的出血點進行控制。運用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額雙線控制方法,降低不良貸款總額。在鎖定不良貸款過程中,需要對存量貸款中的正常貸款進行控制,每年發生的不良貸款率必須控制在2%以內,防止出現大面積惡化情況。要對一些企業的發展和變化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和分析,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金融開放背景下,外國銀行進入本國金融市場對本國銀行業的長遠穩定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其除了可以激發本國銀行的創新發展動力之外,也導致本國銀行面臨較大的信貸業務風險。為了保證本國銀行的穩定發展,需要根據當前金融開放對本國銀行產生的具體影響,對原有的信貸業務進行重新安排和調整。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本國銀行信貸安排與金融市場發展相適應,提高本國銀行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除此之外,本國銀行在信貸安排過程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構建完整的風險防范體系,利用龐大的客戶資源,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信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