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烜
(大連楓葉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100)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十大戰略任務明確提出要加快信息時代教育變革,《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中也明確提出“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深化課程改革”,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對于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術變革,利用新型的信息化渠道,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要求從課外應用到課堂教學主戰場應用,從展示性應用到日常性教學應用,從少數應用到廣大師生普遍應用,同時自2020年初各大院校延遲開學、由線下轉為線上教學,如何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情況下,保證教學質量、學習質量,已成為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推出了一輪新的教育教學改革浪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成為新的改革契機,同時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和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合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指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借助新媒體、移動終端等現代化信息方法,依托MOOC、智慧樹、職教云等在線課程平臺,學生利用線上平臺中教學視頻、微課、視頻動畫等課程資源進行在線自主學習,而在線下課堂通過面對面授課,解決線上學習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徹底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較傳統的線下教學具有明顯的優勢。混合式教學,即將在線教育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
互聯網時代,各大學習平臺應運而生,功能日益強大,利用移動客戶端便可隨時進行名校名師課堂資源的學習和利用,從而把手機變成我們的學習工具,通過線上學習,不同學習習慣的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時間安排學習進度,同時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線上網絡彌補和吸收消化欠缺的知識。通過線上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改變傳統線下課堂的喂養式學習,改為帶有主動意識的探究性學習,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潛能和獲取知識的效果。同時,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使線下課互動性更強,學生的參與度更高,使我們的課程由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由教師單純的“教”向更多的學生自主“學”轉變,有效提升絕大部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思考,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的學習,進而提升學習的深度。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1]。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本質在于重新思考和重新設計教與學的關系”,而教與學的問題一直是教育改革涉及最多的領域,也是非常需要與時俱進的領域。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的教師講授式很落后,而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倡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通過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形式的混合,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創新、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支撐和助推著教育的變革。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將線下教學與在線的網絡教學結合起來,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這也是時代發展與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所在。
“報關實務”課程是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內容較多,涉及的知識面廣,知識點小而雜,是關務水平證書的考試科目,同時每學期的學時有限,課堂中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做的模式,為了照顧教學進度,理論教學部分滿堂灌現象較嚴重,學生參與度不夠,缺少反饋,師生互動效果較差,參與人數有限,考核方式也相對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很多學生當堂課聽懂了,課后就忘了,進而不會應用,實操效果較差,缺乏思考和主動探究的過程,容易遺忘,教師需要反復強調,課堂效率較低,學生吸收的效果較差,從而導致技能水平不高,兩極分化現象嚴重。雖然也進行了不斷地教學改革,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采用,但是課堂效果甚微,歸根結底主要原因是學生缺少自發學習與自主思考,在被動的情況下,缺少主觀意愿以及主觀能動性,所以最終無法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2]。
首先對于配套平臺課程進行優選,經過智慧樹、超星爾雅、中國MOOC大學網等多家平臺的對比,最終選擇跟我們的授課內容匹配度較高的智慧樹平臺課程資源,由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發布的“報關實務”課程,共28學時,六個章節,并配有對應的章節測試,與本校“報關實務”課程匹配度達80%,作為學生課前學習的主要輔助資料,但是由于報關報檢涉及的知識面廣,知識點多而雜,線上的28課時,講授的內容較為基礎和淺顯,很多問題沒有深入開展,所以我們采取騰訊課堂直播的方式進行線上直播授課,講解重要的知識點以及進行課堂互動答疑,同時采用云班課進行線上輔助教學,云班課是藍墨信息技術公司開發的線上教學平臺,功能強大,操作簡便,不受地點、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進行互動,點名、加分、考核測試等活動,并且能夠免費使用,容易推廣和應用,便于教師和學生進行實時互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與積極性,與直播形成互補。
根據教學內容和線上教學的特點,對于本門課程的96學時內容進行重新安排,把七個教學項目中每一部分內容分為線上和線上兩部分,重新編寫課程標準,以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原則出發,對于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把教學內容分成七大項目若干子任務,對于線上的授課內容進行重新設計,重點側重基本的理論知識,本著“必須、夠用”的原則來安排線上活動。為了有效實施線上教學,對于教學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本著打碎簡約理念,細分若干小的學習任務及微學習模塊,針對每個小的知識點進行學習,并展開討論輻射其他知識點[3]。
3.1 課前。教師對于平臺課程內容要悉知,同時進行課程內容碎片化處理,進行資源查找準備,同時根據課程內容設置不同的討論話題,以及頭腦風暴,小測試及作業等活動,為課程的有效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后通過云班課進行課程創建組建班課,每節課之前上傳相關的課程資源(如小的任務、課件、微課、視頻、動畫等),根據學生前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實時發布相關資源和任務,引導學生學習,學生根據課程內容查看、下載線上教學資源,并以此獲得經驗值。
3.2 課上。進行騰訊課堂或者釘釘直播,每次上課前進行上節課教學重點內容的梳理和重難點強調,復習提問互動,同時反饋上次課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通過案例導入、任務驅動等方式方法,進行課程講解,對于知識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拓展,明確重難點,為了避免學生掛機現象,根據授課內容隨時進行課堂討論、頭腦風暴等活動,給予積極參與討論的同學相應的經驗值以進行鼓勵,提高學生在線率以及學習的效果,同時根據學生的反饋效果,及時調整下次授課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同時設置不同的線上活動安排。同時直播可以為學生提供回放功能,以便學生課下進行查缺補漏,強化學習。
3.3 課后。學生要完成云班課教師下發的作業任務以及預習任務,教師進行評判作業質量,同時教師通過線上平臺后臺數據查看學生的自主學習進度記錄,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對低于要求進度的學生給予提醒,同時給予進度較快的學生給出指導意見,不建議提前復習過多,否則看過了則有所遺忘,同時規避只放不看的現象。此外通過云班課后臺數據,查看學生參與討論、頭腦風暴、作業完成等情況,并對數據進行分析,進行及時糾正和督促,同時反饋給輔導員協助督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線上課堂之中,使線上課堂取得較好的效果。
通過前期線上課程的開展,學生對于基礎理論有了初步的了解與認識,在此基礎上線下的面對面授課,主要是對線上課程的補充拓展及深入和提升,細化線上所學的內容,進行面對面地溝通和指導,同時對于線上課無法開展的相關實訓內容進行實踐操作,包括不同海關監管貨物的報關業務流程演練,通過創設情景進行線下情景模擬,讓學生真實感受不同的報關環節和流程,在情景模擬中針對不同的業務情況完成相關業務辦理,從而強化其通關能力。對于進出口貨物報關單的填制實訓、進出境報檢單填制的實訓、商品歸類查詢等實訓項目,通過線下具體單據的繕制和編碼查詢,彌補線上無法開展的實操項目,線下更利于小組合作探究,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也便于教師進行監督以及現場根據學生不同的完成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主要設置為學生做—學生講—教師點評—教師總結,進而從以教師為中心/內容導向,以傳授信息、傳授結構化的知識為主,向以學生為中心/學習導向兩種類型,促進學生理解知識點,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通過實踐操作掌握報關報檢技能[4]。
采用過程性評價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平時成績50%+期末成績50%,注重平時的積累,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平時的出勤、課堂活動(根據云班課上的經驗值給予相應的分數)、線下實操完成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完全按照平臺所積累的分數來認定,學生可以邊學習邊查看自己的經驗值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完善過程考核任務指標,提高平時成績,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平臺記錄的經驗值情況,定期進行平時成績公布,以督促學生進行成績的積累,期末成績采用試卷考核方式進行,可以通過平臺上傳試卷通過平臺考試,也可以進行線下期末考核,靈活性比較大,不會受特殊情況影響。充分發揮線上靈活性的特點,同時彌補線下不足,以備不時之需。
信息化日益發達的今天,線上教學是大勢所趨,通過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應用,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發揮線上和線下教學的最大優勢,使得學生由之前的線下課堂被迫學習轉變為線上積極主動學習與探索,雖然部分學生存在單純為了經驗值,但是通過連麥、點名、小組討論、頭腦風暴等多種課堂互動形式,學生課堂參與度整體有了明顯的提高,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氛圍,都希望自己的經驗值能夠排在前面,整體的課堂效果達到預期目標。此外,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分析教師能夠實時、客觀地掌握學生的進度和學習成效,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和答疑,增強了師生聯系與互動,提高課堂效率,也可以讓廣大師生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體會到信息化教學所帶來的更加直觀,更加形象化的理論內容,也更有利于學生對于理論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通過課前的資源查找與準備等,豐富了并積累了大量的教學資源,為日后的教學提供了保障,同時也能夠在教學中不斷的發現問題總結不足,進行資源整合,從而更好地使用信息化教學環境和要求,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但是通過實踐發現,純線上教學無法與學生進行直面的溝通,缺少教育的溫度。純線上教學,缺乏監督機制,存在虛假學習的現象,部分學生自律性差,存在掛機,利用各種方法瞞江過海,嚴重影響線上的教學效果;純線上教學考核方式,不利于監督,缺乏客觀公平性;云班課討論環節容易出現人云亦云現象,線上作業常出現百度大段復制現象。線上線下混合模式中,利用手機完成任務時,存在濫竽充數的現象,借機玩手機的現象[5]。
以上情況充分說明,純線上教學模式存在種種弊端,所以線下的授課是必不可缺的,只有與學生面對面直觀交流,才能體現教育的溫度,育人的目標,同時在線下教學能夠很好地彌補線上教學的不足,所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夠把線上線下的優點進行結合,發揮最好的教學效果。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也能發揮線上的資源優勢有利于實現優質教學資源最大化利用,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同時利用發揮線下面對面交流、便于監控監督的作用。
線下混合教學改革很大程度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讓教師和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以及空間進行交流和互動,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讓處于不同空間的師生雙方有機會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彌補特殊情況帶來無法線下授課的缺陷,讓課堂教學在特定環境下得以延續,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和限制,無論是對學生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還是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都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作為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人才的培養更需要順應時代發展,通過大量學習名校名師的線上教學,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以學生為中心,立足課堂教學,不斷吸納線上教學優質資源,調動學生積極性,實現線下和線上教學有機融合,才能在教學中尋找到一種科學的,受學生喜愛的和接受的新模式,把我們的課堂效果發揮到極限,完成教學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