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海
(沈陽音樂學院創新創業中心,遼寧 沈陽 110818)
隨著藝術類高校進入教育改革行列,其教育理念與教育核心也發生一定的變化,從傳統的藝術專項人才培養,轉為當前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從近年來的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可以看到在擴大藝術類學生招生渠道,增加學生數量后,藝術類畢業生在就業時出現無崗位可就業等問題,這樣的就業趨勢將會一直持續。為有效解決當前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需要鼓勵藝術類學生開啟自主創業。當前藝術類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沒有準確的創新創業教育認識,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不健全,以及當前藝術類學生的創業意識不強烈等。需要藝術類高校針對這些問題做出確實可行的工作策略,有效緩解當前就業壓力。
在當前的就業市場環境下,可以發現藝術類畢業生在擇業時常處于迷茫狀態,對未來發展方向沒有清晰的認識。究其根本存在原因,與藝術類學生在學校中接受的教育理念有直接關系。當前的藝術類高校對各藝術專業課程安排的重點放在專業技能培養上,對藝術類學生其他技能培養意識不足。在倡導藝術類學生創業的時代環境下,高校并沒有準確的創新創業教育認知,這就導致學生的創業意識淡薄,在畢業時,只考慮就業問題,而沒有創業觀念,進而錯失很多的創業機會。創新創業是基于創新基礎上開展的創業活動,不是指單純的活動創新,也不是指單純的創業,而是重點強調要有開拓性和原創性。創新創業與以往的創業相比,主要要強調是否存在“創新”元素,是否將其落到實處。在國家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口號下,藝術類高校需要重視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鼓勵學生以“創新”為基礎開展創業活動,從而在當前藝術類畢業生遍地開花的現實環境下,沖破時代發展束縛,找到新的發展生機,進而以創新帶動創業發展,以創業發展促進創新不斷。藝術類高校當前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學方法較為傳統,從而使得藝術類學生的未來就業觀體現局限性,僅以“工作”為畢業方向,對未來畢業創業沒有強烈意識,從而也更難以在此基礎上提升創新創業意識[1]。最終,藝術類高校的教學質量難以得到突破,教學效率一直保持一般水平。
藝術類高校的設立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不健全,這是當前藝術類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工作難以取得成效的基本原因之一。學生在進入校園學習后,主要是在各類專業課程中獲取知識,由此可見,學校課程設置是教育源頭,學生認真學習知識是關鍵,若教育源頭出現問題,學生這個關鍵則將被直接影響,學習不到應該學習的創業知識。通過對藝術類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進行全面調查調研,可以發現課程內容不全面,甚至一些教育知識過于片面,對“創新”認知不足,導致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思想全面傳達給學生[2]。對教授創新創業知識的教師資格審查時,發現許多教師有就業指導行政部門教師擔任,其中許多教師并沒有親身的創業經驗或者與創業經驗相關的知識積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以教材內容為主,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這種抽象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出現認知偏差,認為與傳統創業相同,久而久之,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學習興趣消失,這門選修課的出勤率也出現明顯下降,并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價值充分發揮。此外,創新創業課程內容不健全還存在于其沒有為學生實踐提供助力,缺乏相應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導致學生將創新創業教育當作一門可有可無的理論性學科。
藝術類高校在國家號召擴大招生數量時,為許多非專業藝術生敞開胸懷,許多文化課知識掌握不佳的學生都通過走“藝術路”進入高校學習,從而導致當前的藝術類高校中真正對藝術專業學習興趣高,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比例不高。為此,在實際教學中,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尤其是在藝術類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時,一部分非藝術生會產生“我不是專業的藝術生,我可以不學藝術類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習想法,進而在開設創新創業教育選修課時,學生的報名學習意識不強,即使在學校的要求下,報名參加課程學習,其創業意識也不強烈。通過分析不記名式的就業問卷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有較大比例的學生更傾向于畢業后直接找對口專業就業,還有一小部分學生考慮直接考研或者考公,只有僅有的幾名學生有創業想法,但對后面的創業想法卻沒有明確的表態,從此問卷調查中可以發現,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理解存在偏差,并且沒有強烈的創業意識推動,更難以投入更多精力對創新創業教育有深入的學習與分析。此外,由于當前藝術類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安排存在一定不足,導致學生在此門課程中沒有學習到有用的創新創業教育知識,或者說學生的創新創業思想意識沒有被課程有效激發,最終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沒有發揮作用。
有效提升藝術類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力,并同時向學生傳遞此教育認知力,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藝術類高校需要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與教育重要性有充分的認知,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是21世紀人才培養新目標。藝術類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時,可以通過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學生對創新創業產生探究興趣,進而不斷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使藝術類學生轉變就業思想,充分認知到創新創業對自身成長發展的重要影響[3]。第二,藝術類高校需要重視開展創新創業啟迪教育,為學生構建完善的培訓體系,指導學生全面了解創新創業教育意義,明確創新創業成功所需要的眾多素質,進而在掌握創新創業基本概念的基礎上,不斷深入學習創新創業知識,掌握創業技能,成長為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藝術類學生在進入校園學習時,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方向不明確,對專業課程知識學習也存在不同的學習思想,為使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時間,學習更多先進的、可靠的綜合技能,則需要為學生創造學習時間與空間。傳統的藝術類就業思想觀念也轉變、革新,當前的藝術類就業環境要有充分的認知,從而轉變學習思維,形成創新創業思維,實現綜合素養培養目標。第三,藝術類高校作為學生學習方向的指明燈,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意義向學生傳遞,并告知學生這是未來就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將能力培養與創新創業思維培養統一化,為創新創業教育獲得成效奠定扎實基礎。
藝術類高校合理安排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構建完善的課程教育體系。與傳統的藝術類課程體系相比,當前構建的課程教育體系,需要加強創新創業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例如,藝術類高校中專業人數較多的繪畫專業,高校在設計與繪畫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時,需要結合當前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通過不記名問卷調查,了解當前藝術類學生對繪畫專業的就業形式分析,從而較為全面地了解到當前學生的就業觀,進而針對就業問題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活動,與繪畫專業相關的創業項目較多,但為了體現“創新”思想,則需要在課程教學中,向學生傳遞“創新”意識,如當前社會上對繪畫應用較多的廣告設計,高??梢怨膭顚W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計劃,如強調服務創新的廣告設計創新創業、強調品牌創新的服裝設計創新創業、強調市場創新的動漫繪畫創新創業,等等[4]。高校將創新創業與繪畫專業課程有效結合,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對專業課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將有效為學生指明創新創業方向,利于學生撥開就業迷霧,找到興趣所在,積極完備相關專業知識儲備。
第二,合理安排課程時間。研究以往的課程時間安排,可以發現理論知識教學所占比例較大,學生實踐的時間主要安排在畢業前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這樣的實踐時間安排雖然可以確保學生學習全部知識后,更有效完成實踐任務,但同時也意味著學生沒有將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的融合過程,導致在學習理論知識時,缺乏實踐的應用檢驗,在實踐時,沒有更扎實的理論知識做基礎,最終學生的實踐效果不佳,在擇業時缺乏強有力競爭力。為此,高校需要重視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安排時間與學生專業課的理論知識學習時間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習時,以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做支撐,快速明確課程教學內容,對創新創業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正確的解決方法,有積極的應對能力。
第三,增加法律相關知識學習。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中需要增加一些法律知識,如“公司法”“稅務管理”等相關法律知識,幫助學生學習并掌握創新創業時需要應用到的各種相關法律知識,學會應用法律為自己謀福利,同樣也學會應用法律保護自己不遭受經濟損失。當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學習完成后,會有效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進而使學生對未來的發展成長道路有更清晰的認知,在選擇創新創業項目時也會更自信,增加創新創業成功率。
藝術類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工作,想要獲得良好的開端,首先需要重視構建良好的校園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從而使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有更全面的認識與了解,進而主動參與到學校組織的相關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有明確的創新創業學習方向,樹立創新型創業觀。通過對各學科教學效果展開調查,可以發現只有當學生有主觀意識想要學習時,其思維才會處于高度運轉狀態,進而對專業知識學習付出全部精力。以此為依據,若想要有效鼓勵學生創新創業,則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而興趣的激發離不開教育氛圍的營造[5]。為此,藝術類高校需要將校內已有教育資源進行重新整合,組建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團隊,并選擇適合的教育場地作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這樣,將會為藝術類學生創造極佳的創新創業教育體驗,使其在適合的學習環境下,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學習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確保學生在適合的教育氛圍中學到真正的創新創業相關知識,將專業理論性知識與實踐應用充分融合,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此外,藝術類高校還需要重視組織一系列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如各種創新要求的創業計劃大賽,如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管理模式創新、市場創新以及品牌創新等。最終有效推動藝術類學生樹立創新型的創業觀,并為此積極努力奮進。
藝術類高校在為學生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課程教育體系,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后,還需要重視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指導,進一步幫助學生向成功邁進。藝術類高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就業型人才培養,在實踐活動開展時,主要強調的也是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在當前的就業市場環境下,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是21世紀人才培養新目標,從而將教育培養目標轉型為創業型復合型人才培養。在確定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后,高校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指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創新創業意識后,在適合的創新創業環境下,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學生結合自身能力確定創新創業項目,高校組建一支專業的,具有一定創新創業項目經驗的教師作為項目的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講解,提供相應的創業技術指導。此外,高校還需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更是創新創業的主體,在實踐指導時,不可以提供過多的項目構建指導,要給予學生獨立的創業空間,鼓勵學生與其他學生組建創新創業小組,不要依賴指導教師創業思想,要體現“創新”,體現“自主”,從而不會將自主創新創業意識局限在教師的思想中,最終確實有效地掌握創新創業相關知識,在實踐中獲得最佳的、最全面的創新創業體會,為創業成功提高保障。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市場環境下,高校必須重視轉變以往的培養就業觀教育觀念,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認知力,合理安排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加強宣傳力度,有效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并針對藝術類學生專業特點及學生能力特點,對其進行創新實踐指導,順利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