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芳榮
總之,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在教育實踐中,班主任只有不斷審視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長為一名智慧的教育者。
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引領者和管理者,班主任面對的是一個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培養他們,引導生命健康成長,需要巧妙適當的方法,更需要教育智慧。班主任應有強烈的生命意識,敬畏生命,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努力做到“三忌三要兩培養”。
一忌情緒不可控。情緒控制是指個體對自身情緒狀態的主動影響。班主任在學生面前要竭力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把消極情緒帶進教室,更不能把怒氣發泄在學生身上。有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不審視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只覺得一切都是學生的錯誤。此時,學生的一點兒小錯誤,都會成為一個導火索,引發班主任大發雷霆。本來,適當地用“生氣”刺激一下學生,可能會有效地矯正學生的問題行為,然而班主任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很難在語言和行為上掌握好尺度,會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傷害學生身心健康,也會破壞自己在學生心中樹立的威信。記得剛接手班主任工作時,面對犯錯的學生,我總會拍桌子,臉紅脖子粗地大聲訓斥,意圖用自己強大的氣勢壓制學生,結果膽小的孩子一下子被嚇蒙了,頭腦一片空白,至于我說了什么,一點兒也沒聽見;而對經常犯錯的學生來說,老師的動怒其已不以為然。我的發怒不僅沒有起到教育學生的目的,還讓學生看透了這種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背后是老師的束手無策。班主任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班級管理的大忌。
二忌言行不一致?!叭藷o忠信,不可立于世?!卑嘀魅我欢ㄒ员匦判斜毓?,才能在班級管理中取得成功。有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的班主任會今天許一個諾言,明天許一個諾言,最后到底許了多少諾言,連自己都不清楚??墒?,學生會記得。只要你向他許了一個諾言,他就會時時刻刻想著你會何時兌現。如果不兌現,孩子們就會認為你是個不講信用的人,并從心底瞧不起你這個班主任。同時,班主任的這種行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暗示學生諾言并不重要,可以兌現也可以不兌現。長此以往,學生也會信口向別人輕易許諾而不兌現。“身教勝于言教”,班主任必須給學生做好榜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學生,贏得學生信任,樹立威信。
三忌懲罰無溫情。眾所周知,教育需要嚴慈相濟。適當懲罰,也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手段,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改正錯誤。但是懲罰并不是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能濫用。因為懲罰過于頻繁就會失靈,不但不能幫助學生,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對立情緒。如夸大錯誤、算舊賬等,是非常不理性不專業的,會嚴重傷害學生的心理。師生情感一旦對立,不管教師用心多么良苦,學生也會聽不進去老師的教導。研究表明,懲罰的效果,只有8%與錯誤的內容有關,42%與教師的做法有關,50%與教師的言談有關??梢?,懲罰的方式方法尤為重要。因此,寓懲罰于幽默、化批評為期待、反話正說等方式,會讓懲中有情、罰中有愛,更容易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許多班主任都有這樣的體會,若師生之間建立起友誼,有了深厚的情誼,教育的效果就會特別好,即使老師的批評嚴厲了一些,學生也會欣然接受,這就是以情動人的力量。
家長會是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途徑??捎械陌嘀魅螌⒓议L會開成了“優生”的慶功會,“差生”的批斗會。一個家長會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這也讓家長從內心深處對學校教育有了畏懼心理。班主任的家校工作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及時交流了解后進生家庭情況,與家長商量方法,也要關注表現好的或一般的學生家長,這樣可消除學生和家長“老師無事不打電話” “老師一叫,孩子表現必定差”的戒備心理,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因此,家長會時班主任發言要精練,態度要真誠,少數學困生問題可在會前、會后與家長個別交談,不宜在會上當眾點名批評,并且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每一個學生,肯定優點,糾正陋習,不能把一個孩子說成一團黑,這樣家長心里不痛快,家長會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開家長會的策略很重要。
一是要真誠。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他們的身上,你細心、用心地去觀察,都會發現 “閃光點”。而作為家長,在家長會上,哪怕孩子的一點點的成功或進步,他們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因此,在召開家長會之前,班主任應做好充分的準備,詳細介紹班級現狀,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和潛能給予分析,讓家長從你的言語中感受到你對孩子的關心,從內心認可你的工作,這樣的家長會已經成功了一半。此時,你再向家長誠懇地談孩子存在的問題,家長們的態度就會由最初的懷疑轉變為信任,從而給予你最積極的回應和支持,之后的溝通與交流會更有成效。
二是要客觀。班主任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學生,要本著為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負責任的態度,對孩子的正確表現給予肯定,對出現的錯誤給予糾正,并給孩子改正的機會。不過度表揚“優生”,讓老師的評價更有可信度;也不過分批評后進生,讓被批評的家長下不了臺。在家長會上,班主任要把真實的班級情況展現在家長面前,提出孩子們存在的共性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治班辦法。同時,對待個別孩子的犯錯,不“和稀泥”,要讓孩子有明確的是非觀。一旦發現孩子有錯誤,班主任應及時指出,并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引導孩子明白為什么受批評,錯在了什么地方,怎樣才能再不犯同樣的錯。在正確進行批評時,還要變挑剔為賞識,給予孩子正面肯定,促使他們樹立信心。
三是要專業。第一,開設家長學校。開設家長學校,是為了向家長傳遞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每個班級中,家長的職業、文化水平都可能存在差異。因此,班主任在家長會上,要讓家長從了解家庭教育的內涵開始,明確家庭教育的長期性特點,改變平時放任自流,只有在突發事件中才臨時進行一些比如說教、訓斥等“應急”式家教的狀態。第二,成立家長講師團。依托家長資源,引導家長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班主任可以邀請班級中學習生活習慣好的孩子的家長作為家長會特邀嘉賓,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第三,采用靈活多樣的家長會形式。針對班級亟待解決的問題,設計家長會活動樣式。如小組討論座談會,專門解決孩子的接送問題;茶話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解決孩子一般心理問題;才藝展示會,培養學生的多樣才能。這樣能有效解決家校共育疑惑,形成教育合力,從根本上改變家長會的 “短期效應”。
“兩培養”是指培養良好班風和自覺守紀律意識。班風和守紀律意識,不僅是班級學生的整體風貌和風氣,更是班主任自身之風作用于學生的表現,反映的是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和教育質量。良好的班風和自覺守紀律意識,比規章制度更有約束力,它能在潛移默化中指導和調節學生的行為方向,激發其榮譽感和自豪感,讓班級每個成員逐漸形成高尚的品格、文明的行為和良好的作風,更促使整個班級生機勃勃、奮發向上。在班風建設和學生自覺守紀律意識的培養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以集體活動為契機,培養學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如手抄報評比、讀書節展演、體育節比賽、勞動技能比賽等,班主任應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能力所長、興趣所在,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參加到活動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到為班級爭得榮譽的成就感,從而使全班學生生發出更加向上的凝聚力。
二要充分發揮學生在班級事務中的主體性。班規、圖書借閱守則、小組評比制度、班隊活動方案等的訂立,以及各類評優活動的開展,都應該廣泛征詢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為集體出力,為集體分憂。另外,班主任要讓集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承擔起適合于他們的具體責任。如品學兼優的同學負責抓學習,可做“小老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幫助與監督;做事膽子大、自律的同學負責紀律,課間學生推推搡搡、追逐打鬧的事一律歸他管;做事踏實、能吃苦耐勞的同學負責衛生,督促值日生按時到位;才藝突出、有號召力的同學負責文娛宣傳,在班級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延伸開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這些最簡單的日常事務中,學生的集體責任意識得到培養。當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是集體的主人時,學生自我管理就有了自覺性,遵守紀律的自覺程度也就提高了。同時,班主任還應引導學生自覺地與一切違紀現象作斗爭,對班上出現的個別違紀現象,不光靠班主任教育,更應把學生放到恰當的集體背景下來處理。一旦良好的班風和守紀律意識形成,學生就能做到班主任在和不在一個樣,這也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贊美的“集體的美”,即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
總之,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在教育實踐中,班主任只有不斷審視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長為一名智慧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