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數學教師都是通過大量的數學作業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在機械地做題過程當中會對學習產生厭惡的情緒。給學生帶來非常大的學習壓力,所以文章首先闡述了現階段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需要遵循的原則,最后對“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作業設計;“雙減”政策;理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45-0065-05
每個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能力都是不相同的,因此,有一部分小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吸收會比較好,有一部分學生對教師所講的知識吸收可能就會比較差。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發揮作業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 現階段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從實際情況可以看出,現階段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當中,將作業設計的重點放在了作業量上,很少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作業設計。給學生們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讓學生通過練習的形式來提高課堂上教師所講的知識掌握程度。這種作業設計形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也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菰锓ξ兜臄祵W作業,讓很多小學生在心里出現了討厭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情緒。學生本就不喜歡枯燥乏味的事情,因此這樣的數學作業并不符合他們的成長和學習需求。教師給學生們布置的數學作業形式也過于單一,主要是以習題為主,很少會開展實踐性作業或探索性作業,降低了作業的趣味性,對學生的吸引力也非常低,無法展現出小學數學作業應有的效果和作用,更不能起到鞏固數學知識的作用。
很少有數學老師在進行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當中考慮到作業的實踐性,給學生們設置的數學作業內容都是相同的,但每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別,這樣就導致一部分學生沒有辦法及時完成數學作業。數學作業的設計缺少層次化,這樣就導致學習好的學生得到了有效鍛煉,而學習不好的學生沒有辦法提高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造成學生之間的差距逐漸被拉大,還容易讓一部分學生產生抗拒學習的情況。數學作業在設計當中缺少實踐性,也導致很多學生雖然掌握數學理論知識,而不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這樣就造成了學生讀死書的結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解決生活當中的各種問題。而這樣的教學方式脫離了實際,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 “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需要遵循的原則
(一)差異性原則
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當中,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當中要遵循差異性原則。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當中,每個學生對教師講的知識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一部分學生對數學知識在課堂上就已經掌握得非常好,有一部分同學對數學知識掌握得一般,還有一部分同學對數學知識掌握得就非常少。不同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給他們設計同樣的數學作業,就會導致一些問題。作業布置得過于簡單,就會讓一部分同學感覺到驕傲,作業布置得有一些難度,會讓一些同學感到有壓力。根據每個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給他們設置相應的數學作業,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們通過數學作業來提升對知識的掌握及理解。在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當中要遵循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布置數學作業。讓每個學生的作業難度適中,只要學生多動動腦思考就能做得出的作業,這樣在做作業的時候還會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
(二)趣味性原則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活潑好動比較貪玩,在他們的世界里面,充滿了對未知事物的好奇。他們對感興趣的事情可以非常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和學習,但是對他們不感興趣的事情就會逃避,所以小學階段數學作業的布置需要充分地考慮到學生們的想法。在布置數學作業的過程當中,不能讓學生們感覺沒有壓力,更不能讓學生們感覺到寫作業的枯燥與乏味,這樣會讓學生們討厭數學作業。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們都比較喜歡有趣的故事及有趣的事物,所以小學數學作業要結合教材知識內容并要有一定的娛樂性,讓學生們發自內心地喜歡完成作業。
(三)實踐性原則
對小學數學這門學科,有很多知識是與生活實際有很大關聯的,因此老師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性的作業。打破了通過學習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方式,以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們來探索不同的問題,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靈活運用課堂上所學的各種知識解決不同的問題。采用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不斷進行探索。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遇到一些問題,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會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慢慢建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數學的教學質量也會穩步提升,真正將數學知識為我所用,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 “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采用多元化作業吸引學生
在設計小學數學作業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打破學生對傳統數學作業枯燥乏味的印象。因此在設計的過程當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作業形式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作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具有趣味性的。所以就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并分析小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特點來設計多元化的作業,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深度理解。以興趣為出發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數學作業在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主動完成作業,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較低,因此設計的作業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成長規律,要從簡單的作業設計入手,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這樣才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業難度,從易到難,采用臺階的方式一步一步提高數學作業的難度,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同時在腦海中形成數學知識體系。
以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圖形》作業設計為例,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了解非常少,同時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鮮艷的色彩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來進行作業設計。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對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就可以讓小學生們觀察生活當中的各個物體都是什么圖形,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讓作業脫離了書本和練習題。還可以給學生們設計畫一畫的作業,讓學生將自己在生活當中所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將這些圖形涂上圖案。這樣的作業方式對小學生來說具有趣味性,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會更主動地完成這樣的作業。最后再讓學生們總結自己所畫的這些圖形都具有什么樣的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將作業變得更加多元化,同時作業也從多個維度來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避免了傳統數學作業枯燥乏味的印象,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有效地鍛煉,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課上所學習的數學知識。
(二)設計實踐性作業
實踐是檢驗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程度的最好方式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們設計實踐性的數學作業。實踐性的作業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當中掌握數學知識,然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完成作業,對數學的綜合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實踐性的作業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輸出,只有學生充分地掌握知識,才能更好地應用知識。
以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測量》的作業設計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已經給學生們講解了如何對物體進行測量,學生們也初步掌握了測量的方法,因此在設計作業的過程當中就可以采用實踐性作業方法。每一個學生的家中都會有很多的物體,因此在這節課作業設計時就可以讓學生們在家中測量自己家的茶幾、餐桌、床等物品長寬高。通過這樣的作業形式,讓學生通過實際行動來完成,有效掌握了課堂上所講的測量原則和相關知識。不僅起到了知識的鞏固作用,還強化了學生對單位的理解,讓學生認識到單位之間的關系。也更容易掌握課堂上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學生能輕松愉快的方式來完成作業,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面積》這節課時也可以采用同樣的作業形式,教師可以通過結合每個家庭都具備的餐桌進行實踐性作業設計,讓學生放學回到家中對自己家中的餐桌面積進行計算。這個實踐活動相對簡單且容易實現,還能更好地讓學生們通過實踐性的作業來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學生們需要自己測量餐桌的長和寬來進行計算,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全部由自己來完成也讓學生們提高了實踐能力。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們計算家中其他物品的面積。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需要進行實際測量,有效地復習了之前所學習的知識,同時也鞏固了這堂課所學的內容。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聯系現實生活當中的事物,給學生們多設計一些可以實踐的作業。
(三)層次化作業設計
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不同點,因此在進行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當中,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來開展層次化的作業設計。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按照學生的層次給他們設計數學作業。這樣可以避免所有學生都設計同樣的作業,導致一部分學生無法完成的問題。如果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這樣會使學習好的學生感覺作業沒有任何難度,讓學習不好的學生感覺到作業是有壓力的,沒有起到對好學生的激勵作用。層次化的作業也更加符合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輕松完成數學作業,同時也能夠感受完成作業的成就感,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性的作用。
以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作業設計為例,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存在,在給學生們布置作業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到每一個人,將同學們分成ABC三個小組,將知識掌握比較好的學生分到A組,將知識掌握程度一般的學生分到B組,將知識掌握程度比較差的學生分到C組。針對每個小組的層次來設計作業的難易程度。給A組同學設計較難的作業。如:有一個正方形邊長已知是10厘米,想要在正方形上裁剪出一個面積最大的圓,求這個圓的最大面積是多少?對B組學生設計中等難度的作業。如:現在有一個周長已知的圓,現在要知道這個圓的面積是多少,如何才能算出這個圓的面積呢?對C組學生設計一般難度的作業。如:有一個圓的半徑是4厘米,現在想要知道這個圓的面積是多少?對C層次的學生讓他們掌握最基礎的計算公式和方法即可。這樣設計的數學作業可以挖掘好學生的學習潛力,突破自我發揮出他們的個性及優勢;對中等學生可以很好地完成作業,還增加了學習的深度,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作業重點放在了基礎知識的掌握上,這樣對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會起到好的作用,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夠逐步提高他們數學知識的掌握。通過比較容易的數學題可以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是可以學好數學這門學科的,慢慢地從這樣有針對性的數學作業中建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幫助更多的學生提高數學的成績。也體現出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層次性,更好地利用數學作業來幫助學生們學習數學知識。數學作業的層次性是對學生幫助最大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作業,這樣才能夠展現數學作業在教學中的作用。
(四)聯系生活設計開放性作業
在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當中,有很多數學知識都和生活實際有著很大的關聯,所以數學教師在給學生們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當中,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給學生們設計開放性的作業,然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也具有一定的主導性。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同時開放性的作業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一定的展現自我的空間。設計開放性的數學作業對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很大的幫助,有效改善了傳統固定式作業無法提高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問題。在設計開放性作業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設置一定的條件,然后讓學生們自己補充其他條件來完成作業。這樣的作業答案是不固定的,讓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有效地拓展。
以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表》的作業設計為例,在課堂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已經知道了時針、分針、秒針之間的關系,也能夠初步認識時間,為了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并鞏固對這節課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作業??梢宰寣W生觀察自己放學以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做每件事情所花費的時間是多少,讓學生進行記錄。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復習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具有一定的時間觀念,沒有給學生們設置具體的作業內容,讓學生在作業當中具有可選擇性,增加了學生自主完成作業的動力。在教學《數據的表示和分析》時,可以給學生設計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們統計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所感興趣的事情,如自己每天玩手機、看電視所花費的時間,每周看書學習所花費的時間,運動所花費的時間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方式來統計數據,最后實現數據的表示和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作業當中具有一定的選擇權,能夠有效發揮出開放性作業在教學中的作用,調動學生自主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五)設計游戲化作業
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化的作業來增加作業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游戲化作業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很多學生認為數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學科,教師給他們布置的一些數學題給學生增加了學習的壓力。給學生們設計游戲化的作業,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學生積極參與到游戲化作業中,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反應能力。
以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購物》這一課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購物體驗,讓學生去超市里邊購買一些生活用品或學習用品等,比如購買一個面包、一個書包、一個文具盒等。讓學生在購物的過程當中增強購物的體驗,讓學生對人民幣有一個深入的認識與了解。這樣的作業非常符合學生的特點,學生也更愿意主動去完成,也會感覺到非常有趣。在《認識分數》這一課的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紙質版的蛋糕,然后將蛋糕按照自己家庭的人數平均切分,通過游戲化的作業方式讓學生感受游戲的快樂的同時靈活運用了自己在數學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讓完成作業變成一種快樂的體驗,這樣才能增強作業的效果,對學生的學習也會起到促進性的作用。
(六)設計探究性作業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作業期間,應該從不同層面分析和考量,不能將關注點單一放在教材中,也不能讓學生沒有目的地進行聯系,要利用靈活的方式進行作業設計,提升作業內容的趣味性與探究性,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以此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在作業布置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在對學生學習能力、需求、特點等因素綜合考量的基礎上,合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自主探究問題。
以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能被3整除的數》這一課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探討研究,并適當對學生指導和啟發,讓學生4人到6人組成一個小組,選出組長,組內成員合理分配,最后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問題,諸如(1)能同時被3、5整除的數的規律。(2)能同時被2、3、5整除的數的規律。(3)能被9整除的數的特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思維會得到拓寬,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七)做好數學作業的評價
數學作業中的評價也十分重要,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積極性和作業完成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價。數學作業的形式逐漸多樣化,因此在進行數學作業評價時也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對學生作業評價時,不僅要看學生作業完成得是否正確,還需要了解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思路是否正確,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建議,這樣才能夠起到作業評價的效果。在作業評價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增加評價的主體,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讓學生參與到作業評價中來。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檢查,實現自我反思。在對其他同學的作業進行檢查的過程當中,能夠鞏固不同的知識點,同時也能夠了解其他同學在做同一個習題的解題思路,然后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地鍛煉。教師還要用發現的眼睛來觀察學生的進步和改變,第一時間給予學生肯定性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表揚和肯定,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的信心,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也會促進數學教育學質量的提高。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從實際情況可以看出,現階段很多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設計的過程當中,并不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成長規律,導致學生普遍討厭完成數學作業。給小學生布置大量的數學題來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影響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雙減”政策提出的背景下,現階段教學當中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做出及時的改變和調整。首先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如何設計數學作業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調動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積極性。還需要結合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內容給學生們設計多樣化的數學作業,以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才能夠有效發揮數學作業在教學當中的作用,達到鞏固數學知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小紅.“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探索與研究[J].新課程,2022(33):32-33.
[2]彭雪峰.“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15):64-66.
[3]張建萍.“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與探究[J].寧夏教育,2022(5):59-60.
[4]郝軼.“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創新與實踐[J].華夏教師,2022(9):73-75.
[5]鄭靚.“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設計[J].小學生(下旬刊),2022(2):65-66.
[6]王敏.“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探究[C]∥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國際院士聯合體工作委員會.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科研學術探究論文集,2022:82-84.
[7]陳岳婷,陳振華.“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初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34):45-46.
[8]施紅.“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優化對策[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區域輻射基礎教育論文集,2022:766-770.
作者簡介:丁安琪(1982~),女,回族,福建晉江人,福建省泉州市石獅新湖中心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