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聽、說、讀、寫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讀”,更是學生進行知識積累、語感形成以及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其中朗讀作為語文學習中的一種傳統學習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早讀課有重要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早讀課,增強語文教學效果,發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早讀課;效率;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44-0072-04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是人腦最為清醒、記憶力最好的時刻,充分利用早晨這一時間段,能有效地實現學生大腦的預熱,促進學生一天學習質量的提升。因此,越來越多的學校設置了語文早讀課,使學生能通過早讀,培養與提升朗讀能力、語文素養。但是就目前初中語文早讀課的現狀來看,普遍存在形式單一、效率不高的現象,使得語文早讀課的教育意義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師應更要注重語文早讀課的開展,并通過探究多元化教學策略,來促進語文早讀課效率的提升,繼而獲得更加顯著的學習效果,實現自身良好語感的形成以及語文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一、 設置初中語文早讀課的意義
早讀課就是利用早晨的時間段要求學生進行語文朗讀的課時,它的設置不僅利用了早晨這一學生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段,同時也要求學生以朗讀的形式進行教學內容的學習使早讀課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一直以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方法。但是如果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來要求學生進行課文的朗讀,很可能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而如果置朗讀教學于不顧,又不利于學生良好語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因此,語文早讀課的設置就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早讀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朗讀,使學生能利用這一時間段來掌握更多的朗讀技巧,對閱讀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朗讀意識,也有助于朗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
(二)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成為各個學科、各個教學環節的共同目標。而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內涵廣泛,不僅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感悟能力等。而語文早讀課的設置,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朗讀機會,學生能在反復的朗讀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感和朗讀能力,并對所朗讀的內容有更為深刻的認知與理解,以此促進學生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這就為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有助于營造濃厚的語文教學氛圍
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尚無完全成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情感還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仍然會有一部分學生對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缺乏濃厚的興趣,不利于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而語文早讀課的設置,有利于學生利用早讀課朗讀自己喜歡的文章。這樣就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濃厚、寬松的語文學習氛圍,既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強化。
(四)有助于拓展語文閱讀教學途徑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教學,學生不僅能獲得更多語文知識的積累,同時也能實現自身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而朗讀作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形式,能使學生通過大聲的誦讀來更加投入、深刻地進行教學內容的有效閱讀,是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語文早讀課的設置,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閱讀,使其能逐漸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輔助與補充,有利于拓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途徑。
二、 初中語文早讀課效率的提升策略探究
通過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語文早讀課的設置集中地體現了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使早讀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一方得天獨厚的教育園地。因此,為了充分發揮語文早讀課的功能,教師不僅要充分重視語文早讀課的開展,而且要注重語文早讀課效率提升策略的探究,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能在高效早讀課的開展中得以實現。
(一)注重語文早讀課目標的科學制定
語文早讀課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課型,只有在明確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才能獲得高效的開展。因此,在對初中語文早讀課效率提升的過程中,教師就應從目標的科學制定入手,使學生能在有的放矢的早讀訓練中,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
首先,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早讀目標的制定。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認知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其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還相對欠缺。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在語文早讀課中不知道要做什么,從而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課時。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就應積極發揮自身的教育指導功能,結合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提前一天就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早讀任務,使學生能在任務的驅使下高效地進行語文早讀。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一課時,課后“積累拓展”中提出了背誦全文的要求。教師就可以結合這一教學要求,提前為學生布置第二天語文早讀的任務,使學生利用早讀的時間進行《春》這一課文的朗讀與背誦,使語文早讀課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有助于提升學生語文早讀的效率。
其次,教師應結合學段來進行階段性早讀目標的制定。語文早讀是一項持續性的學習活動,教師在制定語文早讀目標的過程中,就應注重目標的系統性和可行性。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新課標中各個學段的教學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階段性語文早讀目標的制定,使學生能沿著這一計劃開展高效的語文早讀。如,在初一年級的語文早讀中,教師可抓住詩歌朗讀這一內容,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詩歌,并裝訂成冊,要求學生利用每天的語文早讀課,來朗讀與記憶這些詩歌,這樣就在日積月累中實現了學生詩歌知識、文學素養的積累與提升。初二年級,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文言文的早讀訓練,要求學生一周完成一篇文言文的背誦任務,這樣學生就會在與傳統文化的廣泛接觸中獲得自身道德情操的陶冶以及文化意識的形成。而對初三年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選擇一些美文佳作,利用語文早讀課的時間進行朗讀,這樣不僅有效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且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實現。
(二)注重語文早讀方法的優化、創新
初中階段的學生愛好廣泛、追求新奇,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只會引發其厭煩的學習情緒,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而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早讀課中,早讀形式呆板、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因此,在對初中語文早讀課效率進行提升的過程中,教師就應對語文早讀的方法、形式進行積極地優化與創新,以此激發學生早讀興趣,奠定高效早讀的基礎。
首先,教師可以在早讀課中靈活運用多種朗讀方式。在初中語文的早讀課中,學生以朗讀的形式為主,但是學生一讀到底的傳統方式較為呆板。教師可以結合朗讀的多元化表現形式,通過靈活結合各種朗讀形式,來實現初中語文早讀課形式的優化與拓展。如,在以《皇帝的新裝》作為朗讀內容的早讀課中,教師就可以結合文章的特點,組織學生以朗讀小組的形式開展分角色朗讀,使每個學生都能肩負一定的朗讀任務,進行文章的合作朗讀。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朗讀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人物情感的感悟能力。
其次,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早讀活動。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教學活動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融合到了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教師在通過早讀形式創新提升語文早讀課效率的過程中,就可以積極設計、開展豐富的早讀活動,在創設良好早讀氛圍的基礎上,實現語文早讀課形式的優化與創新。如,教師可以利用2~3天的語文早讀課,組織學生開展詩歌朗誦比賽,使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詩歌進行參賽。這樣既有效拓展、創新了語文早讀課的形式,又使學生在進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朗讀方面的不足,進而提升了學生參與語文早讀的積極性。
(三)注重早讀中教師指導作用的發揮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還不足,而教師作為語文早讀課的組織者,應注重自身教育指導作用的發揮,在學生進行語文早讀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點撥與引導,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促進語文早讀課的高效開展。如,在初中語文早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示范領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有效朗讀文章。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名朗讀愛好者,有著過硬的朗讀技巧,能為學生進行良好的示范朗讀。因此,在進行語文早讀訓練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示范朗讀的方式,來參與到學生的早讀活動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沁園春·雪》一文的早讀范讀中,教師通過自身朗讀技巧的發揮不僅讀出了節奏、讀出了感情,同時更讀出了風格、讀出了意境。這樣學生在不經意間就會對教師的朗讀進行模仿,不僅會對語文早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將掌握更多的朗讀技巧,繼而實現學生朗讀水平提升的目的。
(四)注重語文早讀內容的科學選擇
在初中語文早讀課中,早讀內容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早讀內容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早讀積極性,進而對語文早讀課的效率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對初中語文早讀課效率進行提升的過程中,教師就應充分把握早讀內容選擇這一環節,通過早讀內容的科學選擇來實現語文早讀的高效開展。
首先,教師可以推薦學生結合課內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早讀內容的拓展性選擇。語文早讀課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與延伸,其開展的目標應圍繞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進行語文早讀內容的選擇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內閱讀教學內容,遵循課內外結合的原則來進行早讀內容的科學選擇。如,在教學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本課出處的介紹,來推薦學生在早讀課中進行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朗讀。這樣學生就通過早讀課的形式,實現了課內外閱讀的結合,在深化學生對課內閱讀教學內容理解的同時,也有效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和閱讀量,充分發揮出了語文早讀課教學功能。
其次,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進行早讀內容的自主選擇。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顯著的體現,學生能以學習主體的身份參與到學習的各個環節中。因此,在初中語文的早讀課中,教師也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有獨立選擇早讀內容的意識與權力,真正發揮出自己的主體作用。如,教師可以在每周的語文早讀課中預留出兩個課時,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內容。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來進行個性化的早讀,既有助于學生對語文早讀課參與積極性的提升,也有助于學生具有個性化的成長與發展。
(五)注重語文早讀課教學的評價反思
在任何一項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教學反思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這不僅能集中體現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同時也能通過反饋、反思的方式,促進教學活動的優化與創新。由此可見,評價反思是促進教學活動優化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對初中語文早讀課效率進行提升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注重語文早讀課評價、反思環節的開展,在不斷的“評價—反思—調整”中獲得高效的語文早讀效果。
首先,教師應注重評價方式的靈活性運用。在初中語文早讀課中,時間相對有限,沒有條件對每一位學生的早讀情況進行了解。這樣教師就可以較為靈活地運用評價、反饋方式。如,教師可以通過抽查的方式對個別學生早讀的情況進行了解,這樣教師可以將被抽到的學生叫到講桌旁,在不打擾其他學生早讀的情況下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相互檢查、評價,最后由小組長總結、匯報,這樣就以高效的形式了解了全班語文早讀的情況,有助于語文早讀課的進一步優化。
其次,教師注重激勵評價策略的實施。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尊心,非常看重來自教師的肯定與激勵。結合初中學生的這一內心需求,教師就可以通過激勵策略的實施來對學生的語文早讀情況進行評價,以此實現學生早讀積極性的提升。如,教師可以每周開展一次“早讀之星”的評選,從學生早讀的參與程度、專注力以及早讀成果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并將這一稱號授予表現最為優秀的學生,這樣就起到了有效的激勵、導向作用,既使受到表揚的學生感受到早讀的成就感,同時也對其他學生給予了有效的引導,使其能在今后的語文早讀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早讀課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還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都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早讀課這一平臺,通過早讀目標的制定、早讀方法的優化、早讀指導的實施、早讀內容的選擇以及早讀的評價反思等多元化教學策略,來進一步促進初中語文早讀課效率的提升,使初中語文教學能通過這一得天獨厚的教育方式煥發出無窮的活力與生機。
參考文獻:
[1]劉群.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早讀課的效率[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7):23-24.
[2]霍其芹.提升早讀課教學效率,增強學生語文素質[J].高考,2018(19):35.
[3]黃友芹.晨讀如沐:初中語文早讀課實效性提升的幾點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8):69-70.
[4]賴春生.提高初中語文早讀課效率的三個方法[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9):21.
[5]禹新征.談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早讀課效率[J].才智,2008(6):100.
[6]陳立林.讓初中語文早讀課成為靚麗的風景[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3):93.
[7]李中.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早讀課的質量[J].新課程(上),2014(10):149.
[8]鐘瑋.入乎其內,出乎其外:高效性語文早讀課探微[J].課程教育研究,2012(24):116.
[9]陳誼.語文早讀課:語文學習的發酵劑[J].新課程學習(下),2012(2):102-103.
作者簡介:朱軼慧(1979~),女,漢,甘肅臨夏人,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附城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