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琴*,劉大翔
(三峽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2018年5月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做“四有好老師”,“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1]。“四有好老師”的重要理念為如何成為一名好教師指明了方向。近年來,青年教師在教師隊伍中的比例迅速增長,據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35歲以下的普通高校專任教師占教師總數超過50%[2]。剛踏上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普遍定位尚未完全清晰,高校環境尚未完全熟悉,教學手段尚未熟練掌握,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從“學”到“教”的角色轉換,把自己積累的理論知識通過課程內容傳授給學生,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事關系,都是必須面臨的關鍵問題[3]。因此,深入理解“四有”好教師的理念內涵,并在此基礎上聯系實際,在具體工作中探尋“四有”好教師的實踐應用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理想、信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理想是人的最高追求目標,信念是人向這個目標出發的堅持毅力。作為青年教師,必須在教學工作開展的同時,明確高校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即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代發展而教書育人,要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培養合格的高校本科生、研究生。
這些理想信念并不是一開始就具備的,既需要建立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大前提下,也需要建立在專業工作領域知識的多年積累之上。要堅定社會主義信念,開展教學工作的同時,自覺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忠實實踐者,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努力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因此,有理想信念對于高校青年教師來說,是支持工作和成長的精神之鈣,也是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高校的青年教師,處于剛踏入社會、心智人格逐步健全的關鍵時期,個人言行舉止反映出的道德情操對學生起著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4]。所以必須心懷愛心,熱愛和信任學生,真誠地對待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般去溝通,去信任。
首先,應該做到愛崗敬業。熱愛自己的職業,講好每一堂課,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完成教書育人的職責要求:傳道、授業、解惑。任何事情都是雙向的,學生看到教師的努力、付出,他們也會對教師予以肯定,不會在學習過程中對老師的教學持懷疑態度。
其次,應該做到以學生為基本出發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大學生處于成人成才的關鍵時期,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平等對待;也要運用“00后”的特色語言和對話環境,與時俱進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途徑,比如微信群、朋友圈、戶外團建等新型溝通方式,減少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
最后,還應做到以德服人。當前部分學生存在生活方式懶散、自我約束不強、學習狀態不佳等不良習慣,享樂主義的風潮也在學生間蔓延。如何通過與學生加以相處,凈化校風學風,弘揚正能量,也是青年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現在的“00后”大學生往往更具備自我意識和主見,提出批評之時傳統的“說好話”“打板子”往往不再適用。傳道之人必聞道在先,自身要有高尚的靈魂,是塑造他人靈魂的基礎。要與他們坦誠相見,以德服人,只有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愛之“誠”、德之“正”,才能使學生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才能充分發揮教育的作用。
扎實的綜合知識功底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素質的根本。經過讀研期間的系統性科研工作,青年教師在自己的學科研究領域知識框架已經初步搭建,但教學學識累積才剛剛開始,終身學習是高校青年教師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三峽大學的巖土工程學科為例,巖土工程學科領域涉及非常廣,從技術演進和分工來說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原創性理論研究、巖土實踐理論、工程分析、應用技術。原創性理論是指在物理、力學原理上提出開創性成果,可以在多個行業上得到應用。巖土實踐理論是指采用已有理論,結合巖土性質加以修正,形成巖土的分析理論,如卸荷巖石力學,可以用于水利、巖土等多個行業中。工程分析是指將巖土有關的分析理論用于工程問題分析中,大部分巖土科研工作者主要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應用技術是指如開發出一些技術產品。四個階段的分工不同,側重點也不同,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延伸過程。站在科研角度,選取其中某一個階段某一個方面,深入鉆研,就能夠有所收獲。而站在教學角度,要求我們青年教師必須有全局視角,針對同一學科,有不同維度的學識積累,才能實現課堂上全方位的講解,最終服務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
另一方面,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基礎上,也要繼續做好自己研究方向上的科研工作。做到有計劃地開展科研工作,將科研分解到每一年度的時間安排,有序在課余時間安排實驗、分析、參與科研項目,并在基金等申報上早做謀劃準備。在初期,教學與科研在時間上是相互矛盾的,但最終必然是相輔相成的,這就要求青年教師潛心靜氣,堅持科研,厚積薄發。
一是要真心尊重學生。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抓住優點就能夠成為有用之才。中古古代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也多術”“因材施教”等很多教育理念,都是告訴青年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尊重學生的自我發展,學會欣賞學生,讓學生在得到信任尊重的同時最終進入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環。
二是要充分理解學生。高校大學生剛成年,有獨立思考的一面,也有不夠成熟的一面,青年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的這一階段性特征,特別要理解學生獨立人格塑造的需求。善于傾聽學生的內心聲音,善于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需要長期相處、彼此信任,也需要借助心理學的溝通技巧。
三是要深入關懷學生。關懷不是妥協和遷就,是教育的方法藝術,在適當的情形下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關心,對于離家獨立生活的高校學生來說,是一種比較被需要的愛,以關愛的心態去分析學生的行為,從包容到激勵,才能實現高校教師的高度責任心和職業成就感。
為積極推動建立一支素質高、業務強的教師隊伍,幫助青年教師盡快完成從“學”到“教”的角色轉換,成為“四有”好老師,各高校針對新入職青年教師制訂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和考核辦法。北京大學提出了基于我國高校教學水平評價的主體和方式[5]。武漢大學構建出針對課堂質量的高校教學水平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6]。安徽工業大學從工作表現、科研成果、教學質量和完成工作量四個方面對教師工作業績進行了定量考核[7]。為有效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三峽大學于2019年9月制定了青年教師助課制度。具體是指新入職從事教學工作的青年教師按要求參加培訓、通過課堂教學考核、完成其他輔助教學任務,并通過認定取得主講教師資格的培養制度。可以看出,針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和提升已經引起了大部分高校的重視。同時,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因素,而且對于提高高校整體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對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的相關指標和評價方法應具有其特殊性,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價的目的應重在反饋指導。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助課制度下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價方法和思路(圖1),探討高校“四有”青年教師實踐應用途徑。
圖1 基于助課制度下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價方法和思路
基于“文獻分析—走訪調研—評價體系構建—評價結果反饋—案例分析”的整體思路展開應用途徑探討。首先通過文獻分析和走訪調研,結合目前國內外高校教師教學能力評價研究現狀和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實際情況,從理論的角度構建基于助課制度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利用相關評價理論和工具,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進行評價因子權重確定和綜合評價;通過評價結果,反饋指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和教學過程完善;最后,利用評價體系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現狀進行綜合評價,分析教學能力現狀和助課制度實施成效,進而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和提高策略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具體實施方案包括四部分:①評價體系構建;②評價因子權重和等級確定;③教學能力評價反饋模式建立;④案例分析。
評價體系構建。考慮青年教師、指導教師、教學督導、系部主任及學生等教學參與方意見,優選反映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因子,構建基于助課制度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表1,p94)。所構建的評價體系中,既包括助課學時數、助課積極性、教學是否充滿熱情、是否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堂思政內容等教學態度指標,又包括試講考核、指導老師評價、授課技巧、對互聯網等工具的應用等教學方法指標,同時還應考慮出勤率、課堂氛圍、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掌握等教學效果指標,全面反映青年教師在助課制度培養下的教學能力。
表1 基于助課制度下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
評價因子權重和等級確定。根據助課制度下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特點,將基于助課制度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分解為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一級指標,確定各一級指標的具體評價因子和相關權重,建立各一級指標層的隸屬度矩陣,并結合下級指標的權重進行模糊運算,得出各一級指標的評價結果;根據各一級指標權重和評價結果,進行二次模糊運算得出綜合評價值,確定評價等級。
教學能力評價反饋模式建立。根據助課制度下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評價結果,反饋青年教師在當前教學能力中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方面的客觀情況,明確提高教學能力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調控助課和教學過程。
案例分析。以實施助課制度某學院的青年教師為例,對每位青年教師在助課制度培養下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的單項評價得分、綜合評價得分進行橫縱向對比分析,了解全院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和助課制度實施成效,反饋提出提升和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環節的建議。
作為一名剛踏上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需要堅定成為好老師的目標,更需要系統性的思考和實踐性的工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正是當前所需要認真領會和研究的最好途徑。通過本文理論與現實的對比思考,探索調研確定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評價因子及權重,建立一套完整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體系及反饋模式,實現對教學能力的客觀定量評價,有針對性地將教學能力中的短板反饋給青年教師,達到有效調控助課和教學過程,真正實現助課制度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目標。對青年教師即將開展的教師生涯,一定會起到持續不斷的促進作用,進而盡早達到“四有”好老師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