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芳
(福建經貿學校,福建 泉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也是人民精神的家園”。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與國家的靈魂,和國運興衰、民族強弱聯系密切,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需要人們樹立文化自信。文化強國建設已經提升至戰略高度,必須加強對紅色文化的重視,其體現的革命精神,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是先進文化遺產,也是激勵人們艱苦創業、努力奮斗的精神動力。因此,中職校園中,教師要在關注學生技能、技術知識傳授的同時,融入紅色文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能夠承擔振興中華、建設祖國的使命。
紅色文化形態多樣、內涵豐富,其是自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及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生成的文化形態,繼承了古今中外文化成果,以馬克思思想為引導,誕生的革命文化與革命精神,其作為積極文化,對國家經濟建設意義重大[1]。該文化特征如下:
紅色文化源自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其發展精髓,展示了我國傳統文化體現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等精神,也增強了民族向心力與凝聚力,扎根于人們心靈深處,使人們面對民族危亡能夠拋頭顱灑熱血,建立新中國。
紅色文化存在先進性,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結合國家發展實踐,形成的獨特思想體系,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方向,助力人們樹立理想信念,以正確價值觀,構建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紅色文化蘊含豐富內容,包括奮斗精神、愛國精神、道德追求等,均離不開堅定信念與先進精神,也證明紅色文化仍是時代精神支柱。
以產生時間而言,紅色文化誕生于革命年代,人民群眾與共產黨皆為創造主體,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孕育了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等,力求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該內涵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相同,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將紅色文化效用發揮出來,提高教育實效性。
紅色文化自誕生后,充分反映了革命斗爭中先輩不畏艱險的精神與高尚品質,表現出艱苦樸素、不怕犧牲的作風,體現出民族的、科學的革命文化,培養了諸多無私奉獻、崇高理想、艱苦奮斗、熱愛祖國的優秀人才。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結合國家情況,立足于思想道德建設,強化學生理想信念,加強其愛國精神,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2]??梢?,弘揚紅色文化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同,能夠在育人中促使個體實現全面發展,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體系,讓紅色文化在學生心靈深處扎根,以革命先烈的精神、英雄偉績震撼學生,洗滌學生心靈,激發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與自豪感,使其形成文化自信,傳承中國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用紅色文化與資源,傳承、發揚優秀文化。之所以注重紅色文化,主要是由于紅色文化蘊涵民族精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教育價值。而中職思想政治教育中,需培育學生道德、思想、愛國情懷、集體精神與民族意識,兩者價值取向一致。
中職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中職學??砷_發紅色資源,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將紅色資源、文化進行加工,做到紅色文化進課堂、進教材。一方面中職學校應當挖掘當地宏觀的校本文化資源,將紅色革命文化、精神等融入課堂,以內容表述革命過程、動機等,可采取歷史故事的方式,體現紅色文化的人文性,增強思政教材的易讀性與可讀性。立足于紅色文化,開發思政課本,包括《X省紅色教育》《精神教育》《國防教育》等,融合地方特色,加強學生對思政的認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動機。另一方面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應用資源邏輯,以紅色文化為素材,讓學生先了解思政教育的表現、方向,結合現有思政成果,鼓勵學生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3]。此過程中,教師也要結合“時代特色”,建設教育實踐基地,為學生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憶紅色歷程、追紅色足跡、樹紅色精神,帶給學生強大的震撼和沖擊,使學生讀懂歷史、銘記歷史。
中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為保證紅色文化能夠融入校園整體環境,學生潛移默化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應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紅色文化體系,構建動態“環境支撐”機制。可從以下幾點出發:一是構建校園物質環境。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融入校園物質環境,日常生活中展現教育理念,影響學生。例如,校園建筑文化、建筑風格、人物雕塑、樓宇名稱、校訓校徽、自然生態等固態載體,均是思想政治教育從感性提升至理性的支撐。二是構建校園制度環境。保證紅色文化能夠深入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中職生心靈,可強化教育激勵機制,將思政紅色文化融入學生評優評獎辦法及《中職學生管理手冊》《中職學生行為準則》、學生推優入黨等有關學生發展、成長的關鍵事項內,建設制度文化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理念,以此為建設校園文化指引方向[4]。三是構建校園精神文化。精神文化體現在開展文化活動中,正向、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熏陶人們精神,一首動人的歌曲、一部精彩的話劇、一幅優美的畫卷,能夠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影響,可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實現活動方式與載體創新,建立積極的班級文化、寢室文化、網絡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紅色文化客觀存在,中職思想政治教育和紅色文化結合中,應注意實踐與理論結合,發揮紅色文化的作用,凸顯紅色文化精神、物質載體,有利于紅色文化進課堂。
1.融入紅色歌曲
歌曲可渲染課堂氣氛,調節學生情緒??箲痣A段,中國共產黨帶領民眾創作諸多紅色歌曲,歌曲膾炙人口,展現了革命者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有的歌曲歌頌革命英雄、領袖不斷進取、勇于開拓的精神;有的歌曲反映人們頑強拼搏、大膽創新的精神。紅色歌曲積極向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旋律激昂,富有號召力與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理論較多的課程,多數中職學生會覺得枯燥、無聊,融入紅色歌曲能夠調節課堂氛圍,使紅色文化走進學生內心。
2.融入紅色故事
故事具有曲折性和生動性,紅色故事真實發生、真實存在。革命建設與抗戰時期發生過諸多英雄故事,教師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插入紅色故事,激發學生紅色文化學習興趣,增強課堂吸引力。如百團大戰、淞滬會戰、七七事變等,選擇故事應保證故事的真實性,不能偏離主題。
3.融入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生動、直觀,是被學生接受的娛樂模式。優秀的作品能夠將紅色文化傳遞給學生,予以學生正能量,擊中學生內心,引發學生情感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紅色作品類型豐富,有傳統的《亮劍》《紅色娘子軍》《長征》等,也有新的《八佰》《智取威虎山》等,這些紅色影視作品能夠提高課堂吸引力,學生觀看后可寫觀后感,交流討論心得體會。
綜上所述,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紅色文化高度重視,多次提出“用好紅色資源”,紅色文化是信仰之基和力量之源。中職思想政治教育是鑄魂育人的陣地,為培育具有堅定紅色信仰、全面發展的人才,可結合實際情況,通過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建立紅色文化機制、優化紅色文化教學等方式,發揮紅色資源的作用,從而弘揚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