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利,劉 萍,鄧青川,向俊蓓,劉四順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于2019年1月正式印發,提出鞏固和發展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聯合行業制定國家教學標準、職業院校依據標準自主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工作格局[1]。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職業院校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總體要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任務的規范性文件,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2]。作為醫藥衛生類高職院校,四川護理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研究和實踐,取得了較好成效,現簡述如下:
按照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意見,明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及要求、修訂程序等核心內容。
1.2.1 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成立由學院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行業專家、醫療單位技術骨干等共同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對照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能力評價標準,政行校企聯合開展行業企業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等,針對區域衛生健康人才需求,細化醫療衛生崗位職業標準[3],在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崗位(群)職業知識、能力及素養分析報告,明確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
1.2.2 優化課程體系,規范課程設置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工作任務分析設置課程體系[4],注重課程之間在邏輯和結構上的聯系和融合,注重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形成對接產業緊密、專業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結合學院特色,將課程分為公共基礎及素質教育(含人文社科)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技術課程模塊、實踐教學模塊及綜合素質拓展課程(公共任選課)模塊共五個課程模塊,為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對包含有選修課程的課程模塊設置了最低選修學分。此外,對于開設有專門化方向的專業,結合專業崗位需求和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對照能力要求,設置專門化方向課程模塊,實現課證融通[5]。
1.2.3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對接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突出技術技能培養,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構建與理論課程體系相互融通的“五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各個環節環環相扣、逐級遞進,突出“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高職醫藥衛生類專業特色,實現系列化、過程化、系統化,實踐類課時占總學時數的50%以上。對接實踐教學體系,深入推進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探索形成基于產教融合的“3410”實習管理模式,不斷提升實習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1.2.4 校企合作,實施項目模塊化教學
通過政行校企四方聯動,組建專家團隊、結構化教學團隊和導師團隊。專家團隊主要指導前沿醫療技術和專業教師的培養培訓;結構化教學團隊實施“一課多師”分工教學模式改革;導師團隊由學院思政教師和行業先進工作者組成,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引導他們成為有為青年。
1.2.5 素質教育設計與實施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課堂主渠道+第二課堂+職場環境”將素質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構建“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借力第二課堂,配合主渠道發揮育人作用;通過職場環境育人,實現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的素質教育。并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邀請南丁格爾獲獎者、抗疫先進個人等到校開展講座,學生深入醫院、企業參觀見習,培養其醫藥衛生文化素養,利用國際護士節和學校文化活動周等做好思想引導和素質教育。
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成修訂后,學院組織由行業企業、教研機構、校內外一線教師和學生代表等參加的論證會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在提交院長辦公會審議、黨委會審定后按程序發布執行。
通過查閱文獻和專家咨詢,制訂了用于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含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了解程度、課程設置是否滿足培養高素質醫藥衛生類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對課程模塊設置和實踐教學安排的滿意度等。
學院各系部共計158名任課教師、27名教學管理人員和1220名學生參與了問卷調查,涵蓋了學院各系部和各專業。
①教師層面。87.98%的教師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表示了解;86.08%的教師認為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能夠滿足培養高素質醫藥衛生類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對各課程模塊設置和實踐教學的滿意度詳見表1。

表1 教師對人才培養方案各課程模塊設置和實踐教學滿意度(n=158)
②教學管理人員層面。100%的教學管理人員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表示了解;81.48%的教學管理人員認為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能夠滿足培養高素質醫藥衛生類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對各課程模塊設置和實踐教學的滿意度詳見表2。

表2 教學管理人員對人才培養方案各課程模塊設置和實踐教學滿意度(n=27)
③學生層面。92.14%的學生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表示了解;98.93%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表示滿意;91.23%的學生認為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實用。
④反饋建議。個別教師和學生反饋公共基礎課程課時較多,導致專業課程的課時相對不足,在校實踐課時相對偏少,個別課程的教學內容有重復。
通過調研結果可以看出,86.08%的教師和81.48%的教學管理人員認為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能夠滿足培養高素質醫藥衛生類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98.93%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表示滿意,說明人才培養修訂得到了大部分教師和學生的認可。科學合理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有充分的市場調研、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作為基礎,學院成立了由專業帶頭人、行業專家等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校企深度聯合開展行業企業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等,結合調研結果,充分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明確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使課程設置緊密對接崗位需求,確保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適用性。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既要符合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又要結合區域人才需求特點和學院實際突出自身辦學特色,我院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和自身優勢,構建了“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主線、輔以專門化方向”的寬口徑、自選擇的課程體系,將“1+X”證書制度試點和專門化方向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護理專業開設了老年護理、母嬰護理、康復護理等專門化方向,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開設了兒童康復專門化方向,與企業聯合開展訂單班培養,順應了區域社會發展需求,體現了自身的辦學優勢。
結合反饋建議科學設置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課時,適當增加實踐課時,對教學內容有重復的課程組織教學團隊集體備課,深入探索并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資源,確保人才培養質量[6]。
“職教20條”背景下開展的醫藥衛生類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研究與實踐是聚焦新時代醫藥衛生類人才需求進行的改革和創新,體現了學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既重視德育、美育、體育等素質教育,又注重實踐教學,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參考意義和應用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