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玩網紅蹦床而導致高位截癱、因跳舞下腰而造成急性脊柱創傷等案例使急性脊柱創傷進入大眾視野。急性脊柱創傷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的事實使大眾對脊柱健康的關注度升高,急性脊柱創傷的診斷、治療也備受關注。
急性脊柱創傷好發于腰胸段,由于腰胸段脊柱解剖位置特殊,受到創傷后極易產生脊髓損傷與神經損傷,且急性脊柱創傷具有不可逆性,致殘率較高。對于急性脊柱創傷的診斷,臨床需通過輔助檢查明確損傷部位及損傷程度,常見的輔助檢查手段包括X線、CT、MRI檢查。急性脊柱創傷發病急,通常情況下需進行手術治療。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及其與醫療技術的深入融合,微創手術以創傷小、感染少、風險低等優勢而成為包括急性脊柱創傷等疾病的優選治療方式。
進行急性脊柱創傷微創手術時常采用全身麻醉方案,以使患者能夠維持俯臥位、方便手術醫生進行手術操作等。作為一種短效靜脈麻醉藥物,異丙酚經過靜脈分布全身后會在極短的時間內使患者產生睡意,進而平穩地進入麻醉狀態,同時異丙酚麻醉恢復迅速,且麻醉恢復后無其他麻醉藥物常見的“醉酒感”,符合微創手術麻醉時間短、麻醉恢復快等麻醉需求,備受臨床醫生青睞。此外,異丙酚并非只有麻醉鎮靜的生物學作用,其化學結構特殊性也使其具有特定生物學作用。在急性脊柱創傷微創手術過程中,常使用異丙酚靜-吸麻醉這一聯合麻醉方案以進一步增強麻醉效果,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與其他麻醉藥物相似,異丙酚并不能單獨作為麻醉藥物,手術時常與硬膜外麻醉、脊髓麻醉聯用而發揮誘導和維持麻醉作用。目前,異丙酚的鎮靜效果及藥理學研究相對成熟,但其鎮痛效果尚未定論。近年來有研究證實異丙酚會誘導腦細胞凋亡、神經炎癥及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存在神經毒性問題,但由于麻醉藥物的神經毒性還受使用劑量、使用持續時間及患者麻醉暴露次數、身體素質、生理年齡、基礎疾病等的影響,因此并不能一概而論。
對于急性脊柱創傷患者,度過了手術治療“關口”之后,康復治療又是另一個“關口”。鑒于患者心理和情緒會影響急性脊柱創傷患者康復效果,因此,微創手術并非只是減輕了患者身體上的痛苦,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對康復治療的信心。
《脊髓、脊柱和骨盆創傷》主編為邱貴興、戴尅戎,共分為上、下兩篇,其中上篇主要內容是脊髓與脊柱相關知識及康復治療,下篇介紹了骨盆骨折及相應康復治療。該書從醫學實踐的角度探討脊柱、脊髓、骨盆創傷的治療,結合生物力學原理解釋脊柱、脊髓、骨盆創傷的原因,聯系醫療實際介紹急性脊柱創傷的診斷流程、診斷方式并對傳統外科手術、微創手術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知識覆蓋面廣,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能夠很好地指導臨床實踐。此外,該書兼具一定知識科普性質,也很適合大眾更好地了解急性脊柱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