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建生態環境有限公司 王意
在城市的發展中,人類生存所需要的水源主要來源于河道,河道與其他部分共同構成了生態環境,具備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中,相比較于其他基礎設施的建設,河道綜合治理比較落后。為了為廣大城市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有效推動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工作的開展,應當進一步強化現代城市河道的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工作。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落實,社會各界都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在環保工作方面,城市河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關部門與工作人員應當提升對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的關注度。城市河道的基礎功能主要包括防洪排水、人文景觀、生態環境與雨洪利用等,具體內容如下:
在城市總體建設格局與地方經濟的發展方面,可以城市河道防洪排澇的作用,倘若城市河道具備比較突出的防洪排澇能力,會對城市的長遠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反之,則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進步。在開展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城市日后的發展作出考量,這樣可以高效排出過境水資源,還能夠有效存儲非正常降水,并在短時間內將這些水資源排出。
在城市河道的諸多功能中,人文景觀功能屬于獨特的功能之一,河道環境優美度、河道和附近建筑物的融合度等都屬于城市河道人文景觀功能。對于河道的文化內涵而言,就是要進一步評價河道人文景觀,促使其文化內涵變得更加豐富。
在城市廊道景觀的構成中,城市河道景觀屬于組成內容之一。利用城市河道,可以促使上游與下游營養物質傳遞活動得到保障,還能夠加快污染物的移動速度。對于城市水環境而言,在生態敏感帶將濱水區包含進來,在開展城市河道總體治理工作時,應當進一步強化植物與生物的保護工作,全面保障自然植物群落的恢復,對于魚類、軟體動物、爬行動物等,也需要不斷強化其保護工作,為這些生物的棲息創造良好的場所。
傳統的城市河道建構工作沒有將雨洪充分利用起來,未注重城市河道雨洪的重要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雨洪再利用技術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在開展城市河道建設工作時,需要對城市河道的雨洪功能作出系統考量,使其成為城市河道系統組成內容之一,一旦面臨大暴雨天氣,能夠有效開展洪水轉變活動,使其發展成為水資源,為城市居民的生產與生活提供用水。
在城市中,河道具備一定的獨特性,屬于城市內土地和水域聯系的過渡空間。在城市河道中,不單單將城市的陸地與水體包含進來,還將一些水陸結合的空間包含進來。關于城市景觀規劃建設工作,其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城市河道屬于其中的主要內容之一。通常情況下,居民比較喜愛城市河道,會將亭廊、雕塑等人文景觀建設于河道附近,這充分說明城市河道除了屬于自然景觀的范疇之外,其所包含的人文景觀內涵也非常多樣。利用城市河道,可以有效推動城市形象建設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城市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建設。
在考察城市生態系統的優劣性時,城市河道屬于其中的主要要素。在自然生態環境系統建設工作中,其基礎要素就是河道。通過河道,能夠對城市局部小氣候起到一定的調整作用,可以促使城市的大氣環境得到改善。由于河流具備一定的自凈特征,這樣能夠減少城市的環境污染。除此之外,河流處于持續流動中,可以推動城市和外部環境間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河道中所包含的水資源和營養成分非常多樣,這樣可以促使城市生態系統的生物更加多元化,與河道周圍的綠色植物共同生長,調整整個城市的生態系統,有效減緩城市熱島效應。城市規劃設計與建設人員在開展具體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城市河道的生態功能,并將這些功能充分體現出來。
城市河道具有多樣化的功能,居于基礎地位的就是水源提供、交通運輸、防洪蓄水等,能夠為城市社會建設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城市河道,可以解決廣大城市居民的用水問題,利用城市河道還能夠開展水源的存儲活動,充分保障城市居民用水。交通運輸功能屬于城市河道的主要功能,依托該功能,可以促使城市與外部環境交流,物資運輸活動變得更加方便、快捷,能夠有效推動當地經濟的進步。利用城市河道,還能夠將休閑娛樂、空間提供給廣大居民,促使其走進大自然,為城市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創造優良的條件。部分城市還能夠著手于城市河道,全面發展旅游業,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有效推動城市社會的進步。
一些城市的河道已經失去了其天然屬性,河道水體及沿岸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明顯降低了河道的抗沖擊力度。要想使城市生態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首先需要高度重視城市河道生態系統,確保其處于健康的狀態,這樣能夠促使生態城市建設需要得到滿足。面對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需要加大力度,開展有關的研究活動。
在河道治理工作中,各項治理工作的開展通常以河道的規劃現行為依據,對河道自然生態恢復關注度比較低。通常情況下,在河道規劃線型方面,主要就是兩條平行線,河道岸線建設工作的開展主要依據規劃線型來進行,不注重自然生態性。在河道護岸的建設工作中,主要利用硬質駁坎來進行,嚴重影響了河道水體和邊坡土體中地下水的交換活動,水質的自我凈化功能也不復存在,嚴重破壞了水生動物的成長環境。在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只是對河道底泥污染進行清理運輸,系統整治河道底部泥土。河道中的引配水容易對原本河道的生態體系造成影響,上述做法與河道生態治理的思想相違背。
開展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進市區主要內河水質,要想將河道環境效益充分體現出來,主要方式就是高度重視河道水質,并加大力度開展改進工作。現階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已經在全面落實護岸、綠化、引水等重大工程,因為河道沿線區域雨污分流不夠系統,依托雨水管道,一些污水會進入河道。一些河道不具備配水環境,具備相關條件的河道配水活動缺乏平均性,不能夠達到足夠的強度,很難徹底清除河道底部污染,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河道整治后的水質。在開展河道水質改進工作的過程中,主要運用配水、截污等單一化的形式,河道充氧、水體生態恢復、水系生態恢復等多元化方法的運用范圍不夠廣。
目前,國家與相關部門非常重視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工作。在開展具體工作的過程中,主要運用綠化、配水、清淤、截污等治理方式,但是不夠重視底泥與水體生物的修復,也不注重開展河道生態系統的建構工作,河道底泥嚴重影響了上覆水體,如果底泥污染物具備比較高的含量,那么就會具備比較快的釋放速率。倘若底泥污染物具備比較低的含量,其釋放速度也比較慢,在釋放底泥污染物之后,河道中COD的濃度將會超出相關標準。如果工程條件不夠理想,則很難將城市河道中的污泥清理干凈,在結束清除工作后,底泥依然會發展成全新的污染源。單單利用截污、沖水等形式,即便能夠使黑臭情況短期內得到治理,然而,因為未建構好氧潔凈生態系統,自凈能力不夠高效,如果河道納污超出相關標準,便會重新引發黑臭問題。
在開展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并依據具體情況出臺相關措施。通過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工作的開展,可以促使河道自身與附近生態容量及景觀質量得到提高,能夠更好地推動生態恢復,有助于城市河道景觀的改善,明顯提升城市河道改造質量。
在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工作中,治理思想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的治理思想可以有效推動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效果得到提升。在進行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工作時,有關工作人員應當積極學習,在具體工作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自始至終認真貫徹并落實以人為本的治理思想,全面進行自然災害防護工作,與此同時,還應當充分發揮生態、開放、適宜等原則的指導作用,幫助城市居民更好地回歸大自然,保障城市居民的人文需要得到滿足,這樣不僅能夠促使河道治理質量得到提升,還能夠有效推動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
城市河道這一系統具備線性特征,在開展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工作的過程中,可以以線性工程的特征與可行性為依據,對有關的設計尺度作出選用,確保所選擇尺度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城市河道景觀設計工作中,需要以生態原理為前提,全面保障城市河道和附近生態系統處于和諧運行的狀態。關于所選用的設計方式方法,應當促使多尺度、多目標的景觀需要得到滿足,并對區域居住者、辦公者與旅行者各個時期的需求差異有所掌握。設計人員還應當立足于發展的視角,注重自然生態系統的變化和發展過程,進行研究與分析,通過科學的人工干預,指導自然系統朝著更加良好的方向發展。在城市景觀規劃工作中,其主要內容之一就是河道濱河空間的規劃。不同于單一的水域治理工作,在開展濱水空間規劃工作時,可以充分發揮生態理論的指導作用,認真探究可能對河道和濱河生態造成影響的所有問題,出臺總體規劃,以此來全面保障水域生態恢復工作的平穩完成。
河流生態系統具備多元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可以有效開展恢復工作。在進行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工作的過程中,利用河道生態修復技術,可以促使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系統性得到保障,能夠對周圍的干擾起到一定的抵抗作用。在具體工作中,可以全面開展人工凈化湖、人工浮島與人工濕地的建設工作。通過人工湖,可以促使入河污染負荷得到有效減少。在人工浮島中,通過所栽培的水生植物,能夠對水質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在人工濕地,可以微生物與水生植物為依托,保障水體凈化工作的完成。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物理原理與化學原理,全面開展污水廠污水處理活動,以此來確保污水凈化目標的完成。通過水生植物的凈化作用,還能夠促使水體中的溶氧度得到提升,對水體起到良好的凈化功能。在實際的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工作中,可以將生物膜確定為人工填充材料,這樣能夠有效推動污染物過濾降解活動的實現。
為了促使河道生態環境的運行與衍生得到保障,在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工作中,需要全面恢復河道及濱水地帶生態功能。河道的生態功能通常包括棲息地功能、過濾作用、屏障作用、通道作用等。在開展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工作時,通過分析人工廊道的距離與效益得出,隨著距離的增加,其經濟效益會不斷減少,但是會持續提升廊道的環境效益,其中存在平衡點,這時,人工廊道的經濟效益與自然廊道的環境效益大體相同。這也就充分說明,通過科學的人工干預,如局部襯砌的形式,可以彌補城市河道的不足之處,能夠實現防洪效益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強區域公共與財產的安全性。
在設計現代城市河道生態恢復工作的過程中,對河道的主要位置,可以利用人工方法開展加固工作,這樣可以有效保證河道的經濟效益,并將其中的環境綜合效益充分體現出來。在進行景觀生態設計工作時,需要掌握景觀元素間的關聯性,在保障景觀多元化特征的同時,還應當促使生物變得更加多樣,一些地段對生物群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具體工作中,可以保留這些生境與廊道。為了有效防范外來物種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在進行生態系統設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運用本地植物。關于河床坡降工作方面,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中,需要對魚類回游與上下游雙向物質、能量間所存在的關聯進行全面研究與分析,不可采用大跌水方案。
當前,我國城市環境污染問題更加突出,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工作屬于系統工程,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所面臨的困難比較多。在開展現代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生態恢復的過程中,應當高度重視河道工程結構設計的改進與創新,將生態修復技術充分運用于河道修復工作,全面開展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發活動,注重對城市河道破壞情況與污染源的明確,高度重視治理技術與生態環境保護方案的選用工作,保證所選用技術與方案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在此基礎上促使河道修復水平得到提高,有效降低對城市河道生態環境所造成的污染,為城市居民創造更加優美、宜居的環境,更好地助力城市的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