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力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張哲,高強
在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企業快速發展,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工業生產會發生突發性的環境事件,如果出現了這種環境事件,就必須要在第一時間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否則就會造成十分嚴重的環境問題和經濟損失。因此,針對這方面問題,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更加高效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環境方面所產生的影響,控制各類社會風險。而目前出現的各種環境風險,企業是多發主體,這就需要做好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從而進一步減少各類突發環境事件產生的不良影響。
企業針對各類突發性環境事件所制定的應急預案,在本質上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因污染物排放或是各類安全事故出現,導致一些有害物質被直接排放到了大氣環境中,對當前地區的環境質量帶來十分嚴重的不良影響。針對這方面問題,企業應當積極采取應急處理措施,有效解決環境質量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可以了解到,企業的突發環境事件大多體現在安全事故與污染物排放這兩方面,所以,企業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應當全方位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以加強降低風險因素的出現概率,從而為后續的安全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首先,突發性環境事件有著較為顯著的公共屬性與社會屬性,如果發生了突發性的環境事件,其不僅會受到社會輿論的重點關注,公共服務管理部門也會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對事件展開深入調查;其次,如果發生了突發性環境事件,會帶來較為嚴重的危害,比如氣體、土壤或是水源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對于群眾的日常生產以及生活都會產生嚴重影響,包括環境破壞、農作物污染與水體污染等。由此可以看出,突發性環境事件會在多方面產生較為嚴重的危害,甚至災難。為了預防突發環境事件出現,就必須要對其展開科學的處理,制定與企業實際發展情況一致的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對各類危害問題加以防御。
大部分企業對環境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重視程度比較低,還有一些企業會將環境應急預案與安全生產應急預案混合在一起,其重點關注對生產安全事故進行防范處置,而針對如何有效應對生產安全事故所引發的突發性環境事件,則并沒有進行有效防范以及針對性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出現生產安全事故,就會由于處置不當而引發突發性環境事件,引發更加嚴重的財產損失以及社會影響。很多單位的環境應急預案,也只是流于形式,出現一種企業抄部門、部門抄政府的情況,在新預案內容中也會套用那些傳統預案,無論是部門、政府還是企業,其編制的應急預案千篇一律,預案內容的可操作性與針對性不強。除此之外,部分企業也只是單純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將各類預案簡單拼湊,這種敷衍了事的現象必然會對后續應急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不良影響。而在要求對預案內容進行修改時,為了能夠順利通過評估,一些企業還會采取迂回戰術,請其他專家來進行評估,直到通過為止。
首先,對于突發性環境事件的分級不夠規范,當前企業的環境應急預案當中,可以將事件劃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為《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第二種則是引用《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當中的全新標準;第三種為企業根據發展情況來自定分級標準。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如果在其中仍舊選擇傳統的《國家環境應急預案》內部的分級標準,則很難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這就需要在后續的發展進程中針對《國家環境應急預案》當中的內容進行修訂,將其中的分級標準進行優化,科學合理地引入《信息報告辦法》當中涉及的新標準,但在這種情況下又很可能會引發脫節的問題出現,大幅度降低可操作性。而在企業自定分級標準中,雖然其中加強了可操作性,但卻與《突發事件應對法》當中的內容出現了差異;其次,預警與應急分級在相應措施方面不夠清晰,在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的制定過程中,其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就在于對應急響應與預警進行分級,其中還涉及了企業標準與政府相關部門預案分級標準之間互相銜接的問題。同時,企業大部分情況下只有預警分級,其中并沒有對預警分級相應措施進行完善,尤其是現場的應急處理措施,這些都需要重點關注,但在企業的環境應急預案當中卻并沒有進行完善優化,這些都屬于預案內容中存在的嚴重問題;最后,預案之間的協調性比較差,在突發性環境事件對場外環境帶來嚴重影響的情況下,就需要政府部門指揮協調相關部門,由企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除此之外,企業的環境應急預案還要與安全生產預案以及火災消防預案等內容銜接在一起,這一點也屬于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當中存在的嚴重問題。
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中,企業針對突發性環境事件所展開的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并不到位,呈現出了明顯的松散性特征,主要就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內容上:首先,由于受到傳統思想理念的影響,一些企業并沒有意識到環境應急管理工作以及預案編制工作的重要性,還有部分管理人員,其在工作的過程中還會抱有一種僥幸心理,針對工作內容應付了事,這就導致環境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在企業內部沒有得到全面落實;其次,盡管部分企業已經充分意識到環境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后續的預案編制過程中在內容方面也并沒有滿足相關規定內容,這就對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于后續評估與備案工作的開展也帶來了阻礙;最后,企業在強化突發性環境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在物力資源與人力資源方面的投入力度較小,導致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管理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無論是在預案編制、演練還是評估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無法保證資金的充足,就會對后續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不良影響。除此之外,雖然部分企業已經根據發展情況制定出了對應的突發性環境應急預案,但這部分應急預案并沒有在企業中全面實施,比如企業在日常的經營生產中,各種發展模式與行為模式都會發生動態變化,這也對風險因素產生了影響,但相應的突發性環境應急預案的編制卻并沒有根據這些變化來進行調整。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企業針對各類突發性環境事件所進行的應急預案管理工作中,其所涉及的各類基礎工作內容不夠扎實,主要就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是缺少完善的法律制度,結合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盡管我國已經針對企業的突發性環境事件作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但在具體的法律法規與政策內容上卻仍舊存在缺陷,并沒有根據突發性環境應急預案作出詳細規定,導致基礎工作的開展缺少法律效力;其次,現有的規范性文件在內容方面不夠細化,大多數企業通過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已經構建了符合發展情況的應急預案,但在后續應急預案的編制評估階段,則缺乏必要的指導標準,這就使得應急預案大多數情況下只適合應用在那些加工企業或是生產企業當中,對于那些剛剛備案的高速公路行業以及輸油管線行業,其實用性則比較差。
首先,要根據風險因素制定清單,提升識別的準確程度,應當從配套治理的角度,根據企業、所屬行業以及經營業務來制作與突發性環境事件相關的要素清單。而后根據要素清單就能夠對風險物質進行更加細致的梳理。舉例說,在現階段的發展進程中,企業完全可以將《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式》作為指導內容,提高對于各類風險物質的識別能力,特別是氨氮類物質、酸性類物質以及COD類物質,在進行細致識別的過程中,就要根據指導思想來將其進一步細化到質量濃度方面,從而在后續應急預案的設計過程中,進一步提升預案的精準性與全面性。除此之外,為了對臨界量引用偏差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企業就應當進一步學習最新的規范文件,使得風險物質的臨界量引用可以有效落實在危險源與風險管理的流程方面,對其進行具體處理;其次,要優化配置,提升各類資源的儲存量,企業要根據所處區域的實際情況,對周邊環境保護目標的人口數量、居民位置等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對廠區的布局與選址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根據最后的分析結果來對專項預案、現場處理方式以及綜合預案進行優化,企業也要從優化配置的角度,針對不同方案的資源儲備數量、儲備種類以及使用需求等多項內容進行全面調查,還要根據應急需求來配置各種資源。比如制酸企業、制堿企業以及涉氯企業等,都應當根據各自企業工業產品對應的泄漏處理方式來進行資源配置。例如制酸企業,對于煙氣中存在的硫化物以及酸性廢渣等物質,就要配置針對性的應急資源;最后要提升協同效應,目前我國的工業企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專業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廣泛應用,企業可以將大數據技術等信息化技術手段,進一步應用在突發性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當中,其中現場處理方式、專項預案以及綜合預案的聯合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涉及工作部門之間的數據信息共享問題。因此,企業要構建危險品數據信息采集、存儲以及傳輸、分析等多個工作環節結合的數據化管理模式,這樣就可以在數據共享的條件下穩步提高方案的協同效率,保證其能夠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
在企業應急預案管理工作中,必須要注重每一個環節,簡單來說,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內容上加強管理:首先,要重點提升預案的編制工作質量,對于基層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以及企業自身來說,應當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培訓工作,通過培訓的方式來全方位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確保其能夠對應急預案編制、備案以及評估中涉及的要求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次,企業也要在實際的生產經營中,落實好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明確引發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在找出風險節點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掌握環境應急管理的重點內容;最后,站在預警工作的角度來看,其主要就是針對突發性的環境事件來采取與之對應的解決措施,以此來對各類風險因素進行高效處理。在后續的實施階段,應當針對突發性環境事件中存在的各個細節問題展開深入分析,而那些環境風險較大的企業,要制定專業化的應急預案。除此之外,企業在面對各種應急預案時,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對內容加以優化,保證應急預案可以得到全面實施。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企業的飛速發展,也加大了安全生產問題的發生概率,這就對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而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除去生產加工企業之外,部分油氣運輸公司以及高速公路施工單位,也已經列入了環境保護部門監督的應急預案編制中。在對我國傳統編制規范展開深入分析之后,可以看出其內容已經很難滿足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針對這種情況,就必須要加強應急預案編制工作,針對目前的報備流程進行完善優化,還可以有效結合不同企業制定的預案內容來規范編制,確保頂層設計工作能夠得到高效落實,保證企業的應急預案管理工作有與之對應的參考依據。
在實際編制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編制的主要責任單位,比如國家或是省市級的重點監控企業、規模較大的環境風險企業以及重金屬企業等,這部分企業必須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編制更加詳細的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其次,要強化環境風險的評估力度,環境風險評估工作屬于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基礎內容,這就需要對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要點,以及風險評估報告進行完善優化,還要進一步實施專家預審,對于那些風險較大的企業,就要在正式評估之前提交給專家進行預審,通過專家預審的方式來提升預案質量,防止出現質量比較差無法通過評估的尷尬情況;最后,要完善預案的修訂規定,如果企業的生產工藝出現了重大變更,或是達到三年規定期限,就要針對已經編制完畢的預案進行修訂,并對編制企業進行及時調整,如果其他企業發生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環境部門就應當要求企業編制應急預案。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現代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責任,還需要履行多種義務,而在突發性環境事件方面,企業屬于其中的責任主體,必須要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定與突發環境事件相關的應急預案。然而,部分企業由于認知不足以及準備不夠充分等原因,導致數據信息引用方面出現了偏差,甚至還會出現應急監測執行力比較差等問題。因此,這就需要站在系統化的角度,充分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制定更加完善的突發性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全面提升企業自身的應急處置能力以及執行力,確保突發性環境事件帶來的影響能夠降至最低。
相關鏈接
突發環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等因素,導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質等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介質,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危及公眾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或造成生態環境破壞,或造成重大社會影響,需要采取緊急措施予以應對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和輻射污染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萬人以上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滅絕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Ⅰ、Ⅱ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并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國境影響的境內突發環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