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飛 羅強
教育應當堅持有教無類,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發展。“雙減”背景下,如何尊重學生差異、精準施策,促進不同學業起點的學生取得進步,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如果能夠借助教育大數據的力量,揭示教學行為背后的真相與規律,對不同學業起點學生群體的特點進行歸納總結,探尋促進各類學生學業進步的有效路徑,進而開展大規模的因材施教,那么教育勢必取得事半功倍的積極效能。
江蘇省蘇州市從2015 年起正式啟動全市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項目,采用“學校全覆蓋,學生全參與,學科等比例抽樣”的組織方式,開展各年級學生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蘇州市的學業質量監測既嚴格按照國家標準規范實施,又立足蘇州市本土實際開展實踐探索,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瘴痼疾”,通過構建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學業質量評估監測體系,助推全市義務教育健康發展。
本文通過數據追蹤,對參加2019 年、2020 年蘇州市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的初二、初三年級學生進行信息匹配,最終追蹤到39 250 名初中生的測評數據,并根據學業成績的變化情況將其劃分為“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兩類群體。通過計算不同學業起點的學生群體中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的占比,并對二者進行相關因素維度(以下簡稱“維度”)差異分析,可以發現哪類學生群體更容易實現學業成績的躍進。而后,進一步分析學業躍進學生具備哪些顯著特征,提煉出影響不同學業起點學生實現躍進的關鍵因素,探索如何實施適合不同學業起點學生的教育策略,助力各類學生的健康成長,實現其學業的發展。
本文使用的全部數據來源于2019 年、2020 年蘇州市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結果。以初二、初三年級學生的姓名、性別和就讀學校為線索,將2019 年和2020 年同一學生、同一學科的監測成績進行匹配,最終追蹤到39 250 名初中生的測評數據。
本文中的學業成績以蘇州市均值為500 分、標準差為100 分的形式呈現。本文中的維度,即學習品質(含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動力3 個子維度)、人際支持(含學校歸屬感、師生關系、同伴關系3 個子維度)、一般學習行為(含閱讀興趣和電子設備使用時間2 個子維度)、家長陪伴,以及客觀學業負擔,均轉換成蘇州市均值為5分、標準差為2 分的形式呈現。分數越高,表明在該維度上的狀況越好,如在“學習習慣”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學生學習習慣越好;在“客觀學業負擔”上的得分越高,表明學生學業負擔越輕。
我們將39 250 名初中生按照2019 年的監測成績由低到高劃分為低水平組、中水平組、高水平組(3 個水平組人數各占總人數的1/3),作為學生的學業起點水平。計算初二、初三兩個年級可追蹤到的學生2019 年和2020 年成績的差值,并求得這組差值的標準差(65.58)與均值(-0.87),將其中差值大于“1 個標準差與均值之和(64.71)”的學生界定為“學業躍進學生”,將其他學生界定為“非學業躍進學生”。
1.不同學業起點的學生群體中,實現學業躍進的學生占比存在差異
計算3 個不同學業起點的學生群體中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的占比,得出結果:低水平組中實現學業躍進的學生占比為21.5%,中水平組中實現學業躍進的學生占比為13.9%,高水平組中實現學業躍進的學生占比為6.4%。
結論1:低水平組中實現學業躍進的學生占比最高,中水平組次之,高水平組最低。
2.不同學業起點的男女生實現學業躍進的可能性存在差異
在低水平組中,男生占比為60.7%,女生占比為39.3%;在中水平組中,男生占比為52.1%,女生占比為47.9%;在高水平組中,男生占比為46.8%,女生占比為53.2%。可見,低、中水平組中男生占比更高,高水平組中女生占比更高。
在低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的男生占比低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的男生占比,二者相差1.4 個百分點;在中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的男生占比低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的男生占比,二者相差3.9 個百分點;在高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的男生占比略高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的男生占比,二者相差0.5 個百分點。女生情況與男生情況相反(見圖1)。
結論2:低、中水平組中,男生實現學業躍進的可能性小于女生;高水平組中,男生實現學業躍進的可能性與女生相差不大。
3.不同父母學歷情況的學生實現學業躍進的可能性存在差異
圖1 不同性別的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人數占比
在低水平組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比為12.5%,父母均為本科以下學歷的學生占比為87.5%;在中水平組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比為21.5%,父母均為本科以下學歷的學生占比為78.5%;在高水平組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比為38.3%,父母均為本科以下學歷的學生占比為61.7%。可見,高水平組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比最高,中水平組次之,低水平組最低。
在低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比,高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比,二者相差4.7 個百分點;在中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比,高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比,二者相差8.8 個百分點;在高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比,高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群體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比,二者相差11.5 個百分點。父母均為本科以下學歷的學生情況與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情況相反(見圖2)。
結論3:在高、中、低3 個水平組中,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實現學業躍進的可能性均高于父母均為本科以下學歷的學生。
在不區分學業起點水平的情況下,對比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在各維度上的得分,結果顯示:除了客觀學業負擔外,學業躍進學生在各維度上的得分均顯著高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的得分,得分相差最大的3 個維度依次為學習習慣、學習動力和閱讀興趣(見表1)。可見,學業躍進學生具備更優秀的學習品質、更好的一般學習行為、更強的人際支持獲得感、更高的家長陪伴質量,并且這兩類學生在學習投入上的差距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從整體上對兩類學生群體的特征進行對比分析,會忽略不同學業起點學生的差異,導致很多有價值信息的丟失和數據意義的模糊,得出的結論缺失精確性。下文中,先依據不同學業起點水平對學生進行劃分后再對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的特征進行對比,能夠更加精準地描述不同學業起點的學業躍進學生的顯著特征。
1.低水平組的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在各維度上的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
圖2 不同父母學歷情況的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人數占比
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顯示:在低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在各維度上的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兩類群體得分相差最大的3 個維度依次為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得分相差最小的3 個維度依次為客觀學業負擔、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其中,學業躍進學生在客觀學業負擔上的得分低于非學業躍進學生0.13 分,說明學業躍進學生投入的學習時間更長(見表2)。
2.中水平組的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在大部分維度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
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顯示:在中水平組中,除了客觀學業負擔外,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在各維度上的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兩類群體得分相差最大的3 個維度為閱讀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得分相差最小的3個維度依次為客觀學業負擔、同伴關系、電子設備使用時間。其中,兩類群體在客觀學業負擔上的得分差值僅為0.03 分(見表3)。
3.高水平組的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在大部分維度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
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顯示:在高水平組中,除了客觀學業負擔與電子設備使用時間外,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在各維度上的得分均存在顯著差異。兩類群體得分相差最大的3 個維度依次為家長陪伴、閱讀興趣、學習習慣,得分相差最小的3 個維度依次為客觀學業負擔、電子設備使用時間、學習動力。其中,兩類群體在客觀學業負擔上的得分差值僅為0.03 分(見表4)。
表1 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各維度得分差異獨立樣本t 檢驗
結論4:無論學生處于哪個學業起點水平,對比非學業躍進學生,學業躍進學生均具備更優秀的學習品質、更好的一般學習行為、更強的人際支持獲得感、更高的家長陪伴質量。
結論5:不同學業起點的學生群體中,學業躍進學生得分高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的前3 個維度存在差異:在低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得分高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的前3 個維度是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動力;在中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得分高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的前3 個維度是閱讀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在高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得分高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的前3 個維度是家長陪伴、閱讀興趣、學習習慣。在客觀學業負擔上,中、高水平組的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的得分差異不大;低水平組的學業躍進學生投入的學習時間略長。
第一,低水平組的學生起點低,進步空間大,更容易取得學業上的進步,因此學業躍進學生人數占比最高。中水平組的學生次之。高水平組的學生在學業發展上已經處于比較高的位置,較難實現大幅的學業進步,因此學業躍進學生人數占比最低。
表2 低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各維度得分差異獨立樣本t 檢驗
第二,在低、中水平組中,男生實現學業躍進的可能性之所以小于女生,可能因為女生的心智比男生成熟早,在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領先于男生。此外,初中階段的學習內容以基礎性知識為主,死記硬背和反復練習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因此聽話乖巧、學習刻苦的女生比調皮搗蛋、耐不住性子學習的男生更具有優勢。
第三,父母至少一方為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實現學業躍進的可能性之所以高于父母均為本科以下學歷的學生,可能因為父母的遺傳因素、家庭的營養狀況、早期教育開始的時間等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同時,孩子獨立、思辨及專心的學習習慣與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圍密不可分。[1]高學歷的父母在智力水平、家庭學習氛圍營造、支持性資源提供等方面更具有優勢,這些有利條件能幫助孩子取得更好的學業發展。
在學習品質方面,大量實證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策略、學習動機等學習品質與學業表現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如于飛飛[2]、牛盾[3]、姚德雯[4]等的研究)。本研究也證實,學業躍進學生具有更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更強的學習動力。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積極回應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優良的學習品質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行自我調節、自我監控和自我教育,從而省時省力、高效學習。
在人際支持和家長陪伴方面,根據心理韌性動態模型理論,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具有安全、愛與歸屬等心理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依賴于學校、家長和同伴群體等外部資源。當學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滿足時,將進一步發展出自我效能、目標與志向等特質,這些特質將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5]根據這一理論,本研究中,在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學校歸屬感、家長陪伴維度上得分高的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支持性資源和心理安全感,從而獲得了更好的學業發展。
在一般學習行為方面,閱讀不僅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將課內外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牢固的知識體系,因此閱讀興趣濃厚的學生更容易實現學業進步;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太多注意力放在電子設備上,會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因此電子設備使用時間長的學生,更難實現學業進步。
表3 中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各維度得分差異獨立樣本t 檢驗
在不同學業起點的學生群體中,學業躍進學生得分高于非學業躍進學生的前3 個維度存在差異,說明影響不同學業起點學生學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不同的。對于低水平組的學生而言,影響他們學業進步的關鍵因素依次是學習品質、閱讀興趣、人際支持與自律程度,學習投入也起到一定作用;對于中水平組的學生而言,閱讀興趣成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其次是學習品質、人際支持與自律程度等,學習投入不是關鍵影響因素;對于高水平組的學生而言,家長陪伴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其次是閱讀興趣、學習品質、同伴關系、師生關系與自律程度等,學習投入不是關鍵影響因素。
在客觀學業負擔方面,有研究發現,學業成績與學業負擔之間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并不是做作業和補習的時間越長,學生的學業成績越高[6],只有將學習投入控制在符合個體條件的合理閾值內,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本研究表明,學習投入對大部分學生而言并不是學業進步的關鍵因素,只能對低水平組的學生略微起到一點促進作用,這也印證了前人的研究結論。
本研究表明,不同性別、不同父母學歷情況的學生在學業發展上是存在差異的;同時,在學習品質、人際支持、學習投入等方面表現不同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結果也不同。依據心理學理論,個體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遺傳、環境、主觀能動性等多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7]。也就是說,造成學生學業成績差異的既有先天因素,如學生的天資、性別等,也有后天因素,如家庭教育環境的營造、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及自身的努力等。
對于先天因素,我們不應刻意回避,而應正視和尊重客觀差異的存在,提高對差異特點的正確認識,才能做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對于后天因素,我們應當加以重視,積極探索并找準助力不同學業起點學生學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改變教育行為、學習環境等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助推學生學業發展與健康成長。
根據研究結論4,不論處于哪個學業起點水平的學業躍進學生,均具有更優秀的學習品質、更好的一般學習行為、更強的人際支持獲得感、更高的家長陪伴質量。因此,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著眼全面發展,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塑造正確的學習行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等。
表4 高水平組中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各維度得分差異獨立樣本t 檢驗
在實施共性教育的同時,我們也應當實施差異化教育。根據結論5,影響不同學業起點學生學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存在差異,因此想要提升不同學業起點學生的學業成績,教育引導的側重點應當有所不同。
針對低起點水平的學生,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也就是說,要重點提升低起點水平學生的學習品質;對于中起點水平的學生來說,閱讀興趣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而且是促進中起點水平學生學業躍進的最有效方式;對于高起點水平的學生來說,家長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即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更需要來自父母的傾心陪伴與情感支持。
本文還證實,中、高起點水平的學業躍進學生與非學業躍進學生,在客觀學業負擔上沒有明顯差異,僅是低起點水平的學業躍進學生在學習時間上的投入比非學業躍進學生略多一些。因此,對中、高起點水平的學生,應當適當減輕其過重的學業負擔;對低起點水平的學生,應當督促其勤奮努力、適度增加學習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