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寶(北京市潤豐學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時代和人民的強烈期盼,也是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的迫切需要。基礎教育階段是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奠基期”,如何在這一重要階段為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素養的培育與發展“奠基”,這是擺在廣大基礎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時代考題”。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創新的“第一起點”,“應答無問”成就不了真正的拔尖創新人才,真“學”須真“問”。為此,北京市潤豐學校牢牢把握課堂教學這一“源頭要素”和“關鍵環節”,根據學生身心特征和發展需求,積極構建與教育的競合本質屬性相適應的“問學”課堂。
“問學”課堂的本質是一種自主學習,旨在聚焦“學習”和“問題”,努力解決傳統課堂教學過于關注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過于關注教師教而忽視學生學等問題,回歸學習本質,實現“學”與“問”聯動、“學”與“問”相濟,以“問”促學、以“問”促思,在真“問”真“學”中培育和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素養。
如何讓“問學”在常態課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我們構建了“啟問導標—自學調控—內化反饋—總結反思—自主檢測—問題解決”的“問學”課堂“四六環節”基本結構,形成了“以問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問題解決”的“問學”課堂“十六字要訣”,致力于實現“書聲瑯瑯,問題多多,議論紛紛,鼓勵陣陣”的“問學”課堂“十六字”理想景觀。
那么,在常規實踐訓練中如何操練?
一是強化“3+1 =1”的“問學”課堂流程邏輯。
“3”是指“獨立學習(個體的)、合作學習(組內的)、競爭學習(組際的)”,第一個“1”是指“創新學習”(目標),第二個“1”是指“自主學習”。每節課設計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先從“獨立學習”開始,接著是“合作學習”,然后進入“競爭學習”,才能達到“創新學習”階段,只有達到“創新學習”境界才能進入新一輪的“以問導學”,再一次地循環往復、螺旋上升,這樣的“3+1”學習流程的自然演繹,才是自主學習的邏輯建構,也是“問學”課堂的“學習意義”和“創新土壤”,才能真正地厚積薄發。
二是聚焦“331”的“問學”課堂操作要領。
第一個“3”是課堂中的“三問”,分別設計在“課堂伊始”“新知識學習結束后”及“課堂結束前”。“課堂伊始”,對本節課學習內容或課題進行直接提問,引導學生關注于“想研究什么”“想知道什么”等問題。“新知識學習后”,則引導學生對于知識的困惑之處進行提問,引導同學互助解決。“課堂結束前”,則更加關注有獨特思維以及創新思維的學生,針對課堂和知識的內容進行提問,如“你還有什么新問題?新發現?”等。不必解決,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形成課堂間問題閉環。
第二個“3”和“1”則是教授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獨立學習、合作學習和競爭學習,最后則指向于創新學習,這樣的依次推進、循環往復,才是一個完整的“3+1”學習方式,才形成了真正的自主學習。而這個“自主學習”的“問學”課堂是以“問學”為導向的,即“以問導學,啟問導標,問題解決”。要以學生為主題的問題為導向,圍繞學生的問題進行學習。“教師的問題”如何轉化為“學生要學的目標”是重點。
“問學”課堂讓學生會在一系列“有問題”的教學中不斷嘗試,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最終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而在真“問”真“學”中“潤品立德”,在真“問”真“學”中“豐智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