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欣(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開元中學)
初中數學學科中的“活動式育人”理念在教學中尤為重要。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加強“活動式育人”的德育教學理念與數學學科教學的融合,不斷革新德育理念,完善教學體系,借助多元化教學模式實現數學教學效果的最大最優化。
在初中數學課程教育改革工作之中,“活動式育人”通過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優化學生順從自身的意愿,明確偏好目標和能力,在不斷完善現有的課程設計環節中,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確保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目標更加趨于合理、完善。
“活動式育人”在初中數學改革教育中的應用,是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操作,針對不同學生個體所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方案給予解決,切實發揮其在初中數學課程改革中的可操作性、實用性和效果性,充分利用分層教學(課堂教學分層、作業分層、區域劃分層等),真正地促進課程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教學設計中來,在整合優質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建立起新型的數學教學模式,讓育人效果更明顯更有效。
“活動式育人”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有力推動了當前教學評價的多元化。這主要表現在可以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諸多方面的需求。例如,勾股定理這節課不再局限于數學知識的傳授,還有全學科閱讀的滲透,利用勾股定理讓學生了解數學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結合“活動式育人”模式,許多初中教師使用數學游戲和活動。通過這些教學課堂之前的準備,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數學教師更容易掌握整個課程的節奏,而且也可以在創設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借助數學問題串聯整節課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積累數學教學的經驗,既能達成德育目標又能在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通過這種“活動式育人”的學習情境的創設,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產生數學質疑和猜想。
一方面,教師通過對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根據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進行解答。比如,介紹課本中和數學家等相關人物的先進事跡、典型的案例以及相關的文化內容,可穿插介紹對于愛國、誠信、友善、團結、助人等方面的優良傳統以及道德規范,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深化理解,同時完成德育目標。另一方面是學生通過內心所表達的內容,將心中的疑惑向老師提問,老師進行相應的解答。老師在對待不同的學生出現相同問題時,所給予的相同的處理方案,絕對不能厚此薄彼,讓孩子們形成不公平、不公正的心態。二者在相互討論中深化對知識理論認知的同時,也塑造了對人性的認識和理解。這正是“活動式育人”與其他育人所不同的地方。
通過現代信息教育技術通過向學生揭示數學美,內化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在學習初中圖形變換問題的時候,在課堂引入環節,初中數學老師可巧用微視頻,動態的畫面,比以往呈現的靜態圖片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導入新課。接著讓學生親自動手試一試,有了動手操作的平臺,學生的學習更主動,樂于參與其中進行體驗,很快就完成學習任務,為交流、匯報,進而得出圖形變換特征提供了充裕的時間。練習環節,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多媒體上進行展示,并利用網絡傳輸技術把各組學生的答題一一展示在屏幕上。在對正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根據老師的講解更改自己的答案。屏幕的動態顯示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夠看到同學由不會到會的學習過程,大大提升課堂學習的效率,不斷地向學生展示這些數學之美,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進而迸發對學習數學的濃厚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