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龍
(萬年縣裴梅中學,江西上饒 335500)
隨著新課標的發布,項目化學習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與研究者的關注。項目化學習起源于美國,并在西方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近年來,我國也在不斷地探索并推廣項目化學習,其中上海市教委于2020年10月發布了《上海市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 年)》,開始對項目化學習進行重點推進。項目化學習鼓勵學生圍繞復雜的現實問題,通過設計、規劃等工作完成學習任務,最終得出成果并在此過程中發展21世紀技能。[2]項目化學習的開展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主動地去學習、思考和探究,主動完成項目任務,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實現自主運用知識、能力等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公開成果。
項目化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教學方式。我們在教學中引入項目化學習,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還能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更加投入,易于對知識進行重構與遷移,進而實現對核心知識更加透徹的理解和掌握。[3]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領航員。[4]為改變學生對物理學科缺乏興趣的現狀,改進教學方法是一條重要路徑。隨著探究式學習理念不斷推進,教師不斷地嘗試并探索探究式學習的各種策略。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直面真實情境問題,通過課堂內外學習物理、解決問題、項目達成等方式,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回歸生活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物理核心素養。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與學習興趣積極地創新教學方式,對傳統的物理教學活動進行優化,適當地應用項目化學習策略,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學科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核心素養。[5]
以“能源”相關主題為例。教師將項目化學習融入本堂課教學中,結合社會熱點確定項目的主題為“節約能源”,由此將學生的學習與社會現實問題聯系起來。學生綜合運用物理課堂中學到的能源相關知識,探究地球現存的能源使用時間并預測新能源的種類及應用前景,同時反思能源危機對人類生存的影響。為了提升學生的探究效率并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如何減少能源短缺對人類生存的影響”驅動問題進行探究式學習。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能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成為物理課堂的主體,這有助于教師在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認知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可以使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還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已有知識、認知風格、學習能力等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
物理知識本身較為抽象,這對初中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若在日常的物理課堂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認知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培養,就很難形成對知識重難點的理解與掌握。通過項目化學習,在本質問題、驅動性問題與核心素養目標的引領下,以高階學習帶動低階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幫助學生突破物理課程學習的重難點。[6]
以“壓強”相關主題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更順利地掌握“壓強概念及有關計算”,教師可將項目化學習中的跨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于課堂。在學習壓強計算原理時,教師可以運用相關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理解壓強的計算原理,提高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物理知識與數學知識的跨學科綜合應用,高效突破物理知識重難點,從而更深入地理解壓強計算原理并提高運用此原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除了應用數學知識,教師還可以應用語文、化學、地理等多學科知識,通過跨學科情境幫助學生突破物理學習中的重難點。
學習素養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項目化學習的重要視角。初中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豐富物理現象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是項目化學習中問題設定的重要來源。因此,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非常適合教師開展項目化教學。運用項目化學習方式,為學生制定科學的項目化學習框架與方案,引導學生從自然界和生活現象中發現真實情境問題,運用科學的方法探究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將學到的知識、方法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由此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學習素養。在制定項目化學習框架時,教師要按照“入項活動—核心知識能力與建構—成果制作及反饋修改—成果展示與反思”的項目化學習流程,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探究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杠桿”相關主題為例。教師為學生制定項目化框架,按照“入項活動—核心知識能力與建構—成果制作及反饋修改—成果展示與反思”的項目化學習流程開展教學。在項目化學習框架指引下,學生為了解決項目驅動問題“如何設計并制作桿秤稱量物體的質量”,通過杠桿實驗探究杠桿原理并深化認知。在杠桿實驗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選擇實驗器材、制訂實驗計劃,合作進行實驗操作與記錄,獨立完成杠桿實驗,并基于實驗結果進行進一步的討論與反思,最后進行成果展示、分享。項目反思是項目化學習實施過程中容易被忽略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實驗為主的項目化學習中,項目反思有助于學生發現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并產生延伸性思考,形成進一步的探究性問題。通過杠桿實驗后的討論,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杠桿原理,總結歸納出杠桿相關理論知識,實現通過項目化學習發現并深入理解科學原理的目標,完成知識由淺入深、由零散到系統的轉變。由此可見,學生在項目化學習框架的指引下,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課程學習內容,并通過項目化學習提升發現、理解科學原理的能力。
隨著新課標的發布與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應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以核心素養培育為目標將項目化學習融入物理學科教學并積極實踐,以真實問題驅動設計物理學科教學,為初中生物理能力培養提供一條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