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冠軍
(大余縣東門小學,江西贛州 341500)
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同時,傳統的教學方式也逐漸呈現出滯后性,智慧作業、分層教學等先進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這種背景下,尋找智慧作業和分層級教學的有機結合點就顯得極為必要。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以此為目標,主動地從實際出發進行思索和探尋,充分發揮好智慧作業的功能,促進分層教學、精準教學的實現,切實有效地構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因為學生的成長經歷、發育水平不同,所以在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方面存在差異,這也導致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水平。這種狀況在各個階段的教學工作中都有所體現。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應當想到的就是“因勢利導,分層優化”,而非堅持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加劇差異。我們認為,教師在智慧作業的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
學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個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成才,但是過度彰顯自身主導只會壓制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無論是智慧作業還是其他教學環節,都應當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的體驗和發展當作評價高質量課堂的標準,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要立足學生整體,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兼顧學生整體的學習需要,又要體現出對個性化發展的考量。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教育公平,為學生的后續發展打好基礎。
教育工作需要充足的耐心,在智慧作業基礎上展開分層教學也是如此。盡管這種教學方式具有顯著的作用,但是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的規律,所以教師在教學速度、深度等方面要遵循漸進原則,將全體學生納入教學設計中,用連貫的教學推動學生的整體發展,從教育實情中總結不同階段的教育需求,在持續調整中實現分層教學,進而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學生個體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這就意味著教師不能想當然地開展教育,而是要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做到因材施教。不過因材施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過程,教師必須對學生形成充分的了解,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對此,教師要善加利用智慧作業的功能,同時在日常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成長狀況。
智慧作業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以下將對正反兩面進行分析。
在傳統教學理念的支配下,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依然將應試當作工作重心,忽視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以作業設計來說,這些教師習慣用大量的數學作業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至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思考則完全沒有得到體現。學生除了能夠鞏固解題套路,只能收獲一大堆負面情緒。傳統作業形式中,學生只能依靠自己完成練習,當學生遭遇困難,產生疑惑時,因無處求助,最終只能胡亂應付甚至抄襲,數學作業完成質量低下。
智慧作業依托信息化平臺,在資源和功能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在合理利用智慧作業平臺的情況下,可以對教學工作進行整體優化。以作業的批改來說,人工批改的情況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同時會因人工疏忽導致漏判、錯判的狀況,引入智慧作業以后,教師可以省去選擇題、判斷題的批改環節,這樣就可以減少批改量,降低人工批改導致的錯誤。除此之外,智慧作業中的數據分析、錯題集等功能還可以幫助教師實現深層次的教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也會因此改善。
智慧教學與分層教學的融合有助于高質量數學課堂的創建,以下將結合小學教育實際,提出智慧作業在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智慧作業平臺具有豐富的資源和便捷的功能做支撐,教師應當深入地了解智慧作業平臺的功能,盡量在應用過程中實現分層作業、分層管理,以此提高智慧作業和分層教學的融合水平。以“圓錐與圓柱”的作業設計來說,教師完成相關知識教學以后,可以對選取的作業題目進行分層標注,將作業題目的類型劃分為基礎類、鞏固類、發展類三個層級,如計算公式的記憶屬于基礎類,公式的靈活應用屬于鞏固類,思考公式的由來屬于發展類。完成初步的設置工作以后,教師就可以利用智慧作業系統為學生分配作業題目,而智慧作業系統會根據學生的以往表現做出選擇,如學困生將會接觸到基礎類和發展類的題型,不過發展類題型的占比會稍微少一些,其他學習狀況較好的學生在習題難度方面則會有所提高。當然,這項工作可以根據學生的做題狀況進行優化,從而逐漸改善作業效果。
智慧作業不僅可以用于課后作業的布置,還可以用于課前預習。在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時,教師要考慮學生對以往知識的掌握情況,分析本學科知識是否和之前學過的內容存在聯系,然后對推送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很多知識都存在直接的或間接的聯系,如果學生能夠感受到聯系和差異,那么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也會持續得到完善。
準確地把握學情有利于實現教學工作的優化。智慧作業平臺具有學情分析的功能,這項功能既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又可以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如作業完成率、推送資源的查閱狀況等,在這些學情數據的支持下,教師完全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態度等情況。基于此,教師可以將學情當作教學工作調整的依據。例如,數據顯示學生對填空題的掌握狀況比較好,但是在應用題方面的表現不好,這就意味著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但是應用方面不甚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上課方案要進行適當調整,著重向學生傳授應用題的解題思路,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促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的情況下實現應用能力發展。當然,學情分析能夠實現的教學措施遠不止于此,教師可以從分析數據出發,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掌握自我評價、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意味著教師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設計教學方案,然而在智慧作業與分層教學融合以后,個性化學習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學生完成智慧作業以后,可以直接從錯題集中進行再次學習,這時智慧作業平臺將提供對應的微課素材,學生只需要點擊進去就可以鞏固不熟悉的知識。如果學生存在特殊的學習需要,也可以靈活地使用智慧作業平臺,這樣便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
運用智慧作業是構建高質量小學課堂的有效措施,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地推動智慧作業與分層教學的融合,將這項新穎的教學模式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從習題練習、作業推送、學情分析等諸多層面入手,構建更加完整的教學指導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