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實訓室管理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為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當今信息時代,一些高職院校的實訓室管理工作仍采用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在實訓室管理中存在不足。文章闡述了高職院校實訓室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的現狀,提出了針對實訓室信息化管理的對策,以提升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實訓室;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3)01-0050-04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的召開,彰顯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的決心。實訓室管理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為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職業教育系列改革的推進,對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的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分析原因,探索實訓室信息化管理模式,有針對性地提出發展對策。
一、高職院校實訓室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實訓室作為高職院校的校內實訓場所,是高職院校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目標、學生進行專業崗位技術技能培訓與實踐的重要場所,其基礎教學設施與運行情況直接反映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與水平[1]。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的實訓室建設工作進入了新階段,建設和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傳統的實訓室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發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對實訓室進行規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師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是高職院校管理改革進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實訓室信息化管理是“互聯網+”背景下的必然趨勢
“互聯網+”是指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2]?!盎ヂ摼W+”利用其自身優勢,對傳統行業進行優化升級轉型,使得傳統行業能夠適應當下的新發展,從而推動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實訓室實現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趨勢[3],是保障高校實踐性教學與科研、資產設備管理的必備條件,也是順應社會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然選擇。
(二)實訓室信息化管理是提升實訓室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職業教育從傳統關注認知維度的理論教育到關注認知與行動兼容的多維度的現代職業教育轉變,全面實現技能的內涵式發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改革,這對實訓室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工作仍舊以人工管理模式為主,信息化程度不高,由此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4]。以實踐性教學管理為例,傳統的實踐性教學計劃制定、排課、資源調配等都依賴實訓室管理人員手動操作,僅僅利用Word、Excel表格等基礎辦公軟件,需要經過多次調整才能完成,不僅耗時久,也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等、錯排或漏排等情況,導致實踐性教學管理效率不高。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促進實踐性教學實現統一且高效的管理,實踐教學計劃、排課表、資源調配情況等一旦制定或更新,師生即可通過管理系統第一時間獲取新的信息,這可以提升實踐性教學管理效率。此外,信息化手段還可以實現實訓室儀器設備購置與管理并重,全方位跟蹤購置、借還、維修、報廢的全過程,解決高校各部門間管理銜接的問題,緩解儀器設備在管理上出現的賬物不符、重購置輕管理等問題,做到儀器設備管理的科學化、統一化、規范化和信息化,切實提升實訓室管理效率。
(三)實訓室信息化管理是促進實訓室業務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的有效途徑
采用信息化手段,落實實訓室及實訓過程管理的各項流程,能夠有效促進實訓室業務實現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以實訓室建設項目管理為例,實訓室建設項目管理是整個實訓室管理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建設過程包括規劃、立項、論證、建設、驗收、使用及后期的改建、擴建、更新等,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工作,通常會分批、分期進行,且涉及資金數額較大。如果不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項目跟蹤管理,不但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且對項目建設過程難以準確把控,影響項目建設進度,延緩實訓室建設和發展的步伐。其他實訓室業務管理也是如此,比如預約實訓器材,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預約人可通過信息化平臺清楚得知可用器材余量及可用時間段等有效信息,從而進行預約,待管理員審批通過則可順利使用實訓器材。實訓室各項業務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離不開信息化管理手段,使每一項計劃、每一項任務、每一項操作都有章可循,按照既定的流程向前推進,促進實訓室管理業務有條不紊運行。
(四)實訓室信息化管理是實現實訓室管理數據系統化的必要條件
實訓室從建設到運行過程產生的大量數據需要通過信息化方式才能進行自動、高效采集,以供高校進行科學決策。對實訓室業務流程各環節產生的實踐性教學數據、用戶訪問行為數據、管理數據等進行統一采集,形成高校實訓教學大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存儲和處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時效性和準確性。借助數據分析和挖掘等技術,從不同維度對各類數據進行分析,為高??茖W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二、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現狀
(一)部分實訓室處于封閉管理狀態
一些高職院校實訓室歸相關院系管理,缺少實訓室信息管理、設備管理等整體規劃,部分院系的實訓室之間缺乏協調,導致一些實訓室平時只供本院系學生使用,其他院系學生使用時只能采取傳統的人工預約方式,使實訓室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實訓室管理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有的院校建有信息化平臺,但是與學校的實訓室管理業務結合不夠緊密,導致難以利用信息化平臺對實訓室業務管理進行實質性改善,甚至還可能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導致業務流程產生沖突,因此,部分實訓室的管理業務仍然以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為主。
(三)實訓室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需要提升
近幾年,高職院校加快引進高素質人才,為教學、科研工作奠定堅實基礎。部分高職院校雖然重視實踐教學,在實訓室建設上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但對實踐教學和實訓室管理人員的培養力度不夠大,將相關人員定位為教學輔助人員,忽視了其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5]。此外,部分實訓室管理人員的年齡偏大,缺少對于信息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造成了實訓室管理人員信息化水平不夠,容易導致實訓室管理工作存在滯后性,難以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四)實訓室管理人員信息化意識需要加強
雖然,采用人工處理方式進行實訓室管理的弊端日益增多,但是基于長久以來的工作習慣,不少管理人員依舊傾向于利用簡單的辦公軟件等傳統方式進行排課、設備進出登記,對實訓室進行信息化管理的意識不夠強,積極性不夠高,認為目前的人工處理模式能夠把既定的工作完成,但是沒有考慮到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等。這也是部分高職院校推行實訓室信息化管理進程緩慢的原因之一。
三、加強高職院校實訓室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為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進程,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實訓室,采用信息化手段,有計劃、有目標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素質教育和崗位技能培養,幫助學生增強崗位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崗位技能。
(一)建立健全實訓室信息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實訓室信息化管理制度是保證實訓室信息化業務正常運轉的必要前提。高職院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訓室信息化管理制度。例如,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的購置、入賬、保管、檢查、維修、報廢等步驟都進行明確規定,對使用者的權利和義務進行規范。此外,還應在廣泛征求師生意見的基礎上,明確實訓室及實訓過程信息化管理流程,使實訓室業務有章可循,為不同的管理層級確定不同的使用權限等,以此來保障實訓室的正常運轉,發揮信息化管理的強大作用。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資源
在當今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能夠助力實訓室信息化管理發揮更大的作用。應用物聯網技術,實訓室管理人員可以遠程操控實訓室設備,控制其運行模式、時間等,可以提高實訓室管理效率,保障實訓室的安全運轉[6]。利用大數據技術還可以把實踐教學及實訓過程管理中產生的、容易被忽略的數據整合起來,對其進行數據挖掘和處理,充分發揮數據的內在含義,形成實訓管理數據,供學校進行科學決策。此外,虛擬現實(VR)、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科技前沿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高職院校實訓室智能信息化管理的創新式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性[7]。
(三)搭建實訓室信息化管理平臺
在實訓室運行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根據實訓資源、專業設置、人員配備、師生需求等現狀,科學合理地制定相應規章制度,以便更好地服務師生。制定適用于本校實際的實訓室智能管理方案,搭建實訓室信息化管理平臺,針對實訓室及實訓過程管理的整體流程打造信息化管理的閉環。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實訓室及實訓過程管理方面實現實訓前的預約、準入、門禁、考勤等功能,以及實現實訓后的實訓日志、實訓報告的提交、實訓設備故障上報等功能;在實訓室安全管理方面,實現實訓室安全教育管理、實訓室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實訓室設備管理、實訓過程可視化、實訓室環境監測、危險化學品的閉環管理、安全檢查管理等,構建完善的智能信息化實踐教學環境,如圖1所示。
通過實訓室信息化管理平臺(如下頁圖2所示),實訓室管理人員可以快速、準確地完成實踐教學排課及實訓室日常使用管理,還可以統計實訓室使用數據,學年末可生成實訓室數據報表供學校進行科學決策。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實訓室課表信息,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同步發展。完善的實訓室信息化管理平臺不僅會為師生帶來更人性化的服務,還可以助力實訓室管理業務逐漸流程化、規范化,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重視實訓室管理人才培養,提升實訓室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
為了適應實訓室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提升實訓室管理效率,高職院校應加強實訓室管理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實訓室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學校應積極組織專業人員對實訓室管理人員進行信息化技能培訓,并根據培訓內容進行考核,進一步提升實訓室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技能和水平。此外,實訓室管理人員在進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時,應該多積累信息化管理經驗,持續學習信息化相關知識,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多聽取師生的反饋意見,逐步將實訓室信息化管理工作理通理順,實現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工作由傳統的人工模式順利過渡到信息化管理模式。
四、結語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傳統的實訓室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實訓室日常管理運行受到影響,實訓室管理人員也意識到實訓室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對高職院校來說,實訓室管理從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過渡到信息化管理模式,需要配備科學合理的實訓室信息化管理平臺。高職院校應該加大實訓室管理信息化建設力度,不斷推進學校實踐教學和實訓室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麗琴.關于高職院校實驗室管理信息化的探索與實踐[J].大眾標準化,2020(23):235-237.
[2]姚瑤.基于“互聯網+”的實訓室智能化管理模式研究與實現[J].電視術,2019(13):27-28+77.
[3]黃成龍,敖菲菲,黃禮萬,等.信息化手段在高職院校實驗室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與創新,2021(14):177-179.
[4]閆敬波.高職院校實訓室信息化管理策略優化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8):157-158.
[5]司徒榮鋒.探析高校實訓室建設現狀與管理模式[J].建材與裝飾,2020(19):172-174.
[6]陳雪芳.基于大數據的實訓室信息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信息系統工程,2018(8):71-72.
[7]尹悅.人工智能在智慧校園中實訓室管理系統的應用[J].數碼設計,2020(5):39.
[作者簡介]張立縉,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與通信技術。
[責任編輯 孔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