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擬推動新能源汽車全面替代傳統能源汽車
2023年1月6日,據國家能源局網站消息,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近日就《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出,推動多領域清潔能源電能替代,充分挖掘用戶側消納新能源潛力。推動各領域先進電氣化技術及裝備發展進步并向各行業高比例滲透,交通領域大力推動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全面替代傳統能源汽車,建筑領域積極推廣建筑光伏一體化清潔替代。
中汽點評 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換道超車所必須的,同時也是緩解石油卡脖子的有效手段。伴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高,其存在的問題也在不斷顯露。高速路段充電難、三四線城市充電樁老舊、北方冬季續航衰減及動力衰弱等問題困擾著相當一部分新能源車主及潛在車主。所以,全面替代傳統能源汽車道阻且長,需要各大車企及新能源企業行而不輟,不斷提升動力電池技術并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形成閉環,依托政策支持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工信部:落實新能源汽車下鄉等促消費政策措施
2023年1月14日,工信部發布《關于印發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的通知》,關于新能源汽車方面,《通知》提到:有效擴大市場需求。支持中小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參與國家科技創新項目建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任務。將政府采購工程面向中小企業的預留份額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續到2023 年底。落實擴大汽車、綠色智能家電消費以及綠色建材、新能源汽車下鄉等促消費政策措施。
中汽點評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在一線城市的保有量快速提高,以北上廣深等存在燃油車限購政策的城市尤為明顯。但是,與一線城市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熱鬧相對,鄉鎮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處于萌芽階段。要突破鄉鎮市場,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新能源汽車認可度低、違規銷售低速電動車現象普遍、充換電配套設施不足等問題阻礙著新能源汽車下鄉的進度。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全球第一
2023年1月3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提升至25.6%,高于2021年12.1個百分點,全球銷量占比超過60%。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536.5萬輛,同比增長81.6%;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151.8萬輛,同比增長1.5倍。
中汽點評 好成績的背后,是在我國眾多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競爭下,各自產品實力不斷提升的結果。車企間良性競爭可以為老百姓帶來更換、更優惠的新能源汽車,這是我們都愿意看到的。但是在競爭之外,我們也建議國內所有新能源車企能夠攜手共同克服產品、供應鏈、銷售服務模式、產業鏈閉環等方面的短板,共同做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并謀劃出海,報團取暖,共同深化尚未成熟的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布局,抓住海外老牌車企向新能源轉型進度緩慢的機遇,助力我國產業換道超車。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刻不容緩
2023年2月23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刊文指出,強化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完善制度建設和溯源管理,平衡好電池全生命周期性能與環境目標已迫在眉睫。對此,一是加快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二是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相關技術標準。三是支持產學研融合發展,鼓勵校企合作,推進退役電池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技術攻關與市場應用。四是加快動力電池碳足跡方法論研究,將回收利用環節納入電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評價。
中汽點評 動力電池回收已經是新能源汽車領域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作為動力電池主要原材料的磷酸鐵鋰和鎳鈷錳酸鋰是嚴重的有毒污染物,實現動力電池清潔化回收利用是必須且緊急的。
中消協指出汽車行業不公平格式條款問題
2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其中重點提到了汽車消費領域的不公平格式條款問題。有關汽車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用維修過的瑕疵車冒充新車銷售;二是以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三是二手車交易透明度低。
中汽點評 由于起步晚、發展快、行業變化頻繁等多方面原因,我國的汽車市場仍然有著不少不成熟的表現。尚未完全進入買方市場。要解決問題,一方面是要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條例,加大對車企及二手車商侵犯消費者權益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對流通二手車車況的監管,成立第三方機構出具專業車況檢測報告。另一方面各車企和車商要以真誠的態度面對消費者,堅決杜絕鉆空子的行為,助力汽車市場良好、健康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水平首超燃油車
2023年2月8日,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測評結果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為81分(滿分100分),比燃油車高1分,同比提高1分。中國質量協會指出,此次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水平首次超過燃油車,表明新能源汽車較燃油汽車的競爭優勢顯現。
中汽點評 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呈現了“百家爭鳴”的激烈競爭態勢。在激烈競爭之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營銷模式、產業模式,技術創新等方面都日趨成熟,為百姓帶來了越來越好的產品,中國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水平也實現了首次對燃油車的超越。但是,新能源汽車車企要保持警惕,現今滿意度的提升大多是源自于新車的產品力不斷提高,要保持用戶滿意度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售后網絡,為用戶帶來便利的充換電及維保服務。
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超300萬輛
2023年1月3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2年,汽車出口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屢創月度歷史新高,2022年8月以來,月均出口量超過30萬輛,全年出口突破300萬輛,有效拉動行業整體增長。
中汽點評 2022年,我國多家自主品牌迎來了海外市場的巨大突破,出口量屢創新高。在這一年中,信心大增的自主車企們陸續召開全球伙伴大會,報告優異成績并展現對未來的雄心。步入新的一年,我國自主品牌應繼續深化海外市場布局,抓住芯片短缺帶來的市場缺口,不斷提高中國汽車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占有率,讓海外看到中國汽車的進步。但是,隨著中國車企對市場的搶占,其他車企的打壓則不可避免,如何在競爭中生存并進一步擴張需要中國車企們好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