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以2010—2021年這12年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SSCI發表的11 020篇中國農村研究文獻為研究對象,利用CiteSpace從合作網絡、主題詞網絡和共被引關系3個方面進行文獻計量與知識圖譜分析。結果表明,從研究內容來看,農村減貧研究為最大類別,涵蓋能源、土地、可持續發展和精準扶貧等重點主題群;從研究前景看,結合2020年后的新興主題,未來有望在相對貧困、電商扶貧、信息化管理、分級治理機制與政府效能等方面取得更多研究成果;從合作網絡來看,學術團體關注重點為教育、兒童發展、能源與土地利用,機構與國家層面都表明中國是占主導地位的研究主體,并與斯坦福大學等國際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從文獻共被引網絡關系來看,該領域較高影響力的基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土地整治、鄉村振興和包容性經濟增長等領域。
關鍵詞:中國減貧研究;SSCI;文獻計量;CiteSpace;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G353.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4-0025-04
Abstract: This study takes 11,020 Chinese rural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Web of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in years 2010—2021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CiteSpace to analyze the literature metrology and knowledge graph from three aspects: cooperative network, subject word network and co-citation relationsh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research content, rural poverty reduction research is the largest category, covering energy, l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other key topic grou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prospects, combined with the emerging themes after 2020, it is expected to achieve more research results in relative poverty,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government efficiency in the fu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operative network, academic groups focus on education, child development, energy and land use, and both institut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indicate that China is the dominant research subject. and cooperate with Stanford University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co-citation network, the basic influential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ields of land renov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clusive economic growth and so on.
Keywords: poverty reduction research in China; SSCI; bibliometrics;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三農”問題研究已成為一門顯學,吸引了來自海內外不同學科的大批研究者,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文獻。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綜述和總結,有助于了解我國農村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及不同學科領域聚焦的差異,為新時期農村發展與研究向縱深推行提供了參考依據。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知識圖譜可視化工具對2010年至2021年12年間Web of Science系統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iation Index,SSCI)發表的中國減貧研究論文進行檢索與可視化分析,通過主題詞共現、合作網絡分析與共被引關系探索,梳理出這12年來該領域研究的主要話題、關注熱點、研究脈絡與趨勢,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參考。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文獻數據來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采用主題檢索詞,檢索式為TS=rural China OR(rural * AND China),選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文獻類型確定為期刊論文(articles)。由于2010年前的結果非常少,將時間段確定為2020—2021年,獲得11 020篇文獻,總時間跨度為12年,在此時段內發文量逐年穩步上升,2020年達到峰值(圖1)。
這些論文涉及的學科領域按頻次從高到低主要有:環境科學(Environmental Sciences)、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Studies)、公共環境職業衛生(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經濟(Economics)、綠色可持續科技(Green Sustainable Science Technology)、發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城市研究(Urban Studies)、區域城市規劃(Regional Urban Planning)、地理學(Geography)與地區研究(Area Studies)。
圖1 "2010—2021年SSCI中國農村研究發文趨勢
2 "數據統計與可視化分析
使用文獻計量工具CiteSpace(5.8.R3)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可視化分析。首先,對包括作者、機構和國家層面的合作關系進行統計, 繼而對主題分布、突發信息和參考文獻耦合關系等進行計量分析,以探測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趨勢。
2.1 "合作網絡分析
CiteSpace可以探測微觀、中觀和宏觀3個層面的合作網絡,分別對應作者合作、機構合作和國家合作網絡。通過考察作者節點所聚合的合作文獻,能夠看出大致的合作領域,其中合作次數最多的是羅思高(SCOTT ROZELLE)。羅思高原為世界銀行發展研究員,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FSI(Freeman Spogli Institute)國際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長期關注中國農村問題。其合作的領域較為廣泛,包括農村經濟發展,土地整治、退耕還林項目評估等,重點關注的是農村生計與農村兒童教育。兒童教育也是合作頻率最高的領域,合作頻次居前5的作者的文獻幾乎都會涉及兒童問題,其中合作頻次第2的張林秀(LINXIU ZHANG,文中人名均為音譯),合作文獻主要涉及農村教育質量、兒童輟學情況、農村婦幼保健、外出務工、農村貧困相關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等。第3史耀疆(YAOJIANG SHI)、第5羅仁福(RENFU LUO)合作關系緊密,主要涉及的文獻主題有農村家庭養育質量、兒童營養與早期發展。第4張杰(JIE ZHANG)主要合作的是心理健康領域,尤其是農村兒童、婦女與老人自殺與抑郁問題。同時關注心理問題的還有排第7的李曉明(XIAOMING LI),主要關注留守兒童、隨遷兒童與城市中農村務工人員的心理狀況等。其他合作領域還包括中科院劉彥隨團隊涉及的土地整治與鄉村治理,北京大學黃季焜團隊關注的農業經濟發展等。
合作排名前10的機構中,前9位均為中國高校與科研院所,第10為美國大學,合作年份均開始得較早,從中介中心性來看,最高的是西安交通大學(0.21),其次是斯坦福大學(0.06),相對較高的還有中科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山東大學(均為0.03),表明這些院校在合作網絡中的紐帶作用較高。就發文量而言,中科院是發文量最高的機構。
國家合作網絡(圖2)顯示共有來自134個國家的作者發表過中國農村研究論文,按照從早到晚的時間順序,節點與連線的顏色由深色到淺色。由圖2可以看出,研究主體為中國,其次是美國、澳大利亞與英格蘭,同時中國與這3個國家都有合作關系,但除此以外和其他國家的合作關系非常少。從時間上來看這種研究與合作也一直在保持。
2.2 "主題詞共現網絡分析
觀察表1主題詞表,可以看出社科領域對中國鄉村研究涵蓋的話題較廣,涉及了經濟、文化、生態和人文等多個方面,結合每個關鍵詞所列出的代表性文獻,將高頻詞涵蓋的領域大致歸為4個方面:健康與社會保險、勞動力與流動務工、鄉村發展與生態環境,以及兒童發展與教育。健康主題下關注最多的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第3大主題詞,與之相關的還有抑郁癥狀、主觀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等。此外,老年群體所涉及的健康文獻因素與居民健康保險均出現在排名靠前的高頻詞列表中。勞動力主題群下出現的高頻主題有社會資本、鄉村向城市的移民遷徙,農民工涉及的收入不均、社會經濟地位等。鄉村發展與生態環境主題下的高頻詞有可持續發展、鄉村旅游、生態系統服務、土地利用、氣候變化、鄉村振興以及鄉村安居。兒童發展研究所涉及的高頻詞涵蓋的主題較廣,包括留守兒童、隨遷兒童、教育質量、輟學問題、心理健康及早期嬰幼兒養育父母缺場的問題。
2.3 "文獻共被引關系分析
CiteSpace文獻共被引探測是一個重要功能,分析由參考文獻引用關系構成的網絡,以及高被引文獻集聚的聚類主題,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一學科共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科結構(表2)。
最大的聚類0號“鄉村振興”有 137 篇文獻,S值(聚類平均輪廓值,一般認為S>0.5聚類類別合理,S>0.7聚類結構類別合理且可信度高)為 0.87,中位年份為2015年,屬于相對較新的文獻群。被引頻次最高的3篇文獻分別涉及中國空心村問題形成的過程、影響與政策應對挑戰[1]、全球鄉村振興面臨的歷史與現狀[2],以及中國鄉村土地政策的變遷與對策[3]。
第二大聚類1號“健康保險”共有115篇文獻,S值為0.89,中位年份為2010年。LSI將其標記為新型合作醫療。其中被引頻次最高的文獻是Yip WC等[4]對中國2009年開始的全面醫療改革進行了早期評估,肯定了其在預防、初級保健及向貧困地區傾斜的做法,提出應在服務質量、資源配置方面做出改善以提升其成本效益。排第2的是世界銀行Adam Wagstaff等[5]發表于2009年的論文,同樣對新型合作醫療對農村地區的影響進行了調研評估。
第三大聚類2號“主觀幸福感”有73篇文獻,S值為 0.85,中位年份為2007年。該聚類文獻群主要關注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遷移帶來的系列問題,包括農村戶口的進城務工人員的收入與福利待遇,以及對農村社會結構帶來的影響。
第四大聚類3號“城中村”主要關注城市務工人員居住與戶口問題。第五大聚類4號關注括留守兒童問題,因為父母外出務工、遷徙帶來的心理健康等問題,同時關注兒童問題的還有第10個聚類9號,關注兒童發展、早期教育。中間的幾個聚類分別涉及耕地廢棄與土地流轉、鄉村人居與社會結構、生態問題與能源消費等議題。
3 "結束語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SCI中國農村研究論文年發文量總體呈現不斷上升、高速增長趨勢,在2020年達到了峰值。
從合作網絡來看,中國作者是研究主體且合作較為突出,合作度最高的是兒童發展與心理健康。機構研究主體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中科院為最高頻的發文機構,美國斯坦福大學為前10中唯一一家國外研究結構。國家層面的合作網絡展示中國作為最大研究主體,與美國、英格蘭和澳大利亞的合作關系最強,但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比較欠缺。
從主題詞共現網絡來看,前20高頻主題詞涵蓋的領域覆蓋面較廣,大致涵蓋了包括農村健康與社會保險、勞動力與流動務工、鄉村發展與生態環境,以及兒童發展與教育等議題在內的基本議題,能夠反映出中國農村問題的主要方面,突現詞體現出該時段中較早就出現了心理健康議題的集中關注。近3年新興的研究主題詞有數字化、包容性增長、可持續發展、健康與返貧方面的風險因子、傳統村落、文化遺產、農村電商、清潔能源、地區間不均衡和新冠感染影響等。
從文獻共被引網絡來看,SSCI中的中國農村問題研究已覆蓋農村發展基本議題并取得了一些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基礎研究成果,聚類文獻數量反映出大的議題中心涵蓋了鄉村振興、合作醫療與健康保險、主觀幸福感、留守兒童教育與發展、土地整治與生態環境增長等多個基本領域。其中最高被引文獻最為集中的是鄉村振興議題,表明該領域被廣泛關注,具有一定引領作用的概念與設想。合作醫療與社會保險領域也出現了高影響力的研究,這些都有助于中國在國內、國際的鄉村振興、減貧助學方面進行更好的實踐,獲得更強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LONG H, LI Y, LIU Y, et al. "Accelerated restructuring in rural China fueled by 'increasing vs. decreasing balance' land-use policy for dealing with hollowed villages[J].Land Use Policy, 2012,29(1):11-22.
[2] LIU Y, LI Y. Revitalize the world's countryside[J].Nature 2017:275-277,548.
[3] LIU Y,FANG F,LI Y. Key issues of land use in China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making[J].Land Use Policy 2014(40):6-12.
[4] YIP WC, HSIAO WC, CHEN W, et al. Early appraisal of China's huge and complex health-care reforms[J].Lancet,2012,379(9818):42-833.
[5] ADAM W, MAGNUS L, GAO J, et al. Extending health insurance to the rural population: An impact evaluation of China's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9,2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