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鄉村振興作為推動“三農”工作的重要發展戰略,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追求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間存在緊密關聯。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建設,首先,從人民性向度,闡明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的基本要義;其次,從中國夢維度,厘清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的耦合關系;最后,從實踐維度,明確鄉村振興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從“危與機”的邏輯向度提出對策建議,以助力農村的良性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共同富裕;鄉村振興;城鄉發展;人民立場;中國夢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4-0136-04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oints out that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promote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mphasizes that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people.\" A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promoting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people and the Chinese Dream of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essentials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ople; secondly, it clarifies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prosperit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dimension of Chinese Dream; and finally, from the practical dimension, the paper makes clear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logical dimension of \"danger and opportunit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Keywords: common prosper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people's position; Chinese Dream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重要發展時期,如何實現脫貧攻堅成果和共同富裕目標的有效銜接,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促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積極互動和協調發展,是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的重大論題。文章從“共同富裕”的基本內涵出發,深刻闡明“共同”是指“每一個人,每一個城市,每一個鄉村,每一個地區”,明晰“富裕”是物質和精神的全面富裕,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內涵的基礎上,明確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高質量發展的原則上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以共同富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 "共同富裕與鄉村振興
2020年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鄉村振興工作是重要環節。換言之,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最艱巨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地區,而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因此,空間與時間的交疊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將二者納入統一討論。
1.1 "共同富裕與鄉村振興的內涵
1.1.1 "共同富裕的內涵
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人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不斷進行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總結出遵循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立足中國實際、站穩人民立場的重要命題。
共同富裕論題有其深刻的思想淵源,馬克思、恩格斯從3個方面對其基本要義作了明朗的解釋。首先,生產力高度發達是現實前提;其次,在共產主義社會中,社會生產資料是全體人民共同占有,而非少數人私有;最后,共同富裕是在當下的實踐活動中不斷生成的動態進程。一言以蔽之,共同富裕既是目標,也是動態的實踐活動。馬克思、恩格斯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立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內在邏輯,明確表明共同富裕是在當下的實踐活動中不斷生成的。“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通過社會實踐,通過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富裕的目標才能逐步變為現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又何嘗不是中華民族對共同富裕目標的孜孜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與此同時,人民希望有更可靠的經濟來源,更舒適的工作環境,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更多樣化的精神文明等,人民對生活的需求不再只強調肉體組織上的飽腹感,更加注重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而這些變化充分說明了中華兒女一直追求的“向往的生活”就是實現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文章《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指出,“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標準,不同人群不僅實現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時間上也會有先有后,不同地區富裕程度還會存在一定差異,不可能齊頭并進。這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要持續推動,不斷取得成效。”總書記提綱挈領地明確了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義和基本內涵。
綜上所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時富裕和平均主義,它是一個總體性概念。在“共同”上強調全體人民,強調每一個人,每一個城市,每一個鄉村,每一個地區,也就是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在“富裕”的程度和水平上也并不是整齊劃一的,不等于平均主義。如前所述,共同富裕是以覆蓋群體的廣泛性、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和內容上的全面性為主要特質,在覆蓋群體上強調全體人民,在發展水平上注重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及在內容上主張富口袋的同時也富腦袋,讓人民切實地感受到物質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充實。
1.1.2 "共同富裕目標下鄉村振興的內涵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對于有效銜接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進的新征程上,重新審視共同富裕目標下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看,包括6個方面。
一是從主體來看,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農民既是鄉村建設過程中的主體,也是鄉村建設成果的受益者,只有農民充分地感受到鄉村振興的甜,人民才能真正地認同鄉村振興并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熱情投入鄉村建設當中,從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筑牢廣泛的群眾基礎。
二是從動力來看,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共同富裕目標下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是農民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好的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正如新時代國家各個領域發生的變革都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起奮斗出來、干出來、拼出來的。因此,只有堅持“勞動致富,勞動是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源泉”的理念,鄉村才能建設得更美麗,人民才能生活得更幸福,國家才能更加強盛。
三是從內容來看,共同富裕既富口袋也富腦袋。而鄉村振興在擔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也要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5個方面為鄉村富裕賦予新動能,故鄉村振興是以上5個維度的全面振興,這5個環節環環相扣,緊密關聯,產業和人才是基礎,生態是條件,組織是保障,文化是靈魂,每一扣都不能少,只有堅持全面系統協調發展,才能促進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雙向互動。
四是從目標來看,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實現“三農”的現代化,因此,共同富裕下的鄉村振興,既意味著現代化農村的成功建設,也標志著農民具備較高道德素養和文化水平,逐步向“新型現代化農民”轉型。
五是從路徑來看,鄉村振興最終是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而現代化的本質是人化。因此,鄉村振興最終要以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價值取向,推動美麗鄉村和美麗中國的建設。
六是從過程來看,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在時間和內容上是契合的。中央文件明確鄉村振興分兩個時段完成,即“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地實質性進展;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所以,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是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干出來的。
1.2 "共同富裕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如前所述,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兩步走戰略在實踐上和內容上都相契合,而二者的內在關聯性在于:共同富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指引,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
1.2.1 "共同富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長期目標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特征,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踔厲奮發、守正創新、自信自強,關鍵在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夢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大的目標夢想需要階段性的小夢想來逐步實現,而共同富裕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重要階段,共同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目標導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現階段,人民在擁有體面生活的基礎上,希望有更舒適的環境,更好的教育,更好的醫療條件等多方位、多層次的需求,而鄉村振興的目的在于促進人民的生活更上一個臺階,即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質言之,在共同富裕目標的指引下,鄉村振興必然如期實現。
1.2.2 "鄉村振興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農村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農村發展是社會穩定的定盤星。2020年底,我國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中國人民很多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但現階段農村較城市的發展還有很大的差距,在促進“三農”現代化的道路上還有很多難啃的硬骨頭。因此,鄉村振興一方面肩負著鞏固脫貧成果的任務,同時還必須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助力“三農”現代化。
總而言之,在正視“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今天,以敢于斗爭的精神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障礙,在發展中促進鄉村振興,在鄉村振興中促進發展,在二者的良性互動之中,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2 "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
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進行鄉村振興,既要以實現共同富裕的遠景目標為推動力,又要結合現階段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實際,在具體措施上體現時代發展特色,體現未來發展方向,堅持原則,突出重點,讓人們感受到鄉村的獨特氣質和魅力所在。
2.1 "鄉村振興的發展原則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縱觀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抗爭、建設和發展的歷史,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要堅持振興為了農民,振興依靠農民,振興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堅持物質精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個民族唯有在精神上站起來,才能夠挺立潮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踐充分證明“精神建設搞不好,經濟建設也難以立足”。因此,共同富裕下的鄉村振興既要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也要讓農民在精神上富裕起來。
三是堅持高質量促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是一個共同的難題。”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為共同富裕提供堅實的支撐,“高質量發展”就是堅持五位一體的鄉村振興。在實際工作中不能顧此失彼,就是貫徹協調和綠色等新發展理念,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就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在農村這個大有可為的立體空間中大有作為。
2.2 "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
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不同地區的鄉村在鄉村環境治理、鄉風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但是,農村生產性基礎設施配套落后、城鄉要素壁壘長期存在,以及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等不足,導致在振興鄉村的工作和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道路上阻力重重。
2.2.1 "打破城鄉要素壁壘,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相關研究認為,即便到了2035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70%,也仍然將有4.5億人在農村生活。如果不解決農村發展落后的問題,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也將難以實現。農村和城市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農村無法脫離城市孤立的增長,城市也需要對農村進行反哺,城市和鄉村要改變以往城市對農村的單向輸血模式,最為關鍵的是需要打破城市和農村之間的要素壁壘。
毛澤東指出“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而要解決農民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土地,由于歷史緣由,農民最主要的財產就是土地。受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影響,農民和土地也亟需發生轉變,土地作為資源,能夠在鄉村振興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譬如:城市資本豐富,但缺乏土地,而農村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通過“資本下鄉”的方式結合二者優勢,在增加農業設施用地和機械要素投入等方面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這些舉措既促進城鄉人口的健康流動,也能夠提高農民的收入,同時基層政府也可以合理利用下鄉資本,根據資源優勢,開展多種農業經營模式。在土地流轉上,要充分重視土地三權之間的關系,理清承包權和經營權之間的經濟關聯,在確保土地在市場流轉過程中正常流通的同時,切實保障農民的正當權益和合法利益,做到讓農民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同時,也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質和品味。概而論之,以合理優化配置城鄉資源的方式,打破城鄉要素市場壁壘,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2.2.2 "加強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人口回流率
產業振興作為振興鄉村的重點工程,需要具有可保障的配套生產條件、商品流通市場消息和技術型人才等,但許多鄉村因建設不完善導致鄉村空心化和技術型人才“孔雀東南飛”現象明顯。
振興鄉村首先要加強生產性基礎設施硬件,譬如:在流通設施上,除了冷庫,還需要開發新的地方貯藏保鮮類食品,而且在道路安全、路燈設置等問題上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另一方面,我國農村人口居住較為分散,尤以村和村之間的距離明顯,因此,在一個村里進行集體經濟建設可操作性不強,既浪費資源而且也不能帶來實效,只有通過打造“明星村”“富裕村”,通過實施集約型村莊建設,加強集約型村莊基礎設施,打破農村的空間距離感,拉近村民之間的親近感。逐步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經營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完整體系,從而全面提振鄉村經濟,促進城市和鄉村的共同繁榮。
振興鄉村不僅需要“硬實力”,“軟實力”也同等重要。第三次農業普查的數據顯示,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35歲以下的人員只有19.2%,55歲以上的為33.6%,而且從事農業經營人員的學歷程度都普遍較低,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比例超過了90%,大專及以上比例只有1.2%,可見,農村的勞力和腦力兩項人力資本都存在不足。因此,提高農村的教育投入也迫在眉睫。解決農村教育問題,只有“讓孔雀回到自己家鄉”。但經濟基礎決定上策建筑,因此,保障“孔雀”的物質生活是其根本。城市“堵”的問題已經成為城市經濟增長的掣肘,因此,作為后方陣地的農村地區可以吸收一部分產業轉移,這不僅有助于擴大和提升本地生產規模和創新能力,還能給當地勞動力市場帶來活力,加速鄉村地區的發展,吸引人才回流。
2.3 "切實保障民生需求,提高人民幸福指數
民生是中國共產黨重點關注的群眾問題,人是發展的主體,也是發展的客體,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只有讓農民真切地嘗到鄉村振興的甜味,鄉村振興的目標才能得以真正實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船才能夠行穩致遠。因此,在未來的征程上,需要重視農民在生活性基礎設施上的需求。在生活性基礎設施上,建議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科教、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的保障與投入,在數量和質量上盡量和城市的供給保持在合理空間,同時,以更加合理化的方式加大村莊基礎設施的投資,盡量避免資源的浪費,盡最大能力補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欠賬,在基礎設施上給農民提供較為方便的物質保障。比如:在村莊的用水用電方面,在夏天,尤其要保障村民的用水安全和農業用水供給,以及用電安全和用電供給;在社會保障政策上,建議引導農村居民全民參與醫療和養老保險,在具體方法上,盡量避免威脅,以教育、引導的方式說服農民自愿參保,防止出現因病返貧的情況,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和城市社會保障水平的差距。
2.4 "開展精神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強調物質和精神都富裕,但近些年來,在一些鄉村的建設中后者的富裕基本被忽略不計,譬如:一些村鎮為了完成量化指標,不僅在鄉村的建設上“進行穿衣戴帽式”的改造,而且在鄉村的文化建設上更是一團糟。有的精神文化活動開展的越來越少,并且在內容上如出一轍,有的甚至不開展精神文化活動,認為浪費時間和資源,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在實際工作中都是非常不可取的。不可否認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帶來的“快餐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也影響著農民的生活節奏,他們更愿意用閑暇的時間上網,刷短視頻,而這種碎片化的消費文化根本無法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擊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而且鄉村自身所特有的文化特質也蕩然無存。
作為基層政府的村委會、居委會要因時因事因村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文化活動,宣傳有利于村莊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秩序構建的引領性思想,同時通過動員基層干部、建設鄉賢隊伍,將精神文化活動常態化,重新塑造村民對集體的認同感和凝聚力,更好地構建農民共有的精神家園,以畫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最大同心圓。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實現共同富裕,推動鄉村振興,必須圍繞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堅持共建共享,漸進共享和共同共享,以鄉村振興賦予共同富裕新活力,促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雙向互動,不斷推進“三農”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孫久文,李承璋.共同富裕目標下推進鄉村振興研究[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59(3):12-19.
[2] 李實,陳基平,滕陽川.共同富裕路上的鄉村振興:問題、挑戰與建議[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9(3):37-46.
[3] 葉敬忠,胡琴.共同富裕目標下的鄉村振興:主要挑戰與重點回應[J].農村經濟,2022(2):1-8.
[4] 陳錫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5(1):5-12.
[5] 周祝平.中國農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戰[J].人口研究,2008(2):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