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高效地利用耕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該文以保定市為研究對象,構建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熵值法計算耕地集約度來分析保定市2014—2018年的耕地集約利用水平,研究結果表明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并隨著時間變化耕地集約利用程度有下降的趨勢,最后根據保定市實際情況和評價結果提出科學地進行國土空間布局、嚴格把控用地總量和強度、嚴格土地資源管理、加大執法力度、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開展相關教育培訓等對策建議,為保定市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耕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熵值法;保定市;耕地保護
中圖分類號:S-3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4-0037-04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use of cultivated land to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aking Baod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uses the entropy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intensive degree of cultivated land to analyze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level of cultivated land in Baoding City from 2014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intensive use level of cultivated land in Baoding City, and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decreases with tim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evaluation results of Baoding City,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scientific land spatial layout, strict control of the total amount and intensity of land use, strict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law enforcemen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carrying out releva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o as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aoding City.
Keywords: intensive use of cultivated l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ntropy method; Baoding City;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載體,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耕地是發展的需要也是民心所向[2]。沒有土地,人類就不能生存,土地為人類的生產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基礎性的物質條件。其次,國民經濟中各行各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土地,充足的、優質的、合理分布的土地是順利發展我國國民經濟的必備條件之一。同時,土地的重要性還決定了在一切的社會關系中,由國家或社會的其他代表對土地實行社會化管理的必要性,要處理不同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要涉及土地關系問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但不會使土地問題的重要性降低,相反地,土地已經成為影響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性重大問題[3-4]。然而我國人均耕地較少,耕地后備資源不夠充足,耕地利用壓力非常大。除此以外,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種建設項目用地擠占耕地的現象十分突出。自然資源總量的不斷減少給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進行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只有二者共同作用,才能確保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更高[5]。因此,為了實現人與地之間的和諧發展,確保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土地經營管理方式,進行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科學、合理地利用好現有的土地資源,使其發揮最大的利用價值[6]。
耕地集約利用是保護土地資源、解決人地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對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對耕地的集約化程度進行合理分析、研究,能夠了解當前地區耕地集約利用的現狀及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地區耕地集約利用過程中存在的規律和影響耕地集約利用的因素,充分發掘耕地利用的潛能,并為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給予相應科學合理的依據,對提高耕地集約利用水平、促進耕地資源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意義[8]。
本文以保定市作為研究對象,構建耕地集約化利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熵值法計算出保定市2014—2018年的耕地集約度,對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狀況進行評價,為高效合理利用耕地,保障保定市糧食安全提供幫助,進而提出相關解決措施。
1 "理論基礎
耕地集約利用是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下進行土地合理化利用,即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可能地提高土地的利用價值,以耕地資源持續健康利用,實現經濟最大化收益為基礎,提高單位面積耕地的糧食產出效率,降低耕地資源浪費風險,實現耕地集約化利用[9-11]。
2 "研究區概況和數據來源
2.1 "保定市概況
保定市是首都的“南大門”,市區面積2 531 km2,人口大概315.35萬,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區,冀中平原以西,地勢上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特點,地形為山脈、平原縱橫交錯,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大,冬暖夏涼;保定市擁有5個區、15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在各種優越的地理、人文、經濟、氣候的條件下,其發展日益壯大。
2.2 "數據來源
研究所用數據均來源于《保定市統計年鑒》。選用了年鑒中2014—2018年的各項數據,包括年末耕地總量、人口的數量、化肥和農藥的投入、農業機械總動力投入、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總產量、耗電量、機耕和機播面積、農業總產值及地膜使用量等數據。
數據處理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選擇和構建評價指標,然后對其進行標準化處理,并確定指標權重,最后進行耕地集約利用的測算。
3 "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評價體系的構建
3.1 "指標的選擇與構建
研究在耕地集約利用內涵的基礎上,結合保定市耕地利用的實際情況,從耕地的投入強度、耕作狀態、利用效益和持續狀況4個方面,選取說明性強、數據來源準確且具有代表性的11個指標,構建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表1)。
3.2 "指標的標準化處理
在進行耕地集約利用指數測算時,會出現很多評價指標上的問題,例如選取的指標數量多少、選取指標的角度差異和選取指標之間單位的不統一等相關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對評價結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評價之前,要將這些評價指標進行相應的標準化處理。本文選用極差標準化法對該體系中各項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出各項指標與耕地集約度呈現何種相關性。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Iij是進行標準化處理后的值,Xij表示i評價單元在j指標上的實際值,minXij和maxXij分別是進行標準化處理之前同一類指標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據此計算出各指標的數值,從而得出保定市2014—2018年的各項指標的實際值,然后根據式(1)計算得出各指標標準化處理之后的數值。
3.3 "指標權重計算
耕地集約利用評價的關鍵是對所選指標進行合理的指標權重測算[12]。研究采用熵值法來計算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的指標權重(表2)。
3.4 "集約利用度計算
對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評價分析選取了11個評價指標,通過標準化后的指標值和其所對應的權重,計算出耕地集約利用度。
具體計算步驟為首先計算出各指標層相對于準則層的集約利用分值,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Fi表示在第i年上的耕地集約利用指數,Iij表示在第i年的第j個指標上的標準化值,ωi則表示第j項指標的標準化權重[13-15],然后計算各個準則層的集約利用數值。計算公式如下
計算結果見表3。
4 "結果與分析
由表2可知,各指標權重的最終排序為耕地用電量指數,人均耕地,機械動力投入指數,糧食安全系數,地均產值,糧食單產,化肥投入指數,地膜投入指數,農藥投入指數,播種機械化程度,耕整地機械化程度,這些指標在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中的重要程度也是如此。具體分析如下:保定市的耕地集約是以電力和機械動力的大量投入為重要特征的,其次為耕地單位面積的產值,這說明市場對耕地集約利用的影響巨大,機械化程度指標最小,說明保定市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對耕地集約利用影響程度小。地膜投入指數和農藥投入指數排在靠后位置,說明其在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中的影響較低。
由表3可知,整體而言對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的重要性為投入強度大于耕作狀態大于利用效率大于持續狀況,但是2014—2018年在投入強度、耕作狀態、利用效率和持續狀況存在差異,投入強度和持續狀況在2015年、2016年較為集中,耕作狀態在2015年、2017年較為集中,利用效率則在2016年、2017年較為集中。
通過對各指標層的計算可以得知保定市耕地生產要素投入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并且耕地利用集約程度整體不夠,由表3可以看出,2014—2018年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度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2014—2017年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度較為良好,2015年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程度較高,2018年耕地集約利用度降低。總體上來看,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程度在2015年短暫提升后就開始下降,這與近些年來保定市將周邊縣城化為城區、許多耕地被占用為建設用地等情況有很大關系。
5 結束語
本文通過構建相應的指標評價體系,并運用熵值法計算耕地集約度評價了保定市2014—2018年的耕地集約利用水平,結果表明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并隨著時間變化耕地集約利用程度有下降的趨勢,通過了解得知,保定市耕地利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可能對耕地利用度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農民對耕地的保護意識薄弱、相關政府部門對耕地利用的情況監管不到位、耕地資源占用等情況愈發嚴重和相關農業方面的技術相對落后等,這些因素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避免耕地資源利用效率持續下降從而出現威脅糧食安全的問題。
鑒于此,提出提高保定市耕地集約利用度的幾條措施:一是進行科學且合理的國土空間布局,要積極發揮土地利用規劃的調控作用,按照法律法規平衡耕地占用,與涉農街道辦事處和農業相關社區簽訂耕地保護責任書,積極構建耕地保護責任機制,在對耕地進行使用和利用時,要充分考慮農民的意見和要求,不能一味為了追求城市的發展而忽略了耕地的重要程度,肆意破壞耕地。二是嚴格把控用地總量和強度,與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相銜接,做深做細節約集約用地考核評價,突出精準供給,加大對集約區建設新型農村改革等工作的力度,使建設用地投入產出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三是嚴格土地資源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堅持以保護自然、保障民生、強化科技為支撐,充分利用“國土一張圖”“藍天衛士”等共享平臺,不斷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四是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建設優勢農業品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培育綠色化、品牌化的大主導產業,嚴格把控農村土地市場發展、規范土地市場秩序,加快土地流轉速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保證農業經濟平穩增長。五是嚴格加強政治指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嚴格遵守,對國家提出的一系列耕地保護和利用的政策,相關部門要積極落實,強化對耕地利用的監管力度,適當實行懲罰機制,對于破壞耕地、不合理利用耕地的行為嚴厲制止,給出相應的懲罰;加快體制和組織的創新,促進各類農業主體的發展;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和科研人員,促進農業向現代化發展。六是提高農民對耕地保護的意識,農民是耕地利用的主體,為了增強農民對耕地利用的觀念,可以經常開展一些相關耕地保護、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有關活動,要加大耕地保護與利用的相關宣傳力度,定期開展相關的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素質,打造新型農民,落實節約集約利用思想,強化耕地集約利用意識,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加強耕地集約利用的宣傳力度,要讓大批年輕的農業工人熱愛農業,扎根農村,改變農村。
參考文獻:
[1] 趙響,王敬,李宗瑤.農村閑置耕地集約利用研究——基于冀中平原地區XL村調研[J].現代農機,2021(3):34-36.
[2] 李斌.用心用情守好耕地資源 讓希望的田野充滿希望[J].資源與人居環境,2021(4):24-25.
[3] 許曉婷.縣級土地整治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4.
[4] 趙楊茜,楊柳,楊鵬.喀斯特山區耕地集約利用態勢及模式: 以貴州省荔波縣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7):259-263.
[5] 湯懷志,鄖文聚.“兩個創新”協同驅動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提升[J].中國土地,2021(7):19-21.
[6] 茍佳.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對策建議[J].當代縣域經濟,2021(10):76-77.
[7] 劉生,周南,張金,等.基于AHP的大泉村耕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J].湖南農機,2013,40(9):92,95.
[8] 殷小菲.我國耕地集約利用及其評價[J].中國集體經濟,2019(8):1-2.
[9] 趙麗,朱永明,付梅臣,等.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在農村居民點集約利用評價中的比較[J].農業工程學報,2012(7):235-242.
[10] 王志成,陳銀蓉.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定量分析模型的改進[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8(3):84-88.
[11] 趙瑞東,牛志君,孫英彪,等.南和縣域耕地集約利用評價及障礙因素分析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7,40(4):101-107.
[12] 鄧雪,李家銘,曾浩健,等.層次分析法權重計算方法分析及其應用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2012,42(7):93-100.
[13] 涂志華,王興平.全域統籌視角下的蘇南城鄉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判[J].城市發展研究,2012(11):119-124.
[14] 武麗偉,張晶.呂梁市耕地集約利用評價[J].現代農業科技,2020(2):155-158.
[15] 吳金華,劉思雨,史敏.基于網絡分析法的陜西省耕地集約利用評價[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0,34(2):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