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提高皂莢苗木的生長率,在皂莢苗生長到一定程度后,用不同濃度尿素、復合肥、有機肥和清水每隔10~15 d處理1次,4個月后對皂角苗平均苗高、平均地莖生長量分別比對。每平方米分別灑施20、30、40 g的尿素后,苗木平均地莖生長量、平均苗高生長量與對照相比分別提高17%、94%、43%,98%、187%、140%;每平方米分別灑施30、40、50 g的復合肥后,苗木平均地莖生長量、平均苗高生長量與對照相比分別提高20%、76%、30%,28%、51%、37%;每平方米分別灑施60、90、120 g的有機肥后,苗木平均地莖生長量、平均苗高生長量與對照相比分別提高8%、26%、50%,30%、40%、52%。
關鍵詞:皂莢;育苗;施肥量;施肥方法;施肥效果
中圖分類號:S-3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4-0045-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rowth rate of sogleditsia seedlings, after the seed pods had grown to a certain extent,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urea, compound fertilizer, organic fertilizer, and clean water every 10~15 d. After 4 months, the average seedling height and average ground diameter growth of saponin seedling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After urea concentration of 20 g, 30 g and 40 g, the average shoot growth of seedlings and the average high growth of seedlings increased by 17%, 94% and 4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98%,187%,140%; After spraying with 30 g, 40 g and 50 g, the average shoot growth and average high growth of seedlings increased by 20%, 76% and 30%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28%,51%,37%; After spraying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of 60 g, 90 g and 120 g, the average shoot growth and average high growth of seedlings increased by 8%, 26% and 50%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30%, 40%, 52%.
Keywords: Gleditsia; seedling; fertilization amount; fertilization method; fertilization effect
皂莢(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莢樹、皂角等,是豆科皂莢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 m;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葉為一回羽狀復葉,邊緣具細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網脈明顯,在兩面凸起;小葉柄被短柔毛。花雜性,黃白色,組成總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雄花花瓣長圓形。莢果帶狀,勁直或扭曲,果肉稍厚,兩面臌起,彎曲作新月形,內無種子;果頸長1~3.5 cm;果瓣革質,褐棕色或紅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種子多顆,棕色,光亮。花期3月—5月;果期5月—12月。產于我國多省區,生長于山坡林中、谷地或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 500 m。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木材堅硬,為車輛、家具用材;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嫩芽油鹽調食,其子煮熟糖漬可食;莢、子、刺均入藥,有祛痰通竅、鎮咳利尿、消腫排膿、殺蟲治癬之效。皂莢果是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莢種子可消積化食開胃,含有的一種植物膠(瓜爾豆膠)是重要的戰略原料;皂莢刺(皂針)內含黃酮甙、酚類和氨基酸,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目前,貴州省很多地方正在發展皂莢產業,以期提高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為貴州林業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此試驗,以尋求皂莢育苗最佳肥料和施肥量。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和種子來源
試驗地設在貴州省國有龍里林場哨上工區,位于黔中地區,2020年采伐跡地新開苗圃地。試驗地年均氣溫13.8 ℃,極端高溫30.2 ℃,極端低溫-9.2 ℃,高于10 ℃年積溫3 930~4 535 ℃,年平均無霜期256~287天,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6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6 ℃,平均風速1.9 m/s,多為東風,年降雨量1 060~1 250 mm,平均相對濕度79%,土壤為砂質壤土,微酸性。種子來源于貴州省六盤水市。
1.2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 皂莢苗、尿素(總氮≥46.2%,貴州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復合肥(總養分≥45%,硫酸鉀型,N+P2O5+K2O,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分有限公司生產)、有機肥(活性菌配方有機肥料,N+P2O5+K2O≥8%,有機質≥65%,富含腐殖酸、氨基酸、活性菌、有機碳、鎂、硼、鋅、鈣、硫等,貴州天寶豐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電子天平、噴霧器、電子游標卡尺、鋼卷尺和油漆。
1.3 "試驗設計與調查
試驗設計: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在苗圃地選擇立地條件差異小的地塊作試驗區設置,3種肥料4種處理,每個處理4個重復,分別是尿素20、30、40 g和ck(清水),復合肥30、40、50 g和ck (清水),有機肥60、90、120 g和ck(清水)。循環設計施肥小區,每個小區面積1 m2,小區周圍留出2 m隔離帶。從2022年6月11日開始,每隔 10~15 d進行一次施肥,選無雨上午10點左右進行灑施。在灑施過程中,避免灑在皂莢根、莖、葉等部位,至9月30日結束,共灑施7次,各小區病蟲害、人工除草管理按常規進行。
調查方法:2022年6月10日,在設計的每個小區內隨機抽取50株苗木,測量其苗高、地莖,調查結果見表1,對所抽取苗木用油漆作好標記。2022 年10月25日,在每個小區內測量油漆作好標記的苗木的苗高、地莖,調查結果見表2。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濃度不同肥料對皂莢育苗生長量的影響
肥料是植物生長的糧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除了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還要吸收礦質元素和氮素及有機物質,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土壤中礦質元素和有機物質的多少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在各種營養元素之中,氮、磷、鉀3種是植物生長需要較多的營養元素,因此,在生產上,大多施用氮、磷、鉀含量高的肥料。在此實驗中,苗圃的土壤成分并不能滿足皂莢苗木的生長,因此需進行人工施肥,以改變土壤中養分的比例關系,改善土壤性狀,為苗木生長提供良好的養分環境。從表3可以看出,每平方米分別灑施20、30、40g的尿素后,苗木平均地莖生長量、平均苗高生長量與對照相比分別提高17%、94%、43%,98%、187%、140%;每平方米分別灑施30、40、50g的復合肥后,苗木平均地莖生長量、平均苗高生長量與對照相比分別提高20%、76%、30%, 37%、51%、28%,每平方米分別灑施60、90、120g的有機肥后,苗木平均地莖生長量、平均苗高生長量與對照相比分別提高8%、26%、50%,30%、40%、52%。
2.2 數據分析
苗木生長指標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分析。
由表4、表6、表8、表10、表12、表14方差分析中顯著性可以看出,顯著性值為0.02、0.022、0.031、0.022、0.023、0.031,顯著性值大于0.01小于0.05,不同濃度尿素、復合肥施肥、有機肥施肥處理均存在極顯著差異。由表5、表7、表9、表11、表13、表15多重比較可以看出,與ck相比,3種肥料不同施肥處理促進了皂莢苗高、地莖的生長,不同施肥處理對皂莢苗高、地莖生長的影響不同。在尿素的處理中,施肥量30 g/m2對地莖、苗高生長量的顯著性達極顯著;在復合肥的處理中,施肥量40 g/m2對地莖、苗高生長量的顯著性達極顯著;在有機肥的處理中,施肥量120 g/m2對地莖、苗高生長量的顯著性達極顯著。
3 "結論
通過對皂莢育苗的施肥試驗得知,3種肥料對皂莢的地莖、苗高生長起到良好效果。尿素施肥量30 g/m2對地莖、苗高生長量的效果最好;復合肥施肥量40 g/m2對地莖、苗高生長量的效果最好,有機肥施肥量120 g/m2對地莖、苗高生長量的效果最好;本施肥試驗受天氣、肥料質量、立地條件、管理措施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得出的結論可為高質高效培育皂莢優質苗木提供一定參考。但本試驗結果并不是固定施肥模式,還需在實際生產中進一步試驗、矯正、完善。本試驗周期短,還需進行連年地試驗,才能獲得皂莢育苗對肥料種類及施肥量的需求情況。
參考文獻:
[1] 翟瑜.皂莢實生苗培育及嫁接關鍵技術研究[J].山西林業科技,2014,43(4):10-11.
[2] 鄭萬鈞.中國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5:2341-2342.
[3] 袁志發,贠海燕.試驗設計與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4] 邵金良,袁唯.皂莢的功能作用及其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26(2):48-51.
[5] 孟憲宇.測樹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6] 賈乃光.數理統計(第三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