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湖北省通過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在明確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不同類型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的建設形式;通過案例分析,說明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在推廣農業技術、促進農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集聚創新資源和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對鄉村振興的作用成效;從支持力度、產學研合作、示范帶動作用和社會影響力等方面指出湖北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的建設路徑。
關鍵詞:科技創新示范基地;鄉村振興;產學研合作;社會影響力;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S-9]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4-0048-04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uppor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ubei Province promo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base.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ba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form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bases, and illustrates the effec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bases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populariz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ng farmers' employment,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gathering innovative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Hubei rural revitaliz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base from the aspects of support,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demonstration and driving role, social influence and so on.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bas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Social influence; construction path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味著我國全面進入提升農業自我發展能力、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改善農村發展環境的新時代[1]。科技創新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驅動因素,在促進鄉村產業發展、農民素質提升和環境改善等方面積極賦能。目前,有關科技創新與鄉村振興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機理和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完世偉[2]描繪了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圖,從內部要素和外部驅動2個方面分析科技創新與鄉村產業振興之間的關系。宋保勝等[3]結合山東和河南2省調研數據,從科技創新融入情況、創新成果等方面,分析科技需求與有效供給之間的關系。魯國梁等[4]通過對荊州、武漢和恩施的調研,從種植業產值、品牌培育、廢棄物資源利用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分析了湖北農村發展中科技支撐的瓶頸。馬麗等[5]對農業科技園區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的作用進行了歸納,并對其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梳理。鄧春暉等[6]提出了科技創新驅動沈陽鄉村振興發展的對策建議。
作為農業大省,湖北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模式。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簡稱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是湖北省從科技創新的角度出發,與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相結合提出的一項新舉措。以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試驗示范和成果轉化為重點,以技術創新和綜合示范為核心,大力推進人才下沉、科技下鄉和強縣建設,形成具有鮮明特色、創新要素集聚及輻射帶動作用顯著的示范基地。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促進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的重要紐帶。目前還未有專門針對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的研究。本文從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的特點著手,分析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的不同類型和建設形式,總結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在助力鄉村振興中取得的成效,并提出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的建設路徑,以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1 "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的特點及類型
根據《湖北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基地所屬產業是地方政府重點扶持、科技主導、資源優勢顯著、發展空間大、具有引領性和示范性的特色產業;二是建設單位通常是省內的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融資能力和良好的信譽,并能夠為科技創新示范基地運行提供所需的資金和相關配套設施的支持;三是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具備相應的試驗示范條件和培訓基地,并結合產業發展的需要,制定可行性的規劃方案。
湖北省科技廳于2020年12月認定了50家首批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2022年6月,遴選58家科技創新示范基地作為第二批省級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如圖1所示,108家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分布于武漢市、黃岡市、宜昌市和十堰市等17地市(包括省直轄的神農架林區、天門市、潛江市和仙桃市),涉及72個縣(市、區),覆蓋全省主要農業領域和涉農縣(市、區),涵蓋了糧食、畜禽、水產和油料等湖北省優勢特色產業。
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的類型大致分為種養帶動型、加工示范型、農旅融合型和城鄉結合型(表1)。從類型上看,首批科技創新示范基地類型較單一,只有種養帶動型和加工示范型,分別為36個和14個;第二批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明顯多樣化,其中種養帶動型34個、加工示范型16個、農旅融合型7個和城鄉結合型1個。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主體以公司為主,占比84.26%;其次是專業合作社,有16個;只有1個是家庭農場。從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名稱所反映的產業詞云圖來看,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涉及的主要產業有茶葉、食用菌、蔬菜、柑橘和水產等,如圖2所示。
2 "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助力鄉村振興的成效
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在推廣農業技術、促進農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集聚創新資源和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效應。下面以赤壁獼猴桃種植科創基地和宜都柑橘加工科創基地為例加以說明。
赤壁獼猴桃種植科創基地的承辦單位為赤壁神山興農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開發高檔獼猴桃的現代化科技企業,現已在赤壁規劃了九大獼猴桃生產基地,分別是西湖、半島、御屏、大橋、油嶺、西灣、魯莊、紅菱和新店,占地面積超過1萬畝(1畝約等于667 m2,下同)。所有生產基地選址都以周圍20 km范圍內沒有任何工廠和設備作為標準,保證水果原生態,擁有獨立的冷凍保鮮倉庫和世界一流的四通道分揀包裝生產線。基地的果樹種植技術堪稱芯片級,每棵果樹上都貼上了“身份證”,掃描一下就能看到編號、樹齡等信息,培育的“先沃”取得了植物新品種認證,打破了新西蘭的高端獼猴桃市場的壟斷,使赤壁獼猴桃的市場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赤壁獼猴桃種植科創基地帶動6個鄉鎮共同參與九大標準化基地的種植,為農民提供了500多個工作崗位,在農忙的時候,可以達到1 000人以上。
圖2 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所屬產業名稱詞云圖
宜都柑橘加工科創基地以湖北土老憨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主體,主要針對柑橘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中存在的關鍵共性技術進行攻關,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形成研發、中試與產業化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截至2022年4月,橘園面積達32.6萬畝,柑橘產量近65萬t。基地建設方深度挖掘柑橘的生產工藝,將不合格的果品進行分類,剝去汁液,制成醋、酒,將果渣加工制成酥、軟糖等休閑食品,柑橘增值率提高60%。對柑橘的特殊菌種進行篩選并將其用于生產,已取得9項發明專利,經過深度加工,實現了3倍多的附加值。2019年和2020年分別入選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和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名單,2021年蜜柑品牌居全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第17位。帶動了全縣15 000戶種植柑橘,面積達10萬畝,人均增收1 500多元。近年來,基地積極與各高校合作開展技術研發。例如,與湖北工業大學合作開展柑橘發酵系列調味品的研發與產業化示范,合作承擔省技術創新重大項目4項,開發生產的橘醋原漿、陳皮醬油、柑橘料酒和陳皮豆豉醬等系列產品達30多個,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27億元,利稅1 350萬元;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開展柑橘皮渣高效利用,完成低熱量餡料研制,開發橘子酥產品并已實現產業化生產,開發符合我國消費習慣的橘子陳醋產品;與三峽大學合作完成去果膠柑橘皮渣高效利用、提取膳食纖維和黃色素研究。
截至2022年4月,湖北首批50家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已取得農業新品種審定或登記19個,申報或授權專利228個,轉化示范農業新品種76個、新技術132項,示范帶動農戶達5萬戶以上,實現戶均增收1.8萬元以上。科技創新示范基地聯合高校院所組建產學研創新合作團隊60個,匯聚各類科技創新人才400余人,實現了政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打破了現有人才、技術、項目和資源分散的局面,提高了創新資源的集中度。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已逐步成為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名片。
3 "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助力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
3.1 "加大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支持力度
政府需要發揮投資導向作用,建設宜居鄉村,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環境。要創新引才機制,在人才創業做事上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多方位、多層次地引進人才。以兼職掛職、技術咨詢和項目合作等方式與高校、企業開展合作,以吸引和聚集更多的人才。要充分利用本地人才的知識和豐富經驗,調動在外鄉賢返鄉積極性,激發創業熱情。鄉鎮可以特設畢業生科技人才崗位,制定相應晉升機制,拓寬技術人才的發展空間;為科技人才提供對應行政編制、定居購房紅利等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以鎮為單位的科技人才數據庫,對種植能手、養殖能手、農村經紀人、技能帶動型人才和能工巧匠等,實行分類登記管理,把科技人才納入鎮級人才管理的“大盤子”。
3.2 "加強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產學研合作
鄉村振興是系統性工程,需要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產業園區和鄉村4個層面的全面參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是各個主體的協同創新和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結果。要通過創新聯盟、創新載體和創新服務平臺等方式,集聚產、學、研等創新要素,通過市場化運作,明確各主體的職責分工,推動形成協同創新生態。湖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群體類型多樣、分布廣泛,因此,必須重視農科院校、科技特派員、農技推廣員、農業合作社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各類服務群體的服務能力整合和服務協同,充分調動各方資源,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服務水平。以“互聯網+農業科技”為核心,利用網絡技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
3.3 "增強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示范帶動作用
支持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主體轉型升級,鼓勵其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共同發展特色產業。各鄉鎮政府要將特色優勢產業納入到工作規劃中,培育適合本地特色的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發揮引領效應。在農業生產、加工和流通等全鏈條中,利用數字化技術促進農業生產、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發展。
大力發展農旅融合型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推進農業與旅游業、教育、文化和健康等領域的深度融合,以農旅結合方式構建鄉村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建設新的鄉村旅游休閑文化,通過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入駐鄉村,提升產業質量并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將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和銷售渠道引進農村。圍繞農村資源和農業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鄉村旅游。
科技創新示范基地自身要積極開展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成果展示和成果轉化等活動。在人才培育方面,重點對家庭農場主、種養殖大戶、村組干部、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科技特派員和新型職業農民等開展培訓,通過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現場參觀和實際操作,使學員獲得親身體驗,掌握基本技能。以示范帶動企業、合作社及種養大戶數量,示范帶動面積,技術培訓場次,技術培訓人數,帶動貧困戶和帶動增收等指標對科技創新示范基地進行考核評估,由第三方機構獨立評定。
3.4 "提高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社會影響力
科技創新示范基地要充分運用各類資源進行基地宣傳和產品宣傳,將品牌資源整合起來,打造知名品牌。以科技創新基地各類主體發展需求為導向,打造集展示、交流和服務于一體的數字化宣傳與服務平臺,提高科技創新基地的社會影響力。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的宣傳方式包括:一是在基地顯要位置建設展示區,展示基地發展歷程、現狀與未來,高標準開展來賓導引、參觀介紹等基礎性工作,并做好展示區日常維護;二是活動策劃與運營,結合基地特色與科技創新成果,定期舉辦新品發布、企服連線和產業沙龍等主題活動,并做好宣傳報道;三是對接好各類服務提供商,結合基地內各類主體找資金、找政策、找服務和找場地等具體需求,組織開展線上線下服務;四是安排辦公(洽談)區、會議室,為服務機構、金融機構和服務專家等人員入駐提供舒適條件;五是組織開展直播帶貨活動,打造常態化的數字營銷平臺。
參考文獻:
[1] 王燕,劉晗,趙連明,等.鄉村振興戰略下西部地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模式選擇與實現路徑[J].管理世界,2018,34(6):12-23.
[2] 完世偉.創新驅動鄉村產業振興的機理與路徑研究[J].中州學刊,2019(9):26-32.
[3] 宋保勝,楊貞,李劼,等.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及有效供給路徑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20(38):116-124.
[4] 魯國梁,王維薇,李瓊杰,等.鄉村產業振興科技支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湖北省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20,39(3):4-8.
[5] 馬麗,白樂高,趙明茜,等.農業科技園區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考——以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新鄉農業科技園區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21,40(3):63-66.
[6] 鄧春暉,王瑾,賴曉璐,等.助推沈陽鄉村振興,加強科技創新[J].農業經濟,2021(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