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植物新品種權、農產品地理標志權和商標權、商業秘密權等,專利是我國農業知識產權中最能體現出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農業科技成果,對于保障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增強農業產品的科技競爭力,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笆濉币詠砗邶埥∞r業科學院以政策和資金多舉措激發和鼓勵全院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全方面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大舉措推動構建農業新發展格局,實現專利申請數量與授權數量雙指標持續增長,涌現出一批具有農業產業特色專利成果,支撐農業知識產權事業向上發展。該文對2011—2020年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各類型專利申請及授權情況進行整理、統計及分析,系統全面地總結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涉農專利的現狀、發展情況、存在問題,并依據數據分析,提出相關發展建議。
關鍵詞:農業知識產權;農業專利;因素分析;對策;農業科技
中圖分類號:[S-9]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4-0056-04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clude patent rights, new plant varieties right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righ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mark rights, trade secret rights and so on. Patents ar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at can best reflect novelty, creativity and practicality in China's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sur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hanc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Since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s adopted various measures of policy and funds to stimulate and encourage the innovation and vitalit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of the whole academy,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all aspects, and take major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agricul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both th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the number of patents granted. Thus, a number of patent achievements with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have emerged to support the upward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use. This paper collates, examines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patents i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rom 2011 to 2020,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e-related patents i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development.
Keywords: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gricultural patents; factor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知識產權是加快動能轉換、結構優化的重要支撐,專利作為知識產權最主要的部分,是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載體,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1],農業專利作為種植業、畜牧業和林業涉農等產業的智力成果,其產出充分體現農業科研院所創新實力,是科研院所科技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指標[2]。黑龍江省是我國農業大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充分發揮農業專利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對于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實現農業資源合理配置、增強農業產品科技競爭力,以及支撐農業經濟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知識產權政策,多舉措提高全院科技創新能力、注重知識產權保護、激勵知識產權創新及助推知識產權轉化實施,以實際行動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1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專利保護情況
本文的各項研究數據來源均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及分析數據庫,數據來源時間為2011—2020年,主要數據形式為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專利申請數量、專利授權數量以及失效的專利數量,并對授權專利和失效專利的類型進行了分析,詳見表1。
1.1 "專利申請情況
通過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十二五”“十三五”期間10年的專利情況分析可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累計申請專利1 943件,其中“十三五”期間申請數量為1 621件,是“十二五”期間專利申請數量的5倍,占10年以來專利申請總數的83.4%,同時數據表明2015年開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專利的申請數量逐年增加,增長勢頭持續貫穿整個“十三五”時期,在2016—2020年期間黑龍江省農科院的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為492件,實用新型專利為1 095件,外觀設計專利為34件,由表1可見2016—2020年期間,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的專利申請數量基本是逐年增長的,增長比例均為20%以上,其中2020年的增長比例達到70%,以上數據表明“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專利申請量在超快速增長,表明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在“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發展迅速,科研人員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1.2 "專利授權情況
2011—2020年期間,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累計獲得專利授權1 185件,專利授權率61%,其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03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 064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18件。2017—2020年期間專利授權量保持在200件左右,“十三五”期間專利授權量占10年專利授權總量的82.6%。以上數據分析顯示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在“十三五”期間的專利授權量遠超“十二五”期間,表明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在“十三五”期間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產出數量顯著提升,同時專利授權數量的增長符合專利申請大幅度增長趨勢的最終結果。
1.3 "專利申請和授權的類型
從專利申請類型分析可見,2011—2020年期間申請的1 943件專利中包含發明專利606件,實用新型專利1 301件,外觀設計專利36件。數據顯示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占比最多,占全部專利申請量的67%,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占31.2%,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占1.9%。2011—2020年期間獲得的1 185件授權專利中包含發明專利103件,占授權專利總量的8.7%,實用新型專利1 064件,占授權專利總量的89.8%,外觀設計專利18件,占授權專利總量的1.5%。數據表明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量是發明專利申請量的2倍,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是發明專利授權的10倍,10年間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和授權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和授權比例遠大于發明專利,表明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科研水平穩步提高,但高質量、穩定性較強的發明專利產出比例較低。
1.4 "專利的失效情況
通過對2011—2020年間的專利失效情況進行統計分析,10年間失效專利有638件,由2016年起失效專利數量大幅度上升,其中2018年152件,2019年162件,2020年107件,以上3年的專利失效數量最多,發展規律與專利申請、授權數量上升趨勢一致。
2 "存在問題
2.1 "申請和授權專利數量穩步增長,但高質量專利成果產出較少
目前我國專利制度規定:發明專利必須要通過實質性審查,審查合格后才能給予授權,而外觀設計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僅需通過形式審查即可[4],較為嚴格的實質性審查要求發明專利必須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穩定性,因此發明專利的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可以作為比較權威的數據來衡量科研院所的綜合實力和科技競爭力[5]。通過統計分析結果可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在2011—2020年期間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持續增長,總體呈上升趨勢,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 185件,其中發明專利為103件,實用新型專利為1 064件,對比同時期東北農業大學獲得授權專利1 895件,其中發明專利為1 000件,實用新型專利為871件,可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占比較低。同時期東北農業大學專利申請總量約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的2倍,發明專利申請數量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的4.8倍,專利授權總數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的1.6倍,發明專利授權數量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的9.7倍。
2.2 "積極開展專利申請,忽視專利維護,專利失效現象普遍
目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大部分專利成果來自各類科研項目的成果產出,一是因為專利作為科研項目驗收的成果載體,是項目結題的必要條件;二是在國家及省市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大力宣傳和支持下,科研人員對成果的保護意識顯著提升;三是在科研人員在職稱評審中,各項專利具有一定的分值權重。鑒于以上多項原因,科研人員申請專利積極性比較以往有很大提升。但通過調查分析得知部分院所及科研人員缺少專利維護意識,在授權后未及時開展專利維護,未及時繳納年費,導致專利權被終止的情況比較普遍。
經數據整理分析,造成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專利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專利申請人沒有按時繳納年費,致使專利權利失效造成科研成果的損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是農業科研類事業單位,依據專利年費減繳政策,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獨立申請的各類型專利僅年費的繳納享受高比例的費用減免,僅需繳納年費總金額的15%即可,具體繳費金額統計見表3。在專利年費減繳政策補助下,各項專利在10年內所需繳納的年費金額為405~615元,相比較申請一件專利的費用,10年內產生的維護費用是比較低的,因此專利年費金額較高,專利持有人沒有足夠的資金能力支付相關費用不應該是放棄專利權的主要因素,作為科研院所應當建立完善嚴格的專利保護制度,維護專利成果。
3 "問題建議
綜合分析可見,2011—2020年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在專利保護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專利的申請數量及授權數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表明農業科研人員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不斷提升,農業技術創新水平不斷增強。但通過與同區域內的以農業為主的大學專利發展情況對比分析可見,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無論是專利申請量還是專利授權的數量都與東北農業大學具有一定的差距,且實用新型專利占比較多,較高質量的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有待提高,作為農業科研單位仍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與促進高質量專利的產出,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以上相關分析,就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強化專利管理工作
農業科研單位以服務農業科技創新為主,是我國在農作物新品種產出的主力軍,但在專利技術的保護方面,與工業等行業相比較為薄弱,已有研究表明農業類別的專利申請數量占全部專利申請量的份額較低[6]。因此農業科研單位應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明確專利管理辦法,有效保護好科技在服務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新技術、新發明;同時要不斷強化和提高從業人員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引導農業科研成果完成專利保護。其次要通過開展有效的專利培訓,拓寬科研工作者知識產權思維,進而創造性地完成工作,以技術革新形成自己獨有的發明和創造,再通過知識產權來維護自己的勞動成果。
3.2 "促進專利質與量的同步增長,優化專利結構
在3種專利類型中,發明專利作為最具創造性和技術水平的專利,是評價科研創新能力的最佳體現[7],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在2011—2020年期間的發明專利申請與授權數量均為逐年遞增,但發明專利數量所占比例相對較低,實用新型專利所占比例較高,因此導致專利類型結構不合理。依據國家及省市知識產權強國發展戰略及“十四五”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科研院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要以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和保護為出發點,在專利產出上進行調整,由以往的注重數量增長改變為質量和數量同步提升。因此農業科研專利產出工作的主要方向應該是注重高質量專利產出,即全面提升發明專利申請比例及授權比例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方面,切實優化專利產出結構;在職稱評聘、各項評優獎勵中提升發明專利比重,鼓勵科研人員開展高質量專利的創造。
3.3 "推動專利轉化應用,提高農業科技競爭力
因受到地域性、時間性、季節性及受眾群體的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業知識產權轉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場的競爭力較低[8],因此與工業相比農業專利的轉化應用較難,為推動涉農專利的轉化,一是需要大幅度提高專利的市場性和實用性;二是要有針對性地向涉農企業開展專利的轉化應用,并應結合市場需求,有目的性地開展專利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創造;三是建立健全完善且規范的涉農專利技術交易及規則,建立農業專利轉化技術服務體系,培養農業專利轉化經紀人;四是現有專利成果的整合,打包同領域相關專利技術,快速地實現專利成果轉移轉化;五是構建和完善專利信息化線上建設,實現專利信息整理、發布、宣傳推介、轉化服務線上一體化,并面向市場開放,實現專利成果對接市場,市場需求對接科研人員,暢通信息渠道,形成定向轉化、按需研發的農業科技創新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周叔蓮,王偉光.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J].管理世界,2001(5):70-78,89-216.
[2] 田儒雅,王紅彥,孫巍.2021中國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全球競爭力分析[J].農學學報,2021,11(12):10-12.
[3] 黑龍江: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上取得新突破[J].黑龍江糧食,2021(3):25-26.
[4] 李海燕,侯立剛.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與科技創新——以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171-174.
[5] 吳晶晶,姜仁珍.基于專利分析的青島高校2011—2020年科技創新能力分析——以專利數量排名前7的高校為例[J].中國發明與專利,2021,18(12):10-17.
[6] 王子丹.農業科研院所輕資產化運營模式初探[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2(13):7-9.
[7] 宋春燕.專利質押融資立法研究[D].蘭州:甘肅政法大學,2022.
[8] 姜樹坤,楊賢莉,張喜娟,等.新時期地方農業科研院所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2(7):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