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鈴薯產業作為定西市安定區優勢特色產業,在增加群眾收入、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興旺要求,要實現馬鈴薯產業興旺,必須優化提升馬鈴薯產業鏈。一要構建“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種植模式,優化提升生產鏈;二要構建馬鈴薯系列產品加工車間,優化提升加工鏈;三要構建“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優化提升營銷鏈;四要構建覆蓋村社的物流服務體系,優化提升流通鏈;五要構建“產業+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優化提升體驗鏈;六要構建黨委政府推動保障機制,優化提升保障鏈。
關鍵詞:安定區;馬鈴薯產業鏈;優化提升;對策;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S-9]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4-0068-05
Abstract: As an advantageous and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in Anding area of Dingxi City, potato indust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people's income, winning the battle to get rid of poverty and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posed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osperity of potato industry, we must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potato industry chain.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planting model of \"enterprise + cooperative + village collective + farmer household\" to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production chain; second, to build a series of potato product processing workshops to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processing chain; third, to build an \"online + offline\" sales model to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marketing chain; fourth, to build a logistics service system covering the village community, optimize and promote the circulation chain; fifth, to build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 of \"industry + culture and tourism\" to optimize and enhance the experience chain; sixth,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security mechanism promoted by the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and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security chain.
Keywords: Anding District; potato industry chain; optimization and promotion; countermeas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1]。馬鈴薯產業作為定西市安定區優勢特色產業,在“十四五”時期,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業提質、農村和美的重要舉措,而優化提升馬鈴薯產業鏈是推進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1 "研究述評
馬鈴薯產業是指馬鈴薯的生產、銷售、貿易和消費等活動組成的經濟集合體。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核心要義涵蓋產品高品質、生產高效率、產業高安全和經濟高價值四大方面[2]。2015年農業部把馬鈴薯主糧化工作列入重要議程,指出馬鈴薯主糧化不僅有助于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而且有助于改善和豐富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結構[3]。關于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周向陽等[4]建議,政府加快建立權威的農產品信息發布制度,大力發展機械化,有效提升國際競爭力。葉立潤等[5]提出,定西市三產融合模式主要是馬鈴薯產業三產融合“藍天模式”,模式日趨完善,產業鏈越發牢固。關于優化提升馬鈴薯產業鏈,高博等[6]提出了強鏈、固鏈、延鏈、補鏈的產業鏈壯大路徑。建議培育壯大種薯龍頭企業,擴大種薯產業優勢;穩定馬鈴薯種植面積,推進“三薯”協同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為變性淀粉、廢棄物利用企業創造發展空間;大力發展凈菜加工產業,提高商品薯附加值;加大園區建設力度,匯聚加工企業合力;提升大數據賦能能力,實現鏈條提質升級。林毅夫[7]指出,馬鈴薯產品的產業鏈非常長,深加工能提高附加值,需要政府招商引資,吸引擁有技術、資金、銷售渠道和品牌的大企業來投資。
2 "安定區馬鈴薯產業鏈發展現狀
安定區位于甘肅省中部,是全國最適宜馬鈴薯種植的三大主產區之一。生產歷史悠久、品質優良,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主栽品種有隴薯、青薯和新大坪等。發展經歷自給自足(1995年以前)、初步發展(1996—2004年)、逐步發展(2005—2010年)、高速發展(2011年至今)4個階段。近年來,安定區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找準了比較優勢,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把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發展成為“中國薯都”核心區,榮獲全國“馬鈴薯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等國家級榮譽稱號。馬鈴薯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區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種植面積大,種植品種多,加工能力強,良種擴繁體系完善,政策保障有力,新型經營主體逐步壯大。形成了以“淀粉加工、精淀粉、變性淀粉、全粉、高附加值的主食化產品”為主的加工產業鏈條,以及以種薯擴繁、種植、儲藏、營銷和加工為主的全產業鏈[8]。
3 "安定區優化提升馬鈴薯產業鏈的現實意義
1)農民層面來說,優化提升馬鈴薯產業鏈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有力舉措。馬鈴薯產業作為安定區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主導產業,在增加群眾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區種植馬鈴薯100萬畝(1畝約等于667 m2),總產量189萬t,總產值達到55億元。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收入3 000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208.9元的29.39%,占2021年防止返貧監測收入標準6 000元的50%。2022年預計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的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將超過30%。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期內,馬鈴薯產業在增加群眾收入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2)農村層面來說,優化提升馬鈴薯產業鏈是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內在要求。運用比較優勢理論分析,結合安定區氣候及土壤特點,通過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發展馬鈴薯產業是過去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安定區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的最佳選擇,還沒有更具比較優勢的產業能夠代替。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只有大力培育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才能推動鄉村生態、文化、人才、組織振興。沒有產業振興,其他振興無從談起。當前,安定區農村人口外流導致的空心化現象比較嚴重,城鎮化背景下農村邊緣化,鄉村振興面臨較大困境。推進安定區馬鈴薯產業鏈優化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產業吸引人口回村發展,成為推進安定區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要求。
3)農業層面來說,優化提升馬鈴薯產業鏈是推動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推動安定區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面臨不少挑戰。當前,只按傳統發展模式進行商品薯種植和銷售,已不能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特別是種植面積保障困難,產量提升空間有限,效益增加空間有限。馬鈴薯產業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未充分挖掘,實現高質量發展面臨瓶頸困境。優化提升產業鏈,發展馬鈴薯全產業鏈是解決當前現實問題,打破制約瓶頸的主要突破口。
4 "安定區馬鈴薯產業鏈優化提升點分析
4.1 "生產鏈層面
在比較優勢理論引導下,安定區大部分群眾外出務工,在村種植馬鈴薯勞動力嚴重短缺,馬鈴薯種植大戶減少。小農戶和合作社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不高,逐步轉向以“地膜玉米種植+牛羊養殖”為主的發展思路。馬鈴薯種植基礎不夠牢固,部分農田沒有實現高標準化,大型機械無法進地作業。絕大部分農田屬于旱地,無法實現灌溉。小農戶分散種植,技術水平有待提高。龍頭企業、合作社、小農戶種植利益連接機制不夠通暢,合作化發展意識欠缺。化肥、地膜等生產資料和務工費用提高,馬鈴薯種植成本有所增加。
4.2 "加工鏈層面
安定區大部分小農戶無加工意識,更無加工設備,以種植銷售商品薯為主。大部分合作社加工意識弱,未組建加工車間,仍停留在種植、收購、銷售馬鈴薯商品薯,從中賺取微薄利潤層面。龍頭企業創新研發資金投入比例小,加工鏈延伸不夠長,覆蓋領域不夠廣,通過加工形成的馬鈴薯系列產品少,打造的高端品牌極少。整體層面,馬鈴薯產業因加工轉化產生的經濟價值總量較小,加工轉化效益未充分挖掘。
4.3 "營銷鏈層面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市場營銷體系不夠通暢,導致商品薯外銷較為困難,價格不夠穩定,影響到群眾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取的收入。對安定馬鈴薯品牌的保護力度不夠,導致外地馬鈴薯冒充安定馬鈴薯進行銷售,損害了安定馬鈴薯的品牌形象。對安定馬鈴薯寬粉等系列產品的品牌申報注冊、宣傳推介力度不夠,知名度未充分打造,銷售額有待增加。龍頭企業、合作社與國內外市場銜接不夠到位,導致馬鈴薯價格隨著產量的變化波動較大,豐收年價格低,欠收年價格高,對種植主體來說,總體收入提高不大。
4.4 "流通鏈層面
安定區部分社未通水泥硬化路,馬鈴薯種植運輸銷售有困難。大部分鄉鎮快遞物流服務未延伸到村社層面,快遞物流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仍未解決,極大制約馬鈴薯等農產品的網絡銷售,以及生產和加工的購銷服務。小農戶對馬鈴薯市場需求和價格的信息掌握不夠準確全面,對收購商的依賴程度高。穩定的價格保護機制未充分形成。
4.5 "保障鏈層面
安定區馬鈴薯產業推動保障機制不夠健全,鄉村層面往往存在只注重片帶建設,而忽視市場對接、品牌推介和價格指導等問題。特別是旱情、災情和疫情等突發因素影響下的保險賠付、市場對接和價格指導等問題。農技人員對大型馬鈴薯種植片帶的技術指導不夠深入。保險公司對馬鈴薯種植主體的賠付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4.6 "體驗鏈層面
鄉村層面對構建以馬鈴薯文化為內核的鄉村文旅產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推動措施不力,效果不佳。大型馬鈴薯種植基地文旅設施配套不到位。全區馬鈴薯文旅產業示范基地較少,打造力度不夠,示范品牌效應不強。對馬鈴薯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深入,開發打造的全方位、深層次體驗基地少。馬鈴薯文創產品創新研發少,旅游景點帶給游客的全新體驗欠缺,吸引游客的深層次體驗欠缺。馬鈴薯節會未形成長效機制,帶來的經濟價值有待提高。
5 "安定區馬鈴薯產業鏈問題原因探究
5.1 "比較優勢未充分發揮
馬鈴薯種植相對于其他農作物的比較優勢未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優勢未充分挖掘,種植主體積極性有所下降,優勢特色產業地位不夠牢固。部分農戶由大面積種植馬鈴薯逐步轉向其他農作物,部分合作社也開始轉變種植思路,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以玉米種植和牛羊養殖為主的產業路子。
5.2 "品牌優勢未充分打造
安定區馬鈴薯由于地理生長環境的特殊性,品質優越,具有其他地方馬鈴薯無法比擬的優勢。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部分地方生產的馬鈴薯冒充安定馬鈴薯進行銷售,影響到安定馬鈴薯的品牌形象。正宗安定馬鈴薯品牌未充分打造。安定馬鈴薯粉條品牌形象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有待進一步提升,以馬鈴薯種植采挖為主的文化旅游體驗基地品牌形象有待進一步提升,馬鈴薯文創產品品牌申報有待進一步深化。
5.3 "創新研發未充分展開
針對馬鈴薯種植采挖現代化、品種改良、粉條深加工、系列產品研發、文創產品開發、文旅基地打造和文化內核凝聚等工作的創新研發未深入展開。薯農和合作社大部分停留在初級種植銷售層面,從馬鈴薯種植中獲取的經濟效益較低。龍頭企業對馬鈴薯系列產品的創新研發投入不足,高端產品研發數量較少。馬鈴薯研究所、實驗室等研發機構不足。
5.4 "發展共識未充分凝聚
對馬鈴薯產業發展的共識未充分凝聚;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社會層面協同發展的合力未充分凝聚;融媒體、研討會和報紙等宣傳渠道對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未充分營造。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等重大宣傳節會的舉辦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較大。
5.5 "產業集群未充分形成
馬鈴薯產業龍頭企業引領帶動力不強,未形成引領集聚的產業群。各個企業仍然以單打獨斗為主,合作社仍然以單兵作戰為主,小農戶主要依賴當地合作社發展。馬鈴薯產業辦公室及行業協會的指導引領作用未充分發揮,全區馬鈴薯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未充分形成,整體聯動發展協調力度不暢,品牌競爭力不強。
6 "推進安定區馬鈴薯產業鏈優化提升的策略
6.1 "構建“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種植模式,優化提升生產鏈
一要引進具有創新發展理念的龍頭企業。要大力發展訂單模式,以最低價格保護制度消除薯農后顧之憂,擴大種植面積,形成產業規模。二要形成穩定的聯農帶農機制。要發揮企業資金、合作社技術、村集體組織、農戶勞動力優勢,結成“四位一體”利益共同體,形成發展合力。要充分發揮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的帶動作用,讓薯農充分融入利益共同體,實現合作共贏發展。三要整合資金、技術、土地、組織、管理和勞動諸要素,實施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種植。要提升龍頭企業和合作社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滿足種植大戶和小農戶社會化服務需求,整體提升馬鈴薯產業機械化、現代化水平。四要加快建設黃土高原淤地壩等水利工程,將有限的水資源充分利用好。要大力實施引水上山工程,配套旱作高效農業水利設施,發展高效節水滴灌技術,早日實現“旱地”變“水地”。五要運用現代科技,提高馬鈴薯種植、田間管理、采挖現代化水平,大力提升生產效率,縮小人力資源成本,從整體上減少馬鈴薯種植成本。六要依托村集體經濟辦馬鈴薯產業農場。要以村集體土地和村集體資金為基礎,吸納社會資本入股,吸收當地群眾為農場工人,組建馬鈴薯產業農場。村集體、股東根據農場經營情況分紅,農場工人按照勞動領取報酬。
6.2 "構建馬鈴薯系列產品加工車間,優化提升加工鏈
一要依托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組建精品馬鈴薯鮮薯包裝車間。特別是在馬鈴薯鮮薯剛采挖上市階段,對新大坪等食用精品馬鈴薯進行套袋裝箱包裝,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大量銷往國內外蔬菜市場,擦亮安定馬鈴薯食用品牌形象,并構建保鮮儲藏下的長效銷售機制;申報注冊安定馬鈴薯鮮薯品牌,賦予包裝文化創意元素,大力提升鮮薯品牌經濟價值。二要依托合作社組建馬鈴薯粉條加工車間。建立粉條加工推動落實機制,縣區農業、工信部門出臺指導意見,鄉鎮村負責推動落實,合作社具體實施,達到覆蓋每村至少一家粉條加工車間的標準;鼓勵有條件的馬鈴薯種植大戶建設粉條加工作坊;建立馬鈴薯粉條加工協會,出臺粉條加工標準,規范指導粉條生產加工;建立協調機制,根據馬鈴薯市場價格確定粉條加工生產比例,在價格低迷年份提高粉條加工生產比例,確保種植群眾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的收入只增不減;打造馬鈴薯粉條大區品牌,努力構建“一社一作坊、一村一車間、一鄉一企業、全區一集群”的馬鈴薯粉條產業集群化發展格局。三要依托合作社、村集體組建以馬鈴薯文化為題材的書法、繪畫、剪紙、隴中小曲等藝術社團,創作高品質文藝作品。充分發揮合作社組織能力,牽頭帶動在村勞動婦女,以馬鈴薯文化為內核、以歌頌偉大新時代為主旋律,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通過申請財政文化資金、申報項目、社會資助等方法,支持從事書法、繪畫、剪紙等創作的藝術人才成立工作室,在學習深造、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積極創作以馬鈴薯文化為題材的藝術作品,通過線上線下的展示銷售,進一步宣傳推介安定馬鈴薯品牌形象。四要依托合作社、村集體組建富含馬鈴薯文化元素的玩具、工藝品等文創產品生產加工車間,豐富馬鈴薯產品類型,形成馬鈴薯系列產品。合作社要充分利用自身資金、基地、組織等優勢,延伸產業鏈。農忙時節組織群眾開展馬鈴薯種植銷售工作,農閑時節組織群眾開展手工編織、剪紙、玩具等馬鈴薯文創產品的生產加工。五要申報注冊馬鈴薯系列產品商標,擴大商品影響力,提升品牌競爭力。全力支持龍頭企業和大型合作社,做大做優做強代表產品,積極申報注冊商標,加強宣傳推介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6.3 "構建“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優化提升營銷鏈
一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通聯國內外市場的優勢。通過商務部門積極對接,擴大銷售市場,努力將精品原種投向國際大市場,將精品一級種投向國內外種業市場,將精品食用鮮薯投向國內外各大中小城市蔬菜市場,將一般薯加工成優質粉條產品投向國內外市場;充分發揮聯農帶農機制,龍頭企業和合作社要充分發揮市場對接優勢,帶動小農戶發展。二要加強對馬鈴薯種植、田間管理、風情采挖、美食加工、節會文化的全方位、立體化宣傳。充分利用各級融媒體、報紙等平臺,開辟馬鈴薯產業宣傳專欄,常態化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宣傳報道;抓好“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等重大節會及9—10月集中風情采挖旅游體驗季等重點時段,重點美食企業等重點行業,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宣傳報道,全面提升安定馬鈴薯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三要打造高端線上銷售平臺。充分發揮區級農產品線上銷售平臺作用,常態化邀請知名主播在抖音、快手、京東、淘寶和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進行直播帶貨銷售活動;龍頭企業、合作社要打造自己的銷售平臺,開展常態化直播帶貨銷售活動;推動合作社、農戶開設網店,開展融產品展示、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銷售活動。
6.4 "構建覆蓋村社的物流服務體系,優化提升流通鏈
一要加快推進通社水泥硬化路建設。大力解決馬鈴薯運輸難問題,打通馬鈴薯產業發展“最后一公里”。二要加快推進大型馬鈴薯產業基地水泥硬化路建設,確保大型基地大車運輸無障礙。三要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拓寬地塊,確保大型馬鈴薯農機具進地作業,提高機械化率;依托合作社建設高標準馬鈴薯貯藏庫,確保能夠較長時間貯藏保鮮,根據市場價格擇機銷售。四要構建集收購、貯藏、轉運、銷售為一體的流通體系。充分發揮馬鈴薯協會統籌協調作用,實行信息共享,全力推動構建馬鈴薯集群化發展大流通體系;構建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馬鈴薯產業流通保障機制,最大限度減小疫情對馬鈴薯產業的影響,減少對薯農收入的影響。五要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村級快遞流通服務點。在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置快遞服務點,由村公益崗位人員收發配送,方便馬鈴薯系列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和文創產品的線上銷售。
6.5 "構建“產業+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優化提升體驗鏈
一要大力建設大型馬鈴薯種植基地。以馬鈴薯產業賦能鄉村文化振興,以鄉村文化振興鑄魂馬鈴薯產業發展。全區要依托龍頭企業,打造全國一流的具有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的大型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和田園綜合體。每個鄉鎮要全力打造以馬鈴薯文化旅游為主的鄉村振興示范村,發展以馬鈴薯風情采挖、美食品嘗、系列產品展示銷售為主的鄉村旅游。二要放大“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等節會品牌效應。構建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線上線下”雙重節會保障機制,確保每年一度的大會正常舉辦;依托“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平臺,舉辦高端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運用國際視野,為安定區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邀請國內外知名馬鈴薯企業進行全方位深入交流,創新性開發延伸全產業鏈條;通過節會平臺近距離全方位深入宣傳推介安定馬鈴薯系列產品;邀請參會人員深入馬鈴薯示范基地進行全方位采挖、美食、旅游體驗;充分發揮農民豐收節等常態化節會宣傳展示推介作用。三要定期組織開展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交流活動。在報紙刊物開設專欄,在融媒體中心開設專題,常態化開展宣傳報道,形成推動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業共識和濃厚氛圍。
6.6 "構建黨委政府推動保障機制,優化提升保障鏈
一要將馬鈴薯種植全面納入糧食生產考核指標體系。推動構建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抓、農業部門規劃、農技部門指導,鄉鎮抓落實,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實施的推動保障機制。二要全面落實好農業保險政策。增強種植主體抵抗市場波動風險能力,解決種植后顧之憂,增強種植積極性;落實訂單價格保護制度,充分調動種植主體的積極性;構建形成以馬鈴薯種植、粉條和文創產品加工,馬鈴薯文化為內核的鄉村旅游融合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7 "結束語
總之,要形成優化提升馬鈴薯產業鏈的共識,強化措施保障,實施“六個構建”,實現“六鏈提升”,達到延鏈、補鏈、強鏈的目標,加快推進安定區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2] 羅其友,倫閏琪,高明杰,等.2021—2025年我國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路徑[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3):37-45.
[3] 盧肖平.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意義、瓶頸與政策建議[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7.
[4] 周向陽,沈辰,張晶,等.2021年馬鈴薯市場形勢回顧和2022年展望[J].中國蔬菜,2022(2):1-4.
[5] 葉立潤,張珂.甘肅省連片貧困地區三產融合模式選擇建議——以定西市和隴南市為例[J].山西農經,2021(24):102-104.
[6] 高博,蔡詩佳,喬光華,等.內蒙古馬鈴薯產業鏈壯大路徑研究[J].北方經濟,2021(10):38-41.
[7] 林毅夫.戰勝命運與定西馬鈴薯產業發展經驗[J].甘肅農業,2021(11):13-14.
[8] 張鳳嬌.定西市安定區馬鈴薯產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