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新任務,而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則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關鍵。在此背景下,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健全教師發展體系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改革關注的焦點。該文以東北林業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為研究對象,從健全教師發展制度、建強教師發展平臺等方面探索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對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的影響。
關鍵詞:農林院校;專業素質;教師發展;服務體系;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C96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3)04-0108-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s a new task for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achers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n this context, to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er development system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aking the teacher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 system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perfecting teacher development system and building a strong teacher development platform.
Keyword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teacher development; service system; promotion strategy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內涵發展、質量提升、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關鍵階段[1]。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搭建校級教師發展平臺,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著力提高教師專業能力”;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關鍵”;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素質”等等。可以說黨和國家把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作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1 "重點解決教師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梳理
盡管政策層面對于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提出了諸多要求,但現實中教學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教師不重視教學,投入本科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夠;有的教師素質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要,專業化水平需要提高;有的高校教師發展組織體系不夠健全,對教師的職業發展缺少規劃,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尚未完善[2]。時代愈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的要求就愈發凸顯[3]。因此,建立系統的高校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已經非常必要。
1.1 "彌補教師教學技能欠缺的短板,提升教學能力
目前,很多教師能夠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但是缺乏教育背景,在教學理論、策略、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十分有限,無法通過最有效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迫切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系統的培訓與指導。本項目把追求卓越的教學品質作為中心重點建設內容,全面實施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對于不同教師群體開展分期分類培訓,從而提升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1.2 "扭轉傳統教學氛圍不濃的局面,激發潛心教學
教學改革需要教師具有相應的責任、意識和能力。當前,高校仍然存在教師精力投入不足,育人意識不強,重科研、輕教學等現象。本項目堅持“以本為本”著重推進“四個回歸”,使全校上下形成“領導重視教學、政策傾斜教學、教師潛心教學、學生勤奮向學”的氛圍;同時作為林業高校,應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前列,在倡導和傳承綠色文明和生態文化中發揮領航作用,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
1.3 "破解教學改革研究滯后的困境,探究教學規律
學校高等教育研究人員缺乏,教育研究成果與教學實踐相脫節,教師對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適應性不足,對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要求認識不清,表現為改革意識不強、育人理念落后、教學技術缺乏、授課方法陳舊等。本項目堅持問題導向,加大教學研究力度,使教育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實踐,服務于教師發展和教學質量提升,滿足學校教學改革需要。
1.4 "改變教師發展缺乏保障的現狀,促進教師成長
學校教師發展體系不夠完善,缺乏教師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培訓活動缺少系統性和完備的制度保障。本項目聚焦教師職業發展,致力于為教師能力提升搭建溝通交流平臺,通過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管理和評價激勵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2 "改革工作基礎
東北林業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成立于2012年。中心依托學校的資源優勢,不斷豐富工作內涵,構建了校、院(部)和基層教學組織“三位一體”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體系,為廣大教師成長提供了全面的服務支持。
2.1 "工作機制不斷健全
中心不斷完善教師教學發展的頂層設計。一是建立黨委教師工作部,深入開展師德師風教育。二是出臺《東北林業大學本科教學師資培訓和進修規定》《東北林業大學教師教學工作規范》等多項促進制度,將教師教學發展納入學校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和一流本科教育行動計劃,形成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長效機制。
2.2 "分級分類培訓逐漸豐富
中心逐步完善教師培訓體系。一是開展師德師風專題培訓,教師職業道德水平不斷提升。二是開展教師崗前培訓工作,實施本科課堂教學準入制度,推行“雙證”上崗制度。三是選派學科帶頭人、專業負責人等骨干教師參加長短期培訓。四是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開展名師大講堂、名師面對面等培訓活動。五是購買高質量網絡課程和專題學習模塊,支持教師參與在線學習與研修。
2.3 "教學服務咨詢不斷完善
中心積極開展各項教學咨詢活動。一是為新聘任教師配備高水平指導教師,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長。二是定期開展教學咨詢與診斷服務,為青年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幫助。三是舉辦教學工作坊和教學沙龍等活動,分享教學經驗,促進教師教學質量提升。
2.4 "教學改革研究不斷推進
中心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研討。一是聚焦教學質量,遴選和宣傳優秀教學改革案例,發揮其示范作用。二是依托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等,結合新技術,促進教師探索教學方法改革。
2.5 "教學質量評估不斷創新
持續開展教學質量評估。一是舉辦各類形式的教學競賽,通過專家點評和自我展示,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二是改革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細化評估形式,創新評估指標,并將評估結果作為教師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持續提升教學質量。
3 "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提升策略
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關于啟動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規定了教師教學發展中心6項建設內容,各高校應充分發揮教師發展中心在提升中青年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3.1 "健全教師培訓體系,全面提高教師培訓質量
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最終需落實到教師身上,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之中[4]。一直以來,教師教學能力作為影響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而備受關注[5]。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要始終把教師培訓工作作為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機制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創新教師培訓方式、強化培訓目標、豐富培訓內容、健全培訓考評機制,形成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培訓體系和內容。一是實施分級分類精準培訓。高校可建立校、院兩級協同的教師培訓體系,通過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骨干教師研修班、名師沙龍、專題專項培訓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形成教師培訓品牌項目,切實幫助廣大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二是開展教學咨詢服務工作。高校可成立名師咨詢室,聘請國家級、省級教學名師等,擔任名師咨詢室的專家,為新教師、骨干教師及教學效果不佳的教師搭建與專家交流的平臺,提供教師成長與教學改進的教學咨詢診斷服務,為教師教學能力提高、教師個性化專業發展提供幫助。
3.2 "優化教師培養機制,打造梯隊銜接的教師隊伍
促進教師持續發展,必須健全教師梯隊培養機制,暢通教師發展通道。高校應堅持把教師培養作為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質能力的重要抓手,不斷推動教師培養機制和模式創新,逐步形成了梯隊銜接的教師隊伍培養體系。高校可根據教師成長情況分為“新教師—骨干教師—青年名師—教學名師”四個層次,形成遞進式培養機制,構筑名師成長通道。一是加快青年教師培養。將教齡在4年以內的教師納入青年教師培養體系。通過督導評價、教學咨詢等方式持續跟蹤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幫助新教師在4年內完成從熟悉教學工作、到具備教師專業素養再到勝任教學工作的轉變。二是注重骨干教師培養。將教齡在5年以上、年齡在45周歲以內的優秀教師納入骨干教師培養體系,使骨干教師及時掌握先進教學理念和前沿知識。高校應積極為骨干教師搭建教學競賽平臺,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不斷完善“校賽—省賽—國賽”選拔機制,在備賽、參賽過程中,為參賽選手提供全方位的培訓指導、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進一步錘煉骨干教師教學基本功,推動教學創新。三是強化名師培養。高校可制定教學名師獎勵與培育計劃,并納入培育計劃,培育期內,學校給予政策和經費支持,支持入選者取得新的教學實績,為省級、國家級教學名師的儲備人才。
3.3 "完善教師激勵評價機制,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
樹立正確的激勵評價導向,能夠充分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評價機制即是教師教學工作的指揮棒,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所在。一是建立教學榮譽體系。教學榮譽體系的建立有助于增強教師榮譽感、激勵教師潛心育人,更好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例如東北林業大學2019年建立了教學榮譽體系,設立了“成棟名師獎”“本科教學質量獎”“本科教學改革獎”“本科生導師獎”“從教30年教師榮譽稱號”“教師教學競賽獎”和“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獎”。教學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更加注重對教師潛心育人精神的認可,更加強化儀式感與榮譽感。二是改革課堂教學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多元化、多維度考評教學規范和課堂教學效果對于推動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影響。東北林業大學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采取學生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評、督導評價的評價方式,構建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評價結果作為教師申報教學榮譽獎、職稱晉升、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有效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持續改進。
3.4 "建強教師發展平臺,夯實教師發展組織體系
搭建教師發展平臺、夯實教師發展體系、建強教師發展中心是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提升的重要組織保障。以東北林業大學為例,學校2012年成立了教師教學發展中心,2020年獲批“國家級農林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建設項目”。中心以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為主線,不斷完善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激發教師隊伍創新活力。一是形成優質資源共享機制。中心組建了一支由教學名師、教學成果獎獲得者組成的培訓師團隊,集成校內優質教學資源,統籌教師培訓、教學咨詢、教育研究等職責,為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滿足教師個性化專業發展實施全方位服務。二是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中心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從頂層設計、政策部署,到基礎設施、數字資源、平臺搭建,逐步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中心持續開展智慧教學技術技能培訓,促進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三是健全教師發展組織體系。學校成立了形式多樣的基層教學組織和虛擬教研室,實現教師全員納入基層教學組織,學校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選聘高水平教師擔任基層教學組織負責人,進一步激發基層教學組織活力,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4 "未來深化改革的思路和舉措
4.1 "主要思路
東林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全面推進教師培訓、教學咨詢、教學研究、質量評估和資源共享等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切實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建設立足東北、服務龍江、具有農林特色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推動新時代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
4.2 "具體措施
4.2.1 "深化以“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培訓體系
一是整合改造傳統培訓項目。以“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創新、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為主題,定期舉辦名師大講堂、名師工作坊、教學沙龍等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二是全面實施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面向全體教師開展分期分類培訓,對新教師開展授課資格認定,實施“雙證”上講臺制度;對中青年教師實施“骨干教師研修計劃”;對全體在崗教師實行全員培訓制度,推行教師培訓學分制度。三是實施對外培訓服務計劃。每年選派優秀專業骨干教師,赴國內外高水平大學、企事業單位與科研院所進行教學改革和能力提升培訓;同時,接收其他高校、企事業單位與科研院所等外來人員來校進修學習,發揮中心資源優勢和示范、輻射、引領作用。四是發揮學校特色學科優勢,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專題培訓。依托林學、森林保護、動物保護等學科優勢,將生態文明內容納入教師培訓課程,使教師吸收和傳承高品質的生態教育研究成果,提高各學科教師的生態文明理論素養,引導教師將教學內容與生態文明教育相結合,使教師成為生態文明教育中的主導,使學校成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五是依托帽兒山實驗林場、涼水實驗林場和中國(哈爾濱)森林博物館開展實踐培訓,使其成為教師生態文明教育培訓的重要載體,讓教師體會到校園綠色生態,感受生態文化的底蘊。六是支持教師開展生態文明課題研究。中心加大力度支持教師開展生態領域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的多學科會聚研究和聯合攻關,特別是集中優勢力量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秸稈、稻草轉化等環境技術問題,使農林高校教師成為綠色科技的領跑者。
4.2.2 "構建以“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和“搭建教學競賽平臺”為突破的教學研究與交流體系
一是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學習借鑒國內外前沿的教育成果,將成果運用于教師培訓和教學實踐中,加快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提高教學水平的進程。二是搭建教學競賽平臺。全面支持教師參加國家、省部委的各類教學技能競賽,依托各級各類教師教學比賽、評獎評優項目等,構建“項目申報—考核評價—觀摩展示”一體化服務體系,促進教師交流學習和專業成長。改變以往教學競賽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將教學競賽由單純的比賽變成連續的教學活動,使競賽與“項目申報—考核評價—觀摩展示”融為一體,變成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過程。申報時給予政策指導,提供咨詢服務,評比結束后進行點評總結,提出個性化專業發展方案,并進行示范展示和觀摩,真正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教”的目的,將教學競賽打造為教師經驗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4.2.3 "構建以“改革教學評價機制”“建立培訓管理制度”“完善教學榮譽體系”為保障的教師評價管理激勵體系
一是改革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構建以發展性評價為核心的教師教學能力評價,實施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督導評價、教師自評相結合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充分發揮發展性評價對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導向引領作用,形成推動教師發展的有效機制。二是建立教師培訓管理制度。建設教師終身學習支持服務體系,落實全體在崗教師每學年不少于16學時的全員培訓,參加培訓情況作為教師考核和評職晉級的基本要求。三是深化教師教學榮譽體系,進一步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加大對長期堅守教學一線的優秀教師的獎勵力度,實施教學榮譽獎評選工作。啟動成棟教學名師和成棟教學骨干培育計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教學生態,建設具有東林特色的教學文化,全面引導教師投入教書育人工作,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4.2.4 "建立區域聯盟,打造區域“研-訓-學”共同體,發揮區域聯盟的示范輻射作用
東北林業大學將與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組建區域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聯盟,努力實現抱團取暖、集群發展、資源共享的“研-訓-學”新形態。區域聯盟成員需利用自身師資、發展理念、研究方向、課改成果等教育教學資源優勢,推進區域內農林教師專業成長和課程改革的整體進程,引領東北農林高校共同發展。
教育教學工作是教師的基本職責,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所在。高校依托教學發展中心構建的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能夠使教師發展制度更加完善,組織保障體系更加夯實,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育人水平、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是提升教師教書人能力素質,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鄧垚靈,唐蕾,周思,等.交往行動理論視閾下大學生隱性逃課調查研究[J].高教論壇,2022(1):84-88,104.
[2] 闕璧君,林夏竹.高校教師發展中心的歷史脈絡與發展趨勢[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5(4):103-107.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01-20](2022-11-09).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4] 包水梅.大學教師專業化發展中教學倫理的邊緣化及其應對[J].中國高教研究,2022(8):36-41,60.
[5] 沈文淮,謝幼如,柯清超,等.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機制與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2(12):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