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夜間,“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因病醫治無效在湖北武漢逝世,享年九十八歲。
張富清是一個“兵”:戰爭年代,他不怕死,冒著槍林彈雨沖鋒陷陣,全身上下多處負傷,立下一等功、二等功、特等功,并兩次獲得“戰斗英雄”的榮譽稱號;和平時期,他敢擔當,積極響應號召轉業,扎根偏遠貧困山區,帶人修道路、挖水井、建電站,并動員家人放棄“鐵飯碗”自力更生;晚年,他不服老,截肢手術后依靠假肢和支架重新學習走路并最終站立著向探望自己的年輕官兵回敬了軍禮。
這就是張富清,迎難而上的突擊隊員本色,他保持了一輩子。
不要返家路費,就要當共產黨的兵
1924年12月,張富清出生于陜西省漢中市洋縣馬暢鎮雙廟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幾年后,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著四個幼小的子女,生活頓時沒了著落,大哥很快夭折。因為家里經濟困難,張富清早早就做了地主家的幫工,但因身體瘦弱干不動體力活,飽受責罵和體罰。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進駐漢中的國民黨軍為擴充部隊常常趁黑夜入戶抓青壯男丁充軍。這天夜里,一隊國民黨兵圍堵了張家,叫囂著要抓走張富清的二哥。二哥是家里唯一的壯勞力,一旦被抓走全家就沒了依靠。情急之下,張富清讓二哥鉆進床底躲藏,自己頂替二哥跟國民黨兵走了。隨后兩年多里,張富清隨軍從陜南出發經陜中轉至陜北,目睹國民黨官兵的搶奪、豪賭、劫掠、欺壓,也耳聞共產黨部隊的仁義、規矩、友善、平等,心里慢慢生起對國民黨的厭惡和對共產黨的好感。
1948年2月28日至3月3日,國共兩軍打響進攻與反擊的瓦子街戰役——此一役,西北野戰軍殲滅國民黨部隊三萬余人,而張富清所在部隊大都成了俘虜。戰斗結束后,西北野戰軍組織政工人員對國民黨軍俘虜做宣傳教育工作,其中有兩人的講述令張富清記憶深刻,對張富清轉變思想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一位是跟著共產黨多年的“老兵”,講了自己從紅軍到八路軍再到解放軍的經歷,說“共產黨是為勞苦大眾謀福利的黨,共產黨的軍隊是老百姓自己的軍隊”;另一位是入伍一年多的“新兵”,講了自己家鄉解放后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稱“父老鄉親都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有田有房有牛的好生活”。張富清聽了深受觸動,想想自己被俘后受到的種種優待,更覺“共產黨好,解放軍好”。于是,在宣傳教育的最后環節,當一位解放軍首長指著桌上的銀圓說“如果想回家,我們就發放返家路費;如果想參軍,我們解放軍熱烈歡迎”時,張富清當即站出來高喊:“首長,我不要返家路費,我要當兵,就當共產黨的兵!”
就這樣,張富清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二營六連的一名戰士。
沖鋒陷陣,在血與火中“突擊”成長
穿上新軍裝,張富清的面前徐徐展開一個嶄新的世界。
在共產黨軍隊里,受官兵平等和軍民一家的滋養,張富清如沐春風,白天練習作戰技術,晚上學習文化課,迅速提升了作為新革命軍人的素養和品格。
1948年8月,壺梯山戰役打響。奉西北野戰軍司令部命令,王震指揮第二縱隊圍攻駐守壺梯山大廟主陣地的國民黨軍胡宗南集團整編第三十六師第二十八旅精銳第八十二團,而張富清所在的二營負責從東北端進攻。敵軍非常狡猾,構筑了一個個堅固的暗堡,成為我軍前進的“攔路虎”。戰斗中,張富清親見,一個個老兵一邊高喊著“我是共產黨員,我上”,一邊抱著炸藥包和手榴彈沖上前去炸暗堡,內心既震撼更欽佩。接近大廟時,攻擊部隊又遭遇敵軍一個暗堡的密集火力阻擊。眼看幾個戰友先后倒下,張富清咬牙切齒:“連長,我去炸掉它!”于是,在火力掩護下,張富清迎著射來的子彈,時而匍匐爬行,時而飛身躍進,迂回著往前沖。靠近暗堡后,張富清拉開兩個手榴彈的引線,從噴著火舌的射擊孔塞了進去。“轟”一聲,手榴彈炸響,暗堡里的機槍啞了,戰友們起身沖了上來。這次炸暗堡,張富清的右手臂和胸部大片皮膚被燒傷(傷好后留下一片片疤痕),但他卻笑稱“輕傷”。戰斗結束后,張富清獲記一等功并被師部授予“戰斗英雄”稱號,同時獲得一枚獎章。表彰會上,連長問他有何感想,他卻反問:“我能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嗎?”就這樣,在參加解放軍四個月后,張富清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而入黨介紹人就是連長李文才和指導員肖友恩。
壺梯山一役,是張富清從新兵淬煉成為老兵的“成人禮”。此后,在一場接一場的激烈戰斗中,張富清一次次挺身而出爭搶并完成“突擊任務”:在東馬村,掃清頑固敵人,占領敵軍碉堡,為后續部隊進攻打開缺口,而自己身上多處負傷;在臨皋,陣前搜索偵察,發現敵軍后立即占領外圍制高點,堅守吸引敵人,直到援軍趕來……其中,最慘烈的當數永豐鎮戰役。
1948年11月,在西北野戰軍各部的協同圍殲下,國民黨軍胡宗南集團第七十六軍主力逃至永豐鎮固守待援,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決定集中第二縱隊和第三縱隊合圍永豐鎮,是為永豐鎮戰役。至26日晚,經過連續激戰,我軍肅清外圍據點,敵軍退縮寨內頑抗。27日凌晨,我軍發起總攻,于永豐鎮東北角寨墻處遇兩個碉堡阻截,部隊傷亡很大。于是,上級令二縱七一八團二營六連盡快拔掉敵碉堡火力點,為進攻部隊開路。張富清請戰出擊,帶領兩名戰士攜槍和炸藥包、手榴彈悄悄摸進。趁著夜色,張富清等三人扒著墻磚縫隙爬上三米多高的寨墻,瞅準碉堡位置跳了下去。聽到響動,一群敵軍沖出碉堡圍了上來。張富清端起沖鋒槍掃射,一下子撂倒七八個敵人,但他也突感頭被什么東西狠狠擦剮了一下,伸手一摸竟滿手是血。原來,敵槍射出的一顆子彈劙開了他的頭皮。來不及包扎,又一群敵軍擁了過來。張富清一邊尋找掩護,一邊端槍掃射。敵人接連倒下,再不敢沖出來。張富清借機抵近一個碉堡,用刺刀挖出一個坑,放進炸藥包和手榴彈,然后拉開引線,再就地一滾躲向一邊。“轟”,碉堡被炸毀了,塵土、石頭、磚塊、彈片紛飛。趁著煙霧彌漫,張富清迅速沖向第二個碉堡,挖坑、埋藥、引爆,又成功了。這時候,張富清只覺頭部傷口劇痛,嘴里舌頭麻木、牙齒松動,一張嘴竟吐出三顆牙齒。他剛要撿拾牙齒,瞥見大股敵軍沖了過來,就又跳進殘破的碉堡拼命阻擊,直到聽見沖鋒號響……此一役,我軍全殲敵第七十六軍,俘獲軍長李日基。天大亮,張富清回歸連隊才知道,隨他同行的兩名戰友犧牲了,六連也接連換了八個連長。事后,西北野戰軍舉行表彰大會,張富清榮立一等功并獲授“戰斗英雄”稱號。會上,王震親自為他佩戴獎章,彭德懷握住他的手親切地說:“你在永豐立了大功,我把你認準了,你是個好同志!”不久,一紙彭德懷親自簽發的“報功書”送往漢中市洋縣張富清家中。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張富清所在團改稱第一野戰軍第二軍第五師第十四團。自此,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號令下,張富清隨部隊一路西行,出陜西,過甘肅、青海,進新疆,為“解放整個大西北”奔襲征戰。他也先后擔任班長、副排長直至作為戰斗骨干調入第二軍教導團就任連職軍官。
上山下鄉,在淚與汗中“建設”家園
1953年夏初,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緊要關頭,全軍號召有豐富作戰經驗的連職軍官入朝支援。張富清主動請纓,然后千里迢迢急赴北京集合。但當他趕到北京時,卻傳來了中、朝和“聯合國軍”簽訂《朝鮮停戰協定》的消息,入朝支援就此作罷。隨后,張富清一眾戰斗骨干被安排南下華中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文化速成班,系統學習語文、算術、自然、地理、歷史等課程。
1954年12月,張富清學成畢業。此時,中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急需人才進入各經濟領域參加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組織上找張富清談話,問他是否愿意轉業到地方工作,他當即表示同意,并響應號召選定了湖北西部最偏遠最貧困的來鳳縣——陪伴他的是一個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贈送的搪瓷茶缸和從老家洋縣追隨而來的愛人孫玉蘭。張富清沒有想到,他這一“爽快決定”竟讓自己就此深深扎根于來鳳縣。
在來鳳縣,張富清先后任職于糧油所、三胡區政府、卯洞公社、建設銀行來鳳支行。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率先垂范,腳踏實地,挑最苦最難的事干,留下了一串串“突擊前進”的腳印和一件件“有口皆碑”的壯舉:
在糧油所時,有好多次,他家當月的糧油票不夠用,有時全家人數天不見油星。所里同事勸他先賒油后補票,他當即回絕,言辭之強烈令人感慨。在三胡區政府時,適逢三年困難時期,他帶頭示范,動員愛人孫玉蘭從自己分管的三胡區供銷社下崗自謀生路,“迫使”孫玉蘭先后干起了保姆、喂豬、撿柴、縫線、幫工的活兒。多年后,孫玉蘭每每說起都直言“那些年,真是苦,太苦了,吃穿用度、養育孩子都成問題”。在卯洞公社時,張富清進駐生產大隊,住進最窮的社員家里,白天與社員一起出工干重體力活兒,晚上開完會幫社員挑水、掃地、劈柴。有一陣子,天旱無雨,生產隊吃水用水成了“老大難”。他四處尋找水源,多次腰系長繩下到幾十米深的天坑底取水。后來,針對生產隊反映的照明問題,他進城協調資金,回鄉組織人員,歷時數月,主持修建了一座水電站,讓方圓數個生產大隊從煤油燈一躍進入“電力時代”,人們奔走相告“用上電燈了”。在建設銀行來鳳支行時,張富清一邊想法解決獨立的辦公場所和職工宿舍,一邊狠抓學習提升大家的業務能力。其時,正逢建設銀行“撥改貸”改革,國營小型煤礦是最大的貸款戶,他深入煤礦詳細了解生產銷售情況并幫助出謀劃策,同每一個煤礦的領導和工人都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使得當時放出去的貸款沒有一筆出現呆賬,同時助力多個煤礦迅速邁上了發展壯大的快車道。
值得一說的是,在來鳳縣幾十年,張富清絕口不提自己過往的戰功,自始至終以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示人,以至于好多人一直認為“老張就是一個普通轉業干部”,而他的兒子和女兒從上學到工作也沒得到過他一次“開綠燈”照顧。
八十八歲時開始一場新的“戰斗”
1959年,在張富清來到來鳳縣的第四年,來鳳縣建起了一座革命烈士陵園。陵園里,用青石砌成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挺立,碑座四周分別刻著毛主席語錄和賀龍元帥題詞。這里,埋葬著長征時犧牲的紅軍將士。
張富清的家距離革命烈士陵園只有幾百米。很多時候,他在下班后會拐進陵園,走一走,看一看,同長眠地下的英靈說一說悄悄話。后來,他退休了,就每天帶著孫子和外孫來到陵園。孩子們在綠蔭下嬉戲,他自己站在紀念碑前凝視。好多次,孩子們問他:“爺爺(姥爺),您在看什么?”他會笑著蹲下身,摸摸這個孩子的腦瓜,揪揪那個孩子的耳朵,給他們講革命烈士的故事。而每每講至動情處,他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如果當年與自己并肩作戰的戰友還在人世,是不是也像自己一樣兒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那些犧牲的戰友,他們的名字是不是也被鐫刻在祖國大地的某座烈士陵園的某塊紀念碑上?就這樣,這一走、一看、一講、一想,就是幾十年,就到了2012年。
2012年,張富清八十八歲。這一年,他的左腿膝蓋突發膿腫,多次治療無果,只能截肢。張富清傷感地說:“戰爭年代腿都沒掉,沒想到和平時期卻要截腿了!”話雖如此,他仍然非常樂觀,直言“不過小事一樁”,然后愉快地接受了截肢手術,且全程堅強,令在場的醫護人員吃驚并感動。
手術后,張富清回家靜養。傷口剛愈合,他就開始下床“鍛煉”,并戲說:“今年,我八十八歲,要開始一場新的‘戰斗’——重新學習走路!”他用右腿做支撐,先沿著床邊一點點挪動,再扶著墻壁慢慢地走步……每一次練習,張富清的頭上和臉上都滿是汗水。老伴兒孫玉蘭非常心疼,一邊為他擦拭汗水一邊嗔怪他:“你說你,非要這般倔強!”張富清只笑不語,但地上和墻邊總會留下他練習走路時磕碰出的斑斑血跡。而看到流血,老伴兒孫玉蘭就會抹淚,張富清趕緊說:“沒事,我得趕緊學會走路,才能陪你去買菜。”就這樣,憑著驚人的毅力和耐力,張富清在耄耋之年又一次“突擊”成功,打贏了學習走路的大仗。一年后,他兌現了對老伴兒的諾言——拄著助步架自如行走,然后陪著她一起外出買菜……張富清的兒孫每次回來,總能看到這樣一幅溫馨的畫面:張富清系著圍裙站在灶邊掌勺燒菜,孫玉蘭則一臉笑意地靜靜陪著看著。
張富清已老去,但他的勇氣和戰斗力不老,哪怕失去了一條左腿仍舊是一名威武不減當年的鐵血戰士,而這也使他幾年后面對來自老部隊的年輕戰友時得以昂首挺立回敬軍禮。
最后的軍禮
張富清怎么也沒有想到,一場“意外”讓他在九十五歲高齡時又當起了“突擊隊員”。只不過,這一次的任務,不是沖鋒陷陣,而是講述過往。
原來,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退役軍人事務部應運而生。是年12月,來鳳縣按照上級統一安排,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退役軍人普查登記工作。
這一天,張富清的小兒子張健全回到家中纏著父親“盤問”:“爸,咱國家成立了退役軍人事務部,需要如實上報個人信息,你什么時間參的軍、有沒有立過功、立的什么功等,都要講清楚。”張富清沉吟了好一陣子才說:“你去里屋,把我的那個皮箱拿來……”
張富清說的皮箱,是一只一直放在大衣柜最底層的老舊皮箱,鎖頭早壞了,用一條尼龍繩捆綁著。張健全小心翼翼地打開皮箱,依照父親吩咐取出一個褪色的紅布包,送到了來鳳縣人社局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專班。
打開布包,里邊有一本立功證書、一張報功書、三枚獎章。其中,立功證書上詳細記載著各項戰功,包括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以及被授予軍“戰斗英雄”稱號一次和師“戰斗英雄”稱號一次;一枚由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的獎章,鐫刻著“人民功臣”四個大字;而那張由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親自簽發的報功書上更是赫然寫著:“貴府張富清同志為民族與人民解放事業,光榮參加我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二營六連,任副排長。因在陜西永豐城戰斗中勇敢殺敵,榮獲特等功,實為貴府之光我軍之榮。特此馳報鴻禧。”
那一刻,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在小小的來鳳縣城,竟然“隱藏”著這樣一位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士兵”! 張健全更是喃喃自語:“只知道,他當過兵、受過傷,哪里知道他立過功,立過大功……”
很快,消息不脛而走,各路媒體蜂擁來到來鳳縣城。面對記者的登門采訪,張富清一口拒絕:“我只是一名老兵,平凡得很,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不得已,張健全受托做父親的思想工作:“爸,記者采訪你,是想讓你講一講當年你和戰友的事,教育和激勵現在的年輕一代,也是在給國家做貢獻。”張富清這才轉變態度:“那好,只要是為國家做貢獻,叫我做什么都可以。”就這樣,在他的一遍遍講述下,那段深埋了數十年的戰斗往事重新浮現并被世人知曉。而每一次講起在戰斗中犧牲的戰友,他都老淚縱橫,難以自已,任老伴兒孫玉蘭一遍又一遍地幫他擦拭淚水。
經媒體報道后,張富清的英雄事跡傳遍神州大地。2019年3月2日,幾位遠道而來的官兵叩開了張富清的家門,他們正是張富清的老部隊——現新疆軍區某團的戰友,專程來探望老前輩。張富清激動不已,而當聽到年輕的戰友高喊“敬禮”并向自己敬軍禮時,他更是熱血沸騰。旋即,他雙手撐住沙發,努力站直身體,然后舉起顫料的右手向他們莊嚴回敬了一個軍禮!張富清的這一敬禮令人動容,令人震撼,令人難忘。當晚,已是夜深人靜,張健全抑制不住內心的澎湃,揮筆寫下這樣一段深情話語:“部隊來人了,老兵心中掀起波瀾。面對軍裝上的軍徽,老兵用一條獨腿堅強站立,緩緩舉起右手,莊嚴地行上軍禮……”張富清讀罷,熱淚盈眶。
對張富清這位“英雄士兵”,黨和國家給予其厚待,先后授予他“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共和國勛章”等崇高榮譽。
三年多后,2022年12月20日夜間,張富清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一位老兵,終于安歇,但他一生“突擊隊員”的英勇本色,必將長存。
(責任編輯/金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