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廣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1],強調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課程思政是將思政元素有機的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去;是培養學生的政治、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認同、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的有力舉措。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指導思想,實現立德樹人、力爭兩性一度高瞻點,高校根據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統一部署[2],加強領導,因地制宜,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高校教師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教育有機融合、優化課程設置、健全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提升課程思政建設能力,使課程思政全程全方面潤物無聲的融入到每門課堂教學實踐中[3-5]。目前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正開展的如火如荼,如何準確把握物理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作為課程思政教育的切入點,是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探索和實踐的重要環節[6]。牛頓運動定律是大學物理力學部分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大學物理的基礎。牛頓運動定律是人類認知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將思政元素融入牛頓定律的教學中,能引領學生構建科學的價值觀和方法論,養成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牛頓運動定律作為經典物理學的基礎,是整個大學物理的基礎,也是重點與難點.做好牛頓運動定律的教學案例,對后續物理章節知識的教學有關鍵的引導作用。
牛頓是個早產兒,未出生時父親就去世了,早年家境貧寒,連上學都困難.早年上學過程中,曾被迫務農為家謀生。幼年的牛頓成績并不突出,但他酷愛讀書,喜歡自己動手制作各種模型,即使在務工的時候,也常常獨自一人讀書學習.牛頓的好學精神感動了舅父,于是舅父勸服了母親讓牛頓復學,并鼓勵牛頓上大學讀書。牛頓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如饑似渴地汲取著書本上的營養。他的不朽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總結了前人和自己關于力學以及微積分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含有三條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以及質量、動量、力和加速度等概念.在光學方面,他說明了色散的起因,發現了色差及牛頓環,他還提出了光的微粒說。通過介紹牛頓的生平成長經歷,使學生意識到讀書閱讀、獨立思考的重要性,養成愛好讀書愛好動腦愛好思考的良好習慣.更讓學生通過了解牛頓幼年的成長磨礪,養成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
(1)牛頓第一定律
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理運動狀態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牛頓提出,在經典時空觀里,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或合力為零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牛頓第二定律
當物理的速率v遠小于光速時,動量大小為P的物體,在合外力大小為F的作用下,其動量隨時間的變化率應當等于作用于物體的合外力大小:。
(3)牛頓第三定律
兩個物體之間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沿同
一直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同時存在、同時消失,它們不能相互抵消,是同一性質的力:。
(4)萬有引力定律
在經典時空觀中,任意兩個質量分別為m與m’的質點之間的吸引力大小:。
物理是反映客觀事實客觀規律的一門學科,追求實事求辯證統一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在教學過程中,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多講解日常實際生活中的物理。例如牛頓定律是物理學和工程學的基礎,它的發現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人類運載火箭人造衛星技術的飛速發展。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后,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在給學生講解牛頓定律知識點時,潤物細無聲的融入我國的航天科技,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勉勵他們刻苦奮斗、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為國家為人民貢獻力量。
為了解學生對課程思政融入到大學物理牛頓定律教學的接受程度,我們通過學習通發放問卷的形式組織了一次調查。問卷調查的目的并非了解學生掌握多少課程思政內容與物理知識,而在于了解學生對于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牛頓定律的方式的接受程度。
本次調查對象為大學二年級三個專業,分別是電氣工程專業和土木工程專業以及智能建造專業.其中電氣工程專業71 人,土木工程專業70 人,智能建造專業31 人,共172 人,其中男生140 人,女生32 人。調查采取學習通線上發放問卷的形式,問卷共8 道題,其中單選題6 題,多選題1 題,簡答題1 題,調查問卷最終收回168 份有效卷。選擇題的主要問卷內容一是調查學生對課程思政融入到教學實踐的模式的接收程度,二是調查學生對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方式把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的接收程度.簡答題則主要是調查學生對課程思政的一些建議。
在大學物理教學實踐中潤物細無聲的融入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線上超星學習通的問卷調查,如圖1 所示,我們得出了以下結論:

圖1 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問卷調查結果
(1) 大多數學生覺對把思政元素融入大學物理教學實踐中的模式是認可的(很有必要53%、尚可31%,合計84%)。
(2) 少部分學生覺得無所謂,甚至不認可(可有可無9%、沒必要7%,合計16%)。
對此,我們通過和學生的談話聊天,進一步了解到學生的一些想法。比如對于介紹科學家的生平很感興趣。通過簡略講解物理科學家的生平,甚至結合科學家的歷史大背景,讓學生覺得物理課也很生動有趣,激發他們以這些科學家為榜樣,學習他們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學生對課程思政融入物理教學的接受程度,進一步對學生進行了線上線下混合式融入思政元素到實際教學中的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如圖2 所示,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圖2 線上線下混合式方式問卷調查結果
(1)絕大多數學生覺對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方式把思政元素融入大學物理教學實踐中的模式是認可的(很有必要55%、尚可34%,合計89%)。
(2)少數學生覺得無所謂,不認可(可有可無7%、沒必要4%,合計11%)。
對此,我們也通過和學生的談話聊天,進一步了解到學生的一些想法.比如學生對線上學習通上的一些課堂活動很感興趣,通過搶答、提問、隨堂作業、分組討論等提高課堂的活躍度,讓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在學生所提的建議中,也有學生建議加大線上教學比例,加多實驗課的學時,讓課程思政融入到物理實驗中。可以提前在線上發布內容,線下再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提高課堂效率,體現他們的自主能動性,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本文以大學物理牛頓定律為例,設計教學案例,深度挖掘課程內容蘊含的思政元素,使其潤物細無聲的融入到教學實踐中。通過超星學習通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物理教學持滿意態度,也非常樂意接受線上線下混合式的融入方式。同時,通過問卷調查也收集到不少學生的一些建議和方法。本次大學物理課程思政的研究將更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促進課程教學與培養目標的同向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