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



摘 要:汽車智能網聯化成為發展趨勢,因此,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專業的設立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與人才需求的分析,圍繞適配崗位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要求,闡述如何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培養崗位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兩個層次的課程體系,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提供建議。
關鍵詞: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 ? 專業建設? ? 課程體系
當前,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制造業發展路線圖中,把智能網聯汽車列入未來10年國家智能制造發展的重點領域。
智能網聯汽車是集計算機、材料、電子信息、智能控制于一體的新一代汽車,技術更新迭代迅速。智能網聯汽車具有多產業、多領域、多技術融合發展的特征,對從業人員隊伍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傳統汽車專業的技能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發展需求。因此,設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新專業,培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高技能人才勢在必行。
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在國家大力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的背景下,各地區開始積極打造智能網聯示范先導區和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路段。目前,北京、上海、蘇州、無錫、深圳、廣州、南京、武漢均已落成示范區或先導區,覆蓋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小巴(Robobus)、無人清掃、景區接駁、無人配送等多個應用場景。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企業問卷調查顯示,參與調研的智能網聯汽車企業中有34.07%正在進行產品運行測試,48.35%已有成熟產品,70%設有獨立的智能網聯汽車研發部門。根據統計數據,2020年1?10月,全國乘用車L1及L1以上的新車占比30.8%;2021年L1及L1以上的智能駕駛汽車滲透率達到73.62%。
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需求分析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報告》提出,在快速發展情境下,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需求總量為:2023年9.9萬人,2025年11.6萬人。目前的智能駕駛市場,人才供不應求,成為全球性的嚴重的人才緊缺問題。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企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從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人才專業背景主要涉及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車輛工程類、機械類和交通運輸類等,其中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占比明顯超過車輛工程類,已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從業人員的主力軍。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所統計的從業人員學科分布情況,可以看出智能網聯汽車多學科融合的復雜性以及該行業對跨專業、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與技工院校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占從業人員的6%左右,但隨著未來智能網聯汽車量產的逐步擴大,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會呈現爆發式增長,這也從另一個角度佐證了技工院校開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專業的必要性。
通過分析上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需求,結合技工院校學生特點,確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生產制造類或維修服務類企業就業,適應智能網聯汽車集成、測試、運維和營銷等崗位群工作,能夠勝任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的輔助開發、安裝、調試、測試、檢修、營銷等工作的技能人才。
三、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專業適配崗位工作任務及要求
智能網聯汽車作為一個跨技術、跨產業、跨學科的新興專業,崗位需求及工作內容也有其特點。參考傳統汽車產業,按照技術研究、產品開發、生產制造、銷售、售后服務到回收再利用的汽車全生命周期,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從業者劃分為領軍人才、研發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生產制造人員、銷售服務人員和其他專業人才。根據技工院校人才培養定位,技工院校主要對接工程技術人員、生產制造人員和銷售服務人員的人才輸出。通過企業調研,適配崗位主要包括集成類、測試類、運維類和營銷服務類,對應的崗位、代表性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從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專業適配崗位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要求出發,可將專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構建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以崗位技能為目標的課程構建,第二層次是以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的課程構建。
第一層次的課程構建思路參考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課程目標定位是滿足崗位要求,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采用DACUM分析職業崗位的能力領域和各能力領域中的技能,通過增刪、合并,整理能力領域和技能種類,并對其按照職業基本技能到高級職業技能進行排序。通過表1所示的崗位及職業能力要求,設置第一個層次的課程,即專業基礎課,如表2所示。
目前,企業希望技工院校的畢業生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經驗,能夠完成整體化的工作任務。為此,學生在校期間需要系統化地完成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務,從而培養他們的綜合職業能力。為滿足企業需求,技工院校的課程不能再是純粹地傳授專業知識,而應該讓學生在盡量真實的工作情境中學習如何工作。因此,專業課程必須來源于工作實際,從具體的工作領域轉化而來。不同工作領域轉化而來的課程內容,對職業能力發展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內容應當來源于典型的工作任務。
基于上述分析,第二層次的課程構建應以培養學生解決復雜真實工作情境中綜合問題的能力為目標,采用學習領域課程構建思路,通過整體化的職業分析,建立發展綜合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實現學習與工作的一體化、實踐學習與理論學習的融合,行動、認知與情感的統一,幫助學生完成“從初學者到實踐專家”的職業成長。
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分析表1所示的崗位代表性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要求,整理典型工作任務,構建以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層次、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和職業生涯發展規律的專業核心課程,如下圖所示。
相比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專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體現了其跨專業融合的復雜屬性,增加了目前智能網聯汽車從業人員主力軍——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的專業課程,強化了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特點。
五、小結
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技工院校應緊跟行業發展最新動態,堅持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改革,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不斷擴展深化校企合作,打造“雙師型”一體化教學團隊,建設符合教學情境的實訓實習基地,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人才需求預測報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1.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熊邦宏,馮倩.企業新型學徒制課程的構建研究[J].職業,2019(36).
[4]張宇峰.高職院校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建設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21(14).
(作者單位: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