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河市實驗小學 楊曉宇
人人都需要用讀書來充實自己,學習語文要持續保持對閱讀的興趣。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一門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語文課堂由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對于小學生來說,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能夠開拓他們的視野,培養學習興趣,促使其獲得解決問題及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與此同時,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為其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當前教育形勢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是教師及家長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
目前,教師和家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目的存在偏差,他們常常用世俗與功利的心態來看待課外閱讀,動輒要與考試掛鉤,天天教材,時時教輔。除教材與教輔外的讀物皆為“閑書”,看不到情感性閱讀對小學生學習和人格發展的巨大潛在作用,其結果是小學生即使開展了課外閱讀,也只是被迫閱讀與提高考試成績有直接關系的書籍,不能自由地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
為了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教師和家長應當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了解其閱讀意愿,盡可能調動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后,他們往往能夠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并發現書籍的重要性,從而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若小學生在面對兒童小說和作文選時,他們可能更傾向于選擇兒童小說,此種情況下教師和家長應當尊重學生的閱讀意愿,不應強制要求選擇閱讀作文選。這樣,學生更容易愛上閱讀,感知課外閱讀的魅力,從而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相關研究表明,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時期,教師和家長應當在這一時期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期階段,天性中對閱讀有著一定的興趣,教師和家長應當掌握好培養課外閱讀習慣的時機,為小學生打造讀書空間,引導他們進行閱讀,切實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以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為基礎,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應當采取可行的措施增強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自主支持體驗,也就是說,讓小學生體驗到來自所信任的人的支持,支持自身獨立解決問題和參與決定,并理解小學生的感受,避免壓力性要求。在自主支持體驗下,小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家長和朋友的支持,在內化學習動機的基礎上,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應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為小學生提高自主支持,在他們選擇課外閱讀內容時,應當為他們提供不同類型且具有高度適宜性的書籍,讓小學生體驗到自主選擇、自我掌控的價值,促使他們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課外閱讀活動中,從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自主支持體驗并不是指教師和家長放任學生不管,而是主張有策略的管,在選擇課外閱讀書籍時,教師與家長應當和學生一起商量,向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另外,在培養課外閱讀習慣中所給予小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利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過多的選擇往往會擾亂思緒,甚至影響實際選擇的合理性。也就是說,教師和家長應當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身心發展特點加以綜合分析,為他們提供適當的選擇機會,令小學生體驗到自主支持,進一步激發閱讀興趣,培養課外閱讀習慣。
古詩文是中華瑰寶,語文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調動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積極性,以前通常都是機械的背誦、硬性的理解,效果不是很理想。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第十課《古代詩歌三首》,最后一首是宋代民歌《赤日炎炎》。當我講到這首詩出自《水滸傳》中“智取生辰綱”這一回時,學生馬上瞪圓了眼睛,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我隨機講了幾句,學生便七嘴八舌地問開了:什么是生辰綱?為什么要劫生辰綱?智取生辰綱的主意是不是軍師吳用出的?想想這些和理解詩歌內容有關,我就進一步講了大致背景。不料,有學生問:“既然是民歌,應該怎么唱?老師能給我們唱一唱嗎?”我不由愣了一下,只好實話實說:“《水滸傳》原著中只有詞,沒有曲。”說到這里,我靈機一動,話鋒一轉:“不過,我想這可難不倒你們這些聰明的孩子們,你們一定能根據學過的其他歌曲得到靈感,給這首民歌譜上曲子。”不經意間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同學們,班級里一下安靜下來。調皮的趙運澤一本正經地站了起來,說他可以試試,說著就放開喉嚨唱了起來,我被他的歌聲深深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跟著全班同學一起鼓起掌來。原來,這是他們音樂課上學的一首歌的曲子,被他活學活用到了課文里,同學們采用不同形式唱了好幾遍,大家興高采烈地說:“古詩文原來可以唱著學,又好聽,又記得牢。”其實,有許多七言、五言古詩已被正式譜上了曲子,加以傳唱。用這種辦法,可以把聽起來比較拗口的詩句套用到學生熟悉的曲調中,便于記憶。此外,還可以利用給詩文配畫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古詩文,讓音樂、美術等學科和語文學科有機聯系起來,優勢互補。
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在獲得積極情緒體驗和人格特質形成的過程中不僅受到基因的影響,而且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積極的社會環境系統能夠幫助個體獲得更加積極的情緒體驗,促進積極人格特質的形成。因此,在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創建優良和諧的課外閱讀氛圍,在學校內創辦圖書館,在班級內創建圖書角,確保圖書擺放整齊有序,依據學生的借閱數量進行排名,并頒發閱讀金牌、閱讀銀牌和閱讀銅牌獎章,以帶動學生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中,營造優良的課外閱讀氛圍。與此同時,學校可以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激發閱讀興趣,切實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向家長發出親子閱讀倡議,調動家長參與閱讀推廣,創建“書香家庭”,鼓勵家長帶頭閱讀,通過親子共讀為孩子樹立榜樣,和諧親子關系,帶孩子逛書店等,鼓勵孩子給自己的小書吧起一個古色古香的名字等。學校的每一項閱讀活動都有家長參與的身影。就在前不久,我校一年一班的讀書競賽活動在家長親自策劃和積極支持下取得圓滿成功。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是我們期待的最佳教育效果。在興趣的引領下,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情不自禁地愛上語文。
總之,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為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增強其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應當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加以全面分析,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合理選擇課外閱讀書目,并積極創建和諧的課外閱讀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