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峰(教授)張勇(副教授)周志翠(教授)
(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31)
會計工作具有崗位實操性強的特點,企業非常看重員工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崗位工作能力,如果能夠對在校生進行實際崗位培訓,將大大提升學生的就業崗位競爭力和崗位工作適應性。現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促進企業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的有效途徑,通過院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對在校生作為企業員工進行培養,將學生打造成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使學生在畢業時能進入企業快速上崗、盡快履職、創造效益,以解決在校生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脫節,畢業后進入崗位培訓時間長、難以適應崗位工作的問題,實現院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在專業目錄調整以前,會計專業一直以來更多是通過在校內設置模擬實訓課程、暑期實習、頂崗實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但由于模擬實訓終歸是由校內教師編寫的模擬企業實訓資料,缺少真實企業的工作情境。對于各類實習,與工科生產操作類崗位一家企業的一個生產車間就可以容納十幾名甚至幾十名學生實習不同,會計工作崗位所需實習生人數有限,一家企業只需要2—3名、最多5—6名學生實習,同時因為實習面向財務相關崗位,多與資金、票據、納稅相關,企業出于資金安全、信息保密、稅務風險的考慮,不愿讓實習生上崗操作;而且學生的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往往時間較短,企業缺少接受學生進行短期實習的積極性,更不愿花費時間和精力培訓實習生,也就很少有學生能在實習時真正在會計崗位開展工作。雖然頂崗實習的時間相對較長,但此時,學生已經處于求職就業階段了,因此,理想狀態是使學生在頂崗實習前就具備崗位勝任能力。
在大數據與會計專業進行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可以有效解決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脫節的現實困境,需要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將企業財務工作帶入到學生1—3年級的課程學習中。
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過程中,學生要不斷進入企業接觸實際崗位的真實業務,因此,如果要容納一個班的學生進行實習和就業,就需要有相當數量的會計崗位、成批的會計業務、大量的企業才能滿足需要,這就決定了會計專業的現代學徒制要么依靠大型企業集團的校企合作,由企業集團提供廣泛的崗位;要么通過代理記賬模式,由代理記賬公司依靠自身的業務范圍,為學生提供崗位;要么依靠第三方公司,作為高職院校與多家企業之間的中介,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能夠安排多家企業吸納大量的學生上崗訓練。根據現代學徒制學生訓練方式和企業介入人才培養的程度不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采用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會計工廠”模式。“會計工廠”的建立,通常由高職院校與校外代理記賬公司或財稅咨詢服務公司合作,由院校提供辦公場地和設備,由企業提供真實單據、賬簿和業務資源,依托會計工廠提供的企業環境為學生提供真實崗位和真實業務,由企業師傅指導學生,提升學生的真實業務處理能力。也可采取高職院校自建代理記賬公司的模式,由院校通過與代理記賬公司或代理記賬協會合作,自行成立校內代理記賬公司,承接中小企業的代理記賬業務。會計工廠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其實是一種工學交替的學習訓練模式,并不能完全實現招生即招工,學生可以在畢業時由代理記賬公司安排或推薦就業,但往往并不提前與學生簽訂就業協議或合同,學生畢業仍要自主擇業。但通過會計工廠現代學徒制的訓練,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財務共享中心模式。隨著財務共享、大數據、電子票據引領財務變革,會計工作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會計工作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電子信息在單位之間的快速傳遞,實現財務核算與業務活動的空間分離,可以將企業集團、中小微企業的會計業務核算集中于一處,即財務共享中心。
校企共建財務共享中心,是由高職院校與財務公司或財務信息技術服務公司合作共建的現代學徒制財務共享中心。依托財務云網絡技術將財務公司大量企業的真賬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將原會計工廠的紙質真賬資源轉化為數字資源,網絡傳遞至財務共享中心,學生使用遠程記賬平臺影像做賬,實現真賬真做、現實業務即時處理,進行集核算、報稅、咨詢、管理于一體的全流程操作。
校企共建財務共享中心,是企業財務數據的集中處理中心,是基于大數據背景下建立的、面向中小微企業的財稅服務式的財務共享模式,在財務共享中心建立標準化的流程作業、嚴密的風控系統,可以實現核算工作的標準化處理,學生不用走出校門就可以接觸到會計工作的第一手真實資料,實現高職院校與財稅服務機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
(三)校企專業共建產業學院模式。該模式是指由高職院校與專注于財經領域的信息技術服務公司開啟專業共建,合作成立產業學院,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將企業課程融入院校專業核心課程,企業方專家與院校教師共同授課,且在課程設置上,更多設計企業崗位課程、創新創業課程、云財務實訓課程,由企業提供真賬實訓系統和實訓室建設方案,由企業導師主導授課,學生畢業推薦就業。也可由學生在進入3年級或2年級第2學期后由企業介入,開展訂制式培養,開設完全由企業設置的就業崗位培訓課程,并穿插進入企業進行工作,學生在完成課程、通過考核、能夠勝任實習崗位后正式就業。該模式其實是由高職院校與企業聯合共建共管共享專業,按企業要求訂制式培養學生,學生畢業時能夠立即就業服務于企業的辦學模式。
為適應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面臨數字化升級的要求,需在會計知識和技能基礎上,疊加培養學生的大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投入建設數智財經產業學院,在校企合作的育人方案中,融入云財務、大數據、機器人應用等課程,以適應財務大數據轉型對學生數字化素養的需要。
結合上述分析,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踐,通過建設會計工廠或財務共享中心的方式,其實質是由院校提供辦公場地,企業提供真實工作任務和業務單據,以企業真實賬務資料帶領學生真賬真做,上崗實戰,實現工學交替。而通過產業學院專業共建的方式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以企業為主,需要院校按年投入較多的建設經費,且將學生委托企業培養,企業在課程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校內專職教師更多發揮輔助管理職能。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要因地制宜,綜合選擇,建立符合院校定位、具有院校特色的現代學徒制。
(一)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所屬高等院校,與企業具有天然的聯系,是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單位,在郵政通信管理、郵政金融管理專業都成功實施了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實踐。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面向京津冀區域企事業單位會計處理、稅務管理相關崗位工作群,培養高素質財會技能人才。
2018年,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與當地規模較大的財務咨詢服務公司合作,在校內自行投資建設財稅實操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購置辦公電腦、針式打印機、多媒體一體機、全自動憑證裝訂機等財務辦公設備,企業選派員工入校辦公,并帶來代理記賬企業的真實業務資料,通過設計相應的校企合作課程,由企業導師以企業的實際工作內容授課,每名主管會計指導若干名學生。學生上課學習的過程也是在企業工作的過程,企業人員指導學生操作的過程既是上課也是從事自身業務帶徒弟的過程。學院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實現了現代學徒制“鍛煉學生真賬實操,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目的。
(二)人才培養過程。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師資是基礎,課程是關鍵。需要校企共同利用各自的優勢,打造師資團隊,設置企業課程。針對一年級學生,由于所學專業課程還較少,不足以支撐他們在會計工廠進行系統化的訓練,但可以在部分業務環節進行認知實習;針對二年級學生,設置代理記賬實務課程;針對三年級學生,在第五學期的就業自選模塊中,由學生根據就業意向自愿選擇到會計工廠進行實操訓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畢業設計也可以在會計工廠通過實際工作實現。
校企合作課程,由企業兼職教師全程授課,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開展教學,將一個完整的稅期中企業的日常工作內容分類細化,以課程單元內容呈現,課程內容包括財稅實操知識傳授、財務軟件應用培訓、工商稅務銀行外勤、真實企業財務實操、每周工作交流,作息時間兼顧企業工作時間和學生上課時間。
通過對歷屆學生的調研,了解到學生在會計工廠所從事的工作內容非常全面,包括真實企業的憑證、賬簿、報表等賬務處理工作、納稅申報相關工作、稅務局大廳辦理涉稅業務、與稅務局專管員溝通辦理各類涉稅事項、發票開具、打印等涉票處理業務、外勤業務、公司總部的日雜工作,涵蓋了企業真實財務工作的全部領域。通過學習,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主要集中在財務軟件使用、企業真實賬務處理能力、稅控盤使用與納稅申報等企業涉稅事項的實務、辦公設備的使用、外勤事項辦理等幾項內容,彌補了原專業課程設置的能力短板,縮小了院校與企業的差距,實現了二者的無縫銜接。
(三)學生就業方向。基于會計工廠的現代學徒制,為學生提供了持續穩定的實戰訓練平臺和資源,提供了了解企業、認識職場、接觸社會的通道,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初步積累了職場經驗,提升了學生的就業能力,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企業人員在指導學生實操的過程中,通過多個方面了解學生的能力和表現,接受學生到合作公司就業或者向合作的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推薦,滿足了學生的就業需求。
(一)選擇現代學徒制合作企業的思考。現代學徒制順利實施的關鍵是合作企業對項目的支持力度。現代學徒制需要企業深度參與在校生的日常培養,要利用企業的人力和崗位資源,企業必將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于以創造經濟效益為經營目標的企業而言,必須設置專門的部門或崗位從事這項工作,否則企業人員很難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還要承擔現代學徒制的院校任務。
因此,可以把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合作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擁有一定信息技術資源的教育服務公司,另一類是代理記賬公司。前者擁有足夠的真賬資源和技術實力,擁有專業和成熟的現代學徒制運行模式,但院校需要配備一定的現代學徒制實施經費。如一些財經新商科信息技術服務公司在院校和企業之間搭建橋梁,代替企業承擔現代學徒制的培養任務,一方面,這些公司本身就為企業提供財稅信息技術、財務共享服務,或為企業培訓財務人員,了解企業需求,除了自身可以吸納學生就業外,還可以利用自身龐大的資源網絡,為企業輸送人才。另一類是代理記賬公司,與代理記賬公司合作的現代學徒制培養從硬件上只需要在校內為企業提供辦公場地和設備,經費投入少,但受代理記賬公司自身業務內容和規模的限制,在學生培育上能夠給予的支持有限,院校需根據自身的經費投入選擇合作企業。
(二)企業利益與院校管理的協調。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根據實習場地和專業發展定位,選擇以會計工廠的方式實施現代學徒制,緊密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巧妙設計運行模式,以獲得企業更多的支持。代理記賬公司參與現代學徒制,可以獲得免費使用的辦公場地,通過和院校合作提高企業聲譽,擴大社會影響力,還可以獲得學生提供的工作和人才儲備,節省一定的人力成本。但企業以營利為目的,企業參加現代學徒制培養缺乏國家財政資金的扶持,而高職院校以教書育人、服務學生為目的,當企業自身業務與學徒培養相沖突時,就會極大地影響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這就需要院校在選擇企業時充分考查,與企業加強溝通,簽訂協議,明確校企雙方在現代學徒制培養中的權利和義務,并督促企業實現。同時,在教學管理允許的范圍內,盡量滿足企業經營盈利的需要,實現校企雙贏,激發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學生培養的內生動力。
(三)會計學徒就業層次的思考。以代理記賬公司、會計工廠或財務共享中心的模式開展現代學徒制,就業面向中小型企業的代理記賬公司,這類企業適合作為學生畢業后的初始就業崗位,通過代理記賬公司全流程、多行業的業務訓練,能夠迅速提升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但未來職業成長空間有限。現代學徒制注重鍛煉學生的真賬實戰能力和會計職業素養,但缺乏對財務分析、管理會計能力的培養。因此,完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需要基于財稅核算,拓展稅收咨詢、業財分析、管理協同模塊,鍛煉學生挖掘財稅數據、使用數據工具、分析企業經營狀況、制定企業預算、設計內控制度、進行風險管理、提供決策依據的能力,使學徒制人才培養能夠建立始于核算會計、成長財務主管、晉升財務經理的職業發展階梯。
(四)大數據背景下會計學徒培養方向的思考。數字經濟的發展,財務轉型的需要,在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背景下,很多高職院校都將財務數據的挖掘、整理、分析與可視化輸出,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但京津冀區域的會計招聘崗位目前仍以面向基礎財務會計崗位為主,即使是大型企業集團的財務共享中心,崗位需求也是懂會計基本原理,有豐富會計工作經驗的財務人員。大數據財務處理是會計未來的發展趨勢,但基礎財務知識也仍是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大學生在校內必須掌握的本領和技能,不能忽視對學生基礎財務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同時,在引入“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后,社會企業認可度最高的在校生職業資格證書仍然是初級會計師。因此,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特色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應既兼顧財務基礎崗位,又適應財務數智化轉型,才能滿足學生當前就業需求和今后職業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