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馨怡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2020級臨床6班 山東 菏澤 274000)
糖尿病一旦確診,無法治愈,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極易并發高血壓、尿毒癥、糖尿病足等嚴重疾病[1]。在對糖尿病進行治療時,主要措施為控制血糖、預防和減少糖尿病并發癥,所以需要重視開展糖尿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工作。
管理糖尿病風險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管理飲食。其中纖維膳食降血糖的作用顯著,所以需要多使用優質蛋白質,以豆制品為主,多食新鮮果蔬,嚴格控制糖制甜食的攝入。
合理的運動可以促進分解體內糖原,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此外,機體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也可以通過適量運動得到提升,適量的運動可以保證自身體重處于穩定狀態。
精神壓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也就是說,要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精神壓力,對其病態心理進行矯正,這也有助于改善病情[2]。
對于糖尿病的治療,常用的治療手段為藥物外部注射,但大多數患者的病理學和醫學知識不足所以長期狀態下難以堅持遵醫囑服藥,常隨意停藥或增減藥量。患者不注意藥物保健,直接導致其病情加重甚至出現各種嚴重并發癥。所以在對糖尿病進行治療時,除了要依靠藥物外,還需要確保患者具有高水平的治療依從性和自我健康管理意識。[3]。
在教育糖尿病患者時難度較高,其原因主要在于,當前,我國醫療防和治投入不平衡,尤其是農村和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4]。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糖尿病患者塑造個體自律、健康的方法和行為,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賦予他們高水平的自我監測意識,對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和并發癥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保證患者在治療期間依從性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除了宣講常見的糖尿病癥狀和基礎知識外,還需要使其了解在疾病康復過程中運動所占的重要地位,這樣患者才能深刻認識到心肺功能、血糖和血脂都可以通過運動進行有效控制。具體運動量和運動次數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并在后續病情有所改善后循序漸進地調整[5]。
人們看病就醫的主要場所就是醫院,醫院的主要任務就是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診治。當患者因為疾病住院時,可以接受到綜合治療和規范管理,醫院主治醫生專業知識扎實,臨床經驗豐富,可為患者制定藥物治療方案,同時普及糖尿病相關健康教育知識,后續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對患者隨訪,掌握患者目前的健康狀態,并隨時完善治療方案[6]。但因為糖尿病住院的患者只有少數,基層醫療機構需要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因為大部分患者病情穩定后才回歸家庭和社會。基層醫療機構要做好醫療保健工作,就需要組建糖尿病管理團隊。團隊中的所有醫務人員在開始工作之前都必須接受國家培訓。 經過培訓后,在加入管理團隊之前經過評估和資格認證后方可上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轄區內患者進行初步篩查和診斷,建立疾病檔案、電話和家屬隨訪等,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分類干預[7]。
糖尿病是一組代謝紊亂性疾病,其特征是由胰島素分泌受損和/或胰島素作用受損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癥。最為直接有效的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關鍵在于合理用藥。需要告知醫生他們使用的藥物的藥理作用、劑量、給藥時間、可能對患者產生的副作用以及副作用發生后的處理方法。胰島素分為長效型、中效型和速效型,醫師在用藥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對應的藥物類型并確定用藥劑量。患者一定要嚴格遵醫囑服藥,禁止隨意更改。此外,在服藥期間還需要對血糖進行定期監測,及時向醫師反饋監測結果,便于醫師根據患者的血糖波動情況調整用藥劑量。在服藥或運動期間必須注意防止低血糖[8]。
部分偏遠地區的醫護人員數量十分稀少,無法接受國家統一的慢性病管理培訓,醫療水平也較差,基層醫療機構沒有組建糖尿病管理團隊的條件,所以無法規范且有序的管理當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需要經受漫長的治療過程,病情極易反復,極易誘發各種并發癥,因為其治療特點為長期性和持久性,所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壓力大,容易產生焦慮、絕望等負面情緒,缺乏治療依從性。對此,需要患者對糖尿病有基本的個體認知,并引導患者培養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具體指的是飲食控制、自我護理、體重控制和并發癥應對等。想要疾病治療成功,其關鍵在患者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能管住嘴,邁開腿[9]。
不定期的開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克服恐慌心理,提升自我管理的信念并有意志力戰勝糖尿病。情緒平穩,精神狀態良好,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對糖尿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教育對于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改善有顯著的效果。近年來,衛生部門通過積極的宣傳教育,大大提高了人們的保健意識,基本對健康和不健康人群進行了定期健康檢查。但在偏遠地區,對于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仍屬于盲區,重視度十分不足,這主要是因為偏遠地區貧困、文化水平不高,難以有效開展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所致。
因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直接受到日常生活方式的影響,所以在進行管理時尤其要重視家庭成員在其中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屬監督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期鍛煉,按時監測血糖,并鼓勵做好適當的足部護理。家人需要更好地理解和照顧病人,以便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家庭成員的關心可以增加患者的身心愉悅程度,有利于患者實施自我管理行為,對疾病的治療充滿信心。
因為糖尿病有較高的患病率和較多的并發癥,所以尤其需要重視做好糖尿病患者規范的健康管理。雖然目前已經在大力推廣糖尿病的健康管理,但仍未獲得預期的效果。第一,糖尿病健康教育不能普及到所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轉化時的高危人群,對這群人進行早期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減少糖尿病的發病和發作。第二,教育內容統一,缺乏針對性,每個糖尿病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并發癥發生情況不同。患者本身的文化程度也各不相同,對糖尿病的認知差異較大。第三,城鄉和地域存在顯著差異,衛生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初級保健和衛生能力與衛生保健水平存在很大差異。這也對健康管理的有效實施造成了顯著影響。雖然許多醫療單位目前定期會組織各種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管理講座,并且會在社區也開展類似的宣教活動,但其中認真聽且會在生活中堅持去做的人還是非常少。糖尿病健康管理任務艱巨復雜,涉及的管理要素和方法非常廣泛。真正要實現高質量、個體化、全方位的糖尿病管理,未來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還需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