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
(梧州學院 廣西 梧州 543002)
工匠精神其實就是職業能力、道德和品質的結合,是從業者精神理念的體現,其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敬業,二是精益求精,三是專注,四是創新。將其滲透到高校體育教學中有助于促使學生形成小心謹慎、不斷追求更好的職業精神,這對于學生以后就業以及在工作中做出更大成就顯然都是非常有利的。體育精神的中心思想就是不斷超越自我達到更好,由此可以說明,體育精神和工匠精神之間有著一定共同點,所以體育學科非常適合用來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為此體育教學需要在課程思政的基礎上將工匠精神滲入教學當中。
課程思政屬于一種綜合性教育理念,其最終目的就是構建三全育人格局,以便可以讓各學科和思政教育形成協同效應,為立德樹人的實現提供助力。課程思政其實就是要求各學科教師將思政內容和本學科教學進行聯系,在讓學生學到專業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以便可以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工匠精神從狹義來講就是指工匠身上具備的各種良好品質,但隨著國家產業戰略的不斷改進,工匠精神不再僅限于工匠,其將會成為從業者的普遍追求。工匠精神是從業者精神境界的表現,是從業者工作態度的展現,而且工匠精神內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有著很多共通的地方,所以各個行業的從業者都需要形成工匠精神,都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工匠精神,以便可以實現職業精神、態度和品質的統一。例如,工廠中的一線工作人員對待工作認真謹慎、不斷鉆研、對工具設備進行不斷改進、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等。再如,農村基層干部不斷充實自己、積極進行調查研究、帶領廣大村民探索脫貧致富的方法也是工匠精神的表現,還有醫務人員廢寢忘食的研究、不斷提升治療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等也是工匠精神的展示。所以,對于工匠精神并不能將其和工匠進行等同,將其滲入教學當中時也要突破工匠二字的束縛,它其實是各個行業從業者都應該具備的一種職業精神,而且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倡的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增強學生愛崗敬業、誠信、團結協作、創新等意識以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其實是一致的。
高校課程思政的目標是培養既具備較高思政素質又具備豐富專業知識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才是全面發展的人才,才是又紅又專的人才,才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合格人才,培養更多這種人才則是高校的職責和使命。在課程思政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各高校要想培養更多這種人才就要在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的基礎上將工匠精神滲入學生學習過程當中。課程思政要求實現三全育人,其實工匠精神培育同樣需要實現三全育人,高校要想培養更多具備工匠精神的德才兼備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發展提供更大的助力,就需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學生素質培養當中,將思政教育和各學科教學進行有效結合,使得顯性和隱性德育教育能夠形成協同效應,發揮出更大作用。
高校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需要先進行教學設計,通過教學設計確定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語言和教學工具等,而且進行體育教學時還需要運用到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同時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這些都屬于體育教師應該掌握的教學基本功,而這些都可以體現體育教師的工匠精神。教學基本功在體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能夠對教學水平、教學質量等造成直接影響,對于工匠精神的傳遞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對于培養學生工匠品質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作為高校體育教師一定要做好示范作用,通過以身作則為工匠精神的傳輸打下良好基礎。
工匠精神是從業者工作態度的體現,是從業者精神信念的展現。教師屬于教育領域從業者,他們的教學態度其實就能展現他們具備的工匠精神,對待教育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認真嚴謹的教師一般都有著較高的職業精神,還具備良好的工匠精神。將自己身上具有的良好匠人品質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激勵和啟迪。
當前各個領域都非常重視分工協作,對于工作人員需要負責的工作責任劃分也變得越發細化,每個工作人員都需要認真完成自己需要負責的任務,這就是所謂的一崗一責,同時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組成,所以高校體育教師需要積極促使學生形成一崗一責意識。很多體育活動都需要學生通過分工協作的方式進行,如,在排球比賽中,學生需要分別擔任主副攻、二傳、接應二傳和自由人,每個隊員都要相應的任務,只有每個隊員都能認真負責的完成任務,才可能獲得最終的勝利,所以體育教學非常適合用來傳遞角色責任擔當意識。通過在體育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一崗一責意識,學生的工匠精神也會得到發展。
學習體育動作的過程就是不斷突破、超越自我的過程,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意志品質都會得到鍛煉和增強。體育精神的核心就是追求更好,這也體現了體育活動具有的不斷拼搏、奮斗、進步的精神特征。中國女排身上具有的勇往直前、不斷奮斗的精神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有著極大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工匠精神提倡從業者不斷突破、不斷進步,生產出更精確的產品,這和體育精神顯然是一致的,由此可以說明另種精神之間有著很多共通的地方。為此,高校體育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精益求精、不斷進步的人生態度。
在體育教學活動當中,教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還是指引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可以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因此,高校要想在課程思政視域下將工匠精神和體育教學進行結合,就要先對體育教師的工匠精神進行增強,而且應要求體育教師認真按照工匠精神要求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教師身上具有的認真負責、不斷鉆研、百折不撓的良好品質,基于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學生也會不斷對道德品質進行提升,這樣學生就可以形成工匠精神。增強體育教師的工匠精神可以為在體育教學傳遞工匠精神提供極大的助力,而且可以為工匠精神制度的制定提供助力。第一、高校需要對工匠精神進行深入研究,并根據其內涵對教師考核評價方式進行完善,可以將職業素養、技能和道德的都加入到考核當中。第二、可以按照精益求精理念開展教師管理工作,這樣就可以構建濃厚的工匠精神氛圍。第三、高校還可以鼓勵體育教師親自到企業當中感受生產氛圍,和企業優秀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是怎樣工作的。通過采取以上幾種措施,體育教師對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將會變得更加準確和全面,他們的工匠精神也會得到增強。
第一、高校體育教師需要將工匠精神培育作為教學重要目標之一,而且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能力高度制定不同的課程目標。高校各個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類型大體上可以分為四種,一是伏案型,二是站立型,三是運動型,四是交際型,體育教師需要根據工作類型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身上具有的認真仔細、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第二、設定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不同類型的工作對于工作人員的身體素質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體育教師需要以此為目標來設定體育項目,這樣既可以體現體育教師的匠心,還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參與體育項目形成百折不撓的心理品質。第三、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都是不同的,他們的運動水平也有所差距,所以體育教師設計課程內容時還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這樣的體育課程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才能為他們未來發展提供助力,同時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體育教師身上具有的追求完美、認真嚴謹的精神品質。
積極培養高校學生的工匠精神非常必要,這樣既可以跟上時代發展步伐,還可以提高學校內涵,同時能夠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助力,對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也是有好處的。體育教學作為一門具有隱性德育教育作用的學科,而且體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態度、教學活動等都可以體現工匠精神,所以體育學科非常適合用來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通過良好的體育教學可以為學生形成一崗一責的意識、精益求精、不斷進步的人生態度以及形成百折不撓的意志、規則規矩意識提供助力。因此,高校體育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借助體育德育教育滲入工匠精神的方法,以便可以推動高校體育教學走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