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偉 施紅明 郭佳 呂亞南 吳曉晨
摘? ?要:社會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相較于國家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管理,社會治理倡導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在整個社會治理體系中,治理模式對社會治理的效率、效果會產生較大的影響,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平臺型企業具備資源優勢和較大的操作空間,可以從不同維度、借助不同的治理模式,積極投身社會治理實踐,探索和建立成熟的運作模式,參與和推動規則、制度和實踐框架的制定,努力為社會治理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全方位服務社會治理。基于對社會治理創新模式的研究和思考,從不同維度對社會治理的模式進行梳理,給出平臺型企業在服務社會治理實踐過程中的推薦創新模式,從理論層面為平臺型企業參與和服務社會治理提供支撐。
關鍵詞:社會治理;社會治理主體;社會治理模式;社會治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35-0141-03
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由多方社會主體構成,包括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有效互動。社會治理的核心內涵是調節參與社會生活多方社會主體的利益關系,從而實現公眾利益的最大化,滿足參與各方的核心訴求。為達到這個目標,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在社會治理領域的理論研究工作,重點研究采用什么樣的治理模式對社會治理效果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本文將從多個維度對社會治理模式進行剖析,給出平臺型企業服務社會治理的推薦模式和實踐路徑。
一、從手段維度:分為經驗治理和數字治理模式
(一)經驗治理模式
在沒有信息技術支持的情況下,以未經量化的人的經驗進行主觀認知和判斷,對國民經濟、社會生活領域出現的問題和矛盾進行調節,是非常必要的一種有效方式。
經驗治理有其天然優勢,比如人的學習領悟能力強、長時間積累形成的經驗多、對復雜關系的分析判斷效率高、對事物的認知程度深、與執行層對接更加緊密等。
經驗治理的缺點在于,人是最不可控的因素之一,容易受環境、情緒、健康,甚至天氣等因素的影響,面對同樣的問題和矛盾,在不同因素影響下做出的判斷會有很大不同,甚至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二)數字治理模式
1.數字治理的內涵
作為數字時代社會治理的新范式,數字治理是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而產生的全新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全社會的數據互通、數字協同與跨部門的流程再造。作為數字時代的全新治理范式,數字治理至少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運用數字技術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可以對社會治理全方位“數字賦能”,從治理技術、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等方面實現社會治理復雜問題的超大范圍協同、精準滴灌、雙向觸達和超時空預判。
二是對數字虛擬空間的治理。數字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生活空間開始脫實向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經濟社會活動發生在線上。但在創造經濟價值、重塑社會關系的同時,也面臨著規范和治理的需求。
三是作為社會治理手段的數字技術本身,已成為社會治理內容和關鍵的治理資源。即對數據的治理,包括數據要素的所有權、使用權、監管權,以及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等都需要全新的治理體系做支撐。
2.實現數字式社會治理的前提條件
實現數字式社會治理有兩個必要條件,即數字化轉型的完成和社會治理數據模型的建立。
一是數字化轉型。社會生活的主體內部,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社區、個人,都需要實現數字化管理;主體之間的溝通交流,如電子商務、社會交往、移動支付等都需要數字來體現。從現有數字化轉型實踐來看,通常著眼于本社會主體內部,而缺乏社會性的通盤思考。目前少數發達地區,如浙江省已編制《數字經濟的五年發展區域規劃》,但當前尚未落地。全國性的基于數字治理的社會治理規劃尚在醞釀和理論研討之中,距離形成頂層設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是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應用。服務社會治理需要深入到社會生活之中,服務社會生活,以調節和化解矛盾糾紛為己任。單純的數字化轉型完成,只會生成社會構成主體的數字化視圖。若要形成自動感知、自發調節的有機整體,需要基于規則的數據模型的建立,而這個模型將構成未來數字治理社會的“神經中樞”。騰訊和阿里在城市大腦領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全系的解決方案,積累了豐富的項目建設經驗,可以借鑒和使用。
(三)演變趨勢
近年來,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紛紛將其作為國家數字化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國際組織的推動下,全球治理模式正在實現“經驗治理”向“數據治理”的轉變。
G20杭州峰會首先將數字經濟納入治理框架,開啟了大國間圍繞全球數字治理開展政策協調的重要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中方愿同各方探討并制定全球數字治理規則。
聯合國框架下三大經濟治理組織均提升了對數字治理問題的關注。其中,世界貿易組織(WTO)將與數字相關的貿易問題納入服務貿易規則;國際貨幣組織(IMF)發布有關數字貨幣和跨境支付等問題的研究報告;世界銀行開始關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融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經濟論壇等組織發布大量數字經濟領域研究成果,助力全球各方在數字治理領域認識的不斷提升。
二、從操作維度:分為單向治理和互動式治理模式
(一)單向治理模式
單向治理模式是由某個社會主體(如政府)制定規則,全體社會成員必須遵守的一種治理形式,又被成為社會管理。這種社會治理形式簡單,執行效率高,有利于在短時間內建立和維護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
但是單向治理只代表某類社會主體(統治階級)的利益,而沒有從全體社會成員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和平衡各方利益,從而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是與現代社會的治理理念不相符的。
(二)互動式治理模式
從實踐角度,預防矛盾好于化解矛盾,主動改進強于被動治理,規則、制度和實踐框架的制定與執行優于單一社會實踐活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締造者,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因此,需要從源頭上依賴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形成社會治理主導者和參與者的高效互動。
社會生活不可避免會產生各種矛盾。但因受關注程度不高,也缺乏反饋社會關切的渠道,一些小糾紛、小矛盾往往長期擱置得不到解決,待矛盾激化引發大范圍群體性事件后才會引起重視,從而錯失了防微杜漸的最佳時機。掌握資源的社會主體,如果只是挑一些社會熱點或者典型問題嘗試性解決問題,只會起到揚湯止沸的作用,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吸引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采用互動式的社會治理模式才是明智的選擇。
三、從主體結構維度:分為單一主體和混合主體治理模式
(一)單一主體治理模式
單一主體治理模式是某個社會主體單方面服務社會治理的行為,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增效、定點扶貧、慈善公益等。政府在實施城市管理、社會組織在規范行業行為、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時,大多采用單一主體治理模式,在積極發現社會需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防范和化解社會矛盾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時,單一主體治理模式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社會治理的認知層次不夠高。無論從管理層面,還是從具體實踐角度都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其結果就是企業服務社會治理是為了踐行社會責任的一種無意識的、自發處理的狀態。
二是缺乏全局統籌和通盤考量。社會治理實踐主要存在于子公司層面,而缺乏總部層面的統籌考慮。當前的社會治理實踐主要以地方公司的探索性實踐為主。誠然,社會治理具備區域特征和領域特性,不會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則,但如果缺乏統籌管理,社會治理效果難免會大打折扣。
三是定位目標不清。社會治理需要全社會主體的廣泛參與,但更多表現在政府引導下的社會主體的自發行為。這個過程可以是被動參與,也可以是發揮主導作用。主導就意味著更多的責任,需要付出更多成本,因此普遍存在主動性不足的情況。
(二)混合主體治理模式
社會治理需要廣大社會主體的積極參與,但并不提倡單打獨斗,因為這樣發揮的作用往往非常有限。主要歸因于以下幾點。
一是影響范圍、影響廣度有限。單一主體無論從事的行業多么重要、所處地位多么超然,都無法對全社會形成全方位的影響。在社會治理領域得到全社會認可的可能性不高,想要一呼百應比較困難。
二是資源數量有限。單一主體規模無論大小,掌握的資源終究是有限度的,而且服務社會治理是一項持續性很強的社會實踐,無法實現沒有限制的投入。
三是資源的品類比較單一,難以發揮綜合性作用。以數據資源為例,電網企業只掌握電力數據,對其他公共服務行業的數據并不掌握,在做數據分析時經常捉襟見肘,難以有效地發揮服務社會治理的作用。
因此,在具體社會治理實踐中,需要在政府的領導下,采用多種類型、多個主體的混合主體治理模式,才能實現最佳的治理效果。
四、平臺型企業服務社會治理創新模式和實現路徑
社會治理模式的梳理是從不同維度開展的,推薦的創新治理模式也應該從不同維度給出。筆者認為,平臺型企業服務社會治理模式需要數字式、互動式和政企聯合式治理模式的綜合運用。
(一)數字式的治理模式
數字式的治理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
一是實現社會治理的大范圍協同。每個社會治理領域都有專業分工,且又高度復雜。在處理大量治理難題時,必然會涉及不同領域、牽扯到不同的部門,需要大范圍的協同來解決。平臺型企業可以在此過程中,借助信息平臺打通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實現領域間、部門間的協同共治。
二是實現治理過程的精準幫扶。資源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資源實現社會治理目標的最大化是平臺型企業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標。能否破除信息不對等、實現資源與需求的精準匹配,決定了治理的成效。
三是實現治理主體間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雙向傳遞。通過信息平臺建設和應用,平臺型企業可以為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社區以及個人搭建雙向觸達的橋梁,促進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個人的即時良性互動,使賦能政府與賦權社會實現有機融合。
四是實現社會治理風險預警。風險預警能力,一方面來自即時數據采集、算法、算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來自數字融合世界的打造。信息平臺是架設在企業與互聯網用戶之間的橋梁,對社會治理相關領域高度敏感。平臺型企業通過對數據收集、匯總、提煉、分析和建模,可以實現對社會治理風險的分析和預警。
五是實現治理單元視圖的縮放。當數字化滲透到國民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痕跡將被廣泛采集和匯聚時,將允許觀察每一個個體、路燈、井蓋的狀態,也可以匯聚到中觀或宏觀層面,觀察每一個社區、城市、省份乃至全國的狀況,從而貫通微觀與宏觀,使政策、服務可以依托數據顆粒抵達每一個微觀單元。
(二)互動式的治理模式
通過搭建社會治理數字共享和支撐平臺,可以實現互動式的治理模式的落地。
一是全網收集社會治理需求。可以發揮平臺型企業的優勢,對社會矛盾進行分類管理,形成社會治理需求收集界面,對社會治理需求按類別、地域、行業、獲取時間,同類需求數量、延續時間、是否社會熱點等進行聚類分析,然后展示在社會治理需求待辦欄目中。
二是吸引多種社會主體的廣泛參與。社會矛盾常常具備跨區域、跨領域特征,因此,必須吸引和調動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在此過程中,平臺型企業在自身掌控資源范圍內可以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服務社會治理,展示治理成果,形成帶頭示范效應。對超出資源承受范圍的社會治理需求,可以發揮引領作用,引導企業或社會組織實現需求對接。社會治理數字共享和支撐平臺將提供社會治理成果循環展示和交流的場所,從而調動全社會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提高治理效率。
三是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實現社會治理。實現社會治理的方式有很多,如采用資源共享的方式緩解局部單一資源短缺的問題,成立公益基金對從社會效益出發造成成本收益倒掛的公益活動進行補償,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組織和實施社會實踐活動等。
四是加強互動式社會治理的策略和長效機制研究。在實施互動式社會治理過程中,建議采用分類獲取、雙向匹配原則。為激勵社會各方廣泛參與,落實社會主體責任,建議采用成果巡展、績效考評相結合的策略。從長遠看,關鍵還是規則、制度和實踐框架的制定,每個社會主體都將受到共同制定的社會規范的調節和約束。
(三)政企聯合式的治理模式
采用政企聯合的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避單一主體治理模式的局限性,在社會治理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是發揮地方政府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形成了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依賴,其影響力和號召力是無法被超越的。在社會治理領域,政府的參與和引導可以使影響力和號召力實現最大化,從而得到其他社會主體的響應和支持。
二是形成地方政府與平臺型企業的優勢互補。政府擁有政策和影響力優勢,而企業擁有資金、場地和人員優勢,二者相輔相成,積極開展社會治理實踐,可以實現社會治理優勢的最大化。如果在政府的引導下形成行業企業在服務社會治理領域的聯盟,效果將會更佳。
三是全面整合不同類型企業、多種類型的資源。企業掌握資源的單一性,決定了難以形成綜合性的治理效果,因此必須要對企業資源做出整合。借助數據信托機制成立公共服務行業大數據中心,是對企業資源做出整合的典范。整合后的公共服務行業大數據中心可以在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等社會治理領域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四是實現治理成果面向全社會廣泛共享。社會治理是一個持續性的長期的過程,短期社會治理實踐難以形成持續的治理效果,但可以積累經驗、達成共識和形成短期的平衡。從長久來看,需要建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規則、制度和實踐框架,并由政府主導進行宣傳和落實,才能形成長治久安的社會治理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孟天廣.數字治理如何全方位賦能國家治理?有五條路徑[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438748.
[2]? ?浙江省經信廳.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EB/OL].https://www.zj.gov.cn/art/2021/6/29/art_1229019365_2306544.html.
[3]? ?藍志勇.美國社會治理的實踐[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5,(6).
[4]? ?方正,金俊杰.韓國基層治理經驗及其借鑒意義[J].旅游縱覽:行業版,2013,(3).
[5]? ?李海龍.新加坡社區治理的特點與經驗[N].學習時報,2021-03-19.
[6]? ?陶希東.推動社會治理智能化的策略[J].中國國情國力,2019,(1).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