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孫兆強 高志云 許月嬌
2014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對發展黨員工作提出了“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十六字要求。這是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的根本依據。黨中央要求,注重從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把科研院所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科研院所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的不竭源泉和核心內生動力,要科技創新求“進”,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發揮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醫學科研院所的研究內容聚焦生命健康事業,國家任務目標和導向比較突出,政治屬性較為鮮明。2021年9月,習近平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強調,科技創新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因此,在醫學科研院所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對于占領、鞏固和擴大醫學人才高地,強化黨建引領服務黨和國家的衛生健康工作大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在日常黨務工作中了解到,與機關、企業、社團等相比,醫學科研院所在職職工中,黨外高知群體和高層次人才的比例相對較高。我們采取問卷調查法、定性分析法,輔之文獻研究法,對某科研院所所屬的所院在科研骨干及研究生中發展黨員的相關情況進行初步調查,了解部分原因。調查問卷內容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了解部分科研骨干及研究生暫未入黨的原因;二是了解入黨申請人的入黨動機;三是了解他們對黨組織的期望和建議,以期為下一步如何加強高知群體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參考。
調查收回有效答卷150份,平均每個所院約20份。其中學生76名,占50.7%;科研人員66名,占44%;其他人員8名。調查對象中非黨人員92人,占3/5,其中學生52名,科研人員40名。我們同時訪談了部分所院黨委辦公室的負責人,進一步了解黨員結構和新發展黨員情況、存在的問題、應對措施等,并查閱了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加強科研骨干中發展黨員所采取的對策等。
(一)入黨意愿及原因調查。“準備遞交申請書”和“暫時沒有入黨愿望”的人員占比較高。其中學生入黨的態度更為積極(61.5%),科研人員暫無意愿和未考慮清楚的占90%以上,多數處于觀望階段。原因多為擔心入黨存在較突出的工學矛盾。
類別 已經遞交申請認為有工學矛盾的學生 11.5% 50.0% 11.5% 26.9% 25.0%科研骨干 0.0% 7.5% 40.0.% 52.5% 50.0%合計 6.5% 31.5% 23.9% 38.1% 35.9%準備遞交申請暫無入黨愿望未打算或未表態
(二)入黨動機選擇。入黨動機多數基于理想信念,積極向上,兼顧個人的發展。同時個別存在隨大流的思想,沒有明確的目標,其中學生的比例稍高。
類別隨大流,不顯得自己落后學生 68.4% 73.7% 57.9% 34.2% 15.8%科研骨干 42.4% 47.0% 48.0% 27.0% 10.6%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有更多機會找個好工作能更好地利用資源
(三)入黨時期偏好。調查對象更傾向于在上學期間入黨,工作后的期望明顯偏弱。
期望入黨時期 上學期間 工作期間 無所謂 未表態占比 68.7% 10.7% 20.0% 0.6%
(四)需求分析。調查對象對黨組織開展的活動有較強烈的期盼,政策學習和心理健康指導需求較高,但對個人晉升和業務指導的期望并不十分強烈。
是否愿望參加黨課培訓 很希望 一般 無所謂 未表態占比 72.0% 10.0% 17.4% 0.6%
最期望的學習方式班 自學 其他形式或未表態占比 75.3% 12.0% 6.7% 6.0%參加組織活動參加培訓
期望學習內容業務知識培訓占比 72.0% 70.7% 61.0% 58.7%思想政治學習心理健康指導職業生涯導航
希望黨群組織提供幫助維護權益占比 44.7% 24.7% 7.3% 0.7% 18.0% 3.3%黨的方針政策增進了解和友誼特長愛好的發揮提供晉升平臺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在調查座談和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上述情況存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黨外高知群體思想和政策宣傳工作有待加強。他們的主體意識、民主意識很強,思想更為多元,他們更多地關注科研團隊建設和科技攻關任務,遵從學術成就和學術權威,對黨組織生活的關注和了解不夠,對黨組織功能的理解也不深,對國家科研體制和政策認知需要有個漸進過程。
(二)黨組織生活和群眾聯系機制有待優化。黨建與業務“兩張皮”的改進成效不是很明顯,對黨外高知群體吸引力不夠,黨外高知參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政治熱情不高。
(三)在組織工作方面,工學矛盾比較突出。諸如績效考核、評獎評優等在學術科研、教育教學方面所占權重較大,對政治條件等權重體現較弱,在人才的使用、評價、激勵、保障等方面存在不小的短板,吸引他們進入組織參加系統訓練的機制不是很成熟等。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病原所”)是國家為應對公共衛生重大需求,加強傳染病科研力量布局,新成立的衛生行業領域專門從事傳染病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科研事業單位。國家賦予病原所的職責是,為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提供決策依據和技術支撐,為維護國家安全進行戰略儲備。病原所堅守國家建所初心使命,講政治顧大局,出色完成歷次國家交辦的傳染病應急科技支撐和重大醫療保障任務,李克強總理曾兩次蒞臨研究所指導工作。
在發展黨員方面,所黨委嚴把“政治關、源頭關、培養關、程序關”,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線、學科帶頭人、業務骨干和青年研究生中發展黨員,突出黨員的先進性、代表性。
(一)對黨外高知群體發展名額給予適當傾斜。在堅持政治標準首位的基礎上,嚴格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聚焦一流標準,積極吸引在科技攻關和應急支撐保障工作中沖鋒在前,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專家學者加入黨組織,對符合條件的,鼓勵“成熟就發展”,并給予所在支部適當名額傾斜,保障其優先加入組織,發揮引領作用。
(二)以“雙帶頭人”實踐增強支部吸引力。所黨委積極探索推動“雙帶頭人”工作實踐,長期支持高層次人才和高知群體擔任黨支部書記。病原所業務支部中,有2/3支部的支部書記由正高級職稱的專家人才擔任,通過他們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推動黨建工作與學科建設、科研發展、學生成才有機融合,逐步形成科研選題緊扣國家需求、個人與單位事業發展共成長的所院文化。
(三)建立早溝通和多聯系的機制。對黨外高知群體,特別是新入所的黨外高層次人才,研究所黨委推行領導班子或專家黨員牽頭,及時對其進行“一對一”“多對一”聯系服務,在政治上關心、業務上支持、生活上服務,多傾聽他們心聲,講好研究所艱苦創業史、科研與支撐保障故事,常態化做好政治吸納工作。
(四)優化培養發展環境。針對高知群體的學習工作實際,在落實好談心談話、教育培訓、審核把關等基本程序的同時,組織高知群體入黨積極分子參加網絡政治學習培訓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方法,解決因科研任務重,參加集中培訓難以保障等問題。
(一)思想政治工作應“因勢而新”。黨外高知群體視野相對寬廣,批判意識更強,做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新的時代條件下,思想文化更加多元,只聚焦思想問題而不貼合實際訴求,思想政治工作就有可能緣木求魚,適得其反。
要樹立“大黨建”工作格局,黨建工作要擺脫機械的落實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工作模式,把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所院中心工作聯系起來,同廣大科研人員的成長發展需求聯系起來,同國家政策方針和科學發展大勢聯系起來;要讓黨外高知群體深刻體會到,我們取得的各項業務成就,不只是個人和研究所的成就,還是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需要、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體現,也是我們與黨和國家同行、與人民同行的光輝歷程。因此,基層黨組織要深入了解黨外高知群體的社會需求,尊重他們的合理意愿,回應他們的成長關切,真正成為他們的主心骨,吸引廣大群眾發自內心地加入黨組織,聽黨話、跟黨走。
(二)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對黨外高知群體的吸引力。基層黨組織首先是政治組織,要在抓好落實好各項組織建設、宣傳教育的同時,結合所院實際,采取有措施支撐和有情懷依托的思想政治工作策略,將黨外高知群體團結在黨內。
一是開設所院歷史專題教育。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這是黨史學習教育給我們的深刻啟發之一。我們建議醫學科研院所以開設所院歷史課、建設所院歷史館等方式,開展專題教育,將理想信念教育與干事創業相結合,將國家賦予醫學科研院所的職責使命闡釋充分,提高黨外高知對黨和國家事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是有策略地傾聽黨外高知群體的內心。黨支部要列出黨外高知群體清單,做到心中有數、重點培養對象要一對一聯系。注意保障黨外高知群體的社會需求,建議突破支部層面,請院所黨政領導、黨員學科帶頭人等作為黨外高知群體的聯系人,由黨內高知帶領黨外高知。組織好有特色的黨日活動,積極推薦和邀請黨外高知群體參加國情時事、科技發展、實地調研等研修活動,請他們暢談理想,引導他們關注國家發展大政等。
三是積極探索推動“雙帶頭人”工作實踐。堅定地支持黨員高層次人才和高知群體擔任黨支部書記,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促進黨建工作與學科建設、科研發展有機融合,提高組織吸引力。要敢于在人才的使用、評價、激勵、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有引導性、有針對性地開展雙向培養,將擔任重點崗位的黨外高知培養成中共黨員,將有能力的中共黨員培養成為重要崗位負責人。
(三)鼓勵早規劃早選苗,早考察早發展。調查顯示,學生時期的青年群體入黨積極性更高,進入事業成熟期的非黨科研骨干總體入黨的愿望較低。學生群體和青年科研骨干,是醫學科研院所科研創新的后續動力和源泉。他們正處于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時期,分析能力和辨別能力受環境的影響更為直接。
工作中,我們要更加重視這部分群體的黨員發展工作,要“早規劃早選苗,早考察早發展”,遵循控制總量的要求,提前規劃好發展數量,優先保證高知群體,特別是青年高知群體的入黨指標。要重點關注在科技攻關、應急支撐保障工作中沖鋒在前、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黨外青年骨干,對符合條件的,及早列入培養計劃,錘煉其宗旨意識和行動自覺,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鼓勵“成熟就發展”,盡快吸納其進入黨組織,接受更為系統的政治學習和訓練,增強政治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