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編輯部
凝重的年輪刻錄歷史的榮光,留下清晰而厚重的印記。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各級民政部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各項工作成效顯著,順利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2022年,民政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干、奮發進取,以新的更大作為切實兜好基本民生底線,加快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持續提升基本社會服務水平,扎實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改革創新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切為了人民是改革創新矢志不渝的目標,緊緊依靠人民是改革創新不竭的力量源泉。推進改革創新,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各級民政部門要把保障民政服務對象的基本權益作為首要責任,把幫助特殊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作為重要任務,把群眾的關切作為工作的“晴雨表”,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工作的“度量衡”,實打實地在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下功夫,著力破解民生難題,努力將黨的民政工作部署轉化為人民群眾滿意的高質量服務,切實讓每項民政工作體現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傳遞黨和政府愛民之情、惠民之政、利民之舉。
強化改革創新要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下的新情況新挑戰,我們必須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針對民政領域法律制度、體制機制、服務質量、區域均衡等方面的短板弱項,增強改革意識,以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在“改什么”上,要將中央關心的重點、群眾關切的熱點、政策落實的堵點、發展滯后的難點作為切入點。在“怎么改”上,要從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府主導、加大部門協同、開展民政工作改革試點試驗等多個方面,找準突破口,探索解決問題的可行路徑。在“用什么方法改”上,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拎出“牽一發動全身”的關鍵,四兩撥千斤。
強化改革創新要在信息化建設上下功夫。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無論是社會救助主動發現監測預警平臺、國家社會組織法人信息庫,還是智慧養老、婚姻登記“跨省通辦”,等等。這些都是信息技術在民政領域的有效運用。可以說,信息化已經成為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和“加速器”。各級民政部門要進一步推進民政信息化建設。要深化“互聯網+民政服務”,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就近可辦”。要圍繞“大平臺、大系統、大數據”發展路徑,加強信息技術與民政業務深度融合,體系化推進民政政務系統迭代升級,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要健全數據資源的全口徑、全量、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運行機制,構建民政信息資源“一張圖”。要構建多網融合、穩定運行、安全可信的民政信息基礎設施大平臺,提供統一云服務和安全保障。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站在新起點,民政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繼續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