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杰 李姣
(長垣烹飪職業技術學院)
在勞動教育課程改革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缺乏高效的教學方法”“教育內容思考性不足”“考核存在不合理現象”等。為了更好地推進勞動教育課程改革工作,相關教師要正視問題,不斷優化改革方案?!傲⒌聵淙恕崩砟畹臐B透,對教師來說,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指導。教師將深刻地意識到:分數不是唯一,技能不是唯一,學生需要具備良好品德,需要堅持全面發展。教師個人認知的轉變,有利于調整教學模式,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關系,推動勞動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從立德樹人理念出發,教育工作要貫穿服務意識,以服務學生的初心,達到培育學生的目的。對于教師來說,不能以主觀思維單向輸出知識,要以學生為核心,與學生進行觀點碰撞、思想碰撞,提高勞動教育課程質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獨立地思考問題、獨立地探索知識,不再是“教師說什么、我聽什么”的學習模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除此之外,依據立德樹人理念,學生心理變化、思想變化,都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內容[1]。通過關注這些細節,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采取合適的激勵措施,讓不同性格的學生活躍起來,積極面對勞動教育課程,用心鉆研相關理論。
立德樹人對勞動教育課程的影響,可以集中體現在課程目標上。具體來說:一方面,突出素質教育目標。在立德樹人理念中,僅僅學習成績好,并不能稱之為一名合格的優秀學生。學生個人素質是一項基礎,只有具備這個基礎,“好成績”與“好技能”才顯得有意義?;诖?,教師在勞動教育課程中,無論是面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還是面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都將突出素質教育目標,引導學生反思自我、提升素質[2];另一方面,突出全面發展目標。從立德樹人思想出發,培育人才要多視角、多渠道,制訂全方面的育人計劃。受到立德樹人理念的影響,教師將在各個環節提醒學生,反復地滲透全面發展理念,提醒學生查漏補缺,提醒學生關注社會不同領域,而不是只聚焦于學習成績。
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學生思想層面的動態,關系到具體的教育方案。比如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思考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事物?學生在實習期間如何理解工作……教師需要留心這些思想動態,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型勞動教育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所想所感,可以被關注,可以表達出來,學生可以感受到什么是“師生默契”,更加樂于參與勞動教育課程。除此之外,在勞動教育課堂上,為了突出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教師將傳達一些生活化信息、社會化信息,從更大的格局出發,滲透課本以外的內容,提高學生認知事物的水平,培養學生基本的社會責任感[3]。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勞動教育課堂逐步走向開放化、多元化。總體來說,無論是“互動型勞動教育課堂”,還是“開放化勞動教育課堂”,都是教學設計的進步。
在勞動教育課程改革中,關于教學方法的調整、優化,屬于重點改革內容。目前,有些教師還是以“說教模式”為主,教學思路圍繞教材展開。在整個勞動教育課堂上,教師說的多、學生說的少,教師的主動權,遠遠超過學生,沒有充分體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除此之外,在整合勞動教育課程內容、傳達勞動教育相關知識時,有些教師比較傳統,不善于借助信息化工具。無論是口述教育內容,還是板書教育內容,教學效率很難提高[4]。更重要的是,新時代學生每天都在接觸豐富的網絡信息,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吸引力明顯不足。以上都是勞動教育課程教師遭遇的典型問題。
當前,導致勞動教育課程思考性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缺乏跨學科內容。在具體應用場景中,勞動教育知識并不是一項孤立存在的知識體系,往往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系,具有一定融合性。但在教學工作中,有些教師關注的范圍有限,并不注重跨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如果教師只聚焦于勞動教育課程本身,學生的思維也會局限在這個領域[5];另一方面,缺乏社會性內容。在勞動教育課程中,關于各項理論的深入分析,以及應用問題,不能脫離社會現狀。這一點,有些教師的個人認知還不夠深刻,并沒有聯系社會現狀,滲透一些合適的社會性內容。由于跨學科內容不足、社會性內容不足,學生思維很難打開,很難彰顯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思考性。
推進勞動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相關教師需要注意一些不合理的考核現象。比如說,在考核內容上,對于勞動教育方面的考題設置,有些學校并不注重“思辨性”。簡單來說,學生拿到考題之后,并不需要深入思考問題,也不需要針對考題,發表個人見解,只需要背誦相關理論,完整地復述理論。久而久之,考核環節類似于背誦環節,降低了考核環節的價值,并沒有達到考核學生思維的目的。再比如說,在考核形式上,盡管勞動教育課程強調實踐應用,包含大量實踐環節,但有些學校組織的考核工作,只需要學生答題、不需要學生實踐。學生在答題過程中,主要是思維在運轉,主要在調用理論知識,學生個人的實踐能力,很難體現出來。這是一種更傾向于理論檢驗的考核形式[6]。進入改革階段,如何調整這些不合理的考核現象,這是勞動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
在勞動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相關教師可以結合立德樹人理念,朝著融合創新的方向,調整傳統的教學方法。比如說,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根據探究型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踴躍實踐,與學生一起探討勞動教育相關問題,喚起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意識,突出學生在勞動教育課堂上的主體價值,響應學校立德樹人的教育號召。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學方法”,以更便捷、高效的方式,呈現勞動教育內容,建立課程體系。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可以拓寬教學范圍,分析新穎、豐富的勞動教育網絡資源,以與時俱進的視角,滲透美育、德育相關內容,傳達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呼吁學生以品德為重,立志全面發展。
為了更好地突出勞動教育課程的思考性,相關教師可以圍繞立德樹人,優化教育內容。具體來說:一方面,增加跨學科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方向,育人工作要有一定前瞻性,相關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考慮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問題。舉例來說,從實踐應用視角出發,相關教師可以設計“勞動教育中的計算機技術實操”,將勞動教育融入計算機技術實操練習,向學生傳達跨學科內容,鍛煉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社會性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指導,“學生群體”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先進力量、重要力量,教師要培育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比如說,開展“勞動教育下社區活動”,帶領學生參與社區一線工作,啟發學生思考:勞動教育理論與社會發展之間,具體有哪些聯系?教師可以圍繞這個思路,滲透一些社會性內容,指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思考典型的社會現象,逐步建立責任意識。
在勞動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針對不合理的考核現象,相關教師要及時進行優化。在考核內容上,學校要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設置一些具有“思辨性”的考題。比如說,鄉村振興戰略與勞動教育有什么聯系?農耕體育項目的興起對勞動教育有什么影響?如何通過勞動教育解決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這些考題,涉及新政策、新現象,不僅在考核課本上的專業理論,還在考核學生思維,需要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考核內容更有挑戰性,更有思辨性。在考核形式上,基于立德樹人高度,考核形式可以創新,側重于不同維度,檢驗學生綜合能力。比如說,結合勞動教育課程中的實踐環節,學校可以設置“情境考核”,模擬出幾個典型的情境,以“個性化情境分析”“小組情境實操”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考核。在這個過程中,思維、理論、能力等要素,都可以很好地展現出來,是一種比較全面的考核。
在立德樹人背景下,關于勞動教育課程改革,不能過于強勢,要凸顯人性關懷,營造合適的課堂氛圍。比如說,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制作“勞動教育多媒體課件”,播放勞動教育相關信息,在繪聲繪色的情境、豐富多彩的故事中,很自然地滲透立德樹人思想,讓學生感受到理解、尊重、包容,而不是教師的強制要求。再比如說,教師可以圍繞合作理念,組織“勞動教育項目化學習”,設置一個個具體的勞動教育學習項目,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分析理論、驗證實踐,完成各個學習項目。這樣的課堂氛圍,以學生為主導,凝聚學生群體的智慧,充斥學生群體的歡樂,可以揭示學校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
站在立德樹人的角度,學校部署勞動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時,要緊密聯系學生,認真匯總學生建議。具體來說:一方面,搜集體驗型建議。對于改革之后的勞動教育課程,學生有何體驗?體驗感是否越來越好?教師可以重點搜集這方面建議,分析學生體驗感,以及體驗感的變化趨勢,判斷學校勞動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成效;另一方面,搜集優化型建議。關于勞動教育課程改革,學生有什么建議?搜集這方面建議,也非常重要。學生提出的優化型建議,未必很成熟、未必易于實施,但具備一定參考性,可以揭示學生需求。如果教師長期保持“傾聽建議”“搜集建議”的習慣,可以將學生需求與立德樹人理念結合起來,制訂出更合理的勞動教育課程改革方案。
在立德樹人的指導下,勞動教育課程改革工作不能盲目、輕率,相關教師要積極總結改革成果。從課程出發,改革成果主要體現在:(1)課程設置。通過勞動教育課程改革措施,整體課程設置是否更合理?更科學?這是學校要重點關注的改革成果之一。(2)資源質量。經過勞動教育課程改革,教師是否可以整合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也是一項改革成果。(3)教學質量。采取勞動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之后,教學質量是否有所提升?這對課程改革來說,非常關鍵。從學生出發,改革成果可以表現在:第一,學生所獲知識。推行課程改革之后,學生是否獲得更完整、更豐富的知識體系?這是學生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是教師需要管控的問題;第二,學生個人素質。經過課程改革,學生個人素質是否有所進步?這是課程改革的目標,也是課程改革的意義所在。
設置“立德樹人勞動教育課程評價體系”之后,可以發掘教學團隊的內部問題,以及學生群體的各方面問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工作,更好地進行勞動教育課程改革。在“立德樹人勞動教育課程評價體系”中,針對教學團隊的評價,主要涵蓋:“教學態度(親和力、積極性)”“教學設計(方案、流程)”“教學吸引力(趣味、創新)”“教學質量(效率、成果)”等,強調優化教學體系,引導教學團隊進行自主反思,激勵教學團隊不斷進步。對于學生群體的評價,主要涉及:“學習習慣(提問、作業)”“學習能力(實踐、探索)”“學習素質(認真、創新)”等,關注學生在不同維度的具體表現。
關于勞動教育課程改革,學校要重視教學團隊的引導,善于發揮教學團隊的號召力、感染力。那么,如何培養教學團隊?一方面,傳達立德樹人理念。學校可以圍繞立德樹人內涵,組織“立德樹人理論認知-教師隊伍培訓”,將抽象、寬泛的立德樹人內涵具象化、條理化,帶領教師深入學習立德樹人理論,在教師的理論認知層面,構建清晰的框架,指導教師順利開展立德樹人工作;另一方面,提供立德樹人思路。立德樹人理念如何滲透到勞動教育課程?這關系到教學設計。從教學設計視角出發,學??梢蚤_展“立德樹人教學設計-教師隊伍培訓”,提供一些成熟的教學設計方案,打開教師思路,鼓勵教師探討,促使立德樹人與勞動教育課程有機結合起來,相互融合,相互補充。
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勞動教育課程改革要心系學生,為學生創造更多鍛煉、成長的機會?!靶F蠛献鳌笔且环N非常好的育人形式,也是一種非常創新的育人路徑。舉例來說,在五一勞動節期間,學校可以聯合企業,開展“環衛志愿者-立德樹人勞動教育活動”,組建不同的環衛小分隊,深入各個街道,進行“街道清理”“垃圾分類”“值班站崗”等,一邊傳達勞動教育內涵,一邊服務公共環境,在社會上掀起良好的影響力,以勞動精神促進和諧社會。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參與,是一種配合,是一種帶動,可以提供工具支持、人力支持等。更重要的是,活動結束之后,學校與企業可以共同召開“立德樹人勞動教育活動總結”,將企業員工的想法與學生的想法集中在一起,在對比中分析,在分析中總結,讓學生有學習的機會、反思的機會,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勞動教育課程的內涵,積極配合相關的改革措施。
綜上所述,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學校勞動教育課程改革可以保持一條清晰的主線,不易走彎路,不易陷入形式主義誤區。未來,為了更好地結合立德樹人理念,相關教師要從多個方面出發,探究更優的工作模式。具體來說:(1)結合立德樹人理念,洞悉學生視角,創新教學方法。(2)以立德樹人為方向,保證教育深度,優化教育內容。(3)基于立德樹人高度,突出考核的嚴格性和科學性,改革考核體系。與此同時,相關教師還要關注“課堂氛圍”“學生建議”和“改革成果”,多傾聽、多反思,循序漸進地推動勞動教育課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