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霞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2019年,教育部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及《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簡稱“l+X”證書制度。這一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措施為我們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高職院校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陣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怎樣運用“1+X”證書制度,如何發揮“1+X”證書制度的優勢,改變過去單純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的重點放在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上,成為當前各高職院校面臨的課題。本文主要進行利用“1+X”證書制度進行教學模式改革,使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與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接軌,培養更多創新復合型旅游行業專門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改變了過去的學歷證書制度,采用了全新的“1+X”證書制度,將各種職業等級證書和學歷證書關聯到一起,形成了全新的旅游管理職業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1+X”證書制度的出現、推廣和落實徹底改變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將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將會隨著旅游管理行業的變化而變化,人才培養也將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會更快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1]。“1+X”證書制度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了解旅游管理行業的發展趨勢、崗位情況和人才需求。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也會按照全新的職業教育模式進行教學和培養,使本專業的學生具備更好的職業素養和更強的職業能力。
“1+X”證書制度能夠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提供幫助。課程體系的創新涉及到多個方面,不僅要考慮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模式,還要考慮人才培養目標、教學目標、考核評價等內容,“1+X”證書制度能夠為課程體系創新提供明確的方向,將“1+X”證書制度貫穿到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各個方面。“1+X”證書制度下的人才培養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職業能力。旅游管理課程體系不僅會關注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還會在專業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能力,通過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管理能力,在課程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為旅游管理行業和相關行業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1+X”證書制度下的旅游管理專業能夠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讓學生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具備更強的崗位競爭能力。“1+X”證書制度改變了過去單一證書制度和單一培養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可以根據“1+X”證書制度了解旅游管理行業的就業方向和市場對人才能力的要求,“1+X”證書制度將學校和社會聯系到了一起,高職院校可以根據“1+X”證書制度確定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培養,使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提前掌握實際的旅游管理技能,在實踐教學中更深入地理解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積累經驗。按照“1+X”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教育,學生會對旅游管理市場形成清晰的認知,也會提前規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主動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在理論學習和考證的過程中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在求職和工作的過程中脫穎而出。
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教學體系和培養模式,要想有效落實“1+X”證書制度,就要在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改革中設計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但是,高職院校并未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思考改革的方案,如果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清晰、不夠科學、不夠合理,就無法保證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效果[2]。人才培養目標能夠在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創新中起到導向的作用,人才培養目標也是“1+X”證書制度落實的前提條件,而高職院校沒有認識到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性,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的時候比較形式化,不符合高職院校的定位,無法為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指導,導致旅游管理專業缺少特色,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相對較差,無法在畢業后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缺少創新,大部分高職院校并沒有結合“1+X”證書制度進行創新,依然會采用過去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教學設置也相對落后和單一。“1+X”證書制度中最為關鍵的就是“X”,但是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沒有做到多向發展,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夠勝任的崗位非常有限,這是專業設置中最大的弊端,只有讓學生全面發展,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今的旅游管理市場,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單一的專業設置已經無法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應深入分析“1+X”證書制度的內涵和特點,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中的不足進行分析,根據“1+X”證書制度和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如果始終固守傳統的專業設置模式,學生只能被市場淘汰,當然更不利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長遠發展。
“1+X”證書制度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對課程設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當前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專業教師要根據不同證書的內容和人才能力的培養目標進行創新,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最大問題就是缺少實踐類的課程,大部分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都是理論類的課程,理論課程只能讓學生掌握更多旅游管理專業的知識,卻無法培養學生的旅游管理實踐能力。很多方法都可以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如實訓基地、實習、情景模擬等,但是旅游管理專業課程中很少會開設此類課程。所以大量的理論課程并不能滿足“1+X”證書制度下的人才培養目標,只有將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結合起來,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才能讓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全面發展。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需要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實現X證書培訓評價組織和有關企業行業之間的合作,提高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效果;同時也要找準人才培養工作的定位,保證人才質量。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要和有關企業與X證書培訓評價組織進行溝通,通過引入校外機構教學實現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在進行課程設計、課程體系構建工作時,高職院校要充分參考上述校外機構的建議,也可以讓校外機構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工作當中來。例如,高職院校可以邀請旅游管理相關企業人員參與到課程體系改革研討會當中,借助從業人員的建議,使人才培養方案具有和行業就業更高的契合度[3]。同時,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還要明確人才培養的工作定位,將X證書正式融入到旅游管理的日常教學當中,把握教學重點,實現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使用此種人才培養方案,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學工作位置的定位,避免教學重點錯誤的現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協調資格證書考取和日常學習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考取資格證書與旅游管理專業知識的學習可以同時進行,為學生的旅游管理專業學習提供保障。
“1+X”證書制度要求實現“課證通融”,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之間的有效配合,保證二者獲取工作的共通性。為了實現這一要求,需要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整理,通過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與學生證書獲取之間的融合。首先,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要將X證書的獲取要求和專業課程設計進行橫向對比,明確課程教學中是否包括對X證書獲取能力的培養,如發現不足之處則要及時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在其中增添更多證書教學相關的內容,對課程進度重新進行調整。其次,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要一定程度上增加實踐課程的設置。職業資格證書往往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比較高,因此院校要增添更多實踐課程,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幫助學生能獲取更多的職業資格證書。最后,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要做好課程資源的整合,要以旅游管理專業相關資格證書考取所需的知識為核心,獲取各種有利于證書培訓工作的課程體系,例如,可以為學生獲取歷年資格證書考試的真題,提高課程教學的效果。
“1+X”證書制度下的教學工作離不開高水平教學團隊的支撐,因此,要提高對教師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同時培養滿足日常教學需求和證書培訓需求的“雙師型”教師,在教師人才建設的層面上踐行“1+X”證書制度下的教學要求。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要組織教師參與獲取職業技能證書相關的師資培訓,讓教師明確證書培訓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素質,為教師自我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方向,實現教師個人能力的合理發展。同時,旅游管理專業要組織教師積極參與職業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豐富專業知識。例如,旅游管理專業可以組織教師在寒暑假去旅行社等機構參與旅游管理工作,增強教師的實踐經驗,幫助教師明確行業發展的現狀,為學生提供和崗位更加貼近的知識教學和證書培訓[4]。此外,旅游管理專業也要適當地在教師團隊中引進兼職教師,例如可以引進旅游企業在職人員進行兼職教學工作,除去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考證能力進行培訓之外,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職業選擇,規劃發展道路,使學生的旅游管理專業能力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培養。
在“1+X”證書制度之下,要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中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改革和創新,以實現證書培訓和專業教學的融合。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可以使用“四步教學法”,即分別對教學知識進行講解、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和學生練習,既能保證全方位教學,又可保證證書培訓能夠得以完成。在知識講解環節,教師要對旅游管理專業的知識進行基本概念的解析,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師示范環節,教師要對知識的實際應用方法進行案例講解或實際示范,讓學生通過實際事件加深對知識的認識,進而實現教學效果的強化。在學生模仿和學生練習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徹底將知識內化。例如,在講解旅游管理中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組,模擬旅游企業的經營,在模擬經營過程中了解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實際運作模式。通過使用“四步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對證書培訓知識的了解更加全面,進而強化學生的證書考取能力。
如上文多次提到的,在“1+X”證書制度之下,想要提高學生的考證能力,就必須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而許多高職院校現有的教學環境并不能支撐實踐教學的進行,因此要建立符合崗位要求的實驗實訓基地。在搭建實驗實訓基地時,一方面要做到與旅游行業企業合作,借助企業平臺建立起與旅游行業接軌的實驗基地。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要促成校企合作的進行,借助企業的資源實現對學生的實踐培訓,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切實體會到證書考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保證實驗實訓平臺的信息化程度。當前旅游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因此在進行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訓時,要重點培訓其信息化技術操作能力,加強其對旅游管理工作的適應性,同時也強化學生的證件獲取能力。通過建設信息化的實驗實訓平臺,不僅能夠提高對學生的管理效率,還能讓學生的信息化能力得到訓練,對于“1+X”證書制度下的學生實訓工作能夠起到幫助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實驗實訓基地,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全面強化。
“1+X”證書制度的實施需要配套的外部制度作為支持,因此政府和高校都需要發揮自身作用,做好頂層設計和制度設計,為“1+X”證書制度之下的教學工作的實施提供支持[5]。首先,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政府要根據當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和證書考取的實際情況做好“1+X”證書制度設計的大方向把控;同時,地方政府要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制訂適合地方高職院校“1+X”證書制度實施的規定,幫助實現證書培訓和高職院校教學的融合。其次,院校自身要做好“1+X”證書制度的試運行,在真正的實踐中摸索證書制度的實施情況,并探索證書制度配套規定的建設。最后,社會公眾和第三方的培訓評價組織也要發揮自身作用,明確證書的獲取情況,同時,證書培訓評價機構要對自身的運作模式進行規范,統一證書培訓標準,提供優質服務。只有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促成“1+X”證書制度在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中的落實,并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該制度落實的支持政策,為制度的落實提供一系列的環境幫助,進而實現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水平的提升。
“1+X”證書制度更加重視職業能力,在評價時也側重職業技能方面,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在進行評價體系建設時,要更加注意對學生的技能水平進行評價。同時,第三方評價機構也要加強自身建設,為學生能力的評價提供更加成熟的標準。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要更加注重學生技能實踐水平的評價,將評價重點從學習成績轉移到技術操作能力上。例如,高職院校可以將技術實際完成情況作為學生期末成績的一項參考標準,讓學生認識到提高技能使用水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第三方的職業證書評價機構要加強自身制度和架構的建設,對“1+X”證書制度進行研究,總結旅游管理各個證書的考取條件,為各個院校的證書培訓工作提供更加準確的理論支持。同時,第三方評價機構也要對旅游管理相關證書做好評價工作,明確各個證書的考取難度與考取價值,為學生考取證書的選擇提供一定依據。總而言之,評價體系無論是對學校、學生,還是對第三方評價機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評價體系的構建,為“1+X”證書制度下的高職院校學生教學提供幫助。
“1+X”證書制度能夠為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明確的目標,以“1+X”證書制度為基礎建立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將“1+X”證書制度融合到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將人才培養模式融入到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中,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人才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教學改革的方向,使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與“1+X”證書制度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