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小芳
繪本教學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在繪本教學中融入音樂,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提升繪本教學的質量。本文探討了在幼兒繪本教學中運用音樂的意義,分析了在幼兒繪本教學中運用音樂的方法,總結了具體的教學經(jīng)驗,以供參考。
在幼兒繪本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幼兒的興趣為基礎,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積極參與繪本閱讀活動。如果教師單純地講解繪本內容,容易使幼兒感到枯燥、厭煩,逐漸喪失閱讀興趣。教師利用繪本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并在情境中融入音樂元素,可以激發(fā)幼兒對繪本閱讀的興趣,促使幼兒主動參與繪本閱讀活動。
繪本作品中的故事豐富多彩,教師可以結合故事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讓幼兒對繪本情節(jié)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領悟繪本中蘊含的情感。通過聆聽音樂,幼兒對繪本形象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他們能夠理解繪本中的各種形象的喜怒哀樂,從而有助于增強繪本學習效果。比如,在秋景類繪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與落葉有關的音樂,在教學環(huán)節(jié)配合播放,能讓幼兒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秋季的理解更加透徹。
教師結合音樂進行繪本教學,能夠讓幼兒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使其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結合繪本知識進行想象。這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音樂素養(yǎng),讓幼兒從多個角度理解繪本內容,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在繪本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運用音樂的目的,即引導幼兒認識音樂的魅力,使其掌握基礎的音樂技能。教師要在繪本活動中設置音樂環(huán)節(jié),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認知水平,使其準確理解音樂作品表達的情感,并能通過各種方式表現(xiàn)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同時,教師要引導幼兒進行合作,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進行交流,培養(yǎng)幼兒開朗的性格。以繪本《昆蟲音樂會》為例,教師要先整體把握繪本內容,設計活動環(huán)節(jié)。該繪本講述的是:住在城里的昆蟲們決定在城市公園里開一場音樂會,可是剛開場就被人類的音樂會打斷了,它們在突破重重艱險、排除很多選項后,最終找到了真正屬于它們的、能夠舉辦音樂會的空間場地。教師在設計活動環(huán)節(jié)時,要考慮如何展現(xiàn)昆蟲的演奏方式,讓幼兒能夠觀察昆蟲的表演活動與演奏過程。
教師在運用音樂元素時,要結合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保障音樂游戲方案的可行性。教師也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確保選取的繪本符合幼兒的興趣。上文提到的《昆蟲音樂會》,將迷人的昆蟲世界生動地展現(xiàn)在幼兒眼前,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夠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按照《昆蟲音樂會》的故事內容,結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想象能力,設計領取入場券、翻越山坡等環(huán)節(jié),不斷擴充活動內容。
首先,在音樂選擇方面。良好的音樂氛圍能為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應選擇節(jié)奏活躍的音樂,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活動氛圍,讓幼兒感受學習音樂的樂趣。教師應盡量選擇具有重復旋律的歌曲,以便幼兒記憶,降低音樂的學習難度,使幼兒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通過自身嘗試也能學會哼唱歌曲。
其次,在角色選擇方面。音樂環(huán)節(jié)應與繪本情節(jié)密切相關,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合適的角色,讓幼兒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而達到更好的活動效果。教師要根據(jù)繪本內容梳理其中的角色和情節(jié),以供幼兒自主選擇。比如,《昆蟲音樂會》以各類昆蟲為主角,講述了每一類昆蟲的經(jīng)歷。幼兒理解這些內容沒有難度,可以在短時間內融入音樂活動。教師也要引導幼兒自主設計并確定角色動作,鼓勵幼兒充分發(fā)揮個人想象力,在活動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比如,《昆蟲音樂會》展現(xiàn)了昆蟲在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積極向上的精神,它們不畏艱險,努力探索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最后,在規(guī)則選擇方面。教師要結合幼兒的接受能力、繪本教學的目標、音樂學科的特征制定音樂規(guī)則,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有所收獲。
基于繪本故事,教師可將課堂活動分為三個不同的環(huán)節(jié)。
一是故事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應以繪本導入為起始點,先講授與活動有關的繪本故事內容。教師要注意講故事的方式,并控制好講故事的時間,盡量不超過2分鐘,避免故事導入時間過長,后續(xù)活動時間不足。同時,教師要注意講故事的語氣,不能過于平鋪直敘,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二是動作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在創(chuàng)編音樂動作時,教師不能加入過于復雜的動作,避免出現(xiàn)幼兒無法掌握的情況。如果動作難度較大,幼兒可能會對音樂活動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從而不利于音樂活動實際效果的增強。
三是感知音樂環(huán)節(jié)。進入感知音樂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先示范動作,組織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引導他們進行情景劇表演。通常情況下,教師帶領幼兒進行三次音樂動作模仿練習,幼兒就基本能夠掌握動作要領。如果超過三次仍然無法達到理想效果,意味著音樂動作設置偏難,教師需及時進行調整。在感知音樂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嘗試逐步加大動作難度,以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
教師應認識到音樂的重要作用。由于幼兒年齡小、識字量較少,他們直接閱讀繪本具有一定難度,而音樂可以起到橋梁作用,為幼兒運用多感官進行閱讀奠定基礎。在音樂作用下,幼兒能夠與繪本形成良性互動,更加深入地理解繪本的圖畫和情節(jié),真正有所收獲、有所啟發(fā)。教師要善于利用音樂資源,運用藝術通感模式,引導幼兒深入閱讀繪本內容,讓幼兒形成自己的感悟,提高幼兒繪本閱讀的層次。
繪本與音樂的融合教學,實際上也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對繪本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原有層次。教師應在業(yè)余時間多積累音樂素材,嘗試將音樂、繪本結合,欣賞多種類型的音樂,注意繪本閱讀積累,把握繪本的特征和脈絡,為在繪本教學中融合音樂奠定基礎。
首先,掌握音樂表現(xiàn)形式。適合幼兒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朗朗上口的兒歌、舞臺劇表演、音樂劇表演都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教師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時,要能夠根據(jù)繪本中的插圖,聯(lián)想到與之相關的音樂,并通過音樂的方式表現(xiàn)插圖中的各種形象,或是運用某種節(jié)奏表現(xiàn)情感。教師也可以嘗試使用原創(chuàng)音樂資源,配合繪本內容,讓幼兒感受繪本中主人公的動作或者心理狀態(tài)。
其次,注重形象塑造。教師可以在繪本教學中發(fā)揮音樂形象的作用,借助音樂形象引出繪本中的各個角色,鼓勵幼兒主動探索繪本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教師應在平時多積累塑造音樂形象的方法,如模擬法、象征法等。教師采用模擬法時,可以模擬繪本中主人公的聲音,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形象。無論選擇何種方式,教師都要注意把握幼兒的興趣點,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最后,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音樂作品豐富多樣,但是在繪本教學中,教師對音樂的選擇不能天馬行空。教師需結合繪本內容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讓音樂為繪本“說話”,讓幼兒真正理解繪本中各種形象的情感特征。教師也要考慮幼兒的動作能力,選擇的音樂動作應符合幼兒的水平,避免出現(xiàn)幼兒無法完成的動作。如果教師在繪本教學中采用了原創(chuàng)音樂路線,應結合幼兒的興趣點,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索。比如,在講授以“交友”為主題的繪本時,教師可以播放旋律輕快的音樂,為繪本教學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的氣氛,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樂趣。
綜上所述,音樂與繪本的融合,為幼兒繪本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這種方式既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又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認識到音樂的重要作用,在繪本教學中積極運用音樂,總結運用音樂的合理路徑,進一步發(fā)掘音樂在繪本教學中的潛在價值。